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溶硅对罗非鱼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詹凡玢 吴朝坚 +3 位作者 伍洁丽 李亚男 施斐 林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85-88,共4页
将0、100和500 mg/L的水溶硅置于养殖水体中,检测不同时间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亚硝态氮含量等水质指标,分析其对罗非鱼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水溶硅后可以有效抑制水体中的氨氮(NH_(4)^(+)-N)含量,同时可以稳定养... 将0、100和500 mg/L的水溶硅置于养殖水体中,检测不同时间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氨氮含量、亚硝态氮含量等水质指标,分析其对罗非鱼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水溶硅后可以有效抑制水体中的氨氮(NH_(4)^(+)-N)含量,同时可以稳定养殖水体的pH,且未对水体中溶解氧(DO)和亚硝态氮(NO_(2)^(-)-N)含量产生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水溶硅在调节水体水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硅 罗非鱼 水质净化
下载PDF
广东养殖牛蛙主要细菌病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2
作者 马杰 孙菁阳 +6 位作者 林翰 陈克松 李花 王伟 徐斌 林蠡 刘春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7期7-12,共6页
为了解广东养殖牛蛙病害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对广州、汕头、惠州、清远等地养殖牛蛙进行病原检测及细菌病原的耐药试验。本次研究共采集样本62批,患病牛蛙351只,其中细菌感染245例、细菌病毒混合感染35例(未发现单... 为了解广东养殖牛蛙病害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对广州、汕头、惠州、清远等地养殖牛蛙进行病原检测及细菌病原的耐药试验。本次研究共采集样本62批,患病牛蛙351只,其中细菌感染245例、细菌病毒混合感染35例(未发现单一病毒感染的病例)、不明原因病例71例。分离细菌181株,主要包括伊丽莎白菌(22.65%)、气单胞菌(16.57%)等,分离的20株代表菌株耐药性分析显示多数感染菌株耐药性较强。本研究为厘清广东省养殖牛蛙病害流行情况提供基础数据,也为牛蛙疾病的防控和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 流行病学调查 细菌检测 耐药分析
下载PDF
一株鹅-鱼养殖环境下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3
作者 莫金凤 周萌 +3 位作者 李国章 聂一帆 叶剑敏 吴灶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35-46,共12页
【目的】为确定鹅-鱼立体养殖环境下引发罗非鱼疾病的病原菌,通过分析病原菌的生长特性、致病性与药物敏感性,为罗非鱼病的深入研究与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患病罗非鱼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 【目的】为确定鹅-鱼立体养殖环境下引发罗非鱼疾病的病原菌,通过分析病原菌的生长特性、致病性与药物敏感性,为罗非鱼病的深入研究与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患病罗非鱼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鉴定菌株;绘制菌株生长曲线,分析温度、盐度及pH值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通过腹腔注射和拌料口服投喂方式人工回归感染健康罗非鱼,分析病原菌的致病性;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病原菌对11类共2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从患病罗非鱼的脑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优势菌株,编号为SAYJN,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分析及回归感染试验,鉴定此菌株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AYJN菌株的生长迟缓期为0~5 h,对数期为5~12 h;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pH值7.0、最适盐度为5‰。腹腔注射和拌料口服投喂SAYJN菌株均可感染健康罗非鱼;水温为29(±1)℃时,腹腔注射SAYJN菌液对罗非鱼有较强的致病性,半致死浓度(LC_(50))为2.4×10^(8)CFU/mL;SAYJN菌株致病力与其浓度和水温密切相关。SAYJN菌株对甲氧苄啶、庆大霉素、新霉素等6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利福平等16种药物敏感。【结论】无乳链球菌SAYJN菌株是鹅-鱼立体养殖环境下罗非鱼疾病爆发的主要病原菌,该菌的致病力强弱与其浓度和水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鹅-鱼立体养殖模式 药物敏感性 生长特性 致病性
下载PDF
大口黑鲈佛山和台湾群体自交与杂交子代的生长和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江涛 杨凯宇 +7 位作者 邱晓桐 方俊超 黄菲菲 邱小龙 吕晓静 梁日深 李清清 林蠡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共9页
文章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佛山群体和台湾群体为亲本,建立了佛山自交、台湾自交、正交子代(佛山♀×台湾♂)、反交子代(台湾♀×佛山♂)4个试验群体,通过6个月的养殖试验,对其生长和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文章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佛山群体和台湾群体为亲本,建立了佛山自交、台湾自交、正交子代(佛山♀×台湾♂)、反交子代(台湾♀×佛山♂)4个试验群体,通过6个月的养殖试验,对其生长和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正反交子代的生长性能和体质量变异系数均高于2个亲代自交群体。形态分析结果表明,4个试验群体的形态差异主要集中于躯干的中部和尾部。前三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2.9%,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71.3%,主要反映躯体前、中部形态特征;第二主成分贡献率为16.6%,主要反映躯体后部特征。前二主成分因子得分散点图中4个群体重叠区域较小,可以完全区分。将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结合在一起所构建的逐步判定模型推测准确率最高(86.7%~96.0%)。研究结果可为大口黑鲈佛山群体、台湾群体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与形态鉴定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台湾群体 佛山群体 杂交子代 形态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