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媒时代传媒艺术的戏剧性问题研究(笔谈) 被引量:6
1
作者 孔朝蓬 刘俊 战迪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5-140,共16页
传媒艺术包括摄影术诞生以降次第诞生的摄影、电影、广播电视、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如果删繁就简,人类艺术就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传统艺术”和“传媒艺术”两个艺术家族。传媒艺术,作为以视听影像艺术为主的艺术族群,戏剧性问题是其... 传媒艺术包括摄影术诞生以降次第诞生的摄影、电影、广播电视、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如果删繁就简,人类艺术就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传统艺术”和“传媒艺术”两个艺术家族。传媒艺术,作为以视听影像艺术为主的艺术族群,戏剧性问题是其基础性、核心性问题之一;在媒介融合、艺术融合的新传媒与艺术环境下,这一问题值得新论。因此,本刊邀请了国内传媒艺术领域研究的几位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以访谈沙龙和专题论文的形式,对新媒体、媒介融合时代传媒艺术的戏剧性进行新鲜、新锐的再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艺术 戏剧性 数字文化 融媒时代 网络剧 短视频
下载PDF
困境与出路——互联网时代传媒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转变与创新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刁生虎 黄子瑄 《教学研究》 2018年第4期58-64,共7页
互联网时代,传媒大环境的急剧变化、陈旧的学科教学体系、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教学现状、灌输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封闭固守的教学考核方式、因循守旧的师资队伍导致高校传媒艺术类专业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困境和深重危机。高校传媒... 互联网时代,传媒大环境的急剧变化、陈旧的学科教学体系、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教学现状、灌输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封闭固守的教学考核方式、因循守旧的师资队伍导致高校传媒艺术类专业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困境和深重危机。高校传媒艺术类专业教学模式需要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化不断做出相应的转变与创新,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为对互联网所带来的冲击做出有力回应。具体做法有:一是树立媒介融合理念,转变教学目标;二是依据新兴学科发展,创新教学体系;三是紧随技术变迁,转变教学方式;四是贴近受教者"网生代"特质,创新教学思路;五是借助实时网络资源,转变教学内容;六是倡导教学环境多元变革,创新课堂模式;七是依照传媒艺术专业特性,创新考核方式;八是适应传媒人才市场需求,转变师资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传媒艺术类专业 教学模式 转变 创新
下载PDF
同源·分流·汇合:技术与艺术联动发展的三个阶段——兼及传媒艺术史的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3,共12页
人类技术/科技与艺术的联动是一对经典关系,二者的共生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技术与艺术的同源;二是技术与艺术的分流;三是技术与艺术的再度汇合。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含网络视听和数字艺术)等艺... 人类技术/科技与艺术的联动是一对经典关系,二者的共生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技术与艺术的同源;二是技术与艺术的分流;三是技术与艺术的再度汇合。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含网络视听和数字艺术)等艺术形式在内的传媒艺术,其发展历程体现出不少人类技术/科技与艺术联动发展的生态和规律,特别是在技术与艺术的分流、再度汇合两个阶段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在未来,随着AI、VR、AR、MR、XR、5G+、8K+、IoT、BT等科技的不断发展,传媒艺术的理论研究有责任快速捕捉到科技与艺术联动背后的本质、规律、特质等具有普遍性阐释力的底层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技术 科技 传媒艺术 传媒艺术史
下载PDF
结构、演进与特征:优秀传统文化视听传播20年研究图景的可视化分析
4
作者 刘俊 翁旭东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4年第3期223-239,共17页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视听传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可能性与创造力。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视听传播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其传播机制,改进和提升其传播效能。而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梳理,有助于推动优...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视听传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可能性与创造力。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视听传播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其传播机制,改进和提升其传播效能。而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梳理,有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视听传播研究的进一步创新与突破。沿着文献计量学进路,本文选取近2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相关论文文献为样本,运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并予以深入考察。研究发现,优秀传统文化视听传播研究自2017年以来迎来快速发展,以“电视节目”“新媒体”“创新”“文化自信”等中心节点形成完整的共现网络结构,研究热点的演变与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进程高度贴合。兴起背景、内容建构、传播效果、策略路径、批判反思是学者展开分析的五个主要维度。同时,现有研究在传统文化本体论、传播主体、意义形成与互动方面的动态性深描相对不足,研究系统性、学理性及实证性有待强化,后续研究或可从上述方向进行进一步突破与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听传播 CITESPACE 文献计量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传媒艺术的戏剧性问题四人谈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俊(执笔) 胡智锋 +1 位作者 陈旭光 唐锡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8-124,175,共8页
戏剧性是艺术学、美学研究的经典话题,也是叙事性艺术作品释放魅力的主要来源。传媒艺术的戏剧性可以从艺术和传媒两大维度进行界定。在新媒体普遍性崛起的媒介融合时代,艺术的戏剧性表达在艺术创作、传播、接受这个艺术活动全流程中,... 戏剧性是艺术学、美学研究的经典话题,也是叙事性艺术作品释放魅力的主要来源。传媒艺术的戏剧性可以从艺术和传媒两大维度进行界定。在新媒体普遍性崛起的媒介融合时代,艺术的戏剧性表达在艺术创作、传播、接受这个艺术活动全流程中,较之于传统艺术时代都发生了相当的变化,因此这个问题值得重新讨论,尤其应该放置在被新媒体化了的传媒艺术的视角下进行新论。传媒艺术的戏剧性释放,既可以给作品增色,也会因被滥用而影响了艺术作品乃至整个社会文化艺术生态的品级,需要趋利避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化 传媒艺术 戏剧性 媒介融合
下载PDF
加速社会中的减速地带:综艺怀旧的记忆生产与文化景观
6
作者 胡智锋 祝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06,共10页
在社会加速背景下,智能视听时代各种新事物及文化产品也随之加速更新迭代。而与之相悖的对过去和历史“重返”的呼唤不仅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状态存在,相关主题及元素近年来在众多综艺节目的频现也标示着具有“诗意栖居”和“减速逻... 在社会加速背景下,智能视听时代各种新事物及文化产品也随之加速更新迭代。而与之相悖的对过去和历史“重返”的呼唤不仅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状态存在,相关主题及元素近年来在众多综艺节目的频现也标示着具有“诗意栖居”和“减速逻辑”意味的怀旧情结,业已成为当代传媒艺术与文化生产、传播和接受的重要景观。于内容生产而言,综艺怀旧从“旧”材料中做出“新”开掘,实现“素材增殖”效应,在调动公众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的同时体现出其景观价值和消费价值。于观众而言,怀旧作为一种文化时态和社会心理串联着过去和当下两种视野,在“发思古之幽情”的文化调试中凸显其社会安抚价值和审美艺术价值。而如何把握怀旧在综艺视听节目中的实践尺度并处理怀旧与创新的关系,推动“旧”材料的“新”创造,是当下乃至未来创作的重点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社会 怀旧 素材增殖 文化记忆 综艺节目
下载PDF
歌舞电影:传统艺术与传媒艺术的融合样本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俊 高晓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6-30,共5页
一、传统艺术(歌舞)与传媒艺术(电影)的各自有别(一)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单一的无形,虚体的符号音乐基本是时间的艺术,不可观,需要依靠听觉完成接受过程。音乐的时间性更多地表现为其在物理时间上的延续和展开,作品的创作、接受以及作... 一、传统艺术(歌舞)与传媒艺术(电影)的各自有别(一)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单一的无形,虚体的符号音乐基本是时间的艺术,不可观,需要依靠听觉完成接受过程。音乐的时间性更多地表现为其在物理时间上的延续和展开,作品的创作、接受以及作品本身都在时间的流淌中呈现出来。[1]音乐创作在时间中完成,作品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作品最终呈现出的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艺术 音乐创作 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 时间性
下载PDF
网络视听赋能城市文旅融合的传播规律与文化价值
8
作者 刘俊 张驰 孙雅洁 《现代视听》 2024年第6期5-11,共7页
网络视听作品已成为城市文旅融合的重要驱动力,而城市文旅融合取得成效的背后,体现着一定的网络视听传播规律:需苛刻地重视对宣推的策划,紧盯传播流程和效果;轻量化的创意传播已成为必然选择;社交媒体平台是文旅破圈的重要舞台,呼唤提... 网络视听作品已成为城市文旅融合的重要驱动力,而城市文旅融合取得成效的背后,体现着一定的网络视听传播规律:需苛刻地重视对宣推的策划,紧盯传播流程和效果;轻量化的创意传播已成为必然选择;社交媒体平台是文旅破圈的重要舞台,呼唤提供可分享的内容切口;从战略传播思维角度出发,文旅传播也需有顶层统筹;借助互联网,以共情和民生传递能力为国际社会提供更为立体和真实的中国形象。同时,网络视听赋能文旅融合的文化价值在于:挖掘城市文化深度以及重视城市文化对网络视听用户的深度认知影响力;将文化的展示蕴于生动之中,呈现出城市与文旅的多元化、体验感、情绪价值;城市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当代叙事转换,需要有相当的智慧和方略;专注人文价值,将宏观叙事转变为微观叙事,提倡生活美学;利用虚拟影像等新技术建构起共同体文化记忆,再塑城市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视听 城市文化 城市文旅融合 传播规律 文化价值
下载PDF
探索中国特色电视传媒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以长江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泳 张陆园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123,共3页
当下的中国主流电视媒体面临着巨大危机,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与此同时,民营制作公司风生水起,但其可持续性相对有限,电视台和民营制作公司这两种发展模式各自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近年来,脱胎于湖北广电的长江文化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 当下的中国主流电视媒体面临着巨大危机,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与此同时,民营制作公司风生水起,但其可持续性相对有限,电视台和民营制作公司这两种发展模式各自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近年来,脱胎于湖北广电的长江文化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立足平台,面向市场;立足湖北,走向全国;立足广电,融媒发展;立足产业,走向资本,以资本化理念推进整体实力快速提升,以多元化理念推进内容生产全面开拓,以社会化理念推进人才队伍持续成长,正在探索一种中国特色电视传媒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传媒产业 新模式 体制机制创新 长江文化
下载PDF
传媒艺术 编者按 被引量:57
10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2-76,共5页
传媒艺术指自摄影术诞生以来,借助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进步、大众传媒发展和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在艺术创作、传播与接受中具有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的艺术形式与品类。作为当前最能融科技与人文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与品类,传... 传媒艺术指自摄影术诞生以来,借助工业革命之后的科技进步、大众传媒发展和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在艺术创作、传播与接受中具有鲜明的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的艺术形式与品类。作为当前最能融科技与人文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与品类,传媒艺术深刻地建构和影响了人类艺术的格局和走向,成为当前人类最重要的审美对象和审美经验来源。传媒艺术与传统艺术、现代艺术、视觉艺术、艺术传播、传播艺术等概念既相通又不同,在对这些概念的关系辨析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传媒艺术的本性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艺术 科技性 媒介性 大众参与性 传统艺术 现代艺术 视觉艺术 艺术传播 传播艺术
下载PDF
从膜拜走向展示:传媒艺术的一个实践迭变与理论期待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3,共7页
“膜拜”与“展示”是艺术价值的两个维度。艺术下沉是从“膜拜”的传统艺术走向“展示”的传媒艺术的一个底层逻辑,这种下沉可表现为接受的同时同刻性、评判的中心祛除性、创作的机会均等性、表达的自由本真性等方面。未来科技的发展... “膜拜”与“展示”是艺术价值的两个维度。艺术下沉是从“膜拜”的传统艺术走向“展示”的传媒艺术的一个底层逻辑,这种下沉可表现为接受的同时同刻性、评判的中心祛除性、创作的机会均等性、表达的自由本真性等方面。未来科技的发展将给传媒艺术“展示”的形态和方法带来大量新的可能,使得“展示”将会超越时空的阻碍、身份的区隔、被动的接受、真实的限制、身体的极限等。在上述背景下,我们呼唤艺术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同步”永恒动态开放性,并借助全球同步经历传媒艺术变局的契机提升中国学者的全球贡献度甚至全球引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艺术 膜拜价值 展示价值 艺术下沉 虚拟现实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化叙事转换——基于文化类视听节目的示例与逻辑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俊 翁旭东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极新”与“极旧”的接合是当下中国文化类视听节目创作、传播、接受中的一大突出现象,以优秀传统文化或艺术为主题的文化类视听节目在青年受众群体中受到追捧与热议。这表明,当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化叙事转换的探索找到了合适的... “极新”与“极旧”的接合是当下中国文化类视听节目创作、传播、接受中的一大突出现象,以优秀传统文化或艺术为主题的文化类视听节目在青年受众群体中受到追捧与热议。这表明,当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化叙事转换的探索找到了合适的方向与路径。近年来,涌现的代表性节目与焦点现象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化叙事转换逻辑主要包括五个面向:当代化提炼、奇观化视听、网感化表达、情感化撩拨和互构化价值,其共同型构了传统文化视听结构创造性表现的有序性,实现对受众媒介使用与审美认知的适配,形成对包括年轻群体在内的当代人的文化选择与价值认同的有效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艺术 传统文化 当代化叙事 视听节目 网络视听
下载PDF
艺术影院建设与首都文化形象建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可武 黄子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98,共6页
艺术影院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艺术电影的先锋特色与探索性,以及艺术影院作为传播媒介的生产性建构了城市文化形象的景观。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初步建立了以中国电影资料馆、百老汇电影中心、尤伦斯当代艺术中... 艺术影院作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艺术电影的先锋特色与探索性,以及艺术影院作为传播媒介的生产性建构了城市文化形象的景观。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初步建立了以中国电影资料馆、百老汇电影中心、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以及北京商业院线中的100多家艺术影院为基础,国有、外资与民营等市场主体多元共生的格局,成为北京极具创造性与活力的文化要素。目前,首都艺术影院还存在空间布局、观众规模与市场运作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制约基于艺术影院的文化生产与消费。未来艺术院线的发展与首都文化形象的建设,将在艺术影院专线放映、长线放映与策展等发行模式上探索,在细分市场的建立、市场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影院 首都文化形象 公共文化服务 市场细分 发行模式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VR艺术创作中的审美转换及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文祥 张丁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1-109,共9页
作为民族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新兴艺术形式,VR艺术依凭技术赋能而具有沉浸、交互的鲜明特征。在当代中国的VR艺术创作中,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VR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 作为民族瑰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作为新兴艺术形式,VR艺术依凭技术赋能而具有沉浸、交互的鲜明特征。在当代中国的VR艺术创作中,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VR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另一方面,伴随现代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面目得以转换与表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VR艺术的相互成就中,借助沉浸、交互所蕴含的可供性和能产性,VR艺术创作在“审美转换”与“审美表征”两个层面呈现出审美表意实践的新特点和新风貌。VR艺术创作的探索、创新所寓含的审美现代性意义可为VR艺术发展乃至当代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VR艺术 审美转换 审美表征 审美现代性
下载PDF
电子游戏与传媒艺术融合的艺术价值及市场前景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开扬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08-112,共5页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传媒艺术不断吸收融合人类科技发明新成果,产生了众多的新兴艺术形式。当电影、广播、电视这些传媒艺术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开始渐露疲态时,传媒艺术与电子游戏相互融合,既对二者自身的发展有利,同时也能为大众...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传媒艺术不断吸收融合人类科技发明新成果,产生了众多的新兴艺术形式。当电影、广播、电视这些传媒艺术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开始渐露疲态时,传媒艺术与电子游戏相互融合,既对二者自身的发展有利,同时也能为大众带来诸多裨益。首先"电子游戏艺术"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有利于繁荣和丰富传媒艺术族群,推动人类艺术文明发展前进。其次,艺术美感的增加有利于游戏产业获得良好的市场回报,在商业前景的利好下,各方热钱积极涌入可以不断提升产品的艺术水准与科技含量,从而形成传媒艺术与游戏产业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最后,二者的融合给大众带来的惠益主要体现在"满足受众娱乐需求""赋权于民"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艺术 电子游戏 融合趋势 良性循环 互利共赢
下载PDF
节日性传媒艺术产品的知识生产与共情传播
16
作者 刘俊 江玮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56,共4页
当前热点的节日性传媒艺术产品类型,主要包括跨年知识演说类直播节目、跨年与节庆类仪式性晚会、春节/国庆等节庆档电影、短视频/创意融媒体产品、圈层垂直类创新创意作品等。节日性传媒艺术产品有一些共同特质,例如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垂... 当前热点的节日性传媒艺术产品类型,主要包括跨年知识演说类直播节目、跨年与节庆类仪式性晚会、春节/国庆等节庆档电影、短视频/创意融媒体产品、圈层垂直类创新创意作品等。节日性传媒艺术产品有一些共同特质,例如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垂直性、圈层式的知识生产,以及诉诸想象的共同体机制并激发受众的共情能力,这些都有效调动了大众的参与性、增强了大众的参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艺术 节日性传媒艺术产品 垂直化 知识生产 共情传播
下载PDF
对抗速朽:对当代数字视听文化的批判性反思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俊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0,共7页
基于对当下代表性数字视听内容样态的分析,文章探讨数字视听文化迭进的规律,并立足于媒介文化的历史与社会角色展开反思。通过对网络综艺、网络微短剧、剧场化平台和虚拟现实项目四种样态的考察,提出当代数字视听文化在演进过程中体现... 基于对当下代表性数字视听内容样态的分析,文章探讨数字视听文化迭进的规律,并立足于媒介文化的历史与社会角色展开反思。通过对网络综艺、网络微短剧、剧场化平台和虚拟现实项目四种样态的考察,提出当代数字视听文化在演进过程中体现出丰富多元的态势,呈现出结构化和展演性的新特征,并以智能化为未来向度。据此,可从五个方面展开对数字视听文化的速朽性的批判性反思。数字视听文化发展的基本矛盾是其艺术属性与媒介属性关于传播效能问题的分歧,应以对抗速朽为价值目标检视数字技术加诸文化的消极影响。通过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化理论的方式,探索以坚持历史标准和公共旨趣的“活文化”来对抗速朽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 视听文化 内容样态 价值反思
下载PDF
科技赋能传媒艺术接受与创作的流变——以大众参与和模拟虚拟为线索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俊 《视听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4期35-40,共6页
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经现代传媒和传媒科技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科技性是传媒艺术的灵魂属性,它持续地赋能传媒艺术接受与创作的演变。就科技赋能传媒艺术接受而... 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经现代传媒和传媒科技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科技性是传媒艺术的灵魂属性,它持续地赋能传媒艺术接受与创作的演变。就科技赋能传媒艺术接受而言,大众参与性的迭进可作为重要示例;就科技赋能传媒艺术创作而言,从模拟到虚拟的迭进可作为重要示例。不过,在考察科技赋能传媒艺术发展的进程中,需要警惕我们拥抱的是"科技性""科技诗性",而应当反对"唯科技主义"造成的人文艺术精神的旁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艺术 科技赋能 模拟 虚拟 大众参与性
下载PDF
补论传媒艺术的科技性
19
作者 刘俊 《文化研究》 2020年第4期259-274,共16页
人类艺术可以分为传统艺术和传媒艺术两个艺术家族。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数字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经现代传媒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传媒艺术有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这三个基本... 人类艺术可以分为传统艺术和传媒艺术两个艺术家族。传媒艺术主要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数字新媒体艺术等艺术形式,同时也包括一些经现代传媒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传媒艺术有科技性、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这三个基本属性。科技性是传媒艺术的灵魂属性,体现了诸多科技与艺术的最新互动状态。从传媒艺术的创作角度讲,需要关注科技性带来的传媒艺术的无损复制和自由复制问题,并兼顾艺术变动和生存流动的话题。从传媒艺术的传播角度讲,需要关注科技性带来的传媒艺术的非实物化和模拟虚拟问题,并兼顾时空感知和现实构建的话题。从传媒艺术的接受角度讲,需要关注科技性带来的传媒艺术的审美感知的重新整合问题,并兼顾媒介视角和科技视角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艺术 科技性 艺术复制 模拟虚拟传播 审美感知
下载PDF
主流媒体文化主题报道的内容与传播特质——基于对“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的分析
20
作者 刘俊 贾奕星 《中国记者》 2024年第12期46-50,共5页
作为主流媒体的文化主题报道的代表,“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依托跨媒介、跨平台优势,聚力破圈,取得亮眼传播效能。本文从样态活化、生活触感、文化提炼、奇观营造、美学升维、材料给予、网感表达七个角度切入,分析“文化中国行”的内容... 作为主流媒体的文化主题报道的代表,“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依托跨媒介、跨平台优势,聚力破圈,取得亮眼传播效能。本文从样态活化、生活触感、文化提炼、奇观营造、美学升维、材料给予、网感表达七个角度切入,分析“文化中国行”的内容创作与传播思路,开掘主流媒体文化传播的新态势与新方向,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中国行 主题报道 主流媒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