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刚果(金)加丹加矿区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选矿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波 李茂林 陈代雄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1年第5期43-49,共7页
刚果(金)加丹加矿区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含Cu 2.21%和Co 0.16%,铜钴元素均达到了工业回收标准,为确定合理高效的选矿工艺,进行了矿石性质分析及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中的目的矿物种类复杂,目的元素铜除硫化铜和... 刚果(金)加丹加矿区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含Cu 2.21%和Co 0.16%,铜钴元素均达到了工业回收标准,为确定合理高效的选矿工艺,进行了矿石性质分析及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中的目的矿物种类复杂,目的元素铜除硫化铜和氧化铜形态赋存外,还有部分铜以铜锰铝硅氧化结合物中的铜形态赋存。钴主要以含钴黄铁矿及水钴矿形式赋存,脉石矿物主要以易泥化的碳酸盐类脉石为主。结合矿石性质分析和探索条件试验的结果确定了硫化矿物浮选—氧化矿物硫化钠硫化、组合捕收剂协同捕收浮选氧化铜矿物—氧化矿尾矿高梯度强磁选的选矿工艺,该工艺根据不同类型的目的矿物可浮性和磁性的差异性,分段产出硫化铜精矿、氧化铜精矿和磁选精矿三个产品,三个产品总铜回收率达到了91.54%,总钴回收率达到了56.48%,实现了对该硫氧混合型铜钴矿石主要元素的综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 硫化铜 浮选 硫化 磁选
下载PDF
微合金化金基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迟晓鹏 许佳妍 +1 位作者 衷水平 陈秀华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2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微合金化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开发金属潜能、优化金属性能的新型冶金技术,近年来在金基材料的应用和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组织结构和原子形态2个角度出发,论述了金基材料微合金化技术的机制,详细介绍了黄金微合金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 微合金化技术作为一种能够开发金属潜能、优化金属性能的新型冶金技术,近年来在金基材料的应用和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组织结构和原子形态2个角度出发,论述了金基材料微合金化技术的机制,详细介绍了黄金微合金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并对比了金基材料在不同微量元素作用下所表现出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兼具良好的固溶强化效果、第二项强化效果和细晶强化效果,是当前优化金基材料性能的主要微量元素;微合金化金基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黄金首饰、芯片封装、航天材料和医疗器材等领域;建立能够科学预测金基材料微观形态和性能的数学模型,获得最佳补口元素类型及配比,从而高效制备出具理想性能的金基材料,将成为未来微合金化金基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 黄金 微量元素 金基材料 稀土元素 新型冶金技术
下载PDF
能带理论在铜冶炼渣浮选中的应用及展望
3
作者 迟晓鹏 叶子涵 +2 位作者 衷水平 陈杭 饶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2,共10页
阐述了铜冶炼渣区别于铜原矿的特殊性质及当前铜渣浮选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固体物理学中的能带理论体系为解决铜渣浮选问题提供的新思路。介绍了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及检测手段;并由铜渣中常见4种硫化铜矿物黄铜矿、辉铜矿、铜蓝、斑铜矿的... 阐述了铜冶炼渣区别于铜原矿的特殊性质及当前铜渣浮选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固体物理学中的能带理论体系为解决铜渣浮选问题提供的新思路。介绍了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及检测手段;并由铜渣中常见4种硫化铜矿物黄铜矿、辉铜矿、铜蓝、斑铜矿的能带结构分析其电化学性质,由他们的电子态密度预测其浮选行为,发现辉铜矿中的铜原子具有最高的反应活性。通过捕收剂和各种矿物的静电位与费米能级推断它们相互作用后的产物,利用NPA电荷等分析证明了产物黄原酸盐反应活性优于双黄药,符合红外光谱等试验的结果。能带理论体系下的电子态密度、禁带宽度、费米能级、电荷布居数等体相性质参数能有效解释矿物的可浮性,以此可额外作为药剂与矿物作用效果的有力判据,从而使传统矿物基因数据库更为完备。离子型捕收剂的前线分子轨道与矿物的边缘能级之间有着密切的电子转移,根据前线轨道的形状与能量值比较同类药剂间捕收能力的大小;利用密度泛函法分析药剂对铁和铜的选择性差异的机理,以此筛选出高选择性与高捕收能力的基团,设计并优化新型捕收剂的构型。讨论了能带理论应用于铜渣浮选研究中的后续方向,致力于将更精确的能带检测方法与更高效的软件计算模拟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渣 浮选行为 禁带宽度 费米能级 前线轨道
下载PDF
砷钙渣稳定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廖斌 衷水平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13年第3期51-54,共4页
砷钙渣是矿山和冶炼酸性含砷废水处理的沉淀产物,研究对比了焙烧结晶法、铁盐固化法和固化处理法三种砷钙渣稳定化处理方法,考察了各种工艺条件对砷钙渣中As浸出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处理法处理效果优于其它两种方法,最佳固砷率为9... 砷钙渣是矿山和冶炼酸性含砷废水处理的沉淀产物,研究对比了焙烧结晶法、铁盐固化法和固化处理法三种砷钙渣稳定化处理方法,考察了各种工艺条件对砷钙渣中As浸出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处理法处理效果优于其它两种方法,最佳固砷率为99.5%,As浸出毒性结果 <0.3 mg/L,符合国标《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钙渣 稳定化处理 As浸出毒性
下载PDF
扩散渗析法回收湿法炼铜厂电解贫液中的硫酸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秋华 方荣茂 +1 位作者 张玲文 李雷忠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65,共4页
采用扩散渗析法回收福建某湿法炼铜厂电解贫液中的硫酸.电解贫液经"砂滤保安过滤扩散渗析"处理,回收酸返回"萃取电积"工段,残液送至堆浸循环使用.投产一年半来,已累计回收硫酸3 929.29t,充分回收利用资源,实现循环... 采用扩散渗析法回收福建某湿法炼铜厂电解贫液中的硫酸.电解贫液经"砂滤保安过滤扩散渗析"处理,回收酸返回"萃取电积"工段,残液送至堆浸循环使用.投产一年半来,已累计回收硫酸3 929.29t,充分回收利用资源,实现循环经济,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解决了该厂电解贫液的开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渗析 电解贫液(废酸) 硫酸 回收
下载PDF
铜硫分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缪彦 陈庆根 +1 位作者 王梅君 吴维新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0年第1期152-158,共7页
在自然界中,硫化铜矿与硫化铁矿常常致密共生,随着低品位铜矿开发利用的比重不断增加,如何通过优化铜硫分选工艺,实现铜硫的选择性分离,是提高低品位铜矿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关键问题。结合国内外生产实践,主要介绍铜硫分选工艺和浮选药剂... 在自然界中,硫化铜矿与硫化铁矿常常致密共生,随着低品位铜矿开发利用的比重不断增加,如何通过优化铜硫分选工艺,实现铜硫的选择性分离,是提高低品位铜矿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关键问题。结合国内外生产实践,主要介绍铜硫分选工艺和浮选药剂,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改进与优化基础浮选流程,开发更加高效低毒的浮选药剂,并加强对组合药剂作用机理与应用的研究,均将成为铜硫分选工艺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铜矿 黄铁矿 选择性分离 选矿流程 浮选药剂
下载PDF
含金固体废弃物焙烧—酸浸—氰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衷水平 吴在玖 廖元杭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11年第3期17-19,22,共4页
针对某黄金冶炼厂产生的碎炭末、废水沉渣、废水处理塘泥等含炭复杂难选冶含金固体废弃物,进行了用焙烧—酸浸—氰化工艺处理该类物料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以下工艺条件下,渣计金回收率可达99.4%左右,尾渣金品位小于10 g/t:焙烧温度600℃... 针对某黄金冶炼厂产生的碎炭末、废水沉渣、废水处理塘泥等含炭复杂难选冶含金固体废弃物,进行了用焙烧—酸浸—氰化工艺处理该类物料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以下工艺条件下,渣计金回收率可达99.4%左右,尾渣金品位小于10 g/t: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1.5 h;室温下硫酸预处理1 h,硫酸浓度25%,液固比3∶1;氰化工序液固比3∶1,pH 10.5,氰化钠浓度3‰,氰化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固体废弃物 焙烧 酸浸 氰化
下载PDF
嗜酸硫化杆菌(Sulfobacillus sp.)的分离鉴定及其在黄铁矿浸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彭堂见 衷水平 +2 位作者 陈超然 彭诚 姜成英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18-1325,共8页
【目的】分离、培养获得中高温硫化矿浸取菌,为利用其进行生物冶金研究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二价铁或单质硫为底物,对酸性热泉泥水样品进行富集培养,以获得能够氧化二价铁或还原性硫的菌株;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点及系统发育... 【目的】分离、培养获得中高温硫化矿浸取菌,为利用其进行生物冶金研究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二价铁或单质硫为底物,对酸性热泉泥水样品进行富集培养,以获得能够氧化二价铁或还原性硫的菌株;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点及系统发育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通过分析黄铁矿的铁氧化速率评估菌种在生物冶金中应用的潜力。【结果】从哥斯达黎加酸性热泉泥水样品中分离得到两株好氧嗜酸兼性自养细菌Costa C和Costa E。两株菌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阳性,细胞大小相近,分别为(0.4-0.6)μm×(2.5-4.0)μm和(0.4-0.7)μm×(2.4-4.9)μm,端生芽胞,生长温度范围均为30℃-55℃,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50℃和40℃,生长pH范围分别为1.2-5.0和1.4-5.0,最适生长pH均为2.8。可以利用Fe(Ⅱ)、S、K2S4O6等为能源进行自养生长,也可利用酵母浸粉等有机物生长。两株菌的16S rRNA基因与硫化杆菌属(Sulfobacillus)其他菌种的最高相似性大于99%,(G+C)%含量分别为56.1 mol%和56.7 mol%。【结论】形态学、生理生化特点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研究中筛选获得的两株菌均属于Sulfobacillus属,分别定名为Sulfobacillus sp.strain Costa C和Sulfobacillus sp.strain Costa E。浸矿结果显示两株菌在45℃时可以氧化黄铁矿,氧化速率分别为63.0 mg/L·d与56.8 mg/L·d,表明两株菌具有在中高温条件下浸取硫化矿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杆菌 Fe(Ⅱ)氧化 硫氧化 生物浸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