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组织结构
1
作者 谢平 《新金融》 1990年第1期25-27,12,共4页
债券的发行和转让,其实质就是各经济主体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很大影响。由此,有必要对我国债券市场的组织结构做一分析。 我国债券市场的组织结构是由我国宏观经济格局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决定的。我... 债券的发行和转让,其实质就是各经济主体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很大影响。由此,有必要对我国债券市场的组织结构做一分析。 我国债券市场的组织结构是由我国宏观经济格局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决定的。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券市场 组织结构 社会经济发展 资产负债结构 宏观经济 经济主体 经济格局
下载PDF
企业直接融资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化桥 《武汉金融》 1987年第5期6-7,共2页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也开始多样化。多种融资形式的发展,打破了银行间接金融一统天下的局面,对银行间接金融起到了补充和促进的作用。它加强了金融领域的竞争,改善了经济资源的配置,提高了社会资金的运用效率。
关键词 企业直接融资 间接金融 发行股票 融资形式 经济体制改革 商品经济条件 筹资手段 商品生产者 运用效率 投资结构
下载PDF
论保值储蓄
3
作者 刘依群 王黎青 《新金融》 1990年第2期13-15,共3页
一九八八年夏季,我国发生了一场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波及全国的提款抢购风潮,一时间,风助火势,一种虚无、盲目的储物保值热驱动着群众不断涌向银行和市场。受此影响,一方面银行储蓄存款在短期内被大量支取,存款明显下降,另一方面... 一九八八年夏季,我国发生了一场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波及全国的提款抢购风潮,一时间,风助火势,一种虚无、盲目的储物保值热驱动着群众不断涌向银行和市场。受此影响,一方面银行储蓄存款在短期内被大量支取,存款明显下降,另一方面,有些商品因抢购而断挡脱销。为了尽快平息抢购风潮,稳定社会,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并防止可能的金融紊乱,中央政府紧急制订和采取了诸种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值储蓄 银行储蓄存款 人民群众 经济利益 中央政府 抢购 风潮 提款
下载PDF
联邦德国货币政策中的物价和竞争机制
4
作者 姜维俊 《金融与经济》 1987年第6期26-28,共3页
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以及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物价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两个问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竞争,一方面是提高生产能力的手段,另一方面是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手段,通过竞争可以作为间接手段调节经济。联邦德国的这... 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以及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物价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两个问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竞争,一方面是提高生产能力的手段,另一方面是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手段,通过竞争可以作为间接手段调节经济。联邦德国的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参考。一、物价体制问题在联邦德国,物价不是由国家制定的,而是在市场形成的。他们认为,在任何一种经济体制下组织生产都要回答生产什么,由谁生产,产品销售给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德国 货币政策 竞争机制 企业家 核心问题 物价 保护竞争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两个问题 调节经济
下载PDF
历史发展的轨迹——对银行系统大承包之我见
5
作者 许健 《金融研究》 1988年第8期9-12,共4页
(一) 银行企业化是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难点,它制约着宏观金融间接调控机制和市场约束机制的形成。深究银行企业化难以深化下去的根本原因是: 其一,财政对各专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窒息了各专业银行企业化的活力。目前,各银行与国家财政... (一) 银行企业化是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难点,它制约着宏观金融间接调控机制和市场约束机制的形成。深究银行企业化难以深化下去的根本原因是: 其一,财政对各专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窒息了各专业银行企业化的活力。目前,各银行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仍然是财政视银行为行政预算单位,银行收入多即上缴多,收入少即上缴少,财政可以任意主观地提高向银行征收利润的比例,利润抽上去,然后按人头返回作为各银行的经费。在这种典型的行政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下各个银行人均留利都一样,分配上吃"大锅饭",经营成果与自身利益不挂钩,银行必然缺乏自我积累、自我改造的能力,也无法形成银行微观机制的动力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系统 专业银行企业化 金融体制改革 基层银行 中央银行 系统承包 国家财政 经营成果 预算单位 财务管理体制
原文传递
强化计划在财政与信贷、资金与物资平衡中的作用
6
作者 任峻垠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3期24-24,共1页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从金融的角度来说,计划在宏观平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财政与信贷、资金与物资的平衡问题。
关键词 物资平衡 信贷 财政 资金 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调节 计划经济 宏观平衡
原文传递
论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框架、原理、机制、效应
7
作者 许健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6-22,61,共8页
我国现行的宏现金融调控体系是金融体制改革后逐步形成的,在这以前是高度集中计划指标管理体系,实行自下而上地逐级编制计划,尔后自上而下审批计划指标。其根本特点是,存款都上缴,贷款按指标统收统支,信贷和现金也按两大计划进行控制,... 我国现行的宏现金融调控体系是金融体制改革后逐步形成的,在这以前是高度集中计划指标管理体系,实行自下而上地逐级编制计划,尔后自上而下审批计划指标。其根本特点是,存款都上缴,贷款按指标统收统支,信贷和现金也按两大计划进行控制,以狭义货币为控制指标,信贷规模采取先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定出盘子,超支事后认帐的方式。从1979年到1983年期间,实行的是信贷资金"差额包干"。这种资金管理制度虽然能调动基层银行提高吸收存款的积极性,但仍然没有超出银行统收统支,指标管理的窠臼。经济体制改革促使适应中央银行体制下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通过1984年和1987年两次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目前转轨体制下的宏观金融调控框架、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银行 宏观金融调控 人民银行 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体制 贷款规模 金融调控体系 指标管理体系 现金投放 控制指标
原文传递
建立我国新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的探讨
8
作者 姜维俊 《金融科学》 CSSCI 1991年第4期90-94,共5页
关于建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社会各界曾进行了长期的议论和有益的探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始终处于时断时续且过于“务虚”的状态之中。直到最近,这个问题由于关系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和十年规... 关于建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社会各界曾进行了长期的议论和有益的探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始终处于时断时续且过于“务虚”的状态之中。直到最近,这个问题由于关系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制定,才真正提到了议事日程。本文拟从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及其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出发,提出建立和完善新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问题的探讨 城镇社会养老保险 农村老年保障 养老保险费 退休费用 现行制度 退休金 全民所有制单位 退休养老保险
原文传递
对老工业城市进行总体技术改造的一种尝试
9
作者 姜维俊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CSSCI 1990年第5期78-80,共3页
采取何种方式来推进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特别是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是迄今为止在理论和实践中仍然未能很好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沈阳市铁西区在利用银行专项贷款对老工业城市进行总体技术改造方面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工业 工业城市 技术改造 总体改造
原文传递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过猛的原因及其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自强 《金融研究》 1984年第1期39-40,共2页
对一个国家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外汇收支顺差或逆差,外汇储备上升或下降,都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外贸易额在世界贸易额中仅占1%左右,但也要看到自1979到198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1.1倍,平均每年增长27.8%,进出... 对一个国家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外汇收支顺差或逆差,外汇储备上升或下降,都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对外贸易额在世界贸易额中仅占1%左右,但也要看到自1979到198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1.1倍,平均每年增长27.8%,进出口总额在社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1978年为5.2%,1982年上升为7.6%,这四年中共利用外资126亿美元,已陆续偿还71亿美元;特别是外汇储备,1979年为21.54亿美元,1982年底达到111.25亿美元,增长了4.2倍,1983年6月底,又上升到130.2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了17.1%。这样,也随之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进出口顺差过大,仅1982年就达47亿美元,占当年出口额的21.5%;二是外汇储备增加过猛,1981年1982年两年共增加88.63亿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汇储备 外汇收支顺差 美元 两个问题 经济发展 年增长 进出口贸易额 利用外资 世界贸易额 对外贸易额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近期通货膨胀成因的若干分析
11
作者 周荣芳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文章对于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作者认为,近期的通货膨胀既是一种货币现象,也是一种体制现象,又是我国经济结构长期失衡所致,同时,还是政策失误的结果,是这四种现象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综合体。文章分别从上述四个方面... 文章对于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作者认为,近期的通货膨胀既是一种货币现象,也是一种体制现象,又是我国经济结构长期失衡所致,同时,还是政策失误的结果,是这四种现象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综合体。文章分别从上述四个方面,从银行、计划、财政、投资体制、地方行为、企业行为、政府行为等角度对我国近期的通货膨胀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 中国 原因
原文传递
长期保值的政策不妥
12
作者 庾力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2-44,共3页
保值储蓄的措施实行以来,各种债券和国库券的利率纷纷对保值利率进行跟踪,大量存款开始向保值领域转移。估计到三年后还本付息时,这种主要为稳定民心而无充分物质产品作保证的保值储蓄利息将以数百亿元的规模向居民支付,冲向市场(或转... 保值储蓄的措施实行以来,各种债券和国库券的利率纷纷对保值利率进行跟踪,大量存款开始向保值领域转移。估计到三年后还本付息时,这种主要为稳定民心而无充分物质产品作保证的保值储蓄利息将以数百亿元的规模向居民支付,冲向市场(或转为新的存款,仍是国家对居民的负债)。对不久的未来将出现的货币投放危机,理论界应探讨清楚,以早有准备,为政者也千万不能对此掉以轻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值储蓄 保值贴补率 贷款利率 长期存款 存款利率 国库券 物价指数 储蓄存款 使用效益 债券业务
原文传递
关于改善信贷差额包干管理制度的意见
13
作者 高新生 杨玉明 《金融研究》 1983年第2期53-55,28,共4页
为了更好的的发挥信贷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979年全国人民银行分行长会议作出了"关于改革信贷计划管理体制的决定",把过去存款上交总行,贷款按项目下达指标的"统收"统支"计划管理办法,改为"统一计划、分... 为了更好的的发挥信贷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979年全国人民银行分行长会议作出了"关于改革信贷计划管理体制的决定",把过去存款上交总行,贷款按项目下达指标的"统收"统支"计划管理办法,改为"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控制"的计划管理办法。1981年又改为"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差额 计划管理体制 贷款 人民银行 管理制度 存贷挂钩 包干 国民经济 指标管理 分级管理
原文传递
论信贷资金的结构平衡及其建议
14
作者 (名隹)宓 《金融研究》 1987年第6期31-34,共4页
平衡,在生产和流通领域?意指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协调。反映在资金领域,则是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适应。由于银行信贷活动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在货币形态上的综合反映,因此信贷资金是否平衡是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与否的客观反映,实现信贷平... 平衡,在生产和流通领域?意指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协调。反映在资金领域,则是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适应。由于银行信贷活动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在货币形态上的综合反映,因此信贷资金是否平衡是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与否的客观反映,实现信贷平衡又是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信贷资金结构平衡的重要性通常,人们把信贷收支的总体关系概括为:信贷资金供应量=信贷基金量+存款量+市场货币必要量,等式的右端是银行放款的最高额。这个公式大致反映了信贷资金总量平衡的关系。在过去我国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银行实际上只是财政的出纳部门,仅参与企业超定额流动资金管理,因为银行与财政是吃大锅饭,矛盾被掩盖着。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资金供应 资金结构平衡 资金来源 专业银行 经济协调发展 流动资金管理 财政体制改革 固定资产 生产与消费 信贷平衡
原文传递
关于到2000年信贷资金的需要量和可能的探讨
15
作者 王喜义 尚福林 《金融研究》 1983年第6期13-15,22,共4页
党的十二大提出,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到2000年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即达到2.8万亿元。实现这个战略任务,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银行是聚集和分配资金的重要部门,应研究实现这个任务信贷资金的需要量和银行能够提供多少,以... 党的十二大提出,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到2000年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即达到2.8万亿元。实现这个战略任务,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银行是聚集和分配资金的重要部门,应研究实现这个任务信贷资金的需要量和银行能够提供多少,以便目标明确地开创银行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们根据到2000年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商品流通扩大的情况,测算了信贷资金的需要量和可能供应量。由于经济发展变化因素很多,还需要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测算才能得出近于实际的结论,因此我们的探讨仅仅是个引玉之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贷资金来源 需要量 工农业总产值 提高经济效益 资金运用 银行工作 定额流动资金 银行贷款 增长速度 国民收入
原文传递
关于派生存款和信用膨胀问题
16
作者 王喜义 《金融研究》 1983年第8期35-38,共4页
近几年,理论界和经济工作者对我国是否存在派生存款和信用膨胀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是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银行作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作用的增强,信贷业务发展,服务领域扩大而展开的。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这个... 近几年,理论界和经济工作者对我国是否存在派生存款和信用膨胀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是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银行作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作用的增强,信贷业务发展,服务领域扩大而展开的。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弄清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在讨论中,有部分同志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关派生存款和虚拟资本的论述,说明我国也有那种派生存款和由此而产生的信用膨胀。这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生存款 信用膨胀 虚拟资本 管理体制改革 银行存款 贷款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论 马克思 我国银行
原文传递
论流动资产积累
17
作者 张屯 雒宓 《金融研究》 1986年第8期31-36,共6页
流动资金的供应和管理,是个一直没有妥善解决的问题。本来,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共同构成生产资金,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不可偏废的两个重要方面。但实际上,一讲扩大再生产,一讲投资,往往只重视固定资产一个方面。流动资金由于长期得不到... 流动资金的供应和管理,是个一直没有妥善解决的问题。本来,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共同构成生产资金,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不可偏废的两个重要方面。但实际上,一讲扩大再生产,一讲投资,往往只重视固定资产一个方面。流动资金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表现为近几年流动资产积累不足,同时使用效益低,浪费严重。尤其在投资规模膨胀时,流动资金的矛盾更加突出。这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我们对流动资金认识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资金问题 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 积累 扩大再生产 流动资本 投资规模 生产资金 固定资本 使用效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