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电生理研究
1
作者 黎鸣 林敏婷 周雪贤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1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探讨其对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2例骨间前神经卡压征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1)惠侧及对侧骨间前神经运动潜伏期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2)患侧正中神经运动、感... 目的分析总结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探讨其对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2例骨间前神经卡压征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1)惠侧及对侧骨间前神经运动潜伏期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2)患侧正中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感觉动作电位波幅:(3)患侧拇短展肌、指浅屈肌、旋前方肌、拇长屈肌肌电图。结果10例骨间前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12例骨间前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12例正中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感觉动作电位波幅正常:12例旋前方肌、10例拇长屈肌肌电图示神经性损害;12例拇短展肌、指浅屈肌肌电图正常。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神经电生理表现特点为:骨间前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其支配肌肉肌电图示神经性损害,而正中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正常.其支配肌肉肌电图正常。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的神经电生理表现可为该病提供客观、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前神经卡压征:电生理检测 肌电图
下载PDF
Riche-Cannieu吻合支的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黎鸣 李归宿 +1 位作者 曹海伟 林敏婷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和优化Riche-Cannieu吻合支(RCA),即尺神经深支与正中神经返支的电生理研究方法,并探讨RCA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17~58岁,平均37.8岁)无手部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者行电生理检... 目的探讨和优化Riche-Cannieu吻合支(RCA),即尺神经深支与正中神经返支的电生理研究方法,并探讨RCA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17~58岁,平均37.8岁)无手部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者行电生理检测,均进行双侧检测,共200侧手。分别于肘、腕刺激尺神经,同侧拇短展肌记录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两处刺激均可记录到CMAP提示存在RCA。将检测者分为A、B组,前20例40侧为A组:表面电极刺激,表面电极、同芯针电极分别记录;后80例160侧为B组:表面电极刺激,同芯针电极记录。结果A组表面电极记录显示,共16例31侧(77.5%)存在RCA,同芯针电极记录则仅显示3例6侧(15.0%)存在RCA:表面电极与同芯针电极比较,误差率高,达80.6%(25/31)。B组共20例35侧(21.9%)存在RCA。2组以同芯针电极记录共23例4l侧手存在RCA,发生率为20.5%(41/200)。结论记录电极的选择明显影响RCA检测的准确性.以同芯针电极记录RCA,方法精确、可靠。RCA在一般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拇短展肌可因其存在而获得尺神经的异位支配。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损伤合并存在RCA时,其临床和电生理表现会与神经损伤的实际情况不符。充分了解RCA这一解剖变异的特点,对临床正确评价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损伤情况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避免错误地解释相关神经电生理检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e-Cannieu吻合支 拇短展肌 表面电极 同芯针电极 异位支配
原文传递
异位支配对正中神经尺神经损伤诊断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黎鸣 李归宿 林敏婷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8-331,共4页
目的了解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之间交通支的存在对前臂这两条神经损伤诊断的影响,前臂正中神经至尺神经的交通支(Martin-Grnber anastomosis,MGA)、前臂尺神经至正中神经的交通支(reversed Martin-Grater anastomosis,RMGA)和手部尺... 目的了解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之间交通支的存在对前臂这两条神经损伤诊断的影响,前臂正中神经至尺神经的交通支(Martin-Grnber anastomosis,MGA)、前臂尺神经至正中神经的交通支(reversed Martin-Grater anastomosis,RMGA)和手部尺神经至正中神经的交通支(Riche-Cannieu anastomosis,RCA)。方法将160例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损伤合并存在异常交通支的患者分为三组:尺神经损伤并MGA组65例;正中神经损伤并RMGA组8例;正中神经损伤并RCA组87例。就其解剖基础、临床表现、电生理表现以及诊断进行讨论。结果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损伤时,受损神经所支配肌肉的功能由于异常交通支的存在而得以代偿,导致其临床表现与神经损伤情况及其电生理表现不符。结论充分了解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之间三种异常交通支的特点,对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避免错误地解释相关神经电生理检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描记术 正中神经 尺神经 异位支配
原文传递
Riche-Cannieu吻合支对腕管综合征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黎鸣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44-747,共4页
目的了解Riche-Cannieu吻合支(尺神经深支与正中神经返支在手掌中的变异吻合支)对腕管综合征诊断的影响。方法总结12例腕管综合征合并存在Riche-Cannieu吻合支的病例,其中男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9.8岁,就其解剖基础、临床表现、电生理... 目的了解Riche-Cannieu吻合支(尺神经深支与正中神经返支在手掌中的变异吻合支)对腕管综合征诊断的影响。方法总结12例腕管综合征合并存在Riche-Cannieu吻合支的病例,其中男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9.8岁,就其解剖基础、临床表现、电生理表现以及诊断进行讨论。结果由于存在Riche-Cannieu吻合支,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拇短展肌得以保留部分甚至全部功能,导致其腕管综合征病变程度与其临床表现、电生理表现不符。结论充分了解Riche-Cannieu吻合支这一解剖变异的特点,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腕管综合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避免错误地解释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电生理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Riche-Cannieu吻合支 拇短展肌 电生理检测
原文传递
腓深副神经对腓深神经损伤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黎鸣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78-480,共3页
目的了解腓深副神经(腓浅神经的异常分支)对腓深神经损伤诊断的影响。方法收集10例腓深神经损伤合并存在腓深副神经的病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32.8岁,就其解剖基础、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测结果以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由于存在腓深... 目的了解腓深副神经(腓浅神经的异常分支)对腓深神经损伤诊断的影响。方法收集10例腓深神经损伤合并存在腓深副神经的病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32.8岁,就其解剖基础、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测结果以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由于存在腓深副神经,腓深神经损伤时,趾短伸肌的外侧部或全部功能得以保留,导致患者腓深神经损伤程度与其临床表现和电生理检测结果不符。结论充分了解腓深副神经这一解剖变异的特点,对临床正确评价腓深神经损伤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避免对腓深神经损伤电生理检测结果的错误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深副神经 腓深神经损伤 诊断 电生理检测
原文传递
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的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黎鸣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的临床与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14例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患者的临床与电生理资料,其中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34.7岁,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14例患者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时延长,11例复...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的临床与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14例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患者的临床与电生理资料,其中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34.7岁,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14例患者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时延长,11例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14例感觉传导速度、感觉动作电位波幅正常,12例前臂段运动传导速度正常;12例拇短展肌、14例拇指对掌肌见纤颤电位和/ 或正锐波;14例旋前方肌、小指展肌与指浅屈肌肌电图检测均正常。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的可靠手段,能为临床提供客观、准确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 临床表现 电生理检测 肌电图检测
原文传递
平山病的电生理研究
7
作者 黎鸣 林敏婷 +2 位作者 周雪贤 谭峰 万赛英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7-591,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结平山病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的特点,探讨电生理检查对平山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为平山病的患者(男16例,女2例;年龄19~58岁,平均24.9岁;病史1~40年,平均5.2年;10例为单侧发病,3例双侧发病,5例疑似... 目的分析总结平山病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的特点,探讨电生理检查对平山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为平山病的患者(男16例,女2例;年龄19~58岁,平均24.9岁;病史1~40年,平均5.2年;10例为单侧发病,3例双侧发病,5例疑似双侧发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所有病例均检测:患侧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以及小指展肌、拇短展肌、指总伸肌、肱桡肌、肱二头肌、胸锁乳突肌的肌电图;下肢一侧(与上肢患侧同侧)腓总神经MCV、SCV,以及胫前肌的肌电图。双侧或疑似双侧发病共8例患者检测对侧尺神经MCV、SCV,以及小指展肌、指总伸肌、肱桡肌肌电图。正中神经、尺神经MCV采用由远端至近端分段刺激,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并判断是否存在神经传导阻滞。结果①18例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检测均无神经传导阻滞表现。②18例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均无异常。③上肢MCV,减慢总阳性率为43.2%(19/44),不同神经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患侧尺神经72.2%(13/18)、患侧正中神经33.3%(6/18)、对侧尺神经0(0/8)。④上肢CMAP波幅降低总阳性率为81.8%(36/44),不同神经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患侧尺神经100.0%(18/18)、患侧正中神经77.8%(14/18)、对侧尺神经50.0%(4/8)。⑤18例患者腓总神经MCV、SCV及胫前肌的肌电图均无异常。⑥上肢肌电图检查:神经性损害表现总阳性率为47.0%(62/132),不同检测肌肉神经性损害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患侧小指展肌100.0%(18/18)、患侧拇短展肌100.0%(18/18)、患侧指总伸肌88.9%(16/18)、对侧小指展肌62.5%(5/8)、对侧指总伸肌37.5%(3/8)、患侧肱桡肌5.6%(1/18)、患侧肱二头肌5.6%(1/18);对侧肱桡肌以及患侧胸锁乳突肌的肌电图均未检出神经性损害表现。结论平山病神经电生理学特点为单侧上肢神经源性损害、或为单侧表现明显的双侧上肢神经源性损害;根据异常肌电图分布范围提示患侧C7~T1脊髓前角细胞损害,C6及C6以上节段少有累及。平山病的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可为该病提供有助于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电生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