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心理学视角看情境主义与美德伦理学之争 被引量:10
1
作者 喻丰 彭凯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9-176,共8页
心理学的发展脉络与美德在伦理学中的发展脉络相似,情境主义基于心理学的实证研究结果对美德的实在性发起挑战,引入心理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情境主义与美德伦理学的争执,心理学中"人—情境之争"的解决之道能给情境主义与美德伦... 心理学的发展脉络与美德在伦理学中的发展脉络相似,情境主义基于心理学的实证研究结果对美德的实在性发起挑战,引入心理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情境主义与美德伦理学的争执,心理学中"人—情境之争"的解决之道能给情境主义与美德伦理学的争论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主义 美德 心理学 人-情境之争
下载PDF
现代心理学的追求
2
作者 彭凯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16,共2页
20世纪末以来,心理学在世界上渐成显学,而在中国,心理与行为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关注。心理学界的最新动向之一就是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文化心理学本身即为学科交叉的产物,它关心社会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以及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文... 20世纪末以来,心理学在世界上渐成显学,而在中国,心理与行为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关注。心理学界的最新动向之一就是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文化心理学本身即为学科交叉的产物,它关心社会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以及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文化心理学的学科交叉性质要求它是胸襟开阔的,是可以容纳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取向的,它应该成为各科学者各抒己见的活跃场域。"跨学科视域中的心理学研究"笔谈正是对上述思路的积极探索,我们希望它有助于从个体与群体、行为与文化、微观与宏观等角度加深与拓宽对人类心理活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心理学 追求 中国社会 共同学习
下载PDF
自我复杂性与情绪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垒 栾胜华 +2 位作者 张慧 Coline E.McConnel Kaiping Peng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自我概念 认知结构 集合 内容 情绪 差异 描述 代表
下载PDF
工作家庭冲突视角下怠工行为的心理机制:工作满意度和自我决定倾向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玉新 张建卫 彭凯平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3年第5期671-678,共8页
以417名制造业员工为对象,采用问卷和档案资料两种方法,综合考察了怠工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结果显示:"家庭干扰工作(FM)"对怠工行为既有直接效应,也以"工作满意度"为中介;自我决定倾向对"FIW→怠工行为"... 以417名制造业员工为对象,采用问卷和档案资料两种方法,综合考察了怠工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结果显示:"家庭干扰工作(FM)"对怠工行为既有直接效应,也以"工作满意度"为中介;自我决定倾向对"FIW→怠工行为"的调节作用均显著,低自我决定者面临FIW上升时,其怠工行为将快速上升,但高自我决定者的怠工行为并未随FIW的增加而上升;"自我意识"对"工作满意度→怠工行为"的调节作用也显著,无论高自我意识者的工作满意度如何,其怠工行为都保持在较低水平,但低自我意识者的怠工行为随工作满意度的上升而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家庭冲突 怠工行为 工作满意度 自我决定理论
下载PDF
伦理美德的社会及人格心理学分析:道德特质的意义、困惑及解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喻丰 彭凯平 +2 位作者 韩婷婷 柏阳 柴方圆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8-139,160,共12页
从社会及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伦理美德是一种道德特质。它是一种面对道德情境时,人们的直觉而自动化且相对稳定的行为意向,包含着认知、情感和动力的过程。这一新观点可以解决美德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之间表面上的冲突,阐明了伦理美德... 从社会及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伦理美德是一种道德特质。它是一种面对道德情境时,人们的直觉而自动化且相对稳定的行为意向,包含着认知、情感和动力的过程。这一新观点可以解决美德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之间表面上的冲突,阐明了伦理美德与伦理规范对应的不同心理机制,认为它们都是人类伦理道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德对应的是无意识、自动化、包含情绪、无需努力和认知资源且基于联结的直觉加工系统;而规范对应的是有意识、受控的、不含情绪且需要努力和认知资源且基于规则的推理加工系统。基于这些差异,现代的伦理道德教育应当将两者分开,对伦理规范可以采取讲授的方式且着重于理解,而对伦理美德应该采取更多的训练方式且着重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 道德 人格特质 社会认知 德育 情境 伦理规范
原文传递
职场排斥对反生产行为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玉新 张建卫 +1 位作者 王成全 彭凯平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7-167,共11页
从职场排斥和自我决定理论视角,运用情景模拟实验研究方法,考察了员工反生产行为(CWB)的心理机制。结果发现,职场排斥对人际和组织CWB均具有显著影响,被排斥者的这两种CWB均显著高于被接纳者;职场排斥对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具有显著... 从职场排斥和自我决定理论视角,运用情景模拟实验研究方法,考察了员工反生产行为(CWB)的心理机制。结果发现,职场排斥对人际和组织CWB均具有显著影响,被排斥者的这两种CWB均显著高于被接纳者;职场排斥对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具有显著影响,被排斥者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水平均显著低于被接纳者;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对职场排斥与人际CWB间关系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归属感和胜任感对职场排斥与组织CWB间关系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从动机资源的积极心理学视角理解CWB,并对通过日常管理满足员工基本心理需求,以减少CWB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场排斥 反生产行为 自我决定理论 基本心理需要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道德的心理物理学:现象、机制与意义 被引量:60
7
作者 彭凯平 喻丰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45,206,共18页
实验伦理学的一些研究发现,诸如上下、左右、高低、轻重、软硬、强弱、大小、远近、明暗、洁脏、甜苦、香臭、热冷等物理变量的改变与心理变量存在对应关系。物理变量的改变在具体情境中可使人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使... 实验伦理学的一些研究发现,诸如上下、左右、高低、轻重、软硬、强弱、大小、远近、明暗、洁脏、甜苦、香臭、热冷等物理变量的改变与心理变量存在对应关系。物理变量的改变在具体情境中可使人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使该类研究成为了实验伦理学领域中一个探索方向,我们将其命名为道德的心理物理学。这种借助物理变量来理解抽象道德概念的心理机制,涉及表征认知、隐喻认知和具身认知三种思维策略。基于计算机模型的表征认知与隐喻认知从概念层面上将物理变量与道德概念建立语义联系,而基于生物有机体模型的具身认知则通过具体的身体状态和动作的变化与道德概念建立联系。这三种认知方式形成的物理变量与道德概念之间联结成带有道德意涵的认知单元,它将作为认知过程的载体影响人类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同时,这种两阶段模型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人类的内在思维特性以及社会文化和历史时代的影响,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实证探索与跨文化分析,以期对个体的道德教育与社会政策的制定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伦理学 心理物理学 道德 情境
原文传递
工作压力对职场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工作意义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玉新 张建卫 +1 位作者 张红川 彭凯平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26,共6页
本文以447名员工为对象,采用问卷法研究了工作压力对职场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工作意义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角色模糊对网络娱乐和商务交易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角色冲突对网络娱乐正向影响显著;角色超载则能显著... 本文以447名员工为对象,采用问卷法研究了工作压力对职场网络偏差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工作意义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角色模糊对网络娱乐和商务交易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角色冲突对网络娱乐正向影响显著;角色超载则能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攻击;职业发展则对网络沟通和网络攻击的正向预测作用都显著。研究还发现,高水平的"使命"定位,不仅减弱了角色模糊对网络娱乐和商务交易的影响,而且减弱了角色超载对网络攻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压力 职场网络偏差行为 角色模糊 角色超载 工作意义
下载PDF
从“思想实验”到“科学实验”:道德研究的新路向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兆良 彭凯平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2,26,共4页
传统哲学借助哲学家的"思想实验"对道德进行研究,新近兴起的实验伦理学采用"科学实验"范式来探索伦理问题,特别是致力于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道德责任和道德价值的心理模式与认知机制研究。作为一种用实证方式探索... 传统哲学借助哲学家的"思想实验"对道德进行研究,新近兴起的实验伦理学采用"科学实验"范式来探索伦理问题,特别是致力于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道德责任和道德价值的心理模式与认知机制研究。作为一种用实证方式探索伦理问题的有益尝试,"科学实验"的应用能够拉近"应该"与"是"的距离,使科学与人文走向合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哲学 实验伦理学 科学实验 道德
下载PDF
实验伦理学:研究、贡献与挑战 被引量:41
10
作者 彭凯平 喻丰 柏阳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25,221,共11页
实验伦理学是用科学的实验理论和方法来探索伦理问题,特别是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和对策。它主要关注四个问题:一是人性的善恶问题,我们通过实验方法可以了解人性的本质以及社会大众的人性观;二是道德判断的情与理问题,虽然二者在道德判... 实验伦理学是用科学的实验理论和方法来探索伦理问题,特别是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和对策。它主要关注四个问题:一是人性的善恶问题,我们通过实验方法可以了解人性的本质以及社会大众的人性观;二是道德判断的情与理问题,虽然二者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但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包括神经科学技术的引入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三是个人特质与情境因素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微小的情境变化就能影响我们的道德行为;四是普遍道德原则与文化差异的问题,虽然可能存在普遍的道德原则,但是道德判断与行为仍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实验伦理学能帮助我们消弭科学与哲学问的壁垒,拉近"是"与"应该"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伦理学 心理学 道德 实验 情境
原文传递
幸福科学:问题、探索、意义及展望 被引量:23
11
作者 彭凯平 窦东徽 刘肖岑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124,158-159,共9页
幸福科学是一门有关人类幸福的综合性新兴学科,其研究领域横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这门科学研究如何帮助人们有效支配自身及外部的资源、协调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实现幸福,关注的问题主要... 幸福科学是一门有关人类幸福的综合性新兴学科,其研究领域横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这门科学研究如何帮助人们有效支配自身及外部的资源、协调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实现幸福,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与幸福有关的知觉和情绪体验、影响幸福的因素以及获得幸福的技能等。幸福科学的实证研究已经在幸福的神经机制、测量,幸福与情绪、金钱、亲密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此外,幸福对于个体健康、创造性和生产力以及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促进作用都彰显出当前研究幸福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科学 问题 探索 意义 展望
原文传递
文化与归因的过程模式及概率模型探索 被引量:12
12
作者 彭凯平 廖江群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40,共10页
归因过程的文化差异研究是社会心理学领域过去十年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归因理论简单的二分法(如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人格特质归因和情境因素归因)无法就文化对归因过程的影响给出明确答案。归因过程的概率模型将归因理解为一系列的... 归因过程的文化差异研究是社会心理学领域过去十年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归因理论简单的二分法(如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人格特质归因和情境因素归因)无法就文化对归因过程的影响给出明确答案。归因过程的概率模型将归因理解为一系列的条件概率判断。实证研究发现,文化差异主要来自于对先置概率(即某种内部原因的自然分布的概率)和倾向概率(即具有某种内部特性的人遭遇某种特定情境的概率)的判断,而在效能概率(即具有某种内部特性的人遭遇特定情境之后表现出某种行为的概率)上,文化差异并不明显。这正与归因过程的概率模型提出的"普适的因果分析逻辑原则"相一致。这一模型显然值得进一步用行为实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归因 特质归因 先置概率 倾向概率 效能概率
原文传递
知识是什么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凯平 《幼儿100(教师版)》 2014年第3期55-55,共1页
34年前,我作为北京大学1979级新生的一员,参加在北京大学学生大食堂举办的1979级迎新大会。我还记得我们的教授代表,著名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发言。他的第一句话,就粉粹了我在中小学期间形成的对历史知识的看法。他说:"1271年8月... 34年前,我作为北京大学1979级新生的一员,参加在北京大学学生大食堂举办的1979级迎新大会。我还记得我们的教授代表,著名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的发言。他的第一句话,就粉粹了我在中小学期间形成的对历史知识的看法。他说:"1271年8月的一个早晨,在你们同学就坐的地方,八匹蒙古的高头大马,风驰电掣地向海淀镇冲去……"它有声、有色、有情、有画;它似真非真,似景非景。总之,它不是我们教科书中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地理学家 侯仁之 海淀镇 似真 我在 纸上得来终觉浅 心理学实验 《岳阳楼记》 仰望星空 体验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