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疆中华文史研究》第一辑正式出版
1
作者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边疆中华文史研究》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伊犁师范大学边疆中华文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 《边疆中华文史研究》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伊犁师范大学边疆中华文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要端正历史文化认知,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研究 视觉形象 普通高等学校 文化认知 学术集刊 文化认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华文化特征
下载PDF
文化润疆工程与中华文化认同逻辑关系研究
2
作者 周游 刁小卫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10期167-170,共4页
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是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华文化认同是维护民族和谐发展之魂,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和谐美丽新疆的必要条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文化润疆工程的基石,是成为各民族寄托内在情感、... 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是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华文化认同是维护民族和谐发展之魂,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和谐美丽新疆的必要条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文化润疆工程的基石,是成为各民族寄托内在情感、系好精神纽带的载体。本文就文化润疆工程的相关内涵及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必要性作了分析,试探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润疆工程 中华文化 逻辑关系
下载PDF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华文化经典符号的系统呈现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彩云 任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103,共5页
中华文化经典符号在影片中的系统呈现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场景等的精美描绘,观众可以感受到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文化经典符号在影片中的系统呈现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场景等的精美描绘,观众可以感受到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的愉悦,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长安三万里》这部影片将唐代的宫廷文化、诗词雅趣、权谋斗争等元素有机地融入情节之中,为观众呈现了栩栩如生的唐代社会画卷,不仅丰富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使得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经典符号 《长安三万里》 系统呈现
下载PDF
维吾尔语谚语中的比喻修辞格翻译研究
4
作者 周游 刁小卫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期42-47,共6页
谚语作为民间智慧的结晶,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维吾尔语谚语具有其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色彩,含有比喻修辞格的维吾尔语谚语更是设喻多样、形式丰富、独具一格。因此,在互译时往往会受到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生产方式、民族文化及人们的生... 谚语作为民间智慧的结晶,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维吾尔语谚语具有其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色彩,含有比喻修辞格的维吾尔语谚语更是设喻多样、形式丰富、独具一格。因此,在互译时往往会受到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生产方式、民族文化及人们的生活思维等取向的差异,致使比喻所对应的联想意向及意义也大不相同,受此影响,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灵活运用相关翻译方法、翻译技巧,使文章通顺达理。该文以华锦木、刘宏宇所著《维吾尔语谚语与文化研究》中的维吾尔语谚语为语料来源,从维吾尔语比喻型谚语的汉译出发,对维吾尔语谚语比喻修辞格的分类、翻译原则和翻译优化策略3方面进行了初步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语 谚语 比喻修辞格 翻译方法 翻译技巧 文化差异
下载PDF
伊犁流人祁韵士西域军事诗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彩云 孙其明 《昌吉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5-70,共6页
《濛池行稿》和《西陲竹枝词》是祁韵士流放伊犁创作的西域诗集,诗人在祖国西北边疆,见证了西域民风民俗,以纪实笔法记录了清代中后期西域民俗文化,其军事诗表现了诗人各种复杂情感和人生感慨,诗人借助于军事古迹展现了西域的和平稳定;... 《濛池行稿》和《西陲竹枝词》是祁韵士流放伊犁创作的西域诗集,诗人在祖国西北边疆,见证了西域民风民俗,以纪实笔法记录了清代中后期西域民俗文化,其军事诗表现了诗人各种复杂情感和人生感慨,诗人借助于军事古迹展现了西域的和平稳定;借助于农业水利展现了西域军屯的和谐局面;借助于古籍典故展现了西域守边将士的报国之心。祁韵士军事诗中寄寓了诗人对戍边生活的自豪之感,体现了诗人深重的忧患意识和戍边受命著史的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流人 祁韵士 西域军事诗
下载PDF
清代伊犁流人诗文的张力建构
6
作者 杜亚男 梁新荣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3期132-136,共5页
有清一代大批流人被遣至新疆伊犁,其中不乏极高文学修养的饱学之士。他们文学功底深厚,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体验感及流放心态使其所作诗文张力更为广博。在语言上字词的甄选与修辞的运用、内心多重情感的矛盾冲突以及意象组合和西域典型... 有清一代大批流人被遣至新疆伊犁,其中不乏极高文学修养的饱学之士。他们文学功底深厚,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体验感及流放心态使其所作诗文张力更为广博。在语言上字词的甄选与修辞的运用、内心多重情感的矛盾冲突以及意象组合和西域典型意象的选取等,都使清代伊犁流人诗文的解读性和情感寄予的厚度更为鲜明。清代伊犁流人诗文中内涵的有机协调与诗文内部诸多要素以及情感的二元对立所产生的内在张力,融为有机统一体,带给读者极具震撼力的阅读体验与情感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流人诗文 张力 语言 情感 意象
下载PDF
王蒙《在伊犁》系列小说中的声景记忆
7
作者 赵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14-119,146,共7页
《在伊犁》系列小说是王蒙“新疆叙事”中非常特殊的部分。《在伊犁》系列小说的创作既不像“戴着镣铐”书写的《那边风景》,也回避了自传里新疆记忆的几分残酷、荒谬。王蒙《在伊犁》系列小说的写作试图通过放弃职业小说家的文学技巧,... 《在伊犁》系列小说是王蒙“新疆叙事”中非常特殊的部分。《在伊犁》系列小说的创作既不像“戴着镣铐”书写的《那边风景》,也回避了自传里新疆记忆的几分残酷、荒谬。王蒙《在伊犁》系列小说的写作试图通过放弃职业小说家的文学技巧,力求只进行质朴的记录从而营造一种非小说的纪实感。或许正是因为它过于“朴素”,现有关于《在伊犁》的研究并不充分、深入,尤其是其中丰富的声景记忆更是少有提及。《在伊犁》中,人声、自然声和大众媒介之声是较为重要的三种声音类型。以这三类主要声音构成的声景不仅是作者塑造人物、营造环境、推进叙事的主要手段,也是声音政治发挥作用的具体场域,同时传达了孤独的人生况味以及热爱生活的主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在伊犁》 声景 日常生活
下载PDF
隐喻认知模式下的先秦汉语丧葬词语词义演变研究
8
作者 王长华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8-56,共9页
隐喻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认知方式,也是词义引申扩展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手段之一。从先秦汉语丧葬词语的词义演变过程来看,以物理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要多于以心理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且单音词发生隐喻认知的情况比复音词明显高很多。丧葬... 隐喻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认知方式,也是词义引申扩展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手段之一。从先秦汉语丧葬词语的词义演变过程来看,以物理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要多于以心理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且单音词发生隐喻认知的情况比复音词明显高很多。丧葬词语作为特殊的专类词汇,鲜少以某一丧葬义位为映射基础,将其投射到日常生活中的其他领域。通过隐喻认知,利用客观事物存在的外形特征和功能特征及人们的心理认知作类比联想,进而建构陌生的或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为汉语词义的形成、衍生朝着纵深方向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先秦 丧葬 词义演变
下载PDF
元代东迁西域文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魂入行理据考探
9
作者 王吉祥 《新余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9-95,共7页
东迁西域文士文学创作作为元代文学的重要一翼,成就斐然。考探元代东迁西域文士文学创作,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魂入行,理据为:极力维护祖国山河一统,自觉将国家利益置于一切族群、个人利益之上,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入魂入行;无差别爱惜... 东迁西域文士文学创作作为元代文学的重要一翼,成就斐然。考探元代东迁西域文士文学创作,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魂入行,理据为:极力维护祖国山河一统,自觉将国家利益置于一切族群、个人利益之上,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入魂入行;无差别爱惜域内各族群,自觉将自身置于中华民族一体的语境中思虑国是民瘼,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入魂入行;尊崇儒释道诸家之学,自觉承继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入魂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迁西域文士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入魂入行 元代
下载PDF
基于UGC负面在线点评的那拉提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
10
作者 耿蕊 王冉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4期103-108,共6页
旅游已经成为当前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形式,但是相比较于之前随意的选择旅游目的地,通过在线点评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的去选择旅游目的地已经成为当前确定旅游目的地的新方式。那拉提景区作为新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在线点评是景... 旅游已经成为当前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形式,但是相比较于之前随意的选择旅游目的地,通过在线点评的方式有计划、有目的的去选择旅游目的地已经成为当前确定旅游目的地的新方式。那拉提景区作为新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其在线点评是景区满意度分析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析去哪儿网、携程网、美团网上关于那拉提景区的负面在线点评文本,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 6软件进行处理,归纳出相关在线点评中涉及到那拉提景区负面的信息,从而梳理出影响那拉提景区目前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点评 那拉提景区 游客满意度
下载PDF
幼儿早期反诘话语行为能力发展研究
11
作者 蔡红 李葆嘉 《语言与翻译》 2023年第3期73-80,共8页
反诘句在日常口语表达中使用频率很高,用以传达某种感情或表明某种态度,具有较为强烈的表达效果和独特的功用。文章以2~3岁段幼儿语料中的反诘句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幼儿话语交际中反诘话语行为的结构类型、发展轨迹及语用功能。
关键词 2~3岁段 反诘话语行为 语用功能
下载PDF
清代西域诗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刍议
12
作者 梁新荣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5-11,17,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灵魂和根基。清代西域诗是中华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示了新疆的边地奇景、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精神,反映边疆热土与祖国内地骨肉相连的情结,承载着中华民族在交流与融合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灵魂和根基。清代西域诗是中华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示了新疆的边地奇景、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精神,反映边疆热土与祖国内地骨肉相连的情结,承载着中华民族在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集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清代西域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体现为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意识、经济利益共同体意识和精神文化共同体意识。清代文人们通过对新疆多民族共同的使命担当、文化传承及历史记忆的书写,在积极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同时,体现了基于爱国情感上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全面认同,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西域诗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方法与科学指标体系构建
13
作者 任刚 李彩云 《文教资料》 2023年第6期67-70,共4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建立科学多样性的评价标准,扩大质量评价参与度,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作为重要的评价项目,经历了多个阶段,即任务确定、标准提出、探索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建立科学多样性的评价标准,扩大质量评价参与度,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作为重要的评价项目,经历了多个阶段,即任务确定、标准提出、探索开展,同时也积累了实践经验。在新时代背景下,聚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方法与科学指标体系构建要以立德树人为基准,同时还要注重理论、实践的协调统一。本文重点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评价方法 科学指标体系构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现状调查研究
14
作者 杨立亚 刁小卫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8期194-198,共5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是“十三五”时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和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的接续升级,是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是新疆传播文化、发...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是“十三五”时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和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的接续升级,是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是新疆传播文化、发展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各族人民相互交流融合的实用工具。该文调查研究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与其劳动技能、工作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少数民族务工和乡村振兴推进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的措施,以期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质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少数民族务工人员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人才振兴 劳动力转移 脱贫攻坚
下载PDF
新疆出土文献文物之“四灵”“鸡”所见自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域
15
作者 李文亮 李宁 《边疆中华文史研究》 2023年第1期3-14,F0002,共13页
出土文献文物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血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是探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的重要资料。新疆出土文献文物所见“四灵”“鸡”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广涉文书、铜镜、织锦、彩棺、陶器、骨器等,内蕴慕仙崇神... 出土文献文物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血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是探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的重要资料。新疆出土文献文物所见“四灵”“鸡”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广涉文书、铜镜、织锦、彩棺、陶器、骨器等,内蕴慕仙崇神(四灵笃信)尚吉尚鸡、吉语同吉(鸡)儒释交融等文化史迹,地域横亘天山南北,时间纵跨汉晋唐宋,以物言史彰显了西域同中原交往交流交融史实和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内涵,见证了自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域篇章传承、阶段性发展的历史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出土文献文物 “四灵” “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媒介融合背景下短视频剧集的主流化尝试——以网络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系列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磊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2,共6页
2023年8月30日,由短视频博主“夏天妹妹”和“煎饼果仔”及其团队共同拍摄制作的剧情短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夏天妹妹/煎饼果仔,2023)在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多个线上平台同步上线播出,当日播放量便突破300万;... 2023年8月30日,由短视频博主“夏天妹妹”和“煎饼果仔”及其团队共同拍摄制作的剧情短视频《逃出大英博物馆》(夏天妹妹/煎饼果仔,2023)在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多个线上平台同步上线播出,当日播放量便突破300万;在更新两集后,抖音播放量破2亿,点赞破1300万,B站播放量超过1000万,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2.6亿[1]。关于该短视频剧集的话题也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2]、人民网[3]等官方媒体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大英博物馆 人民网 阅读量 官方媒体 主流化 微博 网络短剧
下载PDF
“行人”杜牧的乡愁情事——以《旅宿》《清明》为例
17
作者 黄理兵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8-12,共5页
唐代诗人杜牧在《旅宿》和《清明》这两首诗里,书写了他作为“行人”的乡愁,也都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准,前人的解说不尽如意,值得我们来重新细读。《旅宿》是诗人杜牧从夜间投宿到清晨离店这个时间段内的所见所思,尾联所写并非记忆中... 唐代诗人杜牧在《旅宿》和《清明》这两首诗里,书写了他作为“行人”的乡愁,也都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准,前人的解说不尽如意,值得我们来重新细读。《旅宿》是诗人杜牧从夜间投宿到清晨离店这个时间段内的所见所思,尾联所写并非记忆中的家乡景致,而是离店后路上所见景象。《清明》尽管也有令人不满意之处,却有明白如话、朗朗上口、内容丰富、画面感强、感情动人等优点,不愧为古代诗歌中的优秀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牧 《旅宿》 《清明》 乡愁
下载PDF
新疆出土织锦及其代表性价值
18
作者 李文亮 刘伟唯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3,174,共8页
为探析新疆织锦在我国织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织锦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统计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出土织锦数量、纹样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在我国织锦出土地区中,新疆出土织锦最为丰富,且织锦铭文与纹样反映了当时社会... 为探析新疆织锦在我国织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织锦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统计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出土织锦数量、纹样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在我国织锦出土地区中,新疆出土织锦最为丰富,且织锦铭文与纹样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潮与审美风韵,是中华传统吉语文化之微观缩影,代表了中国历代织锦的基因血脉,彰显了中国历代织锦的流彩神韵。该研究旨在深化以新疆织锦为焦点的丝绸之路对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贡献,从而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丝织品 铭文织锦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 中国历代织锦面貌
下载PDF
论叶尔克西《白水台》中的家园意识
19
作者 齐雪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7-33,共7页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新作长篇小说《白水台》,以生活在新疆北部的白水台村当中的哈萨克牧人尤莱·叶森一家的生活变迁为主线,展现了哈萨克牧人浓厚的家园意识。他们的家园记忆体现了对生命的重视和对土地的崇敬。牧人在离去...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的新作长篇小说《白水台》,以生活在新疆北部的白水台村当中的哈萨克牧人尤莱·叶森一家的生活变迁为主线,展现了哈萨克牧人浓厚的家园意识。他们的家园记忆体现了对生命的重视和对土地的崇敬。牧人在离去—归来的过程中找寻着自己的乡土家园和精神家园,最终在时代的变迁之下完成了家园的重构。哈萨克牧人也终将在时代变迁之下构建理想、和谐共生的新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园意识 家园记忆 家园追寻 家园重构
下载PDF
论历史语言学的由来及其发展线索
20
作者 李葆嘉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29,共17页
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语言学研究出现了三对重要概念:系统和历史、静态和动态、描写语法和历史语法。保罗(1880)阐述了历史语法原理。斯威特(1891)认为比较语法实际上是历史语法的一个分支。甲柏连孜(1891)将语言史研究分为外部(语言亲... 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语言学研究出现了三对重要概念:系统和历史、静态和动态、描写语法和历史语法。保罗(1880)阐述了历史语法原理。斯威特(1891)认为比较语法实际上是历史语法的一个分支。甲柏连孜(1891)将语言史研究分为外部(语言亲属关系证明)和内部(语言发展过程影响)两大部分;把方言研究称为历史语言学的微观工作,并预见了历史语言学向普通语言学的转变。梅耶(1918,1924)认为,历史语言学不但基于比较语言学,而且包括描写语言学,并与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息息相关。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历史语言学著作,都从比较语言学原则出发并通过吸收新的理论和方法,把传统历史语言学提升为当代历史语言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言学 历史语法 传统历史语言学 当代历史语言学 比较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