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2018年濮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孔玉显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5期1570-1573,共4页
目的了解2016—2018年濮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濮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共收集得... 目的了解2016—2018年濮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濮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共收集得到1 096份样本,其中样本主要来自血液570例(52.01%),其次为尿液223例(20.35%)、痰液及鼻咽分泌物120例(10.95%);共分离出76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13株,占66.71%,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221株,占28.74%,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多黏菌素E和阿米卡星的药物耐药率均超过60%;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棒酸、亚胺培南、多黏菌素E的耐药率均超过60%;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舒巴坦、美罗培南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在65%左右。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均对万古毒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几乎为0。结论濮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分布广泛,建议临床医师根据病原学监测资料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新生儿科 重症监护室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PRECEDE-PROCEED模式在改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医院感染防控知信行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草源 任义梅 +2 位作者 金蕊 陈方圆 杨传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6期924-929,共6页
目的 鉴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感控)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又因为护士是感控的前哨力量而目前临床上护士的感控实践能力尚不理想,因此本研究基于PRECEDEPROCEED模式评估NICU护士医院感染防控知信行现状及障碍因... 目的 鉴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感控)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又因为护士是感控的前哨力量而目前临床上护士的感控实践能力尚不理想,因此本研究基于PRECEDEPROCEED模式评估NICU护士医院感染防控知信行现状及障碍因素并实施干预,以期提高NICU护士的感控实践能力。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NICU护士为研究对象,基于PRECEDE-PROCEED模式分析护士医院感染防控知信行现状及障碍因素,将障碍因素归纳为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实施针对性干预,比较分析干预前后护士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信念水平、行为表现以及医院感染率、例次率。结果 干预后护士知识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护士态度得分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条目“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的得分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士感控行为的达标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院感染率和例次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PRECEDE-PROCEED模式可精准识别影响NICU护士感控实践能力的障碍因素,基于此实施针对性干预可有效提高护士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信念,增强其医院感染防控行为的依从性和规范性,利于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EDE-PROCEED模式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医院感染 护士 知信行
下载PDF
某医院新生儿科2016—2018年351株多重耐药菌感染与用药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华 郭胜蓝 +4 位作者 黄暖潮 龚湛潮 陈波 陈俊虎 罗崇彬 《药学研究》 CAS 2020年第5期299-303,共5页
目的了解某院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的菌种和耐药情况,指导新生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某院新生儿科2016-2018年发生的315例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细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多重耐药菌株351株,对3~10类抗菌药物耐药。... 目的了解某院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的菌种和耐药情况,指导新生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某院新生儿科2016-2018年发生的315例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细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多重耐药菌株351株,对3~10类抗菌药物耐药。革兰阴性菌273株,占77.8%,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79株排名第一,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为97株,占27.6%;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有所下降,但整体耐药率仍达50%以上。革兰阳性菌78株,占22.2%,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位列前三。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头孢曲松耐药均达1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奎奴普丁/达福普丁、达托霉素均高度敏感。结论该院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对大部分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多重耐药菌 感染 抗菌药物
下载PDF
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施雄丽 陈玲莉 梁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6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2022年4月于当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见习的80名护生中,根据不同带教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护生予以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予以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教学,比较...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2022年4月于当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见习的80名护生中,根据不同带教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护生予以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予以医护一体化模式进行教学,比较两组护生实习结束后的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考核评分及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培训后理论、模拟考核(新生儿出生情况判断、护理操作、应急处理、护理记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综合能力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估中,观察组教学态度、责任心、知识宽度、双向交流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新生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护生理论知识水平和掌握熟练操作技能,是提高综合素质水平的有效方案,护生学习满意度高,整体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模式 新生儿科 临床护理教学 考核成绩 教学效果 综合能力
下载PDF
数字档案室构建方法及在新生儿科档案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5
作者 李月芹 赵常永 赵磊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档案室构建方法及在新生儿科档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档案管理人员56名为研究对象,2020年8月—2021年7月为对照组(n=28),2021年8月—2022年8月为观察组(n=28)。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数字档案室构建方法及在新生儿科档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档案管理人员56名为研究对象,2020年8月—2021年7月为对照组(n=28),2021年8月—2022年8月为观察组(n=28)。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观察组构建数字档案室用于新生儿档案中,比较两组管理质量、档案管理能力、反馈信息及满意度。结果管理3个月,观察组管理方法、管理效果、管理形式、绩效考核、管理技能和管理效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3个月,观察组档案复印时间短于对照组,服务质量、档案信息传递、职工态度、病历信息传递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3个月,观察组数字档案室能提高工作效率、能提升管理人员技能、能调动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能降低管理差错、能指导新生儿保健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数字档案室用于新生儿档案管理中,有助于提升管理质量和档案管理能力提高满意度,高效地展示病案信息档案,提升管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档案室 新生儿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能力 反馈信息 管理质量
下载PDF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建华 陈祺棠 谭毅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5期478-481,共4页
医院感染是指入院时不存在、又不处于潜伏期,而是在住院过程中获得的感染,也包括在医院获得感染出院后才出现症状者。新生儿科是医院感染高危区,新生儿由于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免疫功能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很容易在医院内获得感... 医院感染是指入院时不存在、又不处于潜伏期,而是在住院过程中获得的感染,也包括在医院获得感染出院后才出现症状者。新生儿科是医院感染高危区,新生儿由于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免疫功能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很容易在医院内获得感染性疾病。因此,研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有针对性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
下载PDF
激励化管理对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工作质量 及职业倦怠的影响程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占利凤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科护理人员接受激励化管理后对其工作质量、职业倦怠感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浠水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工作的护理人员14名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管理方式开展时间段分为两组,各7名。对照组于2020年12月... 目的分析新生儿科护理人员接受激励化管理后对其工作质量、职业倦怠感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浠水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工作的护理人员14名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管理方式开展时间段分为两组,各7名。对照组于2020年12月—2021年6月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于2021年7—12月接受激励化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职业倦怠感评分、自我效能及工作积极性、工作压力评分及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职业倦怠感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两组护理人员自我效能评分、工作积极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自我效能与工作积极性方面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工作压力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管理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经过激励化管理后工作质量明显升高,职业倦怠感随之降低,工作压力明显减轻,自我效能及积极性随之升高,护理人员对该管理模式的认可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科 护理人员 激励化管理 工作质量 职业倦怠感 管理效果
下载PDF
精细化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施雄丽 夏芸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1期108-111,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儿科工作的20名护理人员,按照管理形式分为两组,每组10名。研究组实行精细化管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每组对应选取50例... 目的分析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儿科工作的20名护理人员,按照管理形式分为两组,每组10名。研究组实行精细化管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每组对应选取50例新生儿。对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差错率以及投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房卫生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管理用于新生儿科护理管理当中,会提升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人员出现差错以及被投诉的概率,保持良好的病房卫生质量,使儿科患儿以及家属更加认可护理人员工作,值得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新生儿科
下载PDF
加强基层医院产儿科合作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
9
作者 刘向荣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23期25-27,共3页
观察加强基层医院产儿科合作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2022年01月6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按照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是否开展产儿科强化合作干预,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产儿科干预,实验组行产儿科强化... 观察加强基层医院产儿科合作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2022年01月6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按照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是否开展产儿科强化合作干预,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产儿科干预,实验组行产儿科强化合作干预。强化合作管理包括:①产前咨询、组成团队、检查物品;②在复苏过程中严格按照复苏指南规范操作,产儿科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不断重复评估-—决策—措施,复苏成功后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继续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抢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出生后10min基本生命指征、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抢救成功率(100.00%)以及干预7天后神经行为功能均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6.67%)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患儿产儿科强化合作干预效果优于常规产儿科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产儿科合作 新生儿窒息 复苏成功率
下载PDF
HIE新生儿血清内B淋巴细胞和NLR水平与病情进展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施雪颖 王战胜 +2 位作者 王栋 李芳芳 周燕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内B淋巴细胞和NLR水平与病情进展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诊断的1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疾病组,根据新生儿窒息的脑损伤情况分析,其中轻度患...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内B淋巴细胞和NLR水平与病情进展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诊断的1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疾病组,根据新生儿窒息的脑损伤情况分析,其中轻度患儿48例,中度患儿41例,重度患儿3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疾病组与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以及不同预后患者的NLR、CD19^(+)、CD19^(+)CD25^(+)水平之间的差异,分析血清内B淋巴细胞和NLR水平与病情进展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患儿的NL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19^(+)、CD19^(+)CD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严重疾病患儿的NLR、CD19^(+)、CD19^(+)CD25^(+)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两比较,CD19^(+)、CD19^(+)CD25^(+)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NLR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度、中度以及轻度(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的NLR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CD19^(+)、CD19^(+)CD25^(+)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患儿的预后不良以及疾病严重程度与NLR呈现正相关,与CD19^(+)、CD19^(+)CD25^(+)水平呈现负相关(P<0.05);针对预后不良患儿,联合诊断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同时,通过对ROC曲线分析,预后不良患儿的NLR、CD19^(+)、CD19^(+)CD25^(+)水平分别为3.50,16.33,0.54。结论:HIE新生儿血清内B淋巴细胞和NLR水平与病情进展程度及预后呈现显著相关性,未来可通过对患儿的B淋巴细胞和NLR水平对患儿的不良预后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NLR CD19^(+) CD19^(+)CD25^(+) 相关性
下载PDF
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超未成熟儿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住院费用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繁 +51 位作者 冯周善 崔其亮 杨传忠 叶晓彤 戴怡蘅 梁伟怡 叶秀桢 莫镜 丁璐 吴本清 陈宏香 黎炽旺 张喆 荣箫 沈薇 黄为民 杨冰岩 吕峻峰 黄辉文 霍乐颖 饶红萍 严文康 任雪军 杨勇 王方方 刘东 刁诗光 刘晓燕 孟琼 王玉 王斌 张丽娟 黄宇戈 敖当 李伟中 陈洁玲 陈艳玲 李薇 陈志凤 丁月琴 李晓瑜 黄越芳 林霓阳 蔡扬帆 韩莎莎 金雅 柳国胜 万忠和 班奕 白波 李广洪 严越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出院的超未成熟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的住院费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于2013-2017年出院的EPI与ELBW... 目的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出院的超未成熟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的住院费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于2013-2017年出院的EPI与ELBWI的住院情况和住院费用,并按救治结局、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院年份、出院地区和医院类型等进行分组,分别计算和比较各组的住院天数、日均住院费用和住院总费用。结果共2392例EPI与ELBWI进入分析,整体患儿的中位住院天数为52(4,73)d,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为2060(1441,3404)元,中位住院总费用为78044(20176,134440)元。死亡/转院组(n=1117)与存活/非转院组(n=1275)比较,存活/非转院组的中位住院天数和中位住院总费用均大于死亡/转院组(Z=-35.600、-29.394,均P<0.001),但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低于死亡/转院组(Z=-24.511,P<0.001)。在存活/非转院组中,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与出院年份呈正相关(r=0.302、0.259,均P<0.001),各年的中位住院总费用分别相当于当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6、3.74、4.11、4.10和4.05倍;中位住院天数、中位住院总费用分别与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均P<0.001),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仅与出生胎龄呈负相关(P<0.001);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与出院医院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r=0.356、0.392,均P<0.001);综合性医院的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均低于专科医院(Z=-2.230、-3.373,P=0.026、P<0.001)。结论EPI与ELBWI的救治费用与救治结局、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院年份、出院地区、医院类型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低出生体质量 住院费用
下载PDF
浅谈新生儿科护理差错隐患及防范对策
12
作者 彭彩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173-176,共4页
所有入院治疗的儿童都是28天之内的刚出生的宝宝。这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在一个人成长与生存的基础上。由于各种危险因子的影响,新生儿科被认为是一个高度危险的专科。在医院的安全护理工作中,如何保证新生儿的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件... 所有入院治疗的儿童都是28天之内的刚出生的宝宝。这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在一个人成长与生存的基础上。由于各种危险因子的影响,新生儿科被认为是一个高度危险的专科。在医院的安全护理工作中,如何保证新生儿的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件,已成为医院的重点工作。通过对影响其安全性的各种原因进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为提高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科 护理管理 不安全因素 预防对策
下载PDF
对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13
作者 彭彩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15-118,共4页
本研究对158例新生儿实施高质量照护措施,并将其分成两组进行对比研究,一组采用普通照护措施,另一组采用高质量的照护措施。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高质量照顾的实验组,照顾缺陷与患病之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因此,本研究得... 本研究对158例新生儿实施高质量照护措施,并将其分成两组进行对比研究,一组采用普通照护措施,另一组采用高质量的照护措施。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高质量照顾的实验组,照顾缺陷与患病之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因此,本研究得出结论:实施高质量照护措施能有效预防照护失误,减少婴儿患病,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 优质护理管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茵陈水提物对多药耐药蛋白3基因突变致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保护作用
14
作者 杨秀芳 宾淑铭 +7 位作者 李丹 梁慧英 陈康 郑铠军 丁俊彩 朱侨伟 施尚文 陈桂灵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08-314,共7页
目的探讨茵陈水提物对多药耐药蛋白3(MDR3)基因突变导致的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①将人原代培养肝细胞应用体外细胞培养、CRISPR/Cas9慢病毒感染、MDR3突变基因导入等技术处理后,比较1%脂肪乳... 目的探讨茵陈水提物对多药耐药蛋白3(MDR3)基因突变导致的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①将人原代培养肝细胞应用体外细胞培养、CRISPR/Cas9慢病毒感染、MDR3突变基因导入等技术处理后,比较1%脂肪乳诱导处理前(0)和处理后16、32、48 h不同时间点肝细胞上清液中肝胆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的水平,确定构建MDR3基因突变PNAC肝细胞模型脂肪酸诱导所需的时间。②将人原代培养肝细胞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MDR3基因野生型组、MDR3基因突变组、茵陈水提物干预组。空白对照组只用培养液处理,MDR3基因野生型组应用慢病毒感染融入野生型MDR3基因和培养液培养,MDR3基因突变组应用慢病毒感染慢病毒导入MDR3(c.485T>A、c.2793insA、c.1031G>A、c.3347G>A)突变基因和培养液培养,茵陈水提物干预组应用慢病毒感染导入MDR3突变基因和培养液培养的基础上,加入100 g/L茵陈水提物预处理,然后将4组肝细胞分别加入1%脂肪乳诱导处理,处理时间为构建MDR3基因突变PNAC肝细胞模型脂肪酸诱导所需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组肝细胞上清液中肝胆生化(ALT、AST、TBil、DBil、IBil、TBA)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组肝细胞编码MDR3、胆盐输出泵(BSE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蛋白(ABCB4、ABCB11、ABCC2、ABCC3、ABCC4)和TNF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MDR3基因野生型组比较,MDR3基因突变组在经1%脂肪乳诱导处理前和处理后16 h肝细胞上清液中肝胆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IBil、T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1%脂肪乳诱导处理32 h和48 h MDR3基因突变组肝细胞上清液肝胆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IBil、TBA)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确定构建MDR3基因突变PNAC肝细胞模型脂肪酸诱导所需的时间为32 h。与MDR3基因突变组比较,茵陈水提物干预组肝细胞在脂肪乳处理后32 h肝细胞上清液中肝胆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TBA)水平均明显降低〔ALT(ng/L):148.3±2.3比164.9±7.0,AST(ng/L):2767.4±78.8比3239.4±107.1,TBi(lμmol/L):7.6±0.2比13.6±0.3,DBi(lμmol/L):1.8±0.1比5.7±0.2,TBA(μmol/L):3.4±0.2比6.7±0.1,均P<0.05〕;空白对照组、MDR3基因野生型组、MDR3基因突变组和茵陈水提物干预组肝细胞编码MDR3、MRP2、MRP3、MRP4的ABCB4、ABCC2、ABCC3、ABCC4基因mRNA表达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基因mRNA在MDR3基因突变组呈高表达(2-ΔΔCt:1.258±0.200比1.001±0.052),茵陈水提物干预组呈低表达(2-ΔΔCt:0.387±0.247比1.258±0.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DR3基因突变组比较,茵陈水提取物干预组肝细胞编码BSEP的ABCB11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明显增高(2-ΔΔCt:2.955±0.479比1.333±0.529,P<0.05)。结论茵陈水提物对MDR3基因突变导致的PNAC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与拮抗炎症反应,降低TNF基因的mRNA表达和改善编码BSEP的ABCB11基因的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水提物 多药耐药蛋白3基因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 新生儿
下载PDF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不同给药方式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莉 黄玉焕 周曼丽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823-828,共6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不同给药方式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MA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患儿采用肺泡灌洗... 目的探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不同给药方式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MA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患儿采用肺泡灌洗+气管内滴入给药,B组患儿采用气管内滴入给药,连续治疗48 h。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指数(OI)]、肺动脉收缩压(SPAP)、凝血纤溶指标[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B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儿的PaO_(2)为(60.65±6.33)mmHg,明显高于B组的(56.12±5.93)mmHg,PaCO_(2)、OI、SPAP分别为(42.36±4.02)mmHg、13.10±1.12、(26.14±2.67)mmHg,明显低于B组的(45.66±4.33)mmHg、(15.66±1.53)、(29.46±3.1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儿的血浆D-D、PAI-1/t-PA、PAF含量分别为(1.35±0.38)mg/L、3.52±0.78、(404.55±78.78)×10^(9)/L,明显高于B组的(1.00±0.31)mg/L、2.64±0.71、(340.59±65.33)×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儿的血清TNF-α、PCT、IL-5、IL-13含量分别为(11.11±1.01)ng/L、(0.78±0.23)ng/mL、(0.90±0.34)pg/mL、(1.15±0.66)pg/mL,明显低于B组的(13.75±1.63)ng/L、(1.46±0.34)ng/mL、(1.50±0.40)pg/mL、(1.63±0.9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的发绀、吸气性三凹征消失时间及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B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气管内滴入给药,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肺泡灌洗+气管内滴入给药治疗MAS患儿的治疗效果更优,其可促进血气指标、凝血纤溶指标恢复,降低肺动脉高压,减轻机体炎性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牛肺表面活性剂 肺泡灌洗 气管内滴入 炎症因子 疗效
下载PDF
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继发性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探讨
16
作者 白波 陈波 +3 位作者 李广洪 罗惠玲 黄学良 李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348-13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继发性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00例诊断为肺动脉高压(PH)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心房和/或动脉导...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继发性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00例诊断为肺动脉高压(PH)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心房和/或动脉导管水平血液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或室间隔是否向左侧凸起,分为PPHN组(33例)和PH组(67例),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受试儿血浆D-二聚体浓度,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其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关系,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二聚体水平预测PPHN的价值,并对PPHN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PPHN组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PH组[5421.25(3311.23,8079.45)µg/L比2799.14(2253.28,3589.12)µ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67,P<0.001),且D-二聚体水平与PASP呈正相关(r=0.671,P<0.001)。用D-二聚体水平预测PPHN的曲线下面积为0.788(P<0.001),当约登指数最大为0.518时,D-二聚体水平截断值为3770.265µg/L,其预测PPHN发生的灵敏度为0.727,特异度为0.7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3770µg/L、酸中毒(pH<7.2)、HCO_(3)^(-)≤18 mmol/L及血乳酸>3 mmol/L均是PPH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是引起或促进继发性PPHN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收缩压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右向左分流 曲线下面积 动脉导管 秩和检验 室间隔
下载PDF
基于雨课堂“双向六环”培训模式在新生儿护士中的应用
17
作者 阙秋萍 朱新青 +3 位作者 梁业梅 杨雪群 吴芸 彭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双向六环”培训模式引入新生儿护士理论培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的36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2018年1—6月运用传统理论培训模式进行培训,作为干预前期;2018年7—12月引...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双向六环”培训模式引入新生儿护士理论培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的36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2018年1—6月运用传统理论培训模式进行培训,作为干预前期;2018年7—12月引入基于雨课堂“双向六环”培训模式进行培训,作为干预后期。比较干预前后期不同层级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学习自主能力和对培训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期不同层级护士考核成绩、自主学习综合能力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期,且干预后期的护士对培训效果评价更高(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士临床培训中,应用基于雨课堂“双向六环”培训模式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护士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更能激发护士自主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护士综合能力,值得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六环 培训 雨课堂 新生儿护士
下载PDF
父母实施袋鼠式护理在足月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艾红红 胡森安 +2 位作者 李海香 熊凤霞 汤海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1期114-116,共3页
目的:分析父母实施袋鼠式护理在足月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5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足月新生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父亲组、母亲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父亲组以父亲实... 目的:分析父母实施袋鼠式护理在足月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5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足月新生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父亲组、母亲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父亲组以父亲实施袋鼠式护理,母亲组以母亲实施袋鼠式护理。比较三组采血疼痛情况和采血心率。结果:采血时、采血后1 min和采血后2 min,父亲组和母亲组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时、采血后1 min和采血后2 min,父亲组和母亲组NI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前,三组采血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中、采血后,父亲组和母亲组采血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中、采血后,父亲组和母亲组采血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父母实施袋鼠式护理在足月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感,减少其应激反应。父亲实施袋鼠式护理可以帮助减轻产妇负担,提高父婴情感互动,满足产妇家庭对高质量护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采血 足月新生儿
下载PDF
血清S-100B蛋白、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检测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耿淑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HIE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9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一... 目的:探讨血清S-100B蛋白、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HIE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9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一般资料,并检测两组患儿血清S-100B蛋白、sLOX-1、GFAP水平,分析HIE患儿血清S-100B蛋白、sLOX-1、GFAP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血清S-100B蛋白、sLOX-1、GFAP水平低于观察组(均P<0.05)。重度组血清S-100B蛋白、sLOX-1、GFAP水平高于中度组、轻度组和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疾病严重程度与HIE患儿血清S-100B蛋白、sLOX-1、GFAP水平呈正相关(均P<0.001)。随访预后良好患儿59例,预后不良21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程异常、病情重度、S-100B蛋白、sLOX-1、GFAP为影响HIE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HIE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与血清S-100B蛋白、sLOX-1、GFAP水平有关,监测其水平变化有利于临床早期完善干预方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B蛋白 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相关性 预后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健康新生儿出生后血氧饱和度特点与红细胞形态及功能的研究
20
作者 李虹 洛桑群培 +7 位作者 贡觉吾金 曹红利 宋莉莉 德吉措姆 贡桑明久 张韵洁 罗蒙 齐薛浩 《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136-140,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与陕西省两所医院健康新生儿出生后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和血常规水平,探索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新生儿出生后SpO_(2)水平与红细胞形态、功能的特点。方法本研究为盲法回顾性研究。选取阿里地... 目的通过比较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与陕西省两所医院健康新生儿出生后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和血常规水平,探索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新生儿出生后SpO_(2)水平与红细胞形态、功能的特点。方法本研究为盲法回顾性研究。选取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泾阳县人民医院和耀州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正常出生的167例足月新生儿,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出生新生儿(74例)为高原组,陕西省两所医院出生新生儿(93例)为平原组。监测正常足月新生儿断脐后10 min右上肢SpO_(2)及心率水平,同时采集废弃脐血进行血细胞分析。比较高原组与平原组足月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0 min SpO_(2)水平特点,与《新生儿复苏指南(2021年)》(后文统一简称《指南》)中SpO_(2)目标值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差异。结果高原组出生新生儿出生1~10 min SpO_(2)水平低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出生新生儿脐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低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高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平均体积小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偏差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高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出生新生儿1~8 min SpO_(2)水平与《指南》目标值符合率明显低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出生新生儿出生后第9 min、出生后第10 min,SpO_(2)水平与《指南》目标值符合率为100%,与平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南》中出生后10 min SpO_(2)预期值适用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新生儿,脐血红细胞特有形态及高血红蛋白含量和浓度可能是常驻藏族新生儿适应高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高原 新生儿 经皮血氧饱和度 复苏 血红蛋白 红细胞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