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三维重建及计算机测量技术在寰椎椎弓根置钉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立云 王娟 +3 位作者 刘永明 万平华 张福康 廖余胜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2期2648-2649,共2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及计算机测量技术在寰椎椎弓根置钉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拟经寰椎后路椎弓根置钉术患者35例,全部采用多层螺旋CT寰椎成像检查、三维图像重建后处理及计算机数据测量及钉道设计技术测定寰椎椎弓根置钉术中安全置...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及计算机测量技术在寰椎椎弓根置钉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拟经寰椎后路椎弓根置钉术患者35例,全部采用多层螺旋CT寰椎成像检查、三维图像重建后处理及计算机数据测量及钉道设计技术测定寰椎椎弓根置钉术中安全置钉区域。结果左侧与右侧椎弓根宽度、最大内倾进钉角度及其钉道长度、最小进钉角度及其钉道(长度、宽度)、安全置钉区域(进钉角度、内外侧界点距离、内外侧界与寰椎后结节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安全容纳3.5mm螺钉,为安全进钉区域。本组寰椎椎弓根置钉术后未发现血管、神经损伤,术后CT显示螺钉均位于安全置钉区域,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随无螺钉固定松动、断裂,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CT三维重建及计算机测量技术辅助下指导寰椎椎弓根置钉术中内倾或外倾进钉方向,明确安全置钉区域,改善手术近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计算机测量技术 寰椎 椎弓根置钉术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牙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万平华 廖余胜 黄凯清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2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牙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螺旋CT薄层扫描后,将原始数据用3D软件行MPR、MIP及VR等三维重建,并进行旋转、切割,以观察损伤牙及其周围结构改变。结果:薄层横断轴位图像及三维重建MPR、MIP、VR诸...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牙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螺旋CT薄层扫描后,将原始数据用3D软件行MPR、MIP及VR等三维重建,并进行旋转、切割,以观察损伤牙及其周围结构改变。结果:薄层横断轴位图像及三维重建MPR、MIP、VR诸图像联合观察应用均能明确发现诊断损伤牙的部位、类型及伴发的其它损伤性改变,效果极佳。结论:薄层横断轴位、MPR、MIP、VR在观察牙损伤时各有优势性和局限性。在临床检查中应联合应用各图像,以提高在牙损伤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牙损伤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在牙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3
作者 万平华 廖余胜 黄凯清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3期85-8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牙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螺旋CT薄层扫描后,将原始数据用3D软件行MPR、MIP及VR等三维重建,并进行旋转、切割,以观察损伤牙及其周围结构改变。结果薄层横断轴位图像及三维重建MPR、MIP、VR等图像联合...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牙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螺旋CT薄层扫描后,将原始数据用3D软件行MPR、MIP及VR等三维重建,并进行旋转、切割,以观察损伤牙及其周围结构改变。结果薄层横断轴位图像及三维重建MPR、MIP、VR等图像联合观察应用均能明确发现诊断损伤牙的部位、类型及伴发的其它损伤性改变,效果极佳。结论薄层横断轴位、MPR、MIP、VR在观察牙损伤时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在临床检查中应联合应用图像以提高牙损伤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牙损伤
下载PDF
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与误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福康 马军 +2 位作者 陈境弟 沈冰奇 冯仕庭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1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总结32例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20例加做CT增强扫描。结果全部病例为单发病灶,位于胸膜下28例(87.5%),呈圆形或类... 目的总结32例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20例加做CT增强扫描。结果全部病例为单发病灶,位于胸膜下28例(87.5%),呈圆形或类圆形15例,楔形或三角形8例。全部病灶内部无一例出现钙化,4例病灶内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4例,3例形成多个小空洞,3例病灶内有坏死;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3例,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中度不均匀强化10例,轻度不均匀强化3例。12例病灶周围有长毛刺征,3例病灶可见"桃尖"征,2例病灶见"平直"征,"晕征"3例,4例病灶周围见血管集束征。5例病灶周围肺后和/或外带出现胸膜肥厚粘连,1例出现纵隔内淋巴结肿大,2例合并胸腔积液。CT正确诊断10例,误诊为肺癌17例,误诊为结核瘤4例,误诊为韦格纳肉芽肿1例。结论肺炎性假瘤的部分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全面综合分析CT表现并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假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表现及病理对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福康 梁文 +2 位作者 陈菲菲 全显跃 刘真喜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6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本院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脏EAML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7个病例8个病灶,其中5个病灶部...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本院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脏EAML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7个病例8个病灶,其中5个病灶部分突出肾轮廓外,2个病灶突入肾窦,1个病灶同时突出肾轮廓外及肾窦;CT平扫3例呈稍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1例MRI呈稍长T1短T2;增强扫描2例病灶呈"快进快出",2例呈"快进慢出";5例见"皮质掀起征",5例见"黑星征",其中4例同时出现"皮质掀起征"及"黑星征";2例病理有恶性表现。组织学表现:肿瘤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平滑肌、厚壁血管及脂肪组成。免疫组化:常表达肿瘤细胞S-100、瘤细胞Vim、HMB-45、HHF-35及CD34。结论: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化,影像学表现难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当肿瘤部分突出肾轮廓外或向肾窦内生长,CT平扫密度呈稍高或等密度应考虑有EAML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影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寰椎沟桥分型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万平华 高代平 +4 位作者 王本星 廖余胜 林润芳 凌志勇 陈桂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0-453,共4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探讨寰椎沟桥的涵义、分型及其对椎动脉影响。方法对头颈部MSCTA检查发现的92例沟桥原始数据采用VRT技术重建,观察沟桥的表现及其与椎动脉的关系。结果本组92例沟桥(133侧)中,单侧51例,双侧41例;单纯...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探讨寰椎沟桥的涵义、分型及其对椎动脉影响。方法对头颈部MSCTA检查发现的92例沟桥原始数据采用VRT技术重建,观察沟桥的表现及其与椎动脉的关系。结果本组92例沟桥(133侧)中,单侧51例,双侧41例;单纯沟桥112侧,复合桥21侧;单纯沟桥中,后桥(PP)、侧桥(PL)、边桥(PB)的检出率分别为68.75%(77/112)、19.64%(22/112)、11.61%(13/112),而半环型(HR)、断环型(DR)、全环型(WR)的检出率分别为51.79%(58/112)、25.89%(29/112)、22.32%(25/112)。对椎动脉造成影响23侧,其中受压变形15侧、长期痉挛性狭窄8侧、受激惹痉挛4侧、椎动脉走行异常3侧,部分为多种影响同时发生。结论应用MSCTA可观察沟桥形态及其对椎动脉的影响,有助于对沟桥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寰椎沟桥 血管造影术 容积再现 分型
下载PDF
寰椎椎动脉沟桥DR分型及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万平华 高代平 +3 位作者 费西平 张福康 王本星 廖余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8-640,共3页
寰椎椎动脉沟桥(以下简称沟桥)是一种较为细微的颈椎结构解剖学变异,对其报道较少,临床常被漏诊。本文结合文献分析DR表现及分型。
关键词 寰椎 椎动脉 沟桥 X线
下载PDF
正常成人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PC-MRI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沈丽荣 张立云 +1 位作者 欧章松 刘远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年龄组间的差异。方法 41例健康志愿者被分成青年组(15例)、中年组(16例)、高年组(10例)。选用TOF-MRA垂直基底动脉中段行(phase-cantrast magnetic resonatnce imaging)PC-MRI扫描,在PCA/M图...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年龄组间的差异。方法 41例健康志愿者被分成青年组(15例)、中年组(16例)、高年组(10例)。选用TOF-MRA垂直基底动脉中段行(phase-cantrast magnetic resonatnce imaging)PC-MRI扫描,在PCA/M图像上沿其边缘绘制ROI。取ΔV、MV、MF及收缩期流速达峰时间比(peak systolic velocity ratio,PSVR)、舒张期最低流速达峰时间比(end diastolic velocity ratio,EDVR)进行参数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青、中、高年龄组平均ΔV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F=7.54,P<0.01);两两均数比较青、中年组间无差异(t=1.74,P>0.05),老年组与青、中年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t青vs老=8.9,t青vs老=7.4;P值均<0.01)。三组MV、MF均数比较均无差异(P>0.05)。EDVR及PSVR三者均数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两均数比较青、中年组间无差异(t EDTR=1.21,t PSVR=1.03;P值均>0.05),老年组与青、中年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EDVR:t青vs老=10.2,t青vs老=7.3;PSVR:t青vs老=6.7,t青vs老=5.4,P值均<0.01)。结论各年龄组间基底动脉MV、MF无差异,ΔV、EDVR、PSVR高年组高于青、中年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 解剖定位 血流动力学 相位对比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高压注射器恒速自动注药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福康 马军 +1 位作者 刘庆平 张立云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3年第1期107-113,共7页
目的:研究高压注射器恒速自动注药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不孕症行HSG检查的病例200例,按照HSG检查不同推注方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采用高压注射器恒速自动注射对比剂,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推注... 目的:研究高压注射器恒速自动注药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不孕症行HSG检查的病例200例,按照HSG检查不同推注方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实验组采用高压注射器恒速自动注射对比剂,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推注法注射对比剂。结果:实验组中,100例中有96例(96%)能满意地动态观察对比剂在子宫输卵管的流动情况并能作出准确的诊断;在对照组中,100例中仅6例(6%)满意观察到一侧或双侧输卵管完全梗阻,其余94例(94%)不满意动态观察对比剂的流动情况,不能作出正确诊断。实验组医务人员均能免受放射线的辐射损害,对照组医务人员不可避免地受放射线辐射损害。结论:应用高压注射器恒速自动注药使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和注药治疗可以在更安全、更方便、更有效的状态下进行,提高了妇科在这一领域的诊疗水平,适合于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的普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造影 高压注射器 恒速注射法 手工推注法 不孕症
下载PDF
CT、DR、超声检查在诊断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凌志勇 费西平 +2 位作者 张福康 黄凯清 林润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4期122-123,共2页
目的对CT、DR、超声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25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CT、DR、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 25例肠梗阻患者经CT扫描检查确诊率为... 目的对CT、DR、超声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25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CT、DR、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 25例肠梗阻患者经CT扫描检查确诊率为100.00%,对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为92.00%,DR对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为80.00%,超声检查对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为16.00%,CT及DR检查诊断率高于超声及检查(P<0.05)。结论与DR、超声检查相比,对肠梗阻患者CT检查诊断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DR 肠梗阻
下载PDF
不典型肝脓肿多排螺旋CT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 被引量:7
11
作者 沈丽荣 张立云 +1 位作者 刘晶 姜兆候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4年第4期279-281,共3页
目的分析不典型肝脓肿多排螺旋CT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探讨其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不典型肝脓肿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不典型肝脓肿多见于肝脓肿的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形... 目的分析不典型肝脓肿多排螺旋CT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探讨其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不典型肝脓肿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不典型肝脓肿多见于肝脓肿的化脓性炎症期或脓肿形成初期,肝脓肿病变发展具有个体化差异,平扫呈片状低密度病灶,或多房性低密度肿块,边界多不清晰,增强后可见相对典型征象。结论不典型肝脓肿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后可显示特征性表现,大大提高了早期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过程
下载PDF
产气法CT仿真内窥镜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万平华 廖余胜 +2 位作者 马军 张福康 张立云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第4期2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产气法螺旋CT仿真内窥镜及其各种三维重建技术在胃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整理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1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结果 CT仿真内窥镜(CTVG)检查对胃癌多能明确诊断,其检出率和准确率较高... 目的探讨产气法螺旋CT仿真内窥镜及其各种三维重建技术在胃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整理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1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结果 CT仿真内窥镜(CTVG)检查对胃癌多能明确诊断,其检出率和准确率较高。结论产气法CT仿真内窥镜及其各种三维重建检查技术获取的图像不仅能清晰观察胃壁及胃腔内外的病变,而且能非常直观、立体地观察胃癌大体形态及肿瘤的范围,它对胃癌的定位、定性、定量诊断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胃肿瘤
下载PDF
发现寰椎新的类型沟桥——“中桥”多层CT血管造影观察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余胜 万平华 +4 位作者 王本星 高代平 林润芳 凌志勇 陈桂泉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多层CT血管造影(MSCTA)图像中观察到寰椎椎动脉沟周围一种未被报道过的额外骨突,对其进行分析探讨以增加对其认识。方法对736例头颈部MSCTA检查患者的寰椎椎骨进行三维重建,有26例患者在寰椎后弓上方发现一种未被报道过的额外骨突,... 目的多层CT血管造影(MSCTA)图像中观察到寰椎椎动脉沟周围一种未被报道过的额外骨突,对其进行分析探讨以增加对其认识。方法对736例头颈部MSCTA检查患者的寰椎椎骨进行三维重建,有26例患者在寰椎后弓上方发现一种未被报道过的额外骨突,仔细观察该额外骨突的发生位置、形态特征及其与椎动脉的空间关系,对其来源、归属、命名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本组共26例患者出现该额外骨突,发生率为3.5%(26/736);15例为单独发生,11例合并有其他类型沟桥发生形成复合桥;均部分性地覆盖于椎动脉的上方,其中有5例对相应椎动脉形成挤压,造成椎动脉局限性变形变窄。结论该额外骨突发生位置、形态特征及其与椎动脉的空间关系与以往发现的后桥(ponticulus posticus,PP)、侧桥(ponticulus lateralis,PL)边桥(ponticulus borderland,PB)等各型沟桥极为类似,而且也有可能对椎动脉形成挤压,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亦应归属为沟桥的一种类型,可命名为中桥(ponticulus middle,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寰椎 脑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CT诊断枕骨板障静脉池
14
作者 万平华 高代平 +3 位作者 费西平 林润芳 凌志勇 陈桂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枕板障静脉池的CT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8例枕板障静脉池病例的CT表现,探讨其CT特征。结果 68例枕板障静脉池的骨质缺损区域以枕内隆突附近或两侧枕板板障层为主,多呈管状、囊状、串珠样、花瓣样、不规则样;31例内板、15例外板及2... 目的探讨枕板障静脉池的CT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8例枕板障静脉池病例的CT表现,探讨其CT特征。结果 68例枕板障静脉池的骨质缺损区域以枕内隆突附近或两侧枕板板障层为主,多呈管状、囊状、串珠样、花瓣样、不规则样;31例内板、15例外板及25例邻近板障见边缘硬化细管道影;边缘清晰并轻微硬化,为软组织样密度,6例于CT静脉血管造影均呈静脉血管样强化,4例于骨压迫吸收区内外板附近出现与之相连通的引流静脉血管影。结论枕板障静脉池具有一定特征性的CT表现,CT静脉血管造影检查对枕板障静脉池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板障静脉 静脉池 诊断 鉴别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寰椎沟桥分型及其临床作用探究
15
作者 王本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4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寰椎沟桥分型及其临床作用。材料与方法:对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进行头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时检出沟桥症状的121例病例,利用盲法对沟桥的表现及椎动脉寰枕段的走形及变异进行一定的观察与分...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寰椎沟桥分型及其临床作用。材料与方法:对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进行头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时检出沟桥症状的121例病例,利用盲法对沟桥的表现及椎动脉寰枕段的走形及变异进行一定的观察与分析。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不同形态、位置的寰椎沟桥有一定的检出率及得出一定的分型结果,121例沟桥病例中出现一定概率的窗式变异(FA)、异常起源的小脑后下动脉(PICA)、固定第一阶段动脉(PIA)等三种椎动脉变异形式。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临床检查与诊断上的广泛应用,能够很好地显示沟桥的结构形态以及其与椎动脉之间存在的关系等,对沟桥的检查诊断以及分型方面提供了可靠、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 CT血管成像 寰椎沟桥 分型 临床作用
下载PDF
寰椎沟桥与椎动脉V3段形态异常相关性的多层CT血管成像 被引量:5
16
作者 万平华 王本星 +2 位作者 廖余胜 高代平 张福康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57-661,共5页
目的:探讨寰椎沟桥与椎动脉V3段血管形态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病例原始扫描数据,在工作站中对寰椎椎骨及椎动脉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沟桥位置、形态及沟桥与椎动脉的空间位置关系,对椎动脉V3段血管管径... 目的:探讨寰椎沟桥与椎动脉V3段血管形态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病例原始扫描数据,在工作站中对寰椎椎骨及椎动脉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沟桥位置、形态及沟桥与椎动脉的空间位置关系,对椎动脉V3段血管管径、形态、走行等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本组613例头颈部血管CTA检查病例,157例共195侧发生沟桥。椎动脉V3段形态异常103侧,其中合并沟桥69侧,按侧计算其发生率:总体为8.4%(103/1226),合并沟桥侧为35.4%(69/195),无沟桥侧为3.3%(34/1031)。合并沟桥侧椎动脉V3段形态异常发生率高于总体及无沟桥侧(χ^2=215.679,P=0.001)。同时,椎动脉异常发生率还与沟桥数量、位置及形态有关,在复合桥发生率(57.1%,12/21)高于单纯桥(32.8%,57/174)(χ^2=4.873,P=0.027)、在单纯桥中的边桥(68.8%,11/16)高于后桥(27.2%)及侧桥(36.4%)(χ^2=11.357,P=0.030)、在不完整型沟桥构桥突端口尖锐者(64.2%)高于圆钝者(14.6%)(χ^2=26.813,P=0.001)、不完整吻状突型沟桥对吻口间距与椎动脉管径差值较小者高于较大者(χ^2=9.212,P=0.010)、完整型沟桥沟桥孔孔径较小者(87.5%)高于孔径较大者(28.6%)(χ^2=18.193,P=0.001)。结论沟桥的存在明显增加了椎动脉V3段血管形态异常发生风险;沟桥发生的数量、位置、构桥突形态都对其发生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枕关节 椎动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