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3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实验室功能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娜 张逢军 《实验室科学》 2015年第6期228-230,共3页
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之一,其功能也随着高校的发展在不断的演进,由单一的教学功能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阐述目前高校中人文社科实验室所普遍具有的开放性、综合性两大特点,分析得出目前高校中的人文社科实验室除... 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之一,其功能也随着高校的发展在不断的演进,由单一的教学功能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阐述目前高校中人文社科实验室所普遍具有的开放性、综合性两大特点,分析得出目前高校中的人文社科实验室除了教学功能外,应当还具有对外的服务功能、提升自身建设的经济功能以及对整体教育的文化功能,旨在探讨加强人文社科实验室的必要性,发展人文社科实验室对提升文科类专业建设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实验室特点 功能分析
下载PDF
统合治理视野下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和机制——以陕西省S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得桂 韩雪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基层治理现代化命题为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范式指引。通过提高基层场域的治理韧性,统合治理克服科层治理和条块分割的内在局限,从而增强基层治理体系的行动力。与协同治理、整体性治理相比,统合治理以“全过程统合”的逻辑积极... 基层治理现代化命题为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范式指引。通过提高基层场域的治理韧性,统合治理克服科层治理和条块分割的内在局限,从而增强基层治理体系的行动力。与协同治理、整体性治理相比,统合治理以“全过程统合”的逻辑积极回应基层社会既要和谐安定又要充满活力的行动目标。它突出和释放党建势能优势,注重向下负责和敏捷回应,强调属地管理和属性治理、为民服务和筑牢基础的互动,致力于探索基层善治和共同缔造的有效实现路径。通过党领共治、条抓块统、融合赋能和激励约束的运行机制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从而在执政党整合社会、社会积极回应的统合链条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迈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合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 全过程统合 积极治理
下载PDF
人文社会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志趣的激活机制与提升路径——基于特质激活理论的分析
3
作者 周玉容 王辰琛 《现代教育科学》 2022年第3期127-132,共6页
学术志趣是学术创新的动力,对创新学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群体学术志趣缺失是目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难题,需要有效激发研究生的学术志趣,才能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学术人才。以特质激活理论为基础构建学术志趣的激... 学术志趣是学术创新的动力,对创新学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群体学术志趣缺失是目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难题,需要有效激发研究生的学术志趣,才能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学术人才。以特质激活理论为基础构建学术志趣的激活模型,探析人文社会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志趣的激活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任务能力匹配度、注重对组织情境的调节、对个体的认知及情感反应进行干预,以及适度激励的4条激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学术志趣 特质激活理论 任务能力匹配度
下载PDF
条块融合型治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趋势——基于汉阴县乡镇社会治理创新改革的考察
4
作者 何得桂 王怡涵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为化解条块之间张力所引发的治理不足和治理过度问题,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彰显了“条块融合型治理”的特征。与科层化治理相比,条块融合型治理有助于破解基层治理的结构性困境。它通过纵向联动和横向整合以更好地调动“条条”与“块块”... 为化解条块之间张力所引发的治理不足和治理过度问题,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彰显了“条块融合型治理”的特征。与科层化治理相比,条块融合型治理有助于破解基层治理的结构性困境。它通过纵向联动和横向整合以更好地调动“条条”与“块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条”对“块”的多维赋能以及“块”对“条”的统筹协同。通过属性治理和属地治理、积极治理和敏捷治理、系统联动和条抓块统的耦合,条块融合型治理增强基层治理适应能力、激活基层社会活力,构建共生治理格局,进而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块融合型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 纵向联动 横向整合
下载PDF
社会治理法的理论渊源与核心范畴
5
作者 陈颖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0-75,共6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一系列关系社会治理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构建社会治理法理论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治理法理论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新时代社会治理实...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一系列关系社会治理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构建社会治理法理论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治理法理论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新时代社会治理实践为构建社会治理法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根基。社会治理法兼具公法与私法双重属性,社会治理法强调法律关系主体的多元性、权利义务的共生性、行为模式的非对抗性,将实质公平和实体公正作为第一位的价值追求,更为关注法律实施的实际效果。社会治理法的最高价值目标是为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及社会的长治久安和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法 思想根基 文化根基 实践根基 核心范畴
下载PDF
青少年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从学校新公共管理学角度与社会工作角度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光辉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3-15,共3页
一直以来,青少年群体都是党中央所关注的主要对象,尤其是关心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方面。目前,青少年群体还存在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有效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学校要带头改变管理模式、运用专业的方法与技巧,引入新公共管理模式并对... 一直以来,青少年群体都是党中央所关注的主要对象,尤其是关心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方面。目前,青少年群体还存在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有效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学校要带头改变管理模式、运用专业的方法与技巧,引入新公共管理模式并对青少年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新公共管理 社会工作
下载PDF
行政需求与社会需求的错位:我国农村个人养老金运行问题实证解析
7
作者 何平 唐椿森 +1 位作者 廖婕 杨思涵 《上海保险》 2024年第7期24-29,共6页
一、问题的提出:农村地区个人养老金运行受阻我国老年人口中有三分之二居住在农村,农村养老问题始终是我国养老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具有显著的城镇偏向性,农村居民实际领取的养老金水平仅相当于城... 一、问题的提出:农村地区个人养老金运行受阻我国老年人口中有三分之二居住在农村,农村养老问题始终是我国养老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具有显著的城镇偏向性,农村居民实际领取的养老金水平仅相当于城镇职工养老金平均领取水平的5.26%(郭晋晖,2022);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农村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已增长至28.1%,高出城市13.5个百分点,社会保障配置差异产生了逆向再分配的制度效果。破解养老保障体系“城乡倒置”带来的结构性风险无疑是制度设计的应有之义,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22年末正式推出了个人养老金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二元体制 社会保障支出 结构性风险 个人养老金 养老保障体系 农村居民 养老金水平 人口普查数据
下载PDF
有为政府与活力社会:数字社会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卓 刘少鹏 闫晓静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1,共14页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国家有秩序和社会有活力两大治理目标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基于“秩序活力”的分析框架,对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类型学划分,提出数字时代的社会治...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国家有秩序和社会有活力两大治理目标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至关重要。基于“秩序活力”的分析框架,对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类型学划分,提出数字时代的社会治理应遵循“有为政府活力社会”的基本框架,推动形成国家高秩序和社会高活力的治理新格局。研究认为:国家有秩序意味着保持社会稳定、法治环境良好、公民权利得到保障,数字时代的社会治理应借助数字技术打造信息共享秩序、构建跨域合作秩序、形成协作共治秩序来赋予国家治理新秩序,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坚实基础;社会有活力则表现为社会创新能力、公民参与度和社会凝聚力的增强,数字时代的社会治理应通过数字赋能促进不在场行动的再嵌入、高流动社会的再整合和多治理主体间的再连结来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从而确保社会整体更具活力和韧性。实现国家有秩序和社会有活力是衡量治理有效的两个关键维度,在“有为政府活力社会”的基本框架下,构建数字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关键是通过数字赋能促进秩序与活力相融,在顶层设计层面创新数字治理体制,在中层应用层面构建多元化数字场景,在底层框架层面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政府 社会治理 治理共同体 秩序 活力
下载PDF
缔造型积极治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实践逻辑——以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得桂 王怡涵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5,共13页
激活和培育公共性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本路径,党建引领是激活公共性的关键要素。突出善治导向的缔造型积极治理基于党建势能促进政府、社会和民众之间的共同缔造行为以及尽责式治理,注重积极治理与共同缔造的统一;以敏捷驱动... 激活和培育公共性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本路径,党建引领是激活公共性的关键要素。突出善治导向的缔造型积极治理基于党建势能促进政府、社会和民众之间的共同缔造行为以及尽责式治理,注重积极治理与共同缔造的统一;以敏捷驱动机制提升政府的回应性治理水平,以参与式治理机制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人民性;着力构建党建统合、条抓块统以及社会协同的闭环式基层治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大治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缔造型积极治理 公共性 党建引领 治理共同体 基层治理
下载PDF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青少年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10
作者 陈光辉 徐雅辉 +2 位作者 徐婉 殷伟 路浩玉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0-23,共4页
当前青少年的现实需求和问题呈现出多样化、层次高、急切性等特征。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具有价值和方法上的优势,能够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中有效地扮演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多重角色,满足青少年的现实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 当前青少年的现实需求和问题呈现出多样化、层次高、急切性等特征。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具有价值和方法上的优势,能够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中有效地扮演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多重角色,满足青少年的现实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青少年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整合式供给及其动力机制——以皖东Q县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新华 卫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3,共9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基于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整合式供给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整合式供给区别于传统的分散式供给模式,主要体现在服务主体的规模化、服务内容...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基于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整合式供给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整合式供给区别于传统的分散式供给模式,主要体现在服务主体的规模化、服务内容的系统化以及服务方式的个性化三个方面。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整合式供给实现过程中,农业规模经营构成了前提条件,各类服务主体之间的竞争是催化因素,地方政府则提供了政策或制度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整合式供给推动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中心的服务供给模式的形成,助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但是却对小农户的发展带来了意外的负面后果。鉴于此,应该从三方面着手优化: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对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引导,加大对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整合式供给 小农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党建引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居民生活治理的运行机制——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L社区“乒乓球俱乐部”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晓峰 包智俊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9,M0005,共12页
日常生活是研究社区治理的重要维度,源于居民日常生活的社区社会组织作为重要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已成为趋势。研究发现:社区依靠居民自发组建的社会组织实现了群体整合与行动单元再造;采取“调动社区党委—聚合党员—吸纳社区社会组织积... 日常生活是研究社区治理的重要维度,源于居民日常生活的社区社会组织作为重要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已成为趋势。研究发现:社区依靠居民自发组建的社会组织实现了群体整合与行动单元再造;采取“调动社区党委—聚合党员—吸纳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分子—联结普通居民”的纵向递进吸纳式党建实现了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通过横向联动枢纽式党建活动联动社区社会组织及其他治理主体参与社区特殊性生活事件的处理;以特殊性生活事件带动普遍性集体行动,进而使居民参与到社区普遍性公共事务中。本研究从党建引领生活治理视角来回答社区为谁而治、谁来治理、如何治理等问题,丰富了基层党建的实践内涵,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党建引领 社区社会组织 生活治理 居民日常生活
下载PDF
党建激励与共生治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怡涵 何得桂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4,共11页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乎“中国之治”成色。党建激励和共生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要素与基本方略。党建激励旨在充分激发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组织采取自上而下激励、自下而上激励及横向竞争激励等方式予以实...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乎“中国之治”成色。党建激励和共生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要素与基本方略。党建激励旨在充分激发治理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组织采取自上而下激励、自下而上激励及横向竞争激励等方式予以实现,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强劲动能。共生治理鼓励和支持共生单元协同合作,注重营造互惠型共生环境,构建高效的共生界面作为治理媒介,促进多元治理主体间达成互动共生关系,以共同缔造行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筑牢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制度、组织、技术三个维度的积极赋能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动性,促进多元治理主体融合,彰显治理效能。党建激励与共生治理相互支撑、互为促进,协同驱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激励 共生治理 基层社会 治理创新
下载PDF
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以西部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X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樊凡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0年第2期41-42,共2页
本科生日益增长与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是西部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为了在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同时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有必要突出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多样性... 本科生日益增长与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是西部地区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为了在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同时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有必要突出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多样性,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发展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课程建设 双一流建设高校
下载PDF
技术驱动的社会转型与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发展
15
作者 石英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0,共10页
中国社会正经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进而向“信息社会”高级阶段“智能社会”的跨越式双重转型。这种双重转型具有叠加性和不均衡性特征。驱动社会转型的动力机制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引发社会时空、社会结构和运行... 中国社会正经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进而向“信息社会”高级阶段“智能社会”的跨越式双重转型。这种双重转型具有叠加性和不均衡性特征。驱动社会转型的动力机制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引发社会时空、社会结构和运行方式变化,动力来源是物理世界“质量—能量—信息”的释放和相互转化。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智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分别呈现加法效应、乘数效应和指数效应增长。跨越式双重转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历史使命。社会学学科设置需要面向未来适当拓展,由重预测转向重建构,纳入未来学科,建构智能社会美好生活;社会学研究理念和视角应当有所调整,变居高临下的俯视社会为置身其中的平等参与,注重拓展知识结构,更好发现和回答时代之问;社会学研究方法既要打破数据化实证主义教条,也要跳出数字化工具主义樊篱,回到费孝通“双重性格”理念,科学与人文融合并重,重构多元化的社会学方法体系和学术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学 学科发展 社会转型 科技革命
下载PDF
社会救助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进步与价值重塑
16
作者 李卓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24年第6期15-28,共14页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兜底性和基础性制度安排,发挥着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然而,社会救助实践却过度追求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的工具性目标,而忽视了社会救助制度的价值性目标。有鉴于此,亟需...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兜底性和基础性制度安排,发挥着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然而,社会救助实践却过度追求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的工具性目标,而忽视了社会救助制度的价值性目标。有鉴于此,亟需厘清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的优势与局限,并找到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提升社会救助“温度”的现实路径。本研究认为: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应实现“有为”和“有情”的共融与平衡,数字技术既能为提升社会救助的精准度提供技术支持,又能促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的有效落地;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虽可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和智慧救助,但也面临救助资源和救助需求匹配偏差、信息共享不充分、基层执行者数字负担重和诱发目标群体数字不平等的局限;为找回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的“温度”,应该在数字化转型中促进选择权、体验感和获得感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数字化转型 技术进步 工具目标 价值目标
下载PDF
共同缔造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分析与实践启示
17
作者 何得桂 陶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3,共10页
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匹配程度关乎基层治理有效。注重政府、社会和民众行动相统一的共同缔造增强了国家善治能力,也为治理现代化创造了条件。通过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分析框架,阐释共同缔造赋能基层善治的机理,案例实践研究发现县... 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匹配程度关乎基层治理有效。注重政府、社会和民众行动相统一的共同缔造增强了国家善治能力,也为治理现代化创造了条件。通过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分析框架,阐释共同缔造赋能基层善治的机理,案例实践研究发现县域基层社会治理逻辑与“操作集体制度”的选择逻辑相耦合。在操作选择方面,共同缔造能够助力条抓块统型治理机制的构建,强化治理主体的系统联动,激励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集体选择方面,共同缔造可以增强公共治理效能,优化治理结构;在制度选择方面,共同缔造通过深化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建设,为提升善治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更加注重治理场域、回应能力、技术赋能和社会关系的优化;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培育内生力量、构建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基层组织能力并增强治理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缔造 基层社会治理 善治能力 社会治理现代化 党建引领
下载PDF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路与举措——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为例
18
作者 滑哲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8年第5期47-48,共2页
文章阐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现状,探索人文学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举措经验:革新"书本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借助团学组织力量;与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结合;把握红色资源,融入社会实践;借助新媒体,开辟... 文章阐述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现状,探索人文学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举措经验:革新"书本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借助团学组织力量;与传统文化、校园文化结合;把握红色资源,融入社会实践;借助新媒体,开辟教育新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着力点 措施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老人农业的生产效率与社会效益评价
19
作者 陈辉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0,共10页
老人农业是一种生产效率不低、社会效益较高的农业经营方式。理解老人农业现象,必须坚持辩证“三农”观。从生产效率的角度看,老人农业的土地生产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契合东亚国家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现实条件;老人农业依然蕴含... 老人农业是一种生产效率不低、社会效益较高的农业经营方式。理解老人农业现象,必须坚持辩证“三农”观。从生产效率的角度看,老人农业的土地生产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契合东亚国家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现实条件;老人农业依然蕴含着增产潜能,在粮价上涨的条件下可以被激活;在村留守农民的饭碗里装自己种的粮食,这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保障。从社会效益角度看,老人农业增强了农民家庭的发展能力和养老功能;农村青年特别是中西部农村青年面临城镇化成本高和其收入水平低之间的矛盾,其经济压力需要父辈通过经营农业给予支援。肯定老人农业的社会效益,就是要避免单纯从生产效率角度来简单理解农业生产活动的功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人农业 辩证“三农”观 乡村振兴 城镇化 老龄化
下载PDF
农村家庭隔代抚育的问题化:形成机制与调适策略——基于社会系统论的视角
20
作者 李永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7,共11页
隔代抚育是转型期中国农村家庭的重要功能。有研究表明,隔代抚育并未给第一代留守儿童带来突出问题,而到了第二代留守儿童时,隔代抚育问题化已成为一个社会共识。可见,隔代抚育经历了一个问题化的过程。隔代抚育的问题化主要表现为祖代... 隔代抚育是转型期中国农村家庭的重要功能。有研究表明,隔代抚育并未给第一代留守儿童带来突出问题,而到了第二代留守儿童时,隔代抚育问题化已成为一个社会共识。可见,隔代抚育经历了一个问题化的过程。隔代抚育的问题化主要表现为祖代对孙代的管教能力不足、管教权威有限、管教意愿不强和管教方法落后。从社会系统论的视角分析隔代抚育问题化的形成机制,发现隔代抚育的问题化并非仅隔代抚育模式本身的问题,而是家庭权力结构变化、学校教育公共性弱化、家庭抚育的去社区化、互联网时代育儿环境复杂化等因素共同塑造的产物。“亲代陪读”是农民家庭应对隔代抚育问题化的一种方式,但“亲代陪读”意味着抚育和教育压力向家庭进一步集聚,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农民家庭的抚育困境。中国当前发展阶段决定了隔代抚育模式在中国农村还将持续存在一段时间,为此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区、国家等主体的共同力量,坚持系统思维,尽可能减少隔代抚育的负面效应,使农村儿童在隔代抚育模式下仍然能够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代抚育 留守儿童 社会系统 教育主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