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健康信念对其健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滑亚君 傅国胜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9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健康信念对其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500例为调查对象,对所有纳入对象健康行为、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进行教育。结果健康信念与健康责任和营养呈正相关(P<0.05)。知觉到严重...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健康信念对其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500例为调查对象,对所有纳入对象健康行为、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进行教育。结果健康信念与健康责任和营养呈正相关(P<0.05)。知觉到严重程度与运动和锻炼、自我实现呈负相关(P<0.05)。知觉到益处与健康行为总分、营养、自我实现、压力应对呈正相关(P<0.05)。结论健康行为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复发密切相关,且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健康信念对患者健康行为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 健康行为 健康信念 冠心病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高血糖认知情况、自我效能及血糖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滑亚君 傅国胜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8期128-131,共4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对高血糖认知情况、自我效能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8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三组:血糖正常组(NGT,n=45)、糖调节受损组(IGR,n=58)、糖耐...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对高血糖认知情况、自我效能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85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三组:血糖正常组(NGT,n=45)、糖调节受损组(IGR,n=58)、糖耐量受损组(T2MD,n=82),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三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高血糖知识认知情况、自我效能及FPG、2hPG、HbA1c检测值.结果 NGT组、IGR组及T2DM组CHD患者的高血糖知识认知率在健康教育后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的症状管理及疾病共性管理在健康教育后的自我效能得分均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组及T2DM组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的FPG、2hPG、HbA1c检测值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使高血糖认知水平及自我效能得到提高,降低高血糖的发生率,使糖代谢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健康教育 高血糖 自我效能
下载PDF
血浆NT-proBNP和D-D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捷 陈玉婷 宋大伟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N一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D-dimer,D-D)的变化,探讨NT-proBNP及血栓前状态在心房颤动发生、发展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86例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对照组)血浆NT-pr...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N一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D-dimer,D-D)的变化,探讨NT-proBNP及血栓前状态在心房颤动发生、发展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86例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对照组)血浆NT-proBNP和D-D。观察NT—proBNP和D-D与房颤的关系。结果:房颤组血浆NT-proBNP和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P<0.01)。NT-proBNP和D-D在阵发性房颤组与持续性房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及血栓前状态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与维持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N-末端脑钠肽前体 D-二聚体 血栓前状态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心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Gln893Lys突变
4
作者 刘刚 盛红专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765-1767,共3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β-MHC),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在9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基因扫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功能区的外显子片段,双... 目的:研究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β-MHC),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在9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基因扫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功能区的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对阳性结果者进行家系调查,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结果:在4个家系及2例散发患者中,β-MHC基因第23号外显子的Gln893Lys错义突变,而正常对照组同一位置未见异常.4个家系临床表型不同.结论:β-MHC基因Gln893Lys突变是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突变之一,其临床表型的异质性,提示多因素参与了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Β-肌球蛋白重链 突变 错义 表型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支数对PCI后心电复极化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史习良 陈莲 +2 位作者 刘刚 程坚 郑启东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16期1777-1780,共4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病变支数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复极化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成功行PCI的CTO患者164例,按照主要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不同分为...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病变支数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复极化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成功行PCI的CTO患者164例,按照主要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不同分为单支病变组114例和多支病变组50例。比较不同病变支数患者PCI前后心电复极化指标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采用Rentrop分级法评估)。结果 不同病变支数患者PCI前心电复极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I后,多支病变组患者校正QT间期(QTc)明显小于单支病变组(P<0.05),T波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而心率、QT离散度(QTd)、QTc、T波尖峰-T波末尾时间(Tp-Te)、病理性Q波或碎裂QRS波比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病变支数患者Rentrop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O病变支数对PCI后QTc、T波异常有影响,但对其他心电复极化指标及侧支循环建立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心电图 复极化
下载PDF
血清Lp(a)及血浆D-D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敏 陈捷 刘刚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59-660,共2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及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66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检测两组血清Lp(a)及血浆D-D水平。根据冠状动...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及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66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检测两组血清Lp(a)及血浆D-D水平。根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的Gensini积分,分为(1~30)分组、(31~90)分组及>90分组,并分析各组与血清Lp(a)及血浆D-D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组血清Lp(a)及血浆D-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D-D、血清Lp(a)呈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Lp(a)及血浆D-D显著相关,血清Lp(a)及血浆D-D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脂蛋白(a) D-二聚体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促生长抑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夏林蔚 陈捷 翁丹丹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59-461,共3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促生长抑素(NT-proSS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浆NT-proSST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NT-proSST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促生长抑素(NT-proSST)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浆NT-proSST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NT-proSST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浆NT-proSS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NT-proSST水平明显高于Ⅲ级;心功能Ⅲ级NT-proSST水平明显高于Ⅱ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观察组NT-proSST水平与不同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3,P<0.05)。采用ROC曲线, NT-proSST诊断心力衰竭的AUC为0.79。结论血浆NT-proSST的升高可能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N-末端促生长抑素 心功能分级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