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山市某医院体检人群肝吸虫病的感染概况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巧玲 刘银辉 +3 位作者 覃伟民 李金燕 陈丽萍 卢超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41-243,247,共4页
目的调查体检人群肝吸虫的感染情况和对肝吸虫病的认知情况,分析肝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4月间,在三水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当地居民2632名,收集粪便,镜检肝吸虫卵;选择符合标准的病... 目的调查体检人群肝吸虫的感染情况和对肝吸虫病的认知情况,分析肝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4月间,在三水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当地居民2632名,收集粪便,镜检肝吸虫卵;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分为肝吸虫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分析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检出肝吸虫感染303例(11.51%),男性感染率(16.87%)明显高于女性(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49,P<0.05);与其他年龄段相比,4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92,P<0.05)。公众对肝吸虫病的知晓率为81.27%,对其危害知晓率为75.76%。肝吸虫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性别、饮酒史、胆系改变、胆结石、嗜酸性粒细胞(EOS)、谷氨酰转肽酶(GGT)、肝吸虫抗体、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RIG)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公众对肝吸虫病的危害不够重视,需要加大其危害性和防治方法的宣传;提高粪便虫卵检出率,对肝吸虫病早诊断早治疗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吸虫 粪便 虫卵 胆系改变
原文传递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罗婉霞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临床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意义,特别是在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8月12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将其分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两组,对...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临床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意义,特别是在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8月12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将其分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两组,对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其中,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采用荧光定量测定法;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扩散试验。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血清中降钙素原含量≥0.5μg/L作为阳性标准,则病毒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的阳性率为14.2%,细菌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的阳性率为90.6%;以血清中C反应蛋白含量≥10mg/L作为阳性标准,则病毒感染组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为35.7%,细菌感染组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为25%。结论血清降钙素用于感染性疾病检测的效果优于C反应蛋白,可以将血清降钙素用作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疾病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 C反应蛋白 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HIV感染者不同亚群T细胞IL-21及IL-21受体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银辉 张巧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不同亚群T细胞白细胞介素(IL)-21及IL-21受体表达情况。方法选取确诊HIV(+)、HIV(+)重叠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作为HIV(+)组、HIV(+)重叠HBV和/或HCV感染组,各30例;另选取3... 目的探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不同亚群T细胞白细胞介素(IL)-21及IL-21受体表达情况。方法选取确诊HIV(+)、HIV(+)重叠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作为HIV(+)组、HIV(+)重叠HBV和/或HCV感染组,各30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亚群T细胞IL-21及IL-21受体表达水平检测,研究HIV感染者不同亚群T细胞IL-21及IL-21受体表达情况。结果 HIV(+)重叠HBV和/或HCV感染组患者CD4+T、CD8+T细胞IL-21及IL-21受体表达水平分别为[(3.86±2.20)%、(3.83±2.32)%]、[(11.98±2.41)%、(7.95±2.30)%],显著高于HIV(+)组[(1.46±1.69)%、(1.42±1.78)%]、[(7.78±2.69)%、(4.25±1.51)%]和对照组[(0.34±0.11)%、(0.30±0.12)%]、[(5.45±2.56)%、(1.45±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组CD4+T、CD8+T细胞IL-21及IL-21受体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亚群T细胞IL-21及IL-21受体在不同类型HIV感染者中的表达水平会有所差异,可将其作为鉴别诊断单纯HIV感染、重叠感染HBV和/或HCV疾病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不同亚群T细胞 白细胞介素-21 白细胞介素-21受体
下载PDF
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的腹部超声表现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银辉 谢仁岐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9期1927-1929,共3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的腹部超声表现,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10年8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腹部超声表现。结果所有患者腹部超声检查均提示肝实质回...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的腹部超声表现,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10年8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腹部超声表现。结果所有患者腹部超声检查均提示肝实质回声致密增粗,占100.00%;其中伴有肝肿大8例,占17.78%;均有脾实质回声致密增粗,占100.00%;其中伴有脾肿大18例,占40.00%;伴有胆囊壁增粗26例,占57.78%;呈双圈表现5例,占11.11%。结论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脾脏、胆囊等脏器的超声检查均提示不同程度的改变,腹部超声检查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丙型肝炎 腹部超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224例登革热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银辉 张巧玲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276-278,282,共4页
〔目的〕总结登革热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体会,提高登革热的临床诊治技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19年11月入住感染科的224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于发病第1、3、5 d行血常规检查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 〔目的〕总结登革热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体会,提高登革热的临床诊治技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19年11月入住感染科的224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于发病第1、3、5 d行血常规检查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变化规律。〔结果〕224例登革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224例)、乏力(92%,206例)、肌痛(81.7%,183例)、头痛(74.6%,167例),恶心(56.3%,126例)、畏寒(69.2%,155例)、皮疹(39.7%,89例)、腹泻(24.6%,55例)、呕吐(27.2%,61例)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43.3%,97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69.2%,155例),肌酸激酶(CK)升高(50%,112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63.4%,142例),尿蛋白阳性(36.2%,81例)。224例患者发病第1、3、5 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者所占比例分别为(8%,18例)、(84.4%,189例)、(74.1%,166例);血小板计数减少者所占比例分别为(0%,6例)、(53%,119例)、(72.8%,163例)。〔结论〕三水市2019年登革热患者临床表现以典型登革热症状为主,大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减少开始出现于发病第3 d,血小板计数减少开始出现于发病第5 d;部分患者有肝脏、肾脏和肌肉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临床特征 分析
下载PDF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在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梁杰昌 叶燕崧 +2 位作者 李婉媚 杨永强 刘银辉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8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败血症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的表达及其对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败血症患者作为败血症组,43例非败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1天、治疗后住院第5天收集... 目的探讨败血症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的表达及其对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败血症患者作为败血症组,43例非败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1天、治疗后住院第5天收集患者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TREM-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sTREM-1、PCT、IL-6在败血症诊断中的效能。结果败血症组住院第1天的sTREM-1、PCT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败血症组治疗前的sTREM-1、PCT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TREM-1、PCT和IL-6诊断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3、0.928和0.913。sTREM-1以236.4ng/L为最佳截断点诊断败血症的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91%。结论sTREM-1、PCT和IL-6诊断败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9,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血清sTREM-1水平可作为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败血症 降钙素原 白介素6 ROC曲线
下载PDF
非疫区布鲁氏菌病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银辉 李婉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5期247-248,共2页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旨在提高临床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为早期诊断及防止误诊提供依据。方法13例布鲁氏菌病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24~71岁,...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旨在提高临床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为早期诊断及防止误诊提供依据。方法13例布鲁氏菌病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24~71岁,以20~60岁(11例,84.6%)为主。1~4季度分别有5例(38.5%)、5例(38.5%)、2例(15.4%)、1例(7.7%);有明确羊、牛等动物及污染产品接触史12例(92.3%)。临床表现以发热(13例,100.0%)、关节及肌肉痛(9例,69.2%)、乏力(7例,53.8%)为主。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8例,61.5%)、红细胞沉降率增快(7例,53.8%)、白蛋白降低(9例,69.2%)、C反应蛋白(CRP)水平略增高(12例,92.3%)。9例(69.2%)血培养阳性,8例(61.5%)布鲁杆菌抗体检测阳性,13例(100.0%)血培养联合布鲁杆菌抗体检测阳性。12例(92.3%)应用盐酸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1例(7.7%)应用盐酸多西环素联合左氧氟沙星,13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通过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避免慢性化,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体征和症状 治疗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药物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银辉 李婉媚 张巧玲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7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原发感染部位的分布、病原菌分布及常见病原菌的药敏...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原发感染部位的分布、病原菌分布及常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最常见的原发感染部位为泌尿系和肺部,占比分别为26.2%和23.7%;4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为30株(71.4%),革兰阳性菌为12株(28.6%);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最为常见;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的耐药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复方新诺明和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较高;人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青霉素G、红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性较高。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败血症患者所感染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因此临床在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时,抗生素选用应重点针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并注意选用耐药性低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败血症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下载PDF
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9
作者 罗婉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2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同时检测HBV-M和HBV-DNA定量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26例进行分析,按照不同的检测模式分为5组,予以HBV-M联合HBV-DNA检测。...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同时检测HBV-M和HBV-DNA定量的患者中随机选择526例进行分析,按照不同的检测模式分为5组,予以HBV-M联合HBV-DNA检测。结果:在HBV-DNA阳性率方面,组1-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DNA平均含量方面,组1显著高于组2和组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和组3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 BsAg为阳性时,H BeAg阳性和阴性组的血清HBV-DNA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可以提高诊断和预后效果,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DNA 联合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