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特色农业产业化探析——基于2012年12月赴台湾的学习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姚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7期3174-3175,3178,共3页
介绍了台湾农业产业化特点和台湾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总结了台湾农业发展经验对安徽省的启示。
关键词 台湾地区 特色农业 产业化
下载PDF
三地两代小麦育种加代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冯斌 邓贺明 +3 位作者 朱有才 刘钊 王文余 王丽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3期51-52,共2页
三地两代小麦育种加代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淮北当地正季播种的半冬性小麦杂交后代,利用当地11月下旬和12月的冬季低温气侯特性能通过田间自然春化。12月下旬未(或1月上旬初)起苗移栽到海南三亚进行冬繁,3月上旬末收获。三亚冬繁小麦的... 三地两代小麦育种加代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淮北当地正季播种的半冬性小麦杂交后代,利用当地11月下旬和12月的冬季低温气侯特性能通过田间自然春化。12月下旬未(或1月上旬初)起苗移栽到海南三亚进行冬繁,3月上旬末收获。三亚冬繁小麦的收获时间与西宁当地小麦播期较为吻合,在时间上为1年2代提供了保障。从青海春繁的对比试验和直播试验后期抽穗情况分析,在西宁春繁加代的半冬、冬性小麦后代材料(在42℃恒温下打破休眠)一定要在3月上中旬与当地品种同期播种,利用青海西宁当地3—4月的地面低温条件通过田间自然春化。充分利用青海5—8月的光热资源,保证在8月下旬成熟(9月青海进入低温期),完成在青海西宁的第2代加代过程。试验结果证明,半冬性、冬性小麦正季播种(安徽淮北)→异地冬繁(三亚)→异地春繁(西宁)进行三地两代加代是可行的、成功的。解决了以往小麦夏繁要冷室春化和冬季加代要建温室的难题,节省了制冷和加温的成本,保证了春化的正常通过。为安徽省小麦育种加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加速淮北地区小麦育种进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三地两代 育种 加代技术
下载PDF
化控剂对冬小麦茎秆抗倒性能、植株整齐度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成雨 李静 +2 位作者 张一 李金才 魏凤珍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0-177,共8页
2008/2009、2009/2010年度两个冬小麦生长季分别在田间设置3个化控处理试验,于冬小麦起身期(3月1日前后)进行喷雾处理,处理1喷多效唑(PP333,15%粉剂)、处理2喷矮壮素(CCC,50%水剂),用量分别为600g·hm-2和1000m L·hm-2,处理3... 2008/2009、2009/2010年度两个冬小麦生长季分别在田间设置3个化控处理试验,于冬小麦起身期(3月1日前后)进行喷雾处理,处理1喷多效唑(PP333,15%粉剂)、处理2喷矮壮素(CCC,50%水剂),用量分别为600g·hm-2和1000m L·hm-2,处理3将多效唑和矮壮素浓度减半并复配后进行喷施(P+C),以喷清水为对照(CK),于乳熟期对不同处理小麦的株高、重心高度、基部第二节间长度、直径、厚度、充实度和机械强度及小麦基部第二节间的木质素含量、纤维素含量、含氮量和碳氮比(C/N)进行观测,于成熟期调查各小区实际倒伏面积,计算抗倒指数和倒伏率,通过考种分析小麦产量和植株整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株高、基部第2节间长度和重心高度以及增加基部第2节间直径、厚度、充实度和机械强度方面,P+C处理最优,其次为PP333和CCC处理。在反映基部第2节间抗倒性能的生化指标如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C/N和含氮量指标方面,也以P+C最优,PP333次之,CCC较差。在抗倒伏方面,P+C处理的抗倒指数最高,田间未出现倒伏现象,其次为PP333处理,田间亦未出现倒伏,CCC抗倒指数最低,2008/2009和2009/2010年度两个小麦生长季田间倒伏率分别达到11.3%和6.7%。在大田长势均匀度方面,P+C处理的作用最强,显著高于CK,其次为PP333,CCC略差。在产量方面看,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而且各处理小麦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穗重整齐度与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多效唑与矮壮素配合施用处理可显著提高大田小麦的长势均匀度并进而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矮壮素 复配 冬小麦 抗倒性 植株整齐度 产量
下载PDF
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30
4
作者 赵虹 王西成 +3 位作者 胡卫国 曹廷杰 刘钊 陈渝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24,38,共8页
对2010年以来小麦生育期间黄淮南片麦区非生物灾害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大面积生产和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种的表现进行分析,认为冬春干旱、春季倒春寒冻害,灌浆后期高温、干热风、倒伏等灾害,以及纹枯病、赤霉病、根腐病、叶锈病、白... 对2010年以来小麦生育期间黄淮南片麦区非生物灾害和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大面积生产和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种的表现进行分析,认为冬春干旱、春季倒春寒冻害,灌浆后期高温、干热风、倒伏等灾害,以及纹枯病、赤霉病、根腐病、叶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是影响该区小麦生产和品种利用的主要因素;大面积生产和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种一般为冬春抗寒性较强,抗倒性较好,后期根系活力强、耐热性好、灌浆快,抗(耐)病性好[抗(耐)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根腐病等]的品种。对品种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黄淮南片麦区不同地区小麦品种利用原则,最后对近年来部分新审定品种和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种进行介绍,并提出了这些品种的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利用 黄淮南片麦区
下载PDF
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9
5
作者 赵虹 王西成 +2 位作者 胡卫国 曹廷杰 刘钊 《种业导刊》 2016年第11期5-12,共8页
对2010年以来小麦生育期间黄淮南片麦区非生物灾害和病虫害发生特点,以及大面积生产和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品种的表现进行了分析,认为冬春干旱、春季倒春寒冻害,灌浆后期高温、干热风、倒伏等灾害,以及纹枯病、赤霉病、根腐病、叶锈病、... 对2010年以来小麦生育期间黄淮南片麦区非生物灾害和病虫害发生特点,以及大面积生产和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品种的表现进行了分析,认为冬春干旱、春季倒春寒冻害,灌浆后期高温、干热风、倒伏等灾害,以及纹枯病、赤霉病、根腐病、叶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是影响该区小麦生产和品种利用的主要因素。大面积生产和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种一般为冬春抗寒、抗倒性较好,后期根系活力强,耐热性好、灌浆快,抗(耐)病性好[抗(耐)赤霉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根腐病等]的品种。对品种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黄淮南片麦区不同地区小麦品种利用原则。对2012年以来部分新审定和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种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这些品种的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利用 建议 黄淮南片麦区
下载PDF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夏大豆新品种涡豆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伟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2594-2595,2597,共3页
[目的]探讨高蛋白夏大豆涡豆5号的适宜播期密度组合。[方法]以涡豆5号为供试材料,设4个播期,5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涡豆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涡豆5号产量减小;而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产量呈... [目的]探讨高蛋白夏大豆涡豆5号的适宜播期密度组合。[方法]以涡豆5号为供试材料,设4个播期,5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涡豆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涡豆5号产量减小;而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种植密度对其单株荚数及产量的影响大于播期对单株荚数及产量的影响。在6月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2.55×105株/hm2时,产量最高为3 173.7 kg/hm2。[结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涡豆5号应尽量早播,适宜播期为6月5~12日,最佳种植密度为2.25×105~2.55×105株/hm2。若迟播,应适应增加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新品种 涡豆5号 播期 种植密度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大豆新品种涡豆5号的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7
作者 孙伟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260-3262,共3页
[目的]为涡豆5号大豆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涡豆5号的选育经过、植物学特性、品质和产量表现等,并探讨了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技术。[结果]涡豆5号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粗蛋白(干基)含量45.33%,粗脂肪(干基... [目的]为涡豆5号大豆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介绍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涡豆5号的选育经过、植物学特性、品质和产量表现等,并探讨了与之相适应的栽培技术。[结果]涡豆5号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粗蛋白(干基)含量45.33%,粗脂肪(干基)含量19.12%,属高蛋白大豆品种,品质优良;对大豆花叶病毒病SVC3中感,抗裂荚,抗病,高抗倒伏;20052、006年安徽省夏大豆区试中,涡豆5号平均产量为2 346 kg/hm2,比对照增产1.06%;2007年安徽省夏大豆生产试验中,涡豆5号表现良好,平均产量2 502 kg/hm2。[结论]涡豆5号产量较高,具有地域性强、适应性窄等特点,最佳适应区域是沿淮淮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新品种 涡豆5号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皖麦38-96新品系的栽培技术与推广措施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学彩 杨玉亭 张虎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5期270-271,共2页
皖麦38-96由皖麦38系统选育而成,较好地改善了皖麦38后期落黄性差和早衰现象,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皖麦38;介绍了皖麦38-96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推广措施,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皖麦38-96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推广措施
下载PDF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新麦1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利 黄成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7期76-76,82,共2页
设立新麦18播期、密度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新麦18在10月12日播种、密度为225.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此时有效穗数为646.50万穗/hm2,每穗粒数为38.94粒,千粒重为41... 设立新麦18播期、密度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新麦18在10月12日播种、密度为225.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此时有效穗数为646.50万穗/hm2,每穗粒数为38.94粒,千粒重为41.6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麦18 播期 密度 产量 产量结构
下载PDF
浅析分子育种技术与小麦常规育种的有效结合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钊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24期31-32,207,共3页
小麦分子育种主要包括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核心仍然是常规育种手段和方法。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及其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育种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提出最佳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从而大幅... 小麦分子育种主要包括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核心仍然是常规育种手段和方法。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及其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育种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提出最佳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从而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分子育种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小麦常规遗传育种开辟了新天地,分子育种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整合到常规遗传育种方法中,结合表现型和基因型筛选,设计培育优良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分子育种 常规育种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对强筋小麦皖麦3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维超 张虎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8期61-61,共1页
对强筋小麦皖麦38进行不同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肥地力水平下,施纯N 225 kg/hm2皖麦38的产量最高,高肥水管理可使强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
关键词 强筋小麦 皖麦38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安徽省涡阳县高蛋白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莉 《大豆科技》 2011年第2期54-55,62,共3页
从播前准备、精细播种、田间管理到适时收获,综述了种植高蛋白夏大豆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高蛋白大豆 技术措施 安徽涡阳
下载PDF
涡阳县夏玉米病虫草害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彦宏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3期135-135,140,共2页
根据实践经验,简要介绍了涡阳县夏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其综合防治技术,包括栽培控害、田管控害、化学控害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夏玉米病虫草害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技术 安徽涡阳
下载PDF
淮北强筋小麦产业发展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伟民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期170-170,173,共2页
优质强筋小麦市场需求较大,而安徽省淮北地区强筋麦却发展缓慢,存在优质不优价、品质不稳定、缺乏中介机构等问题,但也有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重点是政府引导,发展中介组织,紧密联系企业和农户,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优质优价;同... 优质强筋小麦市场需求较大,而安徽省淮北地区强筋麦却发展缓慢,存在优质不优价、品质不稳定、缺乏中介机构等问题,但也有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重点是政府引导,发展中介组织,紧密联系企业和农户,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优质优价;同时要加强品质育种和农技推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产业发展 淮北地区
下载PDF
强筋小麦皖麦38-96的选育与开发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伟民 张虎 杨玉亭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8期86-86,88,共2页
介绍了强筋小麦皖麦38-96的品种选育过程、品种表现及产业化发展概况,以促进该品种的开发应用。
关键词 强筋小麦 皖麦38-96 品种选育 产业化 标准化
下载PDF
涡麦8号小麦的选育经过与种植表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7期86-86,共1页
总结了涡麦8号的选育经过,介绍了其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涡麦8号 选育经过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早熟高产优质小麦品种鑫麦8号
17
作者 李彦宏 《中国种业》 2013年第6期20-20,共1页
@@鑫麦8号是亳州市云鑫麦豆研究所以豫麦47(来源于河南省农科院豫麦2号×百泉3039)为母本、淮阴9628(来源于淮安市农科所烟中1604×郑州89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小麦新品种,于2011年1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鑫麦8号是亳州市云鑫麦豆研究所以豫麦47(来源于河南省农科院豫麦2号×百泉3039)为母本、淮阴9628(来源于淮安市农科所烟中1604×郑州89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小麦新品种,于2011年1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品审2011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高产优质 早熟 河南省农科院 小麦新品种 研究所 亳州市
下载PDF
皖北砂姜黑土区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18
作者 冯斌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7期27-28,共2页
为了给皖北砂姜黑土区小麦适宜种植模式的选择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2011—2012年在安徽省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试验共设农民习惯种植模式、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超高产种植模式... 为了给皖北砂姜黑土区小麦适宜种植模式的选择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2011—2012年在安徽省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进行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试验共设农民习惯种植模式、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超高产种植模式、持续高产高效种植模式4种种植模式以及不施肥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在试验条件下分蘖成穗率、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以及氮肥增产效率等方面均表现出绝对优势,可考虑在皖北砂姜黑土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适宜种植模式 产量 影响 砂姜黑土区 皖北地区
下载PDF
大豆施用芦荟多用途清洁剂的增产效果
19
作者 姚莉 张虎 孙伟亮 《农技服务》 2009年第4期17-17,共1页
对大豆施用芦荟多用途清洁剂的增产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使用芦荟多用途清洁剂拌种、喷叶可增加叶绿素含量,促进生长,提高结实性,减少大豆的秕荚和一粒荚,使二、三粒荚增多,并能提高粒重,增产幅度达4.8%,且提前2d成熟。
关键词 大豆 芦荟清洁剂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