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海霞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第10期99-100,共2页
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对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将案例教学法灵活运用于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文章阐明了案例... 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对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将案例教学法灵活运用于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文章阐明了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案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初中教学 道德与法制 运用策略
下载PDF
新口改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清鹏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7-38,共2页
新的课改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挑战,我们要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成功的喜悦,让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逐渐占领课堂的主阵地,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课堂 合作探究
下载PDF
旧瓶新酒——初中文言文教法初探
3
作者 黄丽霞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0年第10期61-62,共2页
为了改变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的现状(钱梦龙语),我认为,在教学模式上,我们应该尽量做到迎合学生兴趣,就不怕学不好文言文了。一、生动的作者或背景介绍,激起学习兴趣在教学文言文时,老师们的第一要务不是急于分析... 为了改变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的现状(钱梦龙语),我认为,在教学模式上,我们应该尽量做到迎合学生兴趣,就不怕学不好文言文了。一、生动的作者或背景介绍,激起学习兴趣在教学文言文时,老师们的第一要务不是急于分析课文,而是要先做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前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法 中文 新酒 教学改革 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 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
下载PDF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学习情境的引入与创设
4
作者 郑文金 《中学理科园地》 2011年第2期22-23,共2页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师生的交往与对话。然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要...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师生的交往与对话。然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要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引入有效性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提高课堂教与学整体效率。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物理的奥秘,切实感受物理的乐趣与作用,对物理产生亲切感,提高物理素养,教师就必须把握好课堂情境的引入与刨设这一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 学习情境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 学生 全过程 教师
下载PDF
新形势下的中考应用题
5
作者 程敏 《福建中学数学》 2002年第3期2-4,共3页
关键词 中考 数学应用题 题型 经济型 解题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
下载PDF
“以学为本”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策略研究
6
作者 蔡仁委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年第17期0169-0169,共1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部门也在发生着变化,新课改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是学生自身个性化的行为。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来实现以学为本的理念。
关键词 以学为本 自主学习 方法策略
下载PDF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的渗透
7
作者 吕珍华 《今天》 2020年第13期126-126,共1页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培养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缺乏科学合理的引导,...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培养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生缺乏科学合理的引导,导致学生的应用意识低下。为此,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渗透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应用意识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用有效的实施策略,推进教育改革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下 初中数学 应用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