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人工肝支持治疗对判断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青 段钟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观察161例经人工肝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的转归,探讨人工肝治疗对判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161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各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胆红素特异性吸附(bilirubin specific adsorption,BSA)、活性炭灌流(... 目的 观察161例经人工肝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的转归,探讨人工肝治疗对判断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161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各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胆红素特异性吸附(bilirubin specific adsorption,BSA)、活性炭灌流(hemoperfusion,HP)、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y—cling system,MARS)、组合型生物人工肝(hybrid bioartificial liver,HBL)、人工肝治疗,平均治疗2.7次。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4个不同时段取血分别测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清内毒素水乎,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20例治疗前伴肝性脑病患者昏迷程度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及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脂酶显著升高(P<0.O1和P<0.05)。92例患者痊愈,33例成功的实施肝移植,其余36例分别死于严重感染者、消化道大出血和肝肾综合征,存活率为77.64%。结论 人工肝可能作为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作为判断患者能否自然恢复或必须进行肝移植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治疗 重型肝炎 预后 血浆置换 胆红素特异性吸附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活性炭灌流
下载PDF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动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凯 赵显国 +2 位作者 段钟平 王欣芳 李素珍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7期389-392,共4页
目的评估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6只中国实验小型猪采用D-氨基半乳糖静脉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在给药48h后给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 目的评估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6只中国实验小型猪采用D-氨基半乳糖静脉注射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在给药48h后给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先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再经过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处理。观察比较实验动物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后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处理后血液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实验动物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实验动物血液中总胆红素、氨、丙氨酸转移酶、内毒素、肌酐明显减少(P<0.01),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动度和甲胎蛋白明显增加(P<0.01);与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比较,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活动度有所增加(P<0.05),血氨、总胆红素明显降低(P<0.01)。结论应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安全、有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较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血液滤过)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人工肝治疗前后实验性急性肝衰竭动物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亚明 虞岱斌 +3 位作者 张晶 赵军 陈煜 段钟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06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前后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28头中国实验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13)和治疗组(n=15),在给予1.2g/kg的D-氨基半乳糖后48h,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未进行...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前后对急性肝衰竭动物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28头中国实验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n=13)和治疗组(n=15),在给予1.2g/kg的D-氨基半乳糖后48h,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未进行任何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动物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在经过人工肝治疗后,治疗组的生存时间(128.7±11.3)h较对照组(67.9±9.4)h明显延长(t=15.9,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均出现暂时性下降,同一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1.9~4.7,P<0.05)。结论1次人工肝治疗可以使炎性细胞因子暂时下降,缓解急性肝衰竭的进程,但尚不能完全阻断病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动物模型 细胞因子 人工肝
下载PDF
MARS人工肝治疗仪的临床使用和护理体会 被引量:6
4
作者 郭会敏 朱彦涛 +2 位作者 李颖 赵春燕 单瑞萍 《医疗设备信息》 2003年第2期43-45,共3页
近年人工肝脏技术发展迅速 ,有望成为重型肝炎肝衰竭及其它一些肝病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治疗仪是新近用于临床的人工肝支持系统 ,在国内尚未普及。本文着重介绍了MARS人工肝治疗仪的工作原理及... 近年人工肝脏技术发展迅速 ,有望成为重型肝炎肝衰竭及其它一些肝病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治疗仪是新近用于临床的人工肝支持系统 ,在国内尚未普及。本文着重介绍了MARS人工肝治疗仪的工作原理及使用中的护理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人工肝 护理 肝炎 肝衰竭 MARS人工肝治疗仪
下载PDF
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大明 徐洪涛 +5 位作者 王开林 李学昌 刘青 韩大康 李颖 段钟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02年第6期31-33,共3页
目的 总结目前常用人工肝治疗方法: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t system)联合肝移植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经验。方法 对7例慢性肝脏功能衰竭患者分别应... 目的 总结目前常用人工肝治疗方法: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t system)联合肝移植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经验。方法 对7例慢性肝脏功能衰竭患者分别应用上述三种人工肝方法治疗15人次,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等指标,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接受原位肝移植治疗。结果 人工肝治疗后多数患者的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7例均顺利进行原位肝脏移植,其中6例成活。结论 人工肝可明显改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术前状况,为肝移植赢得时间和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功能衰竭 人工肝 肝移植
下载PDF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韩大康 刘青 +1 位作者 赵秀英 单晶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2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通过 5例经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的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患者的治疗效果 ,初步探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组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和猪肝细胞生物人工肝构成。 5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 (急性重型 3例和亚急... 目的 :通过 5例经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的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患者的治疗效果 ,初步探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组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和猪肝细胞生物人工肝构成。 5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 (急性重型 3例和亚急性重型 2例 )各行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 1次 ,时间约 10~ 12小时 ,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 6个不同时段取血 ,分别测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清内毒素水平 ,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3例治疗前伴肝性脑病患者昏迷程度减轻。与治疗前比较 ,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及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 (P<0 .0 1) ,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脂酶显著升高 (P<0 .0 1和 P<0 .0 5 )。 2例患者痊愈 ,1例 1周后成功实施肝移植 ,其余 2例分别存活 8日和 2 1日 ,存活率为 6 0 %。结论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可能是治疗急性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 生物人工肝 治疗 重型肝炎
下载PDF
几种常用人工肝方法治疗重型肝炎的适应症及临床选择
7
作者 段钟平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2年第9期11-15,共5页
关键词 人工肝 治疗 重型肝炎 适应证
下载PDF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单晶 赵秀英 +3 位作者 韩大康 刘青 薛毅珑 段钟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观察以血浆置换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 5例重型肝炎患者分别诊断为急性重型(ALF)3例和亚急性重型(sALF)2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配合混合型... 目的 观察以血浆置换和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构成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 5例重型肝炎患者分别诊断为急性重型(ALF)3例和亚急性重型(sALF)2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配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HBL)治疗。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氨、PTA及内毒素水平变化。结果 5例患者4例乏力、腹胀明显减轻,3例伴肝性脑病患者意识状态均有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患者TBIL明显降低(P<0.01),PTA及CHE显著升高(P<0.05),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P<0.01)。治疗中未发生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2例患者痊愈,1例1周后成功实施肝移植,其余2例分别存活8日和21日。结论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可有效改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乏力、腹胀等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升高PTA,降低内毒素水平。患者耐受较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 重型肝炎 肝衰竭
下载PDF
试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评价人工肝血浆置换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青 段钟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02年第11期35-38,共4页
目的 通过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探讨血浆置换疗法的经济学意义。方法 以直接医疗收费代替成本,以病死率,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的时间作为效果指标,计算成本-效果比。结果 在内... 目的 通过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探讨血浆置换疗法的经济学意义。方法 以直接医疗收费代替成本,以病死率,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的时间作为效果指标,计算成本-效果比。结果 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使总住院费用平均降低14271.38元,住院天数平均减少16.36天;平均使一例患者的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的费用,与单纯药物治疗的费用比分别为1:1.40、1:1.42和1:1.41。结论对诊断明确的重型肝炎,在现有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及时配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可缩短病程,降低费用,具有较好成本-效果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血浆置换 成本效果分析
下载PDF
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动物实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亚明 段钟平 《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 2004年第6期4-7,共4页
在过去的40年中,对于急性肝衰的认识和治疗发展很快,从而使病死率有所下降。通过研究能够反映人类临床、生化和病史特征的动物模型对这个疾病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展。而急性肝衰竭通过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篇综述... 在过去的40年中,对于急性肝衰的认识和治疗发展很快,从而使病死率有所下降。通过研究能够反映人类临床、生化和病史特征的动物模型对这个疾病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展。而急性肝衰竭通过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篇综述评价了手术和药物等各种建立急性肝衰动物模型的方法,简要介绍其在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急性肝衰竭 治疗 人工肝支持系统 动物实验 生物型人工肝 体外 病死率 临床 病史
下载PDF
肝肾综合征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晶 段钟平 《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 2004年第6期1-3,共3页
本文综述了肝肾综合征的定义与分类、发病机制、治疗现状及血液净化在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 治疗现状 肝肾综合征 治疗中 血液净化 发病机制 综述
下载PDF
人工肝技术临床应用的护理要点及展望 被引量:9
12
作者 郭会敏 《医疗设备信息》 2002年第10期9-11,16,共4页
我国人工肝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 ,但发展非常迅速 ,特别是在临床应用方面 ,目前全国已有上百家医院开展了不同的人工肝临床治疗。随着人工肝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推广 ,作为人工肝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工肝护理 ,也日益受到重视。但由... 我国人工肝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 ,但发展非常迅速 ,特别是在临床应用方面 ,目前全国已有上百家医院开展了不同的人工肝临床治疗。随着人工肝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推广 ,作为人工肝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工肝护理 ,也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人工肝在我国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 ,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在设备条件、开展方法及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本文就常用人工肝技术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 ,供从事人工肝护理的护士学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技术 临床应用 护理 重症监护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重度肝损害1例
13
作者 王海燕 段钟平 单晶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10期579-579,共1页
关键词 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浆置换治疗 重度肝损害 抗感染治疗 皮肤黄染 皮肤紫癜 经期延长 冲击治疗 环磷酰胺
下载PDF
人工肝干预肝衰竭凝血项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明霞 段钟平 《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 2005年第6期27-30,共4页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复杂的多系统疾病,短期内可迅速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 等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大量出血,是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急性肝衰竭 的治疗主要包括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移植三种...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复杂的多系统疾病,短期内可迅速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 等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大量出血,是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急性肝衰竭 的治疗主要包括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肝移植三种方法。本文就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对肝功 能衰竭患者凝血项变化的影响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凝血功能 肝功能衰竭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凝血功能障碍 急性肝衰竭 内科综合治疗 肝功能衰竭 多系统疾病 肝性脑病 大量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乳酸菌对酒精引起的胃粘膜和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段钟平 刘青 +3 位作者 金学源 韩大康 赵秀英 汪俊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2-294,共3页
探讨乳酸菌混合液对酒精引起的胃粘膜及肝脏的损伤保护作用。 2 5只Wistar大鼠 ,分为乳酸菌保护组、酒精攻击组和对照组 ,共服用 5天。生化检测指标为乳酸菌乙醇脱氢酶 (ADH)、血中乙醇含量 (30分钟和 3小时 )、内毒素水平 ,并行胃、肝... 探讨乳酸菌混合液对酒精引起的胃粘膜及肝脏的损伤保护作用。 2 5只Wistar大鼠 ,分为乳酸菌保护组、酒精攻击组和对照组 ,共服用 5天。生化检测指标为乳酸菌乙醇脱氢酶 (ADH)、血中乙醇含量 (30分钟和 3小时 )、内毒素水平 ,并行胃、肝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每毫克乳酸菌蛋白质中ADH活性单位为 3 85U。服用酒精后30分钟及 3小时乳酸菌保护组动物血中乙醇浓度低于酒精攻击组 (P <0 0 0 5 ) ;乳酸菌保护组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酒精攻击组 (P <0 0 1)。病理检查结果 :酒精攻击组大多数显示胃粘膜糜烂 ,上皮细胞脱落 ,肝脏严重大泡性脂变 ,而乳酸菌保护组胃和肝脏组织学基本正常。乳酸菌液通过保护胃粘膜减少酒精从胃内的吸收 ,减少细菌 /内毒素移位 ,起到预防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胃粘膜损伤 乳酸菌 细菌内毒素移位 酒精性肝脏损伤 作用机制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对DMN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组织TIM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朱跃科 段钟平 +3 位作者 王宝恩 刘芳 赵军 谢贤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应用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研究芪参益气滴丸对纤维化肝组织中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 wk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干预组(干预组)、10 wk模型组及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治疗组)。采用... 目的:应用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研究芪参益气滴丸对纤维化肝组织中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 wk模型组、芪参益气滴丸干预组(干预组)、10 wk模型组及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组(治疗组)。采用DMN腹腔内注射的方法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按6期分类法评价各组肝纤维化程度。应用RT-PCR检测各组肝组织中TIMP-1 mRNA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动物肝组织TIMP-1的表达。结果:芪参益气滴丸干预组与治疗组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分别较6 wk模型组与10 wk模型组显著减轻(P<0.01)。干预组与治疗组肝组织中TIMP-1 mRNA水平分别较6 wk模型组与10 wk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TIMP-1的阳性表达均分别较6 wk模型组与10 wk模型组显著减弱(P<0.05,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明显改善纤维化肝组织病理改变和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抑制TIMP-1的表达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基质金属蛋白酶 肝硬化 大鼠 蓖参益气滴丸 二甲基亚硝胺
下载PDF
急性肝功能哀竭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亚明 张晶 +2 位作者 赵军 陈煜 段钟平 《肝脏》 2006年第3期175-177,180,共4页
目的 建立与临床较相近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方法 应用中国实验小型猪7头,采用Ⅰ期门静脉.下腔静脉吻合、Ⅱ期(48h后)供肝动脉暂时结扎4h的方法建立缺血性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中国实验小型猪6头给于1.2g/kg的D-氨基半... 目的 建立与临床较相近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方法 应用中国实验小型猪7头,采用Ⅰ期门静脉.下腔静脉吻合、Ⅱ期(48h后)供肝动脉暂时结扎4h的方法建立缺血性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中国实验小型猪6头给于1.2g/kg的D-氨基半乳糖诱导肝功能衰竭,建立药物性急性肝功能衰竭动物模型。观察比较每组动物一般状况、生存时间、生理生化指标、颅内压、组织病理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在缺血性模型中,1头猪死于术中大出血,1头猪的生存时间超过5d,其余5头存活时间为18~30h[平均存活时间(22.5±5.6)h];反映肝功能的主要指标(AS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氨、血糖)均明显异常;组织病理显示肝脏大块坏死。在药物性模型中,动物在给药后12h各项指标开始变化明显,给药后48h损伤达高峰,平均存活时间为(67.9±9.4)h,最终死于严重肝功能衰竭。结论应用缺血方法与药物方法均能建立急性肝功能衰谒动物模型,其中D-氨基半乳糖1.2g/kg的给药剂量建立的模型稳定性好且能较好模拟临床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可用于研究机制和评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功能肝衰竭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水动力注射法构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霜 谢清 段钟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840-842,共3页
目的建立尽量接近人类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感染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中国地区高流行的人HBV C基因型具有复制能力的1.2倍HBV基因组为材料,构建可高效表达HBV基因组的重组腺病毒相关病毒载体pZAC2.1-... 目的建立尽量接近人类自然条件下发生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感染动物模型,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中国地区高流行的人HBV C基因型具有复制能力的1.2倍HBV基因组为材料,构建可高效表达HBV基因组的重组腺病毒相关病毒载体pZAC2.1-HBV。利用尾静脉水动力注射法将pZAC2.1-HBV注入小鼠。结果瞬间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后,在细胞上清和裂解液中检测到HBsAg。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HBsAg和HBeAg的水平可持续表达14天,随后抗-HBs、抗-HBe出现。同时在14天之内可检测到血清中HBV-DNA特异片段。结论采用水动力注射法成功建立HBV感染急性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肝炎 动物模型 HBVC基因型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伟红 吕志武 +2 位作者 段钟平 张晶 刘梅 《传染病信息》 2010年第2期115-118,共4页
肝硬化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常加重和加快病情发展,威胁患者生命。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的基本电节律紊乱、胃肠排空时间延迟和胃十二指肠运动改变等。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门脉高压导致胃肠道长期缺氧、淤血、胃肠道平滑肌神经元功能受损... 肝硬化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常加重和加快病情发展,威胁患者生命。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的基本电节律紊乱、胃肠排空时间延迟和胃十二指肠运动改变等。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门脉高压导致胃肠道长期缺氧、淤血、胃肠道平滑肌神经元功能受损等多种因素有关。笔者就胃肠动力障碍和肠道菌群紊乱及其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胃肠活动 肠神经系统
下载PDF
MALDI-TOF-MS技术应用于肝细胞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锋 王媛媛 段钟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962-965,970,共5页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从整体水平对蛋白质进行研究的一门重要学科。蛋白质组学技术为开展HCC研究建立了新的技术平台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筛选出有潜在价值的用于HCC诊断和预后的蛋白及发现新的治疗药物靶点,为HCC的诊断和治疗带来...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从整体水平对蛋白质进行研究的一门重要学科。蛋白质组学技术为开展HCC研究建立了新的技术平台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筛选出有潜在价值的用于HCC诊断和预后的蛋白及发现新的治疗药物靶点,为HCC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机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之一。作者拟从MALDI-TOF-MS技术在肝细胞癌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肝细胞癌 蛋白质组学 质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