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常见故障及处理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姣梅 杨林 +1 位作者 周乐云 肖平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4期204-204,共1页
本文为了使自动气象站更好的进行工作,并且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通过对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中常见的一些故障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分别从硬件、软件、通讯方面等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为自动气象站数据传输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数据传输 故障处理
下载PDF
怀化2010年6月19日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红专 王强 +2 位作者 欧小锋 肖敏 杨开顺 《贵州气象》 2010年第B09期31-35,共5页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小尺度雨量站资料、NCEP分析资料、卫星资料和雷达资料综合分析了2010年入汛以来怀化最强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是由于高空低槽东移,在槽后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地面弱冷空气入侵,中低层切...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小尺度雨量站资料、NCEP分析资料、卫星资料和雷达资料综合分析了2010年入汛以来怀化最强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是由于高空低槽东移,在槽后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地面弱冷空气入侵,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倒槽触发而引起的。暴雨发生时充足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对强对流的发展非常有利,对暴雨的形成和维持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暴雨出现在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激发的次有环流的上升气流区附近,垂直上升运动是强对流发展的必要条件。产生大暴雨的MαCS发展强烈,呈椭圆形结构特征,在暴雨区维持时间长,移动缓慢,造成了连续的强降雨,且强降雨出现在TBB梯度的大值区。在降水加强的过程中,伴有中气旋生成和发展,中气旋对暴雨的增幅作用明显。视热源Q1和视水汽汇Q2的变化与暴雨发生发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暴雨的发展增强阶段,Q1和Q2的垂直输送项起决定性的作用,积云对流释放的凝结潜热对暴雨的加强和进一步发展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非地转湿Q矢量 视热源 视水汽汇
下载PDF
怀化市汛期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光明 王文闻 +1 位作者 王强 梁晓梅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0年第1期54-59,共6页
利用怀化市11个国家站和403个区域站2012—2017年4—9月逐小时降水量资料以及NCEP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怀化市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采用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产生短时强降水的天气系统进行归纳,得到如下结论:怀化短时强... 利用怀化市11个国家站和403个区域站2012—2017年4—9月逐小时降水量资料以及NCEP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怀化市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采用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产生短时强降水的天气系统进行归纳,得到如下结论:怀化短时强降水的频数年际变化大,发生频次最多的是2017年,达103次,最少的是2013年,仅35次,且主要集中在5—7月,6月最多,4月最少;其日变化呈单峰型,4—10时最易发生短时强降水,峰值出现在08时,11—23时为低发时段。短时强降水的频数高、日数多,空间分布表现为北部多,中南部少;2/3的短时强降水极值对应等级为50~79.9 mm·h^-1,最大值为129.9 mm·h^-1,雪峰山西侧(会同、洪江、溆浦)以及辰溪境内最易发生≥80 mm·h^-1的短时强降水。产生短时强降水的天气系统主要有低涡型和切变线型。当850 hPa低涡在关键区域活动时,低涡型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低涡偏东偏南位置,而切变线型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850 hPa切变线偏南1~3个纬距内,尤其是与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叠加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特征 低涡 切变线
下载PDF
基础地理信息及村级坐标在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忠科 雷琛 +2 位作者 段文静 易中杰 杨靖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3期267-267,270,共2页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中需要填写辖区内各中小河流、山洪沟流经区域的乡镇、村信息,在常规地图上很难找到这些信息。介绍通过Global Mapper软件处理各级河流矢量数据,导出KML/KMZ矢量数据文件,在Google Earth中打开河流数据并叠加各乡...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中需要填写辖区内各中小河流、山洪沟流经区域的乡镇、村信息,在常规地图上很难找到这些信息。介绍通过Global Mapper软件处理各级河流矢量数据,导出KML/KMZ矢量数据文件,在Google Earth中打开河流数据并叠加各乡镇、行政村的坐标,结合水利、国土、民政部门调查到的信息填写普查表格,能显著提高普查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 村级坐标 暴雨洪涝 风险普查 应用
下载PDF
双季晚稻农田蒸散量估算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戴平 李涵茂 +4 位作者 方丽 戴鹏飞 黄晚华 贺红志 梁晓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73-76,共4页
基于2014年双季晚稻生长季稻田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应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双季晚稻不同生育期稻田蒸散量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双季晚稻拔节期-成熟收获期,稻田蒸散量随着晚稻生育期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晴天稻田蒸散量日变化呈单峰曲线... 基于2014年双季晚稻生长季稻田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应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双季晚稻不同生育期稻田蒸散量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双季晚稻拔节期-成熟收获期,稻田蒸散量随着晚稻生育期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晴天稻田蒸散量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与太阳净辐射量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双季晚稻拔节期-成熟期日平均蒸散量为7.78 mm/d,该段时期内稻田总蒸散量为451.16 mm。基本能反映稻田季节和日变化特征,但因波文比通量观测系统本身因素的影响,双季晚稻田蒸散量估算值与实际值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有待进一步改进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蒸散量 估算 太阳净辐射量
下载PDF
自动站与常规站温湿度观测记录对比分析
6
作者 胡姣梅 向玉元 +1 位作者 杨林 杨靖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4期237-237,239,共2页
从统计学角度出发,对会同县自动站和常规站在2010年得出的643组观测资料进行详细的比对和质量评估,最终得出了不同天气状况下两者在变化规律、频率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规律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从气象学角度入手,分析2种观测站产生... 从统计学角度出发,对会同县自动站和常规站在2010年得出的643组观测资料进行详细的比对和质量评估,最终得出了不同天气状况下两者在变化规律、频率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规律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从气象学角度入手,分析2种观测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站 常规站 温湿度 记录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