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地方文化研究与中文学科建设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凌朝栋 曹强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1-43,22,共4页
中文学科与地方文化研究有机统一,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中文学科可以促进地方文化资源整理、开发与保护;(2)中文学科有益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3)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有助于提升学科内涵和竞争力;(4)地方文化资源有利于繁... 中文学科与地方文化研究有机统一,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中文学科可以促进地方文化资源整理、开发与保护;(2)中文学科有益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3)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有助于提升学科内涵和竞争力;(4)地方文化资源有利于繁荣中文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学科 地方文化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宏文学院教科书在鲁迅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谢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12,共4页
本文通过考察宏文学院教科书中的一些细节,提出鲁迅研究中应当注意的一个重要史料方向。特别是把鲁迅早期思想的形成和他现代知识的原初来源与宏文学院教科书之间建立了准确的关系,对于扩展鲁迅研究的史料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 鲁迅 宏文学院 白话文 史料 现代思想
下载PDF
中文系古代文学作品教学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桂芹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0期214-215,共2页
古代文学是中文系的主干课程,古代丈学作品是古代文学的基石.然而,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目前无力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课堂突出文学作品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作品选修补充等几种方法来改善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
关键词 古代文学教学 古代文学作品 作品教学
下载PDF
论1959年《雷雨》修订与自然主义批判的关系——从《雷雨》“付印本”谈起
4
作者 祝宇红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5,共14页
以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雷雨》单行本为底本进行修订的“付印本”,能够全面反映曹禺对剧本进行修订的方法和策略,可以视为《雷雨》各修订版中唯一可见的完整手稿。这一“付印本”应该同时用于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雷雨》单行本和196... 以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雷雨》单行本为底本进行修订的“付印本”,能够全面反映曹禺对剧本进行修订的方法和策略,可以视为《雷雨》各修订版中唯一可见的完整手稿。这一“付印本”应该同时用于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雷雨》单行本和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曹禺选集》。而“付印本”和1959版、1961版都存在异文,呈现了曹禺修订中的曲折反复。通过“付印本”的修订痕迹可以看出,修订意图有着强烈的消除自然主义描写的倾向,这主要体现在人物小传的修订上。曹禺对人物小传的删改,主要体现在删去左拉式生物学性质的“媚美”的体貌描写和尤金·奥尼尔式的人物气质/激情描写。这与1950年代之后文学批评界(尤其是周扬)对自然主义的大力批判有着深刻的关系,也与曹禺文学观的内在矛盾有关。曹禺创作过程中既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又因追求“诗学正义”而不满自然派的文学立场,所以在以现实主义为文学正途的1950年代选择清除剧本中自然主义的印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付印本 修订 自然主义 “媚美”
下载PDF
论徐志摩的宋词今译与郭沫若、胡适的关系
5
作者 卢荻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1924年左右,徐志摩以现代白话文翻译出至少十二首宋词,这些宋词大都出自李清照的《漱玉集》。现有资料表明,徐译宋词是在两位古诗今译的先行者郭沫若、胡适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即:郭沫若的《诗经》选译集《卷耳集》在“非直译”译法上... 1924年左右,徐志摩以现代白话文翻译出至少十二首宋词,这些宋词大都出自李清照的《漱玉集》。现有资料表明,徐译宋词是在两位古诗今译的先行者郭沫若、胡适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即:郭沫若的《诗经》选译集《卷耳集》在“非直译”译法上启发了徐氏,胡适的五代宋词选集《词选》在今译素材的选择上为徐氏提供了方向。此外,受惠于郭、胡二人寄托在译事中的新诗试验精神,特别是对诗人个体的尊重,徐氏的今译尝试又不乏个人特色。在今译时,徐氏秉持其“宋词乃杂技艺术”观,一方面因诗人之生平、诗歌之音乐性等选取了李清照词,另方面则将原词里的多种情感统一为恋而不得的爱情,以实现自己的创作主张:“情真即是诗真”“心理冲突即创作之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宋词今译 郭沫若 胡适 李清照
下载PDF
重建文学史的概念谱系——以“民国文学史”概念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学祖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6,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具有漂移性,不宜作为文学史叙述的基本范畴进入文学史叙述。相对而言,"民国文学史"概念不但内涵稳定,而且符合中国传统文学史叙事成规,因而显得更其有... "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具有漂移性,不宜作为文学史叙述的基本范畴进入文学史叙述。相对而言,"民国文学史"概念不但内涵稳定,而且符合中国传统文学史叙事成规,因而显得更其有效。运用"民国文学史"指称1912—1949年的中国文学,不但能够避免"中国现代文学史"概念运用的混乱,而且能将此前被弃置于文学史之外的文学现象纳入到文学史叙述之中,对于民国以来文学的历史分期、中国文学的学科划分以及文学史教学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性 文学史分期
下载PDF
文学与政治关系言说的反思与重述 被引量:1
7
作者 焦垣生 胡友笋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7-101,共5页
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理论言说往往陷入"政治"指涉的思辨杂糅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学术对话圈层。因此,在"政治"概念的本原回归和现实重构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将能够也理应多维展开和重述。
关键词 文学 政治 关系
下载PDF
文学史研究中体现的几种对话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荣翼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8-131,共4页
文学史不是简单地罗列文学变化的历史过程,而是要在文学变化的过程中寻求变化的依据、意义、影响等问题,那么这种寻求就需要在文学史涉及的若干方面建立一种对话关系,是在这种关系中建立文学史的叙史框架。本文从文学的经典化机制、文... 文学史不是简单地罗列文学变化的历史过程,而是要在文学变化的过程中寻求变化的依据、意义、影响等问题,那么这种寻求就需要在文学史涉及的若干方面建立一种对话关系,是在这种关系中建立文学史的叙史框架。本文从文学的经典化机制、文体的演变关系、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目标、文学标准的变化状况,以及文学史在叙史过程中涉及到的文学视点和文化视点的矛盾这样几个方面,探讨了文学史研究中体现的几种对话关系。这种论述不是对于文学史包含的对话关系的完全穷举,实际上可以在许多不同方面建立多种角度和意义的对话关系,那么,这里的论述目的就是解剖文学史对话关系的实质内容。通过这种解剖,我们可以对文学史有更为充分的体认,对于实际的文学史的撰写和研究提供一个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文学历史 文化史 对话关系
下载PDF
什么是《诗经》的“文学研究”——关于经学与文学关系之思考 被引量:8
9
作者 谭德兴 《贵州文史丛刊》 2003年第3期5-9,共5页
二十世纪初期,《诗经》研究者从文学视角审视传统《诗经》学,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传统《诗经》学里没有文学性研究。当前学者从经学与文学关系视角解构传统《诗经》学,得出的结论是传统《诗经》学有文学研究,但对传统《诗经》学文学研究的... 二十世纪初期,《诗经》研究者从文学视角审视传统《诗经》学,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传统《诗经》学里没有文学性研究。当前学者从经学与文学关系视角解构传统《诗经》学,得出的结论是传统《诗经》学有文学研究,但对传统《诗经》学文学研究的起点却众说纷纭。对传统《诗经》学文学研究认识的分歧,究其根由,在于缺乏一个统一的《诗经》“文学研究”判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诗经》 文学性 儒家思想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文学阐释的实践存在论观照——兼及文学与政治关系重构的可能理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友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2-125,共4页
文学本质阐释固守认识论思维模式,无论是对文学基础理论的建构还是对文学实践的指导,都面临着难以将问题向纵深处进一步推进的尴尬。从实践存在论视域观照文学艺术和审美活动,则文艺审美活动既非对现实的单纯模仿,也非抽象的语符功能显... 文学本质阐释固守认识论思维模式,无论是对文学基础理论的建构还是对文学实践的指导,都面临着难以将问题向纵深处进一步推进的尴尬。从实践存在论视域观照文学艺术和审美活动,则文艺审美活动既非对现实的单纯模仿,也非抽象的语符功能显现,而是一种精神性的实践活动。以此为基础重审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将文学从服膺于政治的"从属论"或去政治化的"审美自治论"中解放出来,而且也能够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存在本体论的人文关怀向度出发,赋予文学以必然与应然的政治审美想象和超越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存在论 文学本质 政治
下载PDF
论文学功能系统与特质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3-87,共5页
传统的作品功能观把文本视为文学功能的发生源、把读者视为文学功能作用的被动对象。本文提出:文学功能必须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才能产生。文学活动是文学功能的发生源。文学功能联系于文学活动的动态开放整体的流程,并对投身于文学活动... 传统的作品功能观把文本视为文学功能的发生源、把读者视为文学功能作用的被动对象。本文提出:文学功能必须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才能产生。文学活动是文学功能的发生源。文学功能联系于文学活动的动态开放整体的流程,并对投身于文学活动的一切实践主体(作者与读者)产生系统效能。文学功能系统由认知、净化、愉悦、生命四个各具丰富内涵的子系统构成,并通过系统质的审美化合指向人本身,指向人自身的丰富与完善,指向人的诗意人生。因此,文学功能是文学之人学本义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功能 文学活动 系统 作者 读者 审美化 人性 本质
下载PDF
《河南》杂志:鲁迅早期文言论文的历史、思想背景以及周氏兄弟心目中文学的使命 被引量:1
12
作者 寇志明 刘云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5,共10页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将鲁迅早期的文言论文还置于其时代背景中,尤其是还置于《河南》杂志的出版语境,将之与当时重要的文学、哲学、政治和美学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在本文看来,这些论文的核心是文化危机与变革的相关问题,一部分讨论了...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将鲁迅早期的文言论文还置于其时代背景中,尤其是还置于《河南》杂志的出版语境,将之与当时重要的文学、哲学、政治和美学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在本文看来,这些论文的核心是文化危机与变革的相关问题,一部分讨论了进化论和西方的历史、哲学,以及它们对于人类历史和世界的意义,另一部分则聚焦于当知识分子面对自己身处的社会时所应承担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鲁迅文言论文 周作人 《河南》杂志
下载PDF
近现代文学话语转型与日本白桦派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长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5,共5页
近代文学“国家”话语向现代文学“人”的话语的转型与日本白桦派的影响密切相关。白桦派提出的关于个人与“人类”互动、统一的观点 ,强调了个人相对于“人类”的独立性与重要性。这种观点为五四作家所接受 ,促使他们自觉背离近代“国... 近代文学“国家”话语向现代文学“人”的话语的转型与日本白桦派的影响密切相关。白桦派提出的关于个人与“人类”互动、统一的观点 ,强调了个人相对于“人类”的独立性与重要性。这种观点为五四作家所接受 ,促使他们自觉背离近代“国家”文学模式 ,将叙事重心与目的由“国家”话语转向“人”的话语。五四作家对日本白桦派的个人与“人类”关系原则的叙写 ,是从中国五四语境出发的一种创造性改写 ,这种改写赋予了五四文学较之于日本白桦派文学更为丰富、深刻的现代人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话语 "人"的话语 转型 白桦派
下载PDF
论《诗》学与两汉辞赋观的发展——经学与文学关系之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德兴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0-76,共7页
两汉辞赋的创作与批评是一种文学性的活动 ,但在两汉经学极盛的大背景下 ,辞赋的创作与批评没有超然于经学这种时代发展的主流思潮之外。两汉辞赋的创作及批评与经学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以《诗》评《骚》、据... 两汉辞赋的创作与批评是一种文学性的活动 ,但在两汉经学极盛的大背景下 ,辞赋的创作与批评没有超然于经学这种时代发展的主流思潮之外。两汉辞赋的创作及批评与经学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以《诗》评《骚》、据《诗》论赋以及辞赋作品的采《诗》用《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辞赋 经学 文学
下载PDF
论文学解读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成立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59-63,共5页
本文从萨特的《词语》入手 ,围绕阅读主体与意向性客体 ,有我与无我 ,当场性与非当场性诸对立面 ,对文学解读过程所显示的极为特殊的主客观之间虚拟的对象化关系作出分析 ,并认为 ,澄清这种特殊关系是认识文学规律的前提。
关键词 文学解读 主体 客体 意向性客体 虚拟对象化
下载PDF
清末民初文学语言的谱系梳理与历史建构——评《分裂与建构:清末民初文学语言新变研究(1898—1917)》 被引量:1
16
作者 龙其林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51-153,共3页
以语言学视角梳理清末民初文学的变化历程与历史形态,具有重审历史与反观文学的双重意义。《分裂与建构》一书将清末民初的文学纳入到语言演变的坐标中,阐释了中国近代文学语言走上现代化道路的独特历程;同时,在对文言、白话文以及翻译... 以语言学视角梳理清末民初文学的变化历程与历史形态,具有重审历史与反观文学的双重意义。《分裂与建构》一书将清末民初的文学纳入到语言演变的坐标中,阐释了中国近代文学语言走上现代化道路的独特历程;同时,在对文言、白话文以及翻译文学语言的透视中,重视对研究对象进行共时性的考察,使清末民初文学语言的建构作为一种本体的存在呈现于文学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文学语言 历史建构
下载PDF
需求导向下的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研究——以西安培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庞欢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第10期16-17,共2页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现代汉语课程必须进行应用型改革。本文以西安培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为例,从改革前的问题、应用型课程改革原则、课程改革需求导向分析、课程改革的措施等方面,探讨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思路...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现代汉语课程必须进行应用型改革。本文以西安培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为例,从改革前的问题、应用型课程改革原则、课程改革需求导向分析、课程改革的措施等方面,探讨现代汉语课程改革的思路及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导向 现代汉语 课程改革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笔谈现代文学何以“现代”——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点再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屏瑾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共5页
中国现代文学专有的独特性,一直是研究现代文学的重点所在,对我个人来说,也是这门学问和事业的吸引力所在。如果仅从研究对象的体量来计算,现代文学没法跟其他任何一个研究领域相比,就是当代文学的体量也越来越大于它。但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专有的独特性,一直是研究现代文学的重点所在,对我个人来说,也是这门学问和事业的吸引力所在。如果仅从研究对象的体量来计算,现代文学没法跟其他任何一个研究领域相比,就是当代文学的体量也越来越大于它。但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恰恰就建立在这一“短时段”之上:它伴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政治制度转型,伴随着现代国民的诞生,即现代中国人之“立人”,也伴随着一种全新的现代国民语言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 立人 现代文学 短时段 体量 现代国民
下载PDF
另一种抑制与遮蔽——当下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19
作者 邹贤尧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91-94,共4页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从文学史的重修到高校现当代文学教学,从创作到批评,从出版到文学活动,各方面都体现出一种过分推崇所谓"纯文学"、过分关注"闲适"类作品、而将带有一定政治功利性的文学给予抑制和遮蔽的极端...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从文学史的重修到高校现当代文学教学,从创作到批评,从出版到文学活动,各方面都体现出一种过分推崇所谓"纯文学"、过分关注"闲适"类作品、而将带有一定政治功利性的文学给予抑制和遮蔽的极端化倾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出于对以往政治压制文学的反拨,但矫枉过正;二是将政治这一概念作了狭隘的非科学的理解;三是先锋小说家们对"文学反映生活"的理解既有科学的一面,也有同样狭隘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政治 生活 抑制 遮蔽
下载PDF
文学类文体的语体特征与教学内容确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俊阳 吴娇颖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0-14,共5页
语体的不同决定了文体的不同,文体是语体的体现,是不同功能的语言手段的体现。本文从语体和文体的关系出发,以一定的语境、与语境相应的语言手段和反映客体的特定方式分析不同文学类文体的语体特征,在此基础上确定文学类文体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 文学类文本 语体 文体 教学内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