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用静脉溶栓、神经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赵海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16-0119,共4页
研究联用静脉溶栓、神经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AIS病人80例,运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治疗价值。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P<0.05;研究组不... 研究联用静脉溶栓、神经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AIS病人80例,运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治疗价值。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虽高,但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优,P<0.05;治疗后,研究组NO、ET-1、NSE指标以及NIHSS评分更低,P<0.05。结论 运用静脉溶栓、神经介入动脉溶栓联用疗法对AIS治疗可改善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临床症状指标,提升神经功能,疗效与安全性有双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一年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秦一凡 高素颖 +3 位作者 张会玲 于凯 冀瑞俊 王拥军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1年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的AIS患者,根据1年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0<mRs&...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1年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的AIS患者,根据1年随访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0<mRs<3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AIS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AIS患者4468例,其中男2765例,女1703例,年龄22~98岁,平均(64.5±11.2)岁。1年预后不良者914例,占2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279,95%CI:1.049~1.561,P=0.015)、年龄越大(OR=1.018,95%CI:1.007~1.029,P=0.001)、住院期间合并消化道出血(OR=7.772,95%CI:2.390~24.943,P=0.001)、肺炎(OR=2.068,95%CI:1.030~4.149,P=0.041)和再发卒中(OR=7.252,95%CI:3.749~14.032,P<0.001),未溶栓治疗(OR=3.271,95%CI:1.566~6.831,P=0.002)、SBP越高(OR=1.008,95%CI:1.003~1.013,P=0.002)、压疮评分越低(OR=0.802,95%CI:0.759~0.847,P<0.001)、跌倒评分越高(OR=1.097,95%CI:1.027~1.172,P=0.006)、NIHSS评分越高(OR=1.422,95%CI:1.365~1.482,P<0.001)和LDL-C越高(OR=1.016,95%CI:1.001~1.031,P=0.035)的AIS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风险越高。结论AIS患者1年预后不良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识别和积极控制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AIS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1年预后不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对急性轻型卒中一年复发的影响
3
作者 姚喜凤 张广波 +7 位作者 于凯 张会玲 冀瑞俊 耿颂 徐丽华 李芳 赵海涛 许大萍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对急性轻型卒中1年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轻型卒中患者239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多发脑血管狭窄对轻型卒中患者1年复发的影响。结果2390例患... 目的探讨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对急性轻型卒中1年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轻型卒中患者239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多发脑血管狭窄对轻型卒中患者1年复发的影响。结果2390例患者中男886例,女1504例,年龄23~95岁,平均(62.6±11.1)岁。1年内卒中复发70例,复发率为2.93%。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为41.05%,其中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20.3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OR=1.015,95%CI:1.006~1.024,P=0.001)越高、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OR=3.292,95%CI:1.925~5.631,P=0.000)的患者1年卒中复发风险越高。结论高Hcy血症和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是轻型卒中1年复发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颅内外动脉狭窄 轻型卒中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生长抑素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立献 王国珍 +1 位作者 韩雪 蒋光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640-644,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生长抑素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血清脂肪酶(LPS)、前白蛋白(PA)、抵抗素(resistin)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急性胆囊炎患者8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生长抑素对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血清脂肪酶(LPS)、前白蛋白(PA)、抵抗素(resistin)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急性胆囊炎患者8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2)与研究组(n=42)。常规干预基础上研究组采取生长抑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仅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统计两组术后肛门初次排气时间、肛门初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血清LPS、PA、抵抗素水平、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肛门初次排气时间、肛门初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第3天两组血清TBIL、AST及ALT水平较治疗前增高,但研究组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第3天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PS、抵抗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A水平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血清LPS、抵抗素水平较对照组低,PA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SF-36分值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基础上采取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胆囊炎,可缩短患者机体功能康复及住院时间,减轻对肝功能的损害,降低LPS、抵抗素等水平,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生长抑素 脂肪酶 前白蛋白 抵抗素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腹腔镜下不同肝切除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立献 张伟 +2 位作者 王国珍 韩雪 蒋光林 《肝胆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不同肝切除方式治疗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及1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120例PLC患者根据腹腔镜下肝切除方式不同分为解剖组和非解剖组各60例,分别行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腹腔镜下非解剖性...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不同肝切除方式治疗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及1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120例PLC患者根据腹腔镜下肝切除方式不同分为解剖组和非解剖组各60例,分别行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观察围术期指标,评估残余肝功能,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内肝内复发、肝外转移及1年无瘤生存率情况。结果与非解剖组相比,解剖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但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解剖组术后7 d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低于非解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组、非解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26.6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期内,两组肝内复发、肝外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解剖组1年无瘤生存率76.67%明显较非解剖组的58.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可控制失血量与输血量,减轻对PLC患者残余肝功能的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并对1年无瘤生存率的提高亦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性肝切除 原发性肝癌 围术期 并发症 无瘤生存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53
6
作者 高素颖 颜应琳 +6 位作者 于凯 张广波 冀瑞俊 王拥军 李芳 张娜 朱东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7-332,共6页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脑卒中重要的病理基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免疫、炎性反应等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脑卒中重要的病理基础,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免疫、炎性反应等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使卒中防治工作日趋严峻。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CA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4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资料收集。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颈动脉超声。将颈动脉斑块形成和狭窄定义为CAS,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AS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人群中平均年龄(64.8±11.3)岁,其中男2506例(61.91%)、女1542例(38.09%),颈动脉正常169例(4.17%)、内膜中层厚度增厚577例(14.25%),斑块形成2362例(58.35%)、颈动脉狭窄940例(23.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95%CI)=2.785(1.790,4.333)〕、年龄〔OR(95%CI)=1.129(1.108,1.150)〕、文化程度〔OR(95%CI)=0.632(0.425,0.942)〕、糖尿病史〔OR(95%CI)=2.443(1.467,4.069)〕、脑卒中史〔OR(95%CI)=2.136(1.371,3.328)〕、吸烟〔OR(95%CI)=1.603(1.057,2.431)〕、TC〔OR(95%CI)=1.545(1.304,1.830)〕、LDL-C〔OR(95%CI)=1.893(1.365,2.596)〕、脂蛋白a〔OR(95%CI)=1.001(1.000,1.00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CA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吸烟、收缩压、舒张压、LDL-C、脂蛋白a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CAS重要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卒中危险因素,可延缓CAS病变,减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卒中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胱抑素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8
7
作者 高素颖 冀瑞俊 +4 位作者 颜应琳 于凯 王拥军 李芳 朱东磊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4期389-393,共5页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胱抑素C(cystatin-C,Cys-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8年11月于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胱抑素C(cystatin-C,Cys-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8年11月于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入院时NIHSS评分分为轻型组(NIHSS评分<7分)、中型组(7分≤NIHSS评分<15分)、重型组(NIHSS评分≥15分)。比较三组间血清Hcy、FIB、Cys-C水平差异,进一步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Hcy、FIB、Cys-C水平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468例患者,中位年龄65.00(65.00~72.00)岁,男性2765例(61.88%)。轻型组3943例(88.25%),中型组441例(9.87%),重型组84例(1.88%)。三组间血清Hcy(P<0.001)、FIB(P<0.001)、Cys-C(P=0.035)水平比较,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轻型组血清Hcy、FIB和Cys-C水平均低于中型组和重型组。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Hcy(r=0.770,P<0.001)、FIB(r=0.440,P=0.003)、Cys-C(r=0.580,P<0.00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FIB、Cys-C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同型半胱氨酸 纤维蛋白原 胱抑素C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东亮 高素颖 +4 位作者 颜应琳 冀瑞俊 于凯 范东娜 王拥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8期936-941,共6页
目的: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的发生情况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任丘市城乡100个村和20个社区。入选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2251例,对所有入选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颈... 目的: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的发生情况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任丘市城乡100个村和20个社区。入选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2251例,对所有入选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正常229例(10.2%),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644例(28.6%),颈动脉斑块形成1227例(54.5%),颈动脉狭窄151例(6.7%)。与颈动脉正常组比较,IMT增厚、斑块形成和颈动脉狭窄的男性比例升高,年龄更大,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吸烟、被动吸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的比例逐渐升高,SBP、FPG、TC、LDL-C、HDL-C、尿酸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男性、年龄、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吸烟、被动吸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SBP、DBP、FPG、TC、LDL-C、尿酸是IMT增厚+CAS的相关因素;男性、年龄、吸烟、被动吸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SBP、FPG、TC、LDL-C、尿酸是CAS的相关因素;男性、年龄、心房颤动、吸烟、被动吸烟、抗血小板药物使用、SBP、FPG、LDL-C、HDL-C、尿酸是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P<0.05)。男性、年龄、吸烟、缺乏体力活动、抗血小板药物使用、SBP、FPG、LDL-C是CAS的相关因素(P<0.05);男性、年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SBP、LDL-C是颈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减轻体质量、增加运动、戒烟、减少被动吸烟可降低CA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患病率 相关因素 高血压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与出院一年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徐丽华 张广波 +4 位作者 于凯 杨红娜 何艳 冀瑞俊 王拥军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与出院1年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302例,登记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等,在患者出院1年时进行电话随访,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与出院1年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302例,登记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等,在患者出院1年时进行电话随访,按随访时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评分≤2分,3067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235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与出院1年预后不良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性别、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高脂血症史、卒中史、心房颤动史、外周血管疾病史、吸烟、过量饮酒、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SBP、胱抑素C、RBC、红细胞比容、Hb、PT、INR、FIB、同型半胱氨酸和入院24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大(OR=1.052,95%CI:1.037~1.068,P=0.000)、卒中史(OR=1.568,95%CI:1.159~2.120,P=0.004)、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差(OR=0.642,95%CI:0.473~0.873,P=0.005)、SBP高(OR=1.008,95%CI:1.002~1.014,P=0.007)和入院24 h内NIHSS评分高(OR=1.371,95%CI:1.315~1.429,P=0.000)。通过年龄、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卒中史、SBP和入院24 h内NIHSS评分可联合预测脑梗死1年预后不良,AUC为0.836。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差可增加1年不良预后的风险,提高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可降低不良预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二级预防药物 依从性 预后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红娜 冀瑞俊 +3 位作者 于凯 何艳 徐丽华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1期1227-1232,共6页
目的探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出院后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和TIA患者,调查其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服用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出院后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和TIA患者,调查其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服用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后3个月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4151例入组患者中,3个月随访时二级预防药物总体依从性为78.8%,在二级预防药物种类中依从性分别为抗血小板药物89.3%、降压药物87.5%、降脂药物86.9%、降糖药物79.3%、抗凝药物5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已婚(OR 1.589,95%CI 1.304~1.936,P<0.001)、卒中病史(OR 1.225,95%CI 1.037~1.447,P=0.017)、糖尿病病史(OR 0.570,95%CI 0.463~0.701,P<0.001)、发病前抗凝药物使用(OR 0.192,95%CI 0.060~0.619,P=0.006)、出院时二级预防药物种类数(OR 0.841,95%CI 0.736~0.960,P=0.010)为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已婚、卒中病史、糖尿病病史、发病前抗凝药物使用及出院时二级预防药物种类数是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药物依从性 二级预防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3年血管源性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邢红梅 张广波 +2 位作者 徐丽华 于凯 冀瑞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出院3年血管源性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老年AIS患者3361例,出院3年血管源性死亡213例(死亡组),非血管源性死亡3148例(非死亡组)。通过患者病史、人口学信息、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等资料分析其3年内... 目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出院3年血管源性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老年AIS患者3361例,出院3年血管源性死亡213例(死亡组),非血管源性死亡3148例(非死亡组)。通过患者病史、人口学信息、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等资料分析其3年内血管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年龄、脑卒中、心房颤动、冠心病、颈动脉狭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尿素、肌酐、胱抑素C、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非死亡组,吸烟、体质量指数、TG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非死亡组(P<0.05,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401,95%CI:1.362~1.401,P=0.001)、跌倒评分(OR=1.285,95%CI:1.175~1.402,P=0.001)、颈动脉狭窄(OR=1.435,95%CI:1.048~1.926,P=0.025)、入院时NIHSS评分(OR=1.064,95%CI:1.048~1.105,P=0.001)、白细胞计数(OR=1.079,95%CI:1.022~1.112,P=0.005)是血管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患者死亡风险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IS患者准确全面掌握入院后相关信息,对于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颈动脉狭窄 白细胞计数 尿素 脂蛋白(A) 死亡原因 预后
下载PDF
年龄与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素颖 秦一凡 +3 位作者 张会玲 于凯 王拥军 冀瑞俊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8期810-81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8年11月连续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青中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8年11月连续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青中年组(<60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与1年死亡、预后不良(mRS>2分)及卒中复发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3996例,年龄22~98岁,平均64.83±11.28岁,男性2481例(62.09%);青中年组1214例(30.38%),老年组2782例(69.62%)。老年组男性比例、文化水平、过量饮酒、糖尿病、住院期间静脉溶栓治疗比例低于青中年组,舒张压、空腹血糖、TG、TC、LDL-C、白细胞计数、压疮评分低于青中年组;老年组吸烟、心房颤动、冠心病、卒中史、颈动脉狭窄比例,住院期间新发肺炎、新发消化道出血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比例,以及收缩压、HDL-C、Hcy、胱抑素-C、纤维蛋白原、入院NIHSS评分、跌倒评分高于青中年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组患者1年死亡风险(OR 2.770,95%CI 1.479~5.189,P=0.001)、预后不良风险(OR 1.721,95%CI 1.301~2.275,P<0.001)及卒中复发风险(OR 1.396,95%CI 1.011~1.927,P=0.043)均显著升高。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老年组1年死亡、预后不良及卒中复发风险均较高,临床应加强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卒中危险因素的筛查及干预,以降低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年龄 预后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压疮评分和跌倒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素颖 秦一凡 +3 位作者 于凯 张会玲 冀瑞俊 王拥军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压疮评分和跌倒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收治的ACI患者399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压疮评分和跌倒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收治的ACI患者399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入院24 h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型组(NIHSS评分≤4分)、中型组(5分≤NIHSS评分≤15分)和重型组(NIHSS评分>15分);比较各组压疮评分、跌倒评分及NIHSS评分与压疮评分和跌倒评分的关系。结果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增加,压疮评分水平逐渐降低,跌倒评分水平呈逐渐增高,且患者住院期间合并消化道出血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比例也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压疮评分(OR=1.745,95%CI:1.524~1.999,P<0.001)、跌倒评分(OR=1.316,95%CI:1.214~1.628,P=0.026)、住院期间合并消化道出血(OR=2.590,95%CI:1.148~5.839,P=0.022)及住院期间质子泵抑制剂治疗(OR=2.869,95%CI:1.594~5.164,P<0.001)是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压疮评分呈负相关(r=-0.651,P<0.01),与跌倒评分水平呈正相关(r=0.353,P<0.01)。结论压疮评分、跌倒评分、住院期间合并消化道出血及住院期间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与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压疮评分 跌倒评分
下载PDF
新型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孔娅娜 赵永娜 +6 位作者 李恩静 颜应琳 冀瑞俊 于凯 姚喜凤 许大萍 赵海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实用性与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住院的TIA患者299例,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颈动脉狭窄组(A组)186例,...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实用性与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住院的TIA患者299例,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颈动脉狭窄组(A组)186例,颈动脉轻度狭窄组(B组)76例,中度和重度狭窄或闭塞组(C组)37例,采集一般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价颈动脉预测狭窄模型对TIA患者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B组、C组年龄、性别、已婚、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TIA、吸烟、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舒张压及HDL-C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对A组、B组、C组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15(95%CI:0.346~0.484)、0.475(95%CI:0.398~0.552)、0.728(95%CI:0.639~0.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对C组预测敏感性较A组、B组更高(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对TIA患者颈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较高,此模型的使用效能较高,值得在脑卒中防控措施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预测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高血压 糖尿病
下载PDF
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出院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广波 殷小芳 +4 位作者 徐丽华 张娜 于凯 冀瑞俊 朱玲玲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出院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市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90例,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3分。根... 目的探讨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出院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河北省任丘市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390例,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3分。根据随访6个月内患者卒中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51例)和未复发组(n=233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应用Cox回归分析影响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脑血管病变情况对于6个月内卒中的复发风险的影响。结果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多发脑动脉狭窄比例、体重指数(BMI)、腰围、尿酸(UA)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同型半胱氨酸(OR=1.016,P<0.01)、单发脑动脉狭窄(OR=2.244,P<0.05)、多发脑动脉狭窄(OR=3.952,P<0.01)是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6个月内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多发脑动脉狭窄人群复发风险显著高于无脑动脉狭窄和单发脑动脉狭窄人群。结论有效控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脑动脉狭窄可能会降低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患者6个月内卒中的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非致残性脑梗死 卒中 复发 高半胱氨酸 脑动脉狭窄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会玲 秦一凡 +5 位作者 高素颖 张广波 于凯 王拥军 冀瑞俊 徐丽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出院结局的相关因素及白细胞计数(WBC)对不良出院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4048例,按照患者出院时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良好组(mRS 0~2分)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出院结局的相关因素及白细胞计数(WBC)对不良出院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4048例,按照患者出院时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良好组(mRS 0~2分)3213例和不良组(mRS评分≥3分)83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结局的相关因素,分析入院时不同WBC水平[<4.0×10^(9)/L、(4.0~10.0)×10^(9)/L、(10.1~12.0)×10^(9)/L和>12.0×10^(9)/L]与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结果2组男性、年龄、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冠心病、吸烟、过量饮酒、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比例、收缩压、舒张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FPG、TG、LDL-C、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和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良好组较不良组WB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9(5.47,8.00)×10^(9)/L vs 6.96(5.73,8.44)×10^(9),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1,95%CI:1.017~1.045,P<0.01)、吸烟(OR=1.398,95%CI:1.062~1.841,P<0.05)和NIHSS评分(OR=2.422,95%CI:2.263~2.592,P<0.01)是ACI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以WBC(4.0~10.0)×10^(9)/L为参照,WBC(10.1~12.0)×10^(9)/L(OR=1.660,95%CI:1.020~2.701,P<0.05),WBC>12.0×10^(9)/L(OR=2.545,95%CI:1.395~4.642,P<0.01)有增加患者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结论ACI患者出院结局不良与年龄、吸烟、NIHSS评分和WBC密切相关,WBC水平越高,患者出现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计数 病人出院 年龄因素 吸烟
下载PDF
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出院结局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东磊 秦一凡 +3 位作者 张广波 冀瑞俊 高素颖 于凯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青年及中老年人群急性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危险因素及出院结局的异同。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996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62例,年龄≤45岁)和中老年组(3834例,年龄≥46岁... 目的探讨青年及中老年人群急性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危险因素及出院结局的异同。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996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62例,年龄≤45岁)和中老年组(3834例,年龄≥46岁)。对比两组TOAST病因分型、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不同TOAST病因分型的出院结局。结果TOAST病因分型中,两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比例最高,且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84.5%比59.9%),而青年组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其他原因型(other determined etiologles,OE)和不明原因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E)比例均高于中老年组(26.5%比11.6%、4.4%比0.4%和4.9%比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的男性比例[122例(75.3%)比2359例(61.5%)]、年龄[42(37,44)岁比66(59,73)岁]、不良出院结局[23例(14.2%)比810例(21.1%)]、高血压[92例(56.8%)比2699例(70.4%)]、卒中[24例(14.8%)比1325例(34.6%)]、冠心病[9例(5.6%)比535例(14.0%)]、过量饮酒[17例(10.5%)比161例(4.2%)]、抗血小板药物使用[14例(8.6%)比615例(16.0%)]、SBP[152.5(136.8,167.2)mmHg比162.0(147.0,179.0)mmHg,1 mmHg=0.133 kPa]、DBP[95.0(84.0,104.0)mmHg比87.0(79.0,96.0)mmHg]、FIB[2.8(2.3,3.2)g/L比2.9(2.5,3.4)g/L]、TG[1.5(1.1,2.2)mmol/L比1.2(0.9,1.7)mmol/L]、HDL-C[1.0(0.9,1.2)μmol/L比1.1(0.9,1.3)μmol/L]、UA[344.4(286.8,474.2)μmol/L比322.8(266.4,389.6)μmol/L]、BUN[4.6(3.9,5.9)mmol/L比5.4(4.4,6.6)mmol/L]、胱抑素C[0.7(0.6,0.9)mg/L比0.9(0.7,1.1)mg/L]和出院结局不良[23例(14.2%)比810例(2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及吸烟。青年组TOAST不同亚型出院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LAA、CE和SAO出院结局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以LAA最常见,其次为SAO。青年脑梗死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中老年为高血压、吸烟和卒中。中老年脑梗死TOAST病因分型中的LAA、CE和SAO出院结局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病因分型寻找脑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并进行全面控制,对预防和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TOAST分型 危险因素 出院结局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肺炎评分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芳 徐丽华 +4 位作者 冀瑞俊 于凯 杨红娜 颜应琳 高素颖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1期1204-1209,共6页
目的验证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肺炎评分(Acute Ischemic 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core,AISAPS)对缺血性卒中相关肺炎的预测效果,为临床早期发现卒中相关性肺炎提供适合的筛查工具。方法从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干预、二... 目的验证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肺炎评分(Acute Ischemic 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core,AISAPS)对缺血性卒中相关肺炎的预测效果,为临床早期发现卒中相关性肺炎提供适合的筛查工具。方法从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干预、二级预防相关登记研究数据库中选取2014年1月20日-2016年8月31日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AIS-APS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应用ROC曲线下面积确定AIS-APS对缺血性卒中相关肺炎预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验证该量表的有效性,同时验证ISAN[prestroke Independence(mRS),sex,age,NIHSS]、A2DS2(age,atrial fibrillation,dysphagia,sex,stroke severity)、Kwon等评分量表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作用。结果共纳入310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有100例(3.2%)发生肺炎;AIS-AP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7(95%CI 0.721~0.753),敏感度0.800,特异度0.611,Youden指数0.411,最佳界值为5分。与其他评分量表相比,AI S-APS量表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最高,但ISAN量表特异度最高(0.759)。结论AIS-APS量表对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有一定价值,可指导临床早期筛查卒中相关性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急性缺血性卒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肺炎评分 预测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1年血管源性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恩静 于凯 +4 位作者 冀瑞俊 张广波 张一达 高素颖 刘东亮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9期947-954,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访1年血管源性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评估高危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降低死亡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8年9月于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访1年血管源性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评估高危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降低死亡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8年9月于河北省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血管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符合入排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661例,随访1年内死亡患者160例(4.4%),其中血管源性死亡136例(3.7%),其中包括缺血性血管性死亡3.1%(114例),出血性血管性死亡0.1%(4例),心源性血管性死亡0.2%(8例),其他血管性死亡0.3%(10例),非血管源性死亡0.7%(24例)。非血管源性死亡患者作为删失数据,最终共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637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 1.084,95%CI 1.062~1.105,P<0.001)、颈动脉狭窄(OR 1.835,95%CI 1.288~2.614,P=0.001)、入院时NIHSS评分(OR 1.200,95%CI 1.164~1.237,P<0.001)、脂蛋白a(OR 1.001,95%C I 1.000~1.001,P<0.001)、白细胞计数(OR 1.093,95%CI 1.031~1.159,P=0.003)、纤维蛋白原水平(OR 1.092,95%CI 1.025~1.164,P=0.006)、血肌酐(OR 1.004,95%CI 1.001~1.007,P=0.009)是血管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OR 0.378,95%CI 0.208~0.686,P=0.001)是血管源性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1年内血管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高龄、颈动脉狭窄、入院时NIHSS评分、脂蛋白a水平、白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及血肌酐水平。高密度脂蛋白为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血管源性死亡
下载PDF
移动互联网医疗在心力衰竭患者院外管理中的应用初探--1例冠心病患者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丹青 于凯 冀瑞俊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0期1059-1061,共3页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8岁,农民,因“反复胸闷、喘憋5年,加重7天”于2018年7月6日入院。患者自2013年因活动后胸闷、喘息于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治疗后症状好转,但心房颤动持续存在,活动耐量减低,之后每年均因心...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8岁,农民,因“反复胸闷、喘憋5年,加重7天”于2018年7月6日入院。患者自2013年因活动后胸闷、喘息于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治疗后症状好转,但心房颤动持续存在,活动耐量减低,之后每年均因心力衰竭加重于我院住院治疗2~4次。2018年因病情反复加重,分别于3月23日、5月10日和7月6日三次住院,每次住院间隔不超过2个月。患者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呋塞米、螺内酯、氯化钾及他汀类等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二级预防 互联网 软件 医疗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