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3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视艺术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联合实习教学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宋昭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135,共4页
影视艺术实验教学是影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影视艺术教学在各自的实践积累中形成了不同的模式。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组织在校高年级学生开设联合实习课程为例,对我国影视艺术实验教学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 影视艺术实验教学 “联合实习模式” “点、线、面”
下载PDF
几分欢喜几分忧——访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录音系李大康教授
2
作者 李大康 《音响技术》 2006年第7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艺术学院 录音 影视作品 大学 传媒 中国
原文传递
非专业艺术院校表演人才培养方向与模式思考——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
3
作者 李立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4-127,共4页
本文尝试从中国传媒大学本科表演专业创立与成长过程中的生源特点、课程设置、教学特点等情况,以及与传统艺术院校表演专业的"同"与"不同"等比较分析,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传媒大学表演专业... 本文尝试从中国传媒大学本科表演专业创立与成长过程中的生源特点、课程设置、教学特点等情况,以及与传统艺术院校表演专业的"同"与"不同"等比较分析,强调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传媒大学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新尝试——多种工作室拓展教学创新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艺术院校表演专业 培养模式 复合型人才 拓展教学创新实验
下载PDF
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作为一种学术品格和文化立场——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庆瑞教授 被引量:6
4
作者 曾庆瑞 杨乘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42,共4页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五。针对十几年来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和严重偏差,如,世俗关注的异化导致的平面化、庸俗化,作为理念反叛的解构主义对于艺术精神的消解和伤害,曾庆瑞教授给予了尖锐而深刻的批判,并对... 本文系“电视艺术理论名家系列访谈”之五。针对十几年来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和严重偏差,如,世俗关注的异化导致的平面化、庸俗化,作为理念反叛的解构主义对于艺术精神的消解和伤害,曾庆瑞教授给予了尖锐而深刻的批判,并对由此而蔓延的电视剧艺术“恶性娱乐化”的不良倾向表示了忧虑和愤慨,并寄希望于电视剧艺术批评担当起以言立说、净化荧屏的职责,推动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艺术精神 学术品格 文化立场 中国传媒大学 博士生导师 曾庆瑞 人物 文化产业 艺术批评
下载PDF
艺术·人文·技术:中国影视教育的三维坐标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兴国 徐智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6-139,共4页
本文将艺术、人文与技术作为当代中国影视教育的三维坐标,分别阐述了各自在影视教育不同发展阶段所显示的作用与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艺术—人文—技术"三维合一"这一影视教育的特殊规律。
关键词 影视教育 艺术 人文 技术 “三维合一”
下载PDF
中美大学生影视教材比较研究引发的思考(上)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兴国 金蓓 +1 位作者 杨晓燕 杜巧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国 美国 影视教材 广播电影
下载PDF
中美大学生影视教材比较研究引发的思考(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兴国 金蓓 +1 位作者 杨晓燕 杜巧玲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大学生 影视教材 影视教育
下载PDF
表演艺术之有声语言再创造——影视剧配音创作浅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力宏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98,共4页
本文立足有声语言再创造——配音的独特属性,从表演艺术的角度宏观地论述了配音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明确了配音创作作为一种"二度创作",忠实于原作、最大限度地还原作品和演员表演——"还魂"——是配音创作的关... 本文立足有声语言再创造——配音的独特属性,从表演艺术的角度宏观地论述了配音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明确了配音创作作为一种"二度创作",忠实于原作、最大限度地还原作品和演员表演——"还魂"——是配音创作的关键与根本,使有声语言再创造与原作人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是配音创作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创作 有声语言 再创造 配音 交流 适应
下载PDF
影视艺术是一种冲击现实的交流形式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月亮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50,共5页
影视艺术的创造和接受是一种特殊的合作与博弈。影视艺术创造和影视艺术的接受都是一种诗意的创造。观赏活动是消费也是一种诗意的消费 ,消费前的“旧感性”在完成了影像向心象的转换后就产生了些许“新感性” ,所谓影视文化就是这样存... 影视艺术的创造和接受是一种特殊的合作与博弈。影视艺术创造和影视艺术的接受都是一种诗意的创造。观赏活动是消费也是一种诗意的消费 ,消费前的“旧感性”在完成了影像向心象的转换后就产生了些许“新感性” ,所谓影视文化就是这样存在于大众心中的。影视艺术是惟一能够直接将美学价值变为市场价值的艺术。在形而上的拉力越来越稀薄的现代生活中 ,影视艺术应该成为市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形而上慰藉。真正的影视艺术是“哲学研究”在其中成为可能的艺术 ,影视艺术应该像其他艺术一样成为“哲学的器官”。审美愉快尽管有现实的色彩 ,但它本质上是了解非现实的对象的一种方式 ,这才是审美经验非功利性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影视文化 心象 现代生活 创造 非功利性 色彩 应该 新感性 形而上
下载PDF
人文生态学视野中的影视艺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文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影视艺术 生态学 生态危机 人文 人与自然 21世纪 人与社会 传媒文化 精神生态 生态性
下载PDF
后现代影视艺术的美学表现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雨忻 《今传媒》 2011年第2期67-68,共2页
后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文化冲击正充斥在各种艺术形式中,电影作为综合性最强的第七种艺术,自然受到后现代洪流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的深度消解、平面化、娱乐化、游戏化等等美学特点都无一例外地渗入到了电影中。本文就后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 后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文化冲击正充斥在各种艺术形式中,电影作为综合性最强的第七种艺术,自然受到后现代洪流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的深度消解、平面化、娱乐化、游戏化等等美学特点都无一例外地渗入到了电影中。本文就后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影响下的后现代电影的美学表现做了介绍。对于后现代电影,本文总结了它的四个特点:后现代电影表现出影像的不确定性和多元性,后现代电影表现出叙事的解构和碎片化,后现代电影表现出反文化、反理性的叙述内容,后现代电影表现为无深度的影像狂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电影 解构
下载PDF
关于建立影视艺术人才生源基地的思考
12
作者 李兴国 肖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6-128,共3页
随着中国影视艺术的发展,影视艺术人才的培养问题愈加突出。本文结合中国的文化和教育环境,提出了建立影视艺术人才生源基地这一艺术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式,并对这一人才培养策略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基本原则,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证。
关键词 影视艺术人才 生源基地 培养模式 中国
下载PDF
影视艺术的符号通性
13
作者 李翔 《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 2007年第5期19-20,共2页
1符号是各门类艺术的基本通性 符号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比如口语就是一种符号,传播者用口语符号体系中的语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表达手段对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编码,受传者用相同的符号体系对符号进行解码,同时感知... 1符号是各门类艺术的基本通性 符号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比如口语就是一种符号,传播者用口语符号体系中的语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表达手段对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编码,受传者用相同的符号体系对符号进行解码,同时感知传播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通性 符号体系 传播者 感情 口语 载体 交流
下载PDF
抽象写意在影视中的表现——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家的文化纪录片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明荣 《声屏世界》 2009年第11期42-44,共3页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把电影定义为“热媒介”,认为“热媒介并不留下那么多空白让接收者去填补或完成”。①本雅明则指出艺术作品经过机械复制后,会导致其光韵的消逝:“即使在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中也会缺少一种成分,艺术作品的即时即...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把电影定义为“热媒介”,认为“热媒介并不留下那么多空白让接收者去填补或完成”。①本雅明则指出艺术作品经过机械复制后,会导致其光韵的消逝:“即使在最完美的艺术复制品中也会缺少一种成分,艺术作品的即时即地性”。②可见,就影像的物质特性来看,是不容易表现现代主义艺术家及其艺术的精神世界的,尤其是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孤独、忧郁、病态的艺术家和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发散、写意的深邃思想。那么对于这些不可言说的精神和灵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 艺术家 写意 纪录片 文化 影视 抽象 艺术作品
下载PDF
中西文化差异与中国当代影视艺术传播的缺失
15
作者 潘明荣 《南方电视学刊》 2009年第2期97-100,共4页
“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这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在其名著《艺术的故事》中说的一句名言。从这个艺术观念出发,便可以得知:“艺术”是艺术家创作出来的拥有真实情感象征和隐喻的艺术作品。在今目的艺术... “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这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在其名著《艺术的故事》中说的一句名言。从这个艺术观念出发,便可以得知:“艺术”是艺术家创作出来的拥有真实情感象征和隐喻的艺术作品。在今目的艺术传播时代,如何尽可能地还原和呈现鲜活的艺术作品是一个很大的艺术传播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传播 中西文化差异 中国当代 《艺术的故事》 影视 艺术作品 贡布里希 艺术观念
下载PDF
坚持“美学的历史的”标准的和谐统一——关于艺术批评标准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2
16
作者 仲呈祥 张金尧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15,共11页
新时期以来,艺术批评相较于艺术生产的发展与繁荣相对滞后,出现了"艺术无标准"、标准混乱等诸多现象。这一现象的主要根源是批评者缺乏与时俱进的文化自觉和辩证和谐的哲理思辨。较之各种批评形态,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 新时期以来,艺术批评相较于艺术生产的发展与繁荣相对滞后,出现了"艺术无标准"、标准混乱等诸多现象。这一现象的主要根源是批评者缺乏与时俱进的文化自觉和辩证和谐的哲理思辨。较之各种批评形态,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更为宏阔的理论视野。对于艺术批评来说,美学标准是处于第一位的批评标准,因为倘经不起美学分析,那就很可能是公式化、概念化的非艺术品,但时代"有了肯定历史倾向的时候,忽略历史批评就意味着扼杀了艺术"。同时,美学标准与历史标准辩证统一,要防止在历史层面失去宏观价值判断的大智慧而津津乐道于形式层面的细枝末节的小聪明,也要防止离开对艺术本体真切的美感体验,去做大而无当的价值判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的"文艺批评标准的和谐统一,才会对文艺作品和文艺思潮有独到的思想发现和美学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批评标准 美学标准 历史批评 艺术生产 和谐统一 马克思主义 艺术批评 价值判断
下载PDF
艺术化生存——当代广西文学的审美文化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绍辉 王清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38-42,共5页
当代广西文学作为少数民族文学既有其独具的民族和地域特性,又有跟共和国同步的历时性与共时性。从农耕民族的朴素美、和谐美,到加速进入工业化而被迫面对环境的制约而呼唤"生态美",这些审美特征和文化背景对研究中国当代文... 当代广西文学作为少数民族文学既有其独具的民族和地域特性,又有跟共和国同步的历时性与共时性。从农耕民族的朴素美、和谐美,到加速进入工业化而被迫面对环境的制约而呼唤"生态美",这些审美特征和文化背景对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将提供借鉴和启迪。在审美日常化和大众化的美学环境下,从审美文化的视角去研究当代广西文学,以审美超越性特征探讨文化对经济的超前性问题,对促进和谐文化的建构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广西文学 审美文化 和谐文化 艺术化生存
下载PDF
影视声音的“织体”——声音自身的剪辑呈现 被引量:5
18
作者 伍建阳 赵晶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3,共5页
在目前的影視声音研究领域,人们对声音作为最基本的剪辑要素,如何参与影视语言的组织,特别是影视声音如何将自身各部分(语言、音乐、音响)组织在一起的问题历来研究得较少。本文从声音的剪辑特性出发,对声音剪辑的“织体”结构、声音叠... 在目前的影視声音研究领域,人们对声音作为最基本的剪辑要素,如何参与影视语言的组织,特别是影视声音如何将自身各部分(语言、音乐、音响)组织在一起的问题历来研究得较少。本文从声音的剪辑特性出发,对声音剪辑的“织体”结构、声音叠置的形式、声音叠置的章法、声音的“主调式”和“复调式”以及声音的功能性转换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声音 声音剪辑 “织体” 主调式 复调式
下载PDF
高科技语境下的现代电视艺术语言(下)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鑫 卢蓉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69,111,共6页
关键词 高科技语境 现代 电视艺术语言 电子技术 数字语言 数字拟像 数字特效
下载PDF
日常生活空间与心理情感空间的并置与超越——当代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叙事时空艺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戴清 陈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4-96,共3页
近年来,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创作蔚为大观。本文结合创作实践,分析了该类型作品在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上具有的艺术特色:其叙事时间一般都短于故事时间,注重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择取和提炼,常常选择富有深意的叙事时刻与叙事时段;在叙事空间... 近年来,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创作蔚为大观。本文结合创作实践,分析了该类型作品在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上具有的艺术特色:其叙事时间一般都短于故事时间,注重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择取和提炼,常常选择富有深意的叙事时刻与叙事时段;在叙事空间的把握上往往带有怀旧色彩,"老屋子"、"小屋子"蕴含着鲜明的情感象征与文化韵味,与其文化价值与伦理价值取向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时空 心理时间 自然时空 情感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