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36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吴玉才 苏洁娣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年第6期409-410,共2页
目的:了解南海区慢性荨麻疹病人的食入物与吸入物过敏原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365例病人同时行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86.85%,其中以豚草、霉、尘螨为主要致病... 目的:了解南海区慢性荨麻疹病人的食入物与吸入物过敏原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对365例病人同时行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结果: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86.85%,其中以豚草、霉、尘螨为主要致病过敏原;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80.54%,以菇、花生、鱼为主要致病过敏原。结论:食入性过敏原及吸入性过敏原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特异性变应原检测 变应原 荨麻疹 慢性
下载PDF
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
2
作者 吴玉才 郭智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856-3856,共1页
患者男,76岁,因全身丘疹、结节,伴瘙痒1个月余,于2011年9月26日至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颈、躯干、四肢出现散在分布的红色丘疹、结节伴瘙痒,皮损渐渐增多。曾于外院诊断为“湿疹样皮炎”,予抗过敏、外用糖... 患者男,76岁,因全身丘疹、结节,伴瘙痒1个月余,于2011年9月26日至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颈、躯干、四肢出现散在分布的红色丘疹、结节伴瘙痒,皮损渐渐增多。曾于外院诊断为“湿疹样皮炎”,予抗过敏、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具体治疗不详),疗效欠佳。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饮食睡眠尚可,乏力,大小便未见明显的异常。既往患有2型糖尿病5年。家族中无皮肤肿瘤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首发症状 皮肤损害 红色丘疹 湿疹样皮炎 糖皮质激素 2型糖尿病 疗效欠佳
下载PDF
果酸联合点阵CO_2激光治疗光老化皮肤术后色素沉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堃晹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果酸联合点阵CO_2激光对光老化皮肤术后色素沉着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选择光老化皮肤术后色素沉着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点阵CO_2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 目的:观察果酸联合点阵CO_2激光对光老化皮肤术后色素沉着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选择光老化皮肤术后色素沉着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点阵CO_2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果酸联合点阵CO_2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皮肤细纹、皮肤紧致度、皮肤毛孔、皮肤质地改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色素沉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光老化皮肤术后色素沉着患者,采用果酸联合点阵CO_2激光治疗疗效确切,可改善皮肤状态,减少色素沉着,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酸 点阵CO2激光 光老化皮肤 色素沉着
下载PDF
曲安奈德局部封闭联合胸腺肽治疗斑秃43例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庆贤 种树彬 +2 位作者 叶艳芬 李堃晹 周婉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局部封闭联合胸腺肽治疗斑秃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局部封闭联合胸腺肽治疗斑秃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起效时间为(12.1±2.4)d,对照组治疗起效时间为(15.4±2.6)d,研究组治疗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局部封闭联合胸腺肽治疗斑秃可提高疗效,具有较高安全性和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胸腺肽 斑秃
下载PDF
点阵激光联合氟米松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庆贤 种树彬 周婉云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点阵激光联合氟米松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门诊治疗的10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药组患者给予氟米松,联合组患者则加用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EASI评分、总体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点阵激光联合氟米松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门诊治疗的10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药组患者给予氟米松,联合组患者则加用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EASI评分、总体治疗效果、细胞因子与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EASI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单药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性高于单药组;治疗后IL-2、IL-4、IL-10、Ig E与LTB4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性低于单药组,IFN-γ水平显著性高于单药组;治疗后EPQOLS总分组间比较显著性低于单药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点阵激光联合氟米松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激光 氟米松 慢性湿疹 生活质量
下载PDF
CO_2激光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或卡介菌多糖核酸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吴玉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2-1084,共3页
目的:观察CO2激光术后局部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与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BCG-PSN)预防尖锐湿疣(CA)复发情况。方法:90例CA患者经CO2激光清除术后的患者分为咪喹莫特组(46例)和BCG-PSN组(44例),咪喹莫特乳膏组每周外用5%的咪喹莫特乳膏3次,BC... 目的:观察CO2激光术后局部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与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BCG-PSN)预防尖锐湿疣(CA)复发情况。方法:90例CA患者经CO2激光清除术后的患者分为咪喹莫特组(46例)和BCG-PSN组(44例),咪喹莫特乳膏组每周外用5%的咪喹莫特乳膏3次,BCG-PSN组隔日肌注1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咪喹莫特组治愈率为89.13%,复发率为10.87%。BCG-PSN组治愈率为65.9%,复发率为34.1%。咪喹莫特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CG-PS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2激光术后,局部外用咪喹莫特乳膏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CO2激光 咪喹莫特乳膏 卡介菌多糖核酸
下载PDF
干扰素联合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患者皮损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叶艳芬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5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患者皮损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C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光组和单光组,每组50例,单光组给予PDT治疗,匹光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C...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光动力疗法对尖锐湿疣患者皮损朗格汉斯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C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光组和单光组,每组50例,单光组给予PDT治疗,匹光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C、治疗疗效、复发、不良反应。结果干光组和单光组治疗后LC数量、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干光组治疗后LC数量、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单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光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干光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光组和单光组均无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红肿、水泡等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联合PDT可有效改善CA患者LC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减少复发,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光动力疗法 尖锐湿疣 皮损朗格汉斯细胞
下载PDF
4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汪丽俐 骆晓豪 +1 位作者 曹钰芹 吴玉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95-696,共2页
慢性荨麻疹(chronic rticaria,CU)病因复杂,且诱发因素较多,近十几年来有研究认为胃肠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ylori,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有关,表现为慢性荨麻疹患者Hp感染阳性率高,且Hp清除后.部分顽固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慢性荨麻疹(chronic rticaria,CU)病因复杂,且诱发因素较多,近十几年来有研究认为胃肠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ylori,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有关,表现为慢性荨麻疹患者Hp感染阳性率高,且Hp清除后.部分顽固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但该结论尚存在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幽门螺杆菌 14C尿素呼气试验
下载PDF
SLE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叶艳芬 谭国珍 曾凡钦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9期121-123,共3页
目的了解SLE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MS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法对9例SLE患者和5例正常人骨髓MSC进行分离培养,观察MSC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MSC表面分子CD29、CD44、CD34、CD45的表达及MTT法检测MSC的生长情况。结... 目的了解SLE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MS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法对9例SLE患者和5例正常人骨髓MSC进行分离培养,观察MSC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MSC表面分子CD29、CD44、CD34、CD45的表达及MTT法检测MSC的生长情况。结果 SLE患者MSC传代率(55.6%)低于正常(100%)(P<0.01),体外扩增成功的SLE患者MSC细胞形态、原代培养所需时间、平均传代时间及表面特异性分子表达均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体外扩增不成功的SLE患者MSC易于自行凋亡。结论 SLE患者MSC有异质性,部分患者MSC存在生物学特性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玫瑰疹病毒属与玫瑰糠疹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汪丽俐 杨斌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630-632,636,共4页
玫瑰糠疹是一种炎症性、自限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至今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关于玫瑰糠疹与玫瑰疹病毒属人疱疹病毒6、7型的研究较为深入,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玫瑰糠疹 玫瑰疹病毒属 人疱疹病毒
下载PDF
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扁平疣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庆贤 种树彬 +2 位作者 叶艳芬 李堃晹 周婉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3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扁平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给予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后... 目的探讨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扁平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给予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6.0%vs.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2.0%vs.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0 vs.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0 vs.8.0%);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仍低于对照组(2.0%vs.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扁平疣,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疣 局部热疗 维A酸 重组人干扰素Α-2B
下载PDF
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和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庆贤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797-799,共3页
目的研究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扁平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皮肤科进行治疗90例扁平疣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维A酸配合重组人干扰素进行治疗,实验组... 目的研究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扁平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皮肤科进行治疗90例扁平疣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维A酸配合重组人干扰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局部热疗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8%和6.67%,P>0.05,差异无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扁平疣,有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疗效可靠,副作用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疣 局部热疗 维A酸 重组人干扰素
下载PDF
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傅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第20期126-126,共1页
目的:探讨与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带状疱疹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主要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 目的:探讨与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带状疱疹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主要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55%,经比较(X2=13.4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改善显著等特点,且明显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带状疱疹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庆贤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2期480-481,共2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对...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地氯雷他定治疗,同种药物使用方法、药物用量相同。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2.5%,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使用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疾病复发率5.3%,对照组疾病复发率21.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经过临床对照分析雷功藤多苷片与地氯雷他定联合使用的效果可以提高治疗有效性减少疾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片 CIU 疗效研究
下载PDF
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庆贤 种树彬 +2 位作者 叶艳芬 李堃晹 周婉云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12期1552-1554,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rhIFN)三联疗法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扁平疣患者18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以rhIFN-α2b、维A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重组人干扰素(rhIFN)三联疗法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扁平疣患者18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以rhIFN-α2b、维A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局部热疗。记录并分析两组的HPV基因型检出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结果180例患者中共167例检出HPV DNA阳性,检出率为92.78%,检出基因型为HPV-6、HPV-11、HPV-18、HPV-58、HPV-59。其中109例(60.56%)为单一感染,54例(30.00%)为二重感染,4例(2.22%)为三重感染。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6%vs 81.11%,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治疗组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热疗联合维A酸、rhIFN-α2b三联疗法治疗扁平疣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疣 重组人干扰素 维A酸 局部热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配合痤疮挤压法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庆贤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9期139-140,共2页
探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与挤压痤疮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9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皮肤科接受痤疮治疗的1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70),治疗组患者外涂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并与痤疮挤压配合治疗;... 探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与挤压痤疮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9月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皮肤科接受痤疮治疗的1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70),治疗组患者外涂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并与痤疮挤压配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痤疮挤压方法,2组共治疗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与挤压痤疮配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比单独使用痤疮挤压方法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 痤疮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庆贤 种树彬 +2 位作者 叶艳芬 李堃晹 周婉云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8期893-894,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口服伐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伐昔洛韦联合肌注复方倍他米松。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口服伐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伐昔洛韦联合肌注复方倍他米松。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1.3±0.3)d、(3.8±0.9)d、(9.0±1.2)d、(4.1±1.3)d,对照组分别为(2.0±0.3)d、(5.2±1.0)d、(12.5±0.9)d、(6.5±0.9)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98.3%vs 88.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vs 6.7%)(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5.0%(3/60),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33.3%(20/6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545,P=0.000<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复方倍他米松 伐昔洛韦 后遗神经痛
下载PDF
红蓝光联合牛黄上清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叶艳芬 李洁华 +1 位作者 种树彬 周婉云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 观察红蓝光联合牛黄上清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中重度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予以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观察组予以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牛黄上清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 目的 观察红蓝光联合牛黄上清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中重度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予以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观察组予以红蓝光交替照射联合牛黄上清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症状变化、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P物质、IL-1、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物质水平[(657.4±36.6)pg/ml比(799.9±60.2)pg/ml,t=19.188]、IL-1[(61.8±24.7)pg/比(92.1±23.5)pg/L,t=8.431]、IL-6[(38.7±10.3)pg/ml比(66.7±14.1)pg/ml,t=12.421]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82/90)、对照组为70.00%(63/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04,P〈0.01).结论 红蓝光联合牛黄上清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可降低血清P物质、IL-1、IL-6,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色光疗法 牛黄上清胶囊 免疫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