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PO_4·2H_2O∶Eu^(3+)花状微米结构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晓蓉 任建学 +2 位作者 欧阳艳 黄以能 何晓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69,73,共4页
在无添加剂条件下,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花状独居石结构的YPO_4·2H_2O∶Eu^(3+)橙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Eu^(3+)掺... 在无添加剂条件下,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花状独居石结构的YPO_4·2H_2O∶Eu^(3+)橙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Eu^(3+)掺杂浓度、pH值、磷酸量、合成温度对合成纳米材料的发光性能以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花状独居石结构的YPO_4·2H_2O∶Eu^(3+)橙红色荧光粉,在392nm紫外光激发下,观察到YPO_4·2H_2O∶Eu^(3+)的发射主峰位置在589nm处。当条件分别为掺杂浓度29%、pH=8、磷酸添加量为7mL、合成温度为80℃时样品具有最强的发光强度。在紫外灯照射下,样品呈现出明亮的橙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PO4·2H2O∶Eu3+ 发光性能 花状微米结构 橙红色荧光粉
下载PDF
微波法合成CaWO_4∶Eu^(3+)红色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欧阳艳 张晓蓉 +2 位作者 王静 王茜 何晓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3-37,56,共6页
采用微波法合成了四方晶系的CaWO4∶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结构控制剂种类、PEG添加量、Eu^(3+)掺杂浓度、设... 采用微波法合成了四方晶系的CaWO4∶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结构控制剂种类、PEG添加量、Eu^(3+)掺杂浓度、设置温度、反应物浓度等对合成CaWO4∶Eu^(3+)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以及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四方晶系的CaWO4∶Eu^(3+)红色荧光粉在393nm紫外激发下的发射主峰位置在614nm处。当反应条件分别为PEG添加量为1.00g、Eu^(3+)掺杂浓度20%、设置温度为120℃、反应物浓度为0.06mol/L时样品具有最强的发光强度。在紫外灯照射下,样品呈现出明亮的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WO4∶Eu3+ 微波法 发光性能 红色荧光粉
下载PDF
CaWO_4∶Eu^(3+),Tb^(3+)白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何晓燕 张涛 +2 位作者 王静 王茜 欧阳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4-106,共3页
在不添加助剂的条件下,用微波共沉淀法法制备了铕、铽(Eu^(3+)、Tb^(3+))共掺杂的钨酸钙(CaWO_4)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PL)等表征手段,对荧光粉的物相组成、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不添加助剂的条件下,用微波共沉淀法法制备了铕、铽(Eu^(3+)、Tb^(3+))共掺杂的钨酸钙(CaWO_4)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PL)等表征手段,对荧光粉的物相组成、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Eu^(3+)、Tb^(3+)的掺杂比例及总掺杂量、反应温度及反应物浓度对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u^(3+)、Tb^(3+)的掺杂摩尔比例、总掺杂量、温度以及反应物浓度对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均能产生影响,其中在温度为80℃、反应物浓度为0.12mol/L且Eu^(3+)和Tb^(3+)总物质的量比金属离子总物质的量为13.1%时,得到的Eu^(3+)、Tb^(3+)共掺荧光粉在256nm激发下发射光谱色坐标为(0.270,0.236),位冷白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WO4∶Eu3+、Tb3+ 冷白光 发光性能 微波共沉淀法
下载PDF
超声辅助共沉淀法合成CaMoO_4∶Eu^(3+)红色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涛 穆冬迪 +1 位作者 欧阳艳 何晓燕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7-212,共6页
采用超声辅助共沉淀法合成了以Eu^(3+)为激活离子的Ca Mo O_4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了溶剂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添加量、超声时间等反应参数对Ca Mo O_4∶Eu^(... 采用超声辅助共沉淀法合成了以Eu^(3+)为激活离子的Ca Mo O_4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研究了溶剂浓度、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添加量、超声时间等反应参数对Ca Mo O_4∶Eu^(3+)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为球形纯相四方晶系Ca Mo O_4晶体,在Ca Mo O_4∶Eu^(3+)中存在Mo O_4^(2-)到Eu^(3+)的能量传递。以50%丙酮溶液作为溶剂、PEG添加量为9 m L、Eu^(3+)掺杂浓度为10%、超声时间为10 min时,制备的样品在393 nm光激发下,Ca Mo O_4∶Eu^(3+)的最强峰所在位置是616 nm,实现了有效的红光发射,样品在紫外灯下呈现出明亮的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 Mo O4∶Eu3+ 超声辅助共沉淀法 红色荧光粉 发光性能
下载PDF
橙红色荧光粉YBO_3:Eu^(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晓蓉 任建学 +1 位作者 何晓燕 欧阳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3-205,共3页
采用水溶液共沉淀法合成了网格状,高度结晶的YBO3:Eu3+橙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致发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产物为六方结构YBO3,没有形成其他的物相。样品在593n... 采用水溶液共沉淀法合成了网格状,高度结晶的YBO3:Eu3+橙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致发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产物为六方结构YBO3,没有形成其他的物相。样品在593nm发射下,观察到YBO3:Eu3+的激发光谱其主峰位置在392nm处。相应的,以392nm作为激发波长可以观察到样品的发射光谱其主峰位置在593nm处。在紫外灯照射下,样品呈现出明亮的橙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性能 YBO3:Eu3+ 橙红色荧光粉 掺杂
下载PDF
共沉淀法合成NaLa(MoO_4)_2∶Eu^(3+)红色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欧阳艳 张晓蓉 +1 位作者 许艳红 何晓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8-130,134,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微米花状,四方晶系的NaLa(MoO4)2∶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结构控制剂种类、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添加量、Eu3+...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微米花状,四方晶系的NaLa(MoO4)2∶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结构控制剂种类、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添加量、Eu3+掺杂浓度、反应物浓度等系列对合成NaLa(MoO4)2∶Eu3+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微米花状NaLa(MoO4)2∶Eu3+红色荧光粉为四方晶系,在464nm紫外激发下,观察到其发射主峰位置在615nm。当反应条件分别为PVP=0.75g、Eu3+掺杂浓度10%、反应物浓度为0.12mol/L时样品具有最强的发光强度。在紫外灯照射下,样品呈现出明亮的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a(MoO4)2∶Eu3+ 微米花状结构 红色荧光粉 发光性能
下载PDF
白色荧光粉NaLa(MoO_4)_2∶Dy^(3+),Eu^(3+)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涛 马玉兰 +1 位作者 欧阳艳 何晓燕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123,共3页
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激活剂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助剂等反应参数对NaLa(MoO_4)_2∶Dy^(3+),Eu^(3+)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激活剂离子物质的量之比、助剂等反应参数对NaLa(MoO_4)_2∶Dy^(3+),Eu^(3+)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Eu^(3+)在Dy^(3+),Eu^(3+)的摩尔比中逐渐增大,Dy^(3+)的发射峰逐渐减弱,而Eu^(3+)的发射峰逐渐增强,说明Dy^(3+)和Eu^(3+)之间存在能量传递。助剂的添加有助于发光强度的增强,并对色坐标有改善作用,当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40)为助剂,Dy^(3+)和Eu^(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荧光粉的色坐标(0.323,0.340)与标准的白光色坐标(0.330,0.330)接近。表明以PVP为助剂,Dy^(3+)和Eu^(3+)双掺杂的NaLa(MoO_4)_2是一种很好的近紫外光激发下的单一基质白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La(MoO4)2∶Dy^3+ EU^3+ 改进共沉淀法 白光 发光材料
下载PDF
改进共沉淀法制备SrMoO_4∶Eu^(3+)荧光粉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8
作者 何晓燕 张涛 +1 位作者 穆冬迪 欧阳艳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25-2029,共5页
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在修饰剂的修饰下合成了一系列SrMoO_4∶Eu^(3+)红色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PL)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深入探究了其荧光性能与修饰剂种类、修饰剂添加量、反... 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在修饰剂的修饰下合成了一系列SrMoO_4∶Eu^(3+)红色荧光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PL)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表征。深入探究了其荧光性能与修饰剂种类、修饰剂添加量、反应物浓度、激活离子掺杂量等反应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波长271 nm的激发光的激发下SrMoO_4∶Eu^(3+)在420~750 nm有四组Eu^(3+)的激发峰,其中最强峰在616 nm处发射红光。在聚乙二醇(PEG)修饰下且添加量为3 m L时荧光性能最佳;随着Eu^(3+)掺杂量的提高,样品在616 nm处的特征发射峰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Eu^(3+)掺杂量为11%时达到最大值。Eu^(3+)掺杂的SrMoO_4荧光粉在616 nm处发射峰的发光强度最强,表明SrMoO_4∶Eu^(3+)是一种能很好应用于白光LED的红色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Mo04:Eu3+ 改进共沉淀法 红色突光粉 突光性能
下载PDF
微波法制备CaMoO_4∶Tb^(3+),Eu^(3+)白色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穆冬迪 张涛 +2 位作者 欧阳艳 黄以能 何晓燕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9-853,共5页
通过微波法制备了CaMoO_4∶Tb^(3+),Eu^(3+)白色荧光粉。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分别讨论了在不同助剂、不同反应浓度、不同反应温度及稀土离子Eu^(3+)和Tb^(3+... 通过微波法制备了CaMoO_4∶Tb^(3+),Eu^(3+)白色荧光粉。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分别讨论了在不同助剂、不同反应浓度、不同反应温度及稀土离子Eu^(3+)和Tb^(3+)共掺比例变化对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加活性剂所得CaMoO_4∶Tb^(3+),Eu^(3+)样品在反应浓度为0.06 mol/L、反应温度为120℃时发光性能最好;通过调节CaMoO_4∶Tb^(3+),Eu^(3+)荧光粉中稀土离子Eu^(3+)和Tb^(3+)共掺比例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可以很容易地从冷白光变为暖白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3+ EU^3+ 发光性能 白色荧光粉
下载PDF
聚苯乙烯薄膜表面粘弹性行为的纳米压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强 张丽 +4 位作者 王晓云 阿依江.布胡达西 王玉玉 黄以能 卫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7-243,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聚苯乙烯薄膜不同深度下的加载力曲线,分析得到其随着深度的不同而导致测量硬度和模量的差异,研究聚苯乙烯薄膜表面粘弹性行为,从而为高分子薄膜受限效应的理论和应用探索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纳米压痕方法对聚苯乙烯... 目的通过研究聚苯乙烯薄膜不同深度下的加载力曲线,分析得到其随着深度的不同而导致测量硬度和模量的差异,研究聚苯乙烯薄膜表面粘弹性行为,从而为高分子薄膜受限效应的理论和应用探索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采用纳米压痕方法对聚苯乙烯薄膜样品(厚度约500 nm)进行了系列纳米压痕测量与分析。结果加载速率较低时,其加载曲线与P-h^2关系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加载速率为0.01、0.02、0.03、0.06、0.1 mN/s时,P-h^2关系中的指数从1.609逐渐增大到1.628。通过在最大载荷时保载60 s,得到了压入深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进而计算得到蠕变柔量,并根据Zener模型拟合得到压入深度为300~400 nm时,薄膜样品存在具有不同粘弹性的两种结构。而根据不同压入深度的卸载曲线,得到样品的硬度和折合弹性模量都在压入深度约为200~400 nm的区域存在粘弹性的非均匀现象。结论在不同压入深度处存在两种不同的粘弹性结构,根据当前人们普遍接受的高分子薄膜层模型,这两种结构分别对应聚苯乙烯薄膜样品的自由表面层和本体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薄膜 受限 纳米压痕 粘弹性 蠕变 自由表面层
下载PDF
Dy^(3+),Eu^(3+)共掺杂NaLa(WO_4)_2白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斌 何晓燕 +1 位作者 张涛 欧阳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42-2147,共6页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Dy^(3+)、Eu^(3+)共掺杂的NaLa(WO_4)_2荧光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析仪对荧光粉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393 nm波长激发下,添加0. 188 g的PVP作为表面活性剂,同时控制金属离子浓度在0...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Dy^(3+)、Eu^(3+)共掺杂的NaLa(WO_4)_2荧光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析仪对荧光粉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393 nm波长激发下,添加0. 188 g的PVP作为表面活性剂,同时控制金属离子浓度在0. 06 mol/L时NaLa(WO_4)_2荧光粉与其他浓度样品比较有较好的发光性能样品呈多孔状,孔大且分布较为均匀,因此调控Dy^(3+)和Eu^(3+)物质的量之比可以对NaLa(WO_4)_2:Dy^(3+),Eu^(3+)荧光粉的色坐标进行有效的调节,当Dy^(3+)/Eu^(3+)的掺杂比为1:1时NaLa(WO_4)_2荧光粉的色坐标为(0. 327,0. 341)接近标准白光色坐标(0. 33,0. 33),是有望用于暖白光LED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Dy^3+和Eu^3+共掺杂 白色荧光粉
下载PDF
Sm3+对SrWO4:Dy3+,Eu3+白色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斌 孔维静 +1 位作者 周恒为 何晓燕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68,73,共7页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以Sm^3+为敏化离子,Dy^3+,Eu^3+为激活离子共掺杂SrWO4荧光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析仪对荧光粉的形貌、物相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在394nm波长激发下,Sm^3+浓度为1.5mmol/L...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以Sm^3+为敏化离子,Dy^3+,Eu^3+为激活离子共掺杂SrWO4荧光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析仪对荧光粉的形貌、物相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在394nm波长激发下,Sm^3+浓度为1.5mmol/L时SrWO4荧光粉发光性能最好,样品色坐标为(0.338,0.342),接近标准白光色坐标(0.33,0.33)。因此,通过调控敏化离子Sm^3+浓度可以实现SrWO4荧光粉色坐标的红移,在暖白光LED材料的应用研究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Sm^3+敏化 白色荧光粉 钨酸盐
下载PDF
配位体修饰氟化锶纳米分层微球的可控合成
13
作者 任建学 张晓蓉 +1 位作者 欧阳艳 何晓燕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55-257,260,共4页
以硝酸锶为锶源,氟化钠为氟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为配位体,经微波促进合成了配位体修饰氟化锶纳米分层微球(1),其结构和形貌经XRD和SEM表征。物料比r[n(EDTANa2)∶n(Sr2+)]和反应温度(t)对1rt形貌影响较大。结果表明,在最佳反... 以硝酸锶为锶源,氟化钠为氟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为配位体,经微波促进合成了配位体修饰氟化锶纳米分层微球(1),其结构和形貌经XRD和SEM表征。物料比r[n(EDTANa2)∶n(Sr2+)]和反应温度(t)对1rt形貌影响较大。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n(Sr2+)5 mmol,r=7,于120℃/600 W反应]下合成的17120分层清晰,分散性好,球体均匀,直径600 nm^8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 F2 配位体 可控合成 纳米分层微球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晶体中裂纹愈合效应的力学谱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恒为 王丽娜 +4 位作者 郭秀珍 吴娜娜 张丽 张晋鲁 黄以能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20-2125,共6页
推广应用应力诱导裂纹和裂纹愈合的新方法(RMS-CH方法,Wu等,Appl.Phys.Lett.92011918-1(2008))于晶体材料的应力诱导裂纹和裂纹愈合过程的实时检测.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晶体的测量结果表明,在定升温速率条件下:1)裂纹愈合的速率随温度变... 推广应用应力诱导裂纹和裂纹愈合的新方法(RMS-CH方法,Wu等,Appl.Phys.Lett.92011918-1(2008))于晶体材料的应力诱导裂纹和裂纹愈合过程的实时检测.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晶体的测量结果表明,在定升温速率条件下:1)裂纹愈合的速率随温度变化表现为较为尖锐的单峰,对应的峰温可以作为裂纹愈合的特征温度Tcch,且Tcch=206K;2)裂纹愈合速率峰是不对称的,低温边宽而高温边窄,即裂纹愈合在相对低的温度就已经开始,并且低于Tcch的愈合量占总愈合量的比例较大.上述结果与玻璃材料中的裂纹愈合行为极为相似,但是Tcch比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玻璃的裂纹愈合温度高一些.另外,Tcch远低于晶体的熔化温度,表明其与正常的结晶过程有很大的不同.值得指出的是,观测到对应于晶体裂纹愈合过程的两个动力学损耗峰,可以预期这对晶体裂纹愈合机理的研究无疑是有益的.上述结果也表明了RMS-CH方法对晶体裂纹产生和愈合过程实时检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愈合 晶体缺陷 力学谱
原文传递
配位体修饰下Eu^(3+)掺杂CaF_2和LaF_3荧光粉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晓蓉 任建学 +3 位作者 欧阳艳 霍亮 顾凯贺 何晓燕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101,共7页
采用微波法成功合成了具有特殊荧光性质的Eu^(3+)掺杂LaF_3和CaF_2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深入探讨了酒石酸钠、Eu^(3+)掺杂量对... 采用微波法成功合成了具有特殊荧光性质的Eu^(3+)掺杂LaF_3和CaF_2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致发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深入探讨了酒石酸钠、Eu^(3+)掺杂量对合成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酒石酸钠添加量和Eu^(3+)的掺杂量对其荧光性能具有较大影响;摩尔比的变化使Eu^(3+)从磁偶极跃迁占主导转化为电偶极跃迁占主导,进而使主峰位置从之前的588 nm处变成613 nm处。但没有引起其他峰位置的变化,说明Eu^(3+)进入了LaF_3和CaF_2的晶格之中,而没有其他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F3:Eu3+ CaF2:Eu3+ 发光性能 微波法 配位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