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C术后Hem-o-lok夹大量移位至胆总管一例
1
作者 姚驰 王雪梅 +1 位作者 袁兵 叶发钧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691-694,共4页
胆道系统结石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成年人中10%~15%患有胆道系统结石性疾病[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创伤小、康复快、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已经成为症状性胆结石的金标准治疗方法[2]。Hem-o-lok夹... 胆道系统结石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成年人中10%~15%患有胆道系统结石性疾病[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创伤小、康复快、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已经成为症状性胆结石的金标准治疗方法[2]。Hem-o-lok夹采用乙缩醛二乙醇聚合物材料制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Hem-o-lok 夹移位 胆总管结石
下载PDF
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 被引量:8
2
作者 袁兵 杨振德 秦军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胆囊炎患者86例,根据腹腔镜逆行切除胆囊的方式分为全切组和次全切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引流时间,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2、24及4... 目的:探讨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胆囊炎患者86例,根据腹腔镜逆行切除胆囊的方式分为全切组和次全切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引流时间,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2、24及48 h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肠粘连、腹膜炎及胆汁漏出等术后并发症。结果:次全切组急性胆囊炎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引流时间优于全切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前CRP水平比较P>0.05,次全切组术后12、24及48 h CRP水平高于全切组(P<0.05),CRP水平在术后24 h最高;全切组感染、肠粘连、腹膜炎及胆漏并发症的发生率(25.58%)均高于次全切组(9.30%,P=0.047)。结论:腹腔镜下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全胆囊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急性 腹腔镜 逆行胆囊切除 胆囊次全切
下载PDF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BCLC-A/B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平 李方洪 叶发均 《癌症进展》 2020年第9期939-942,96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巴塞罗那肝癌临床(BCLC)A/B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16例BCLC-A/B期肝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65例行TACE联合RFA治疗(介入联合组),51例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巴塞罗那肝癌临床(BCLC)A/B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16例BCLC-A/B期肝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65例行TACE联合RFA治疗(介入联合组),51例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介入联合组完全消融率为67.69%,与手术组的R0切除率72.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联合组患者的生存情况显著优于手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3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肝硬化、BCLC-B期、肿瘤最大直径﹥7 cm、肿瘤个数﹥2个、行手术治疗和未口服索拉非尼是BCLC-A/B期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BCLC-A/B期肝癌创伤小,临床疗效好,可能优于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射频消融术 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 肝癌 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高智 李方洪 《西部医学》 2012年第10期1903-1904,1906,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腹腔镜和开腹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处理腹腔镜手术后胆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胆漏的62例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对胆漏进行处理;对照组31例患... 目的探索应用腹腔镜和开腹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处理腹腔镜手术后胆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胆漏的62例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对胆漏进行处理;对照组31例患者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0.22±4.58)天,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6.10±5.85)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此外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探查,腹腔镜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治疗上更具优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手术 胆漏 临床
下载PDF
以急性阑尾炎症状为首发的结肠肿瘤误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高智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9期1401-1402,共2页
目的:解析将结肠肿瘤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具体原因。方法该院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43例实则为结肠肿瘤,但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直肠指检结果:无阳性体征,右下腹存在压痛情况,体温:36~41℃,20例患者存在腹膜炎体征。29例... 目的:解析将结肠肿瘤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具体原因。方法该院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43例实则为结肠肿瘤,但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直肠指检结果:无阳性体征,右下腹存在压痛情况,体温:36~41℃,20例患者存在腹膜炎体征。29例患者因右半结肠肿瘤而转换手术,14例患者予以阑尾切除术之后,腹部不适感强烈,入院再做 CT 检查,确诊是结肠肿瘤。结果在43例结肠肿瘤患者中,低分化腺癌15例(34.88%),中分化腺癌9例(20.93%),高分化腺癌6例(13.95%),印戒细胞癌6例(13.95%),阑尾黏液瘤4例(9.30%),阑尾类癌2例(4.65%),家族性息肉病恶变1例(2.33%)。随访发现,生存质量皆好41例(95.35%),死亡2例(4.65%)。结论为了规避误诊情况,诊治中对病史的询问、临床体征及病症表现的分析必须要仔细,进而辅助检查,规避误诊情况,对症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误诊 阑尾炎 手术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磷脂酶A2-ⅡA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张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39-741,共3页
目的:探讨磷脂酶A2-ⅡA(PLA2-ⅡA)在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5例直肠癌标本、34例基本正常的直肠黏膜、32例直肠腺瘤组织中PLA2-ⅡA的表达水平,并观察PLA2-Ⅱ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直... 目的:探讨磷脂酶A2-ⅡA(PLA2-ⅡA)在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5例直肠癌标本、34例基本正常的直肠黏膜、32例直肠腺瘤组织中PLA2-ⅡA的表达水平,并观察PLA2-Ⅱ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直肠癌组PLA2-Ⅱ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直肠腺瘤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腺瘤组PLA2-Ⅱ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7);PLA2-ⅡA阳性表达水平随着肿瘤浸润程度加重、分化程度降低、TNM分期升高、脉管侵犯而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A2-ⅡA在直肠癌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分化程度、TNM分期、脉管是否侵犯、神经束是否侵犯有关,其可能在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A2-ⅡA 直肠癌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肝段或肝叶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平 李方洪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对比不同术式对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效果,探讨肝段或肝叶切除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9例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患者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肝段(叶)切除术组(甲组,n=38)和非肝段(叶)切除术组(乙组,n=41... 目的对比不同术式对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效果,探讨肝段或肝叶切除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9例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患者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肝段(叶)切除术组(甲组,n=38)和非肝段(叶)切除术组(乙组,n=41)两组。应用SPSS 19. 0软件对所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相关指标等以(x珋±s)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等计数资料以例(%)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甲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 3%(2/38)显著低于乙组22. 0%(9/41)(P <0. 05);甲组残留结石发生率、症状复发率2. 6%(1/38)、0 (0/41)均显著低于乙组17. 1%(7/41)、12. 2%(5/41)(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两组患者的病死率2. 6%(1/38)和0(0/4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肝段(叶)切除术能够有效改善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肝切除术 再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肝外胆管癌癌组织ADAM17、MMPs表达情况与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叶发钧 张平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3期-,共5页
目的 :分析肝外胆管癌癌组织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留取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ADAM17、... 目的 :分析肝外胆管癌癌组织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留取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ADAM17、MMPs表达,分析肝外胆管癌癌组织ADAM17、MMPs表达与其手术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肝外胆管癌患者癌组织ADAM17、MMP-3、MMP-9高表达所占比例均高于癌旁组织;(2)肝外胆管癌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为33.75%、22.50%,单因素分析证实:胆管癌位置、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血管及神经侵犯、切缘状态、ADAM17表达、MMP-3表达、MMP-9表达均与患者预后有关;(3)COX多因素分析证实,组织学分级、切缘状态、淋巴结转移、ADAM17表达、MMP-3表达、MMP-9表达均为影响肝外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DAM17、MMP-3、MMP-9高表达均为影响肝外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肿瘤侵袭、转移、炎症浸润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管癌 ADAM17 MMPS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