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周围神经病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电图分析
1
作者 黎鸣 吕建敏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20-122,共3页
报告二例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SLE患者,均为女性,分别为25岁和41岁。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进行性乏力、关节肿痛。患肢肌力、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一例见肌肉萎缩。神经电生理检查示多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一例见纤颤电位... 报告二例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SLE患者,均为女性,分别为25岁和41岁。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进行性乏力、关节肿痛。患肢肌力、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一例见肌肉萎缩。神经电生理检查示多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一例见纤颤电位和正生理检查与病理特征相符:SLE合并周围神经病同时存在髓鞘脱失和轴索变性。提示生理检查可为SLE合并周围神经病提供客观诊断依据。结合文献复习了SLE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周围神经病 肌电图
下载PDF
神经肌电图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蕾 黎鸣 +1 位作者 林敏婷 杨轩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9期180-184,共5页
目的评估神经肌电图(EMG)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4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进行MRI、EMG等检查,同时进行神经肌电图评分、腰椎MRI分级,比较EMG与MRI对受累神经... 目的评估神经肌电图(EMG)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4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住院患者进行MRI、EMG等检查,同时进行神经肌电图评分、腰椎MRI分级,比较EMG与MRI对受累神经节段定位情况,并与术中探查所见进行对比。分析EMG评分与MRI分级关系。结果4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传导异常189例,其中146例胫神经、腓总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34.76%),113例患侧腓浅神经感觉动作电位(SNAP)波幅较健侧下降(26.90%),所有患者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常。168例胫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40.00%),87例胫神经F波出现率下降(20.71%)。EMG在病程大于2周以上患者的阳性率(98.31%)明显高于病程在2周以内的患者阳性率(1.69%)(χ^(2)=774.945,P=0.000)。EMG异常患者中,手术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7.73%。神经肌电图与MRI定位完全符合的410例(97.62%),L5、S1神经根最常受累,其次是L4神经根,多累及1~2个神经根节段,与腰椎MRI所示的神经节段相一致。神经肌电图评分与腰椎MRI分级情况呈正相关(OR=0.417)。结论神经肌电图能较准确的反映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变神经根节段,同时能反映神经根受压的程度。EMG对病程2周以上的神经根损害患者阳性诊断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肌电图 腰椎MRI 定位诊断
下载PDF
“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敏婷 杨轩 +2 位作者 张蕾 黎鸣 周雪贤 《四川中医》 2023年第5期184-187,共4页
目的:研究“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合计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193例(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并与随机数字表法将193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 目的:研究“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合计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193例(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并与随机数字表法将193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96例、97例,对照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输刺”腰夹脊穴治疗,数据观察:手术效果、治疗前后患者肌电图指标变化、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变化、并发症、疼痛评分(VAS)、日常矫形外科评分标准(JOA)、Oswesttry功能障碍指标评分(ODI)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效果(91.67%)比较,观察组优良率(97.94%)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率更少(P>0.05)。结论:“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佳,患者恢复好,疼痛明显缓解,腰椎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刺”腰夹脊穴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手术效果 并发症 肌电图 中医证候积分
原文传递
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研究
4
作者 林敏婷 杨轩 +2 位作者 张蕾 黎鸣 周雪贤 《四川中医》 2023年第1期197-200,共4页
目的:研究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合计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193例(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93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 目的:研究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肌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合计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193例(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93例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96例、97例,对照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输刺腰夹脊穴治疗,数据观察:手术效果、治疗前后患者肌电图指标变化、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变化、并发症、疼痛评分(VAS)、日常矫形外科评分标准(JOA)及Oswesttry功能障碍指标评分(ODI)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效果(91.67%)比较,观察组优良率(97.94%)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肌电图指标、中医证候(腰膝酸软、腰脊疼痛、下肢麻痛、肢体发凉、神疲少气等)积分、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及SF-36评分等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率更少,P<0.05。结论:输刺腰夹脊穴结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佳,患者恢复好,疼痛明显缓解,腰椎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刺腰夹脊穴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手术效果 并发症 肌电图 中医证候积分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廖荣宗 彭健泓 +6 位作者 黎鸣 杨轩 余建华 李振威 张习良 刘莱莉 龚琴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2期3153-3155,共3页
目的比较采用超声引导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级的闭合尺、桡骨骨折患儿,随机等分为传统解剖定位组(C组)和超声引导组(US组),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监测... 目的比较采用超声引导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级的闭合尺、桡骨骨折患儿,随机等分为传统解剖定位组(C组)和超声引导组(US组),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监测,局部麻醉采用0.2%左布比卡因0.4mL/kg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桡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术中氯胺酮的用量、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US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4.42±0.47)min]高于C组[(2.78±0.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组桡神经阻滞起效时间[(7.63±1.56)min]低于C组[(9.89±1.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组氯胺酮的用量[(31.3±10.6)mg]低于C组[(60.6±11.7)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S组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18.7±6.9)min]低于C组[(30.6±1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小儿臂丛神经阻滞能明显减少全身麻醉药量,临床效果更好;CMAP是神经阻滞的客观和量化的观察指标,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电生理监测 超声引导 儿童
下载PDF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轩 邱海斌 +1 位作者 周雪贤 梁艳桂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6期474-476,共3页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与面神经运动传导(FMC)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00例。发病1~7 d,BR记录R1、R2及R2'波,分为出波组和未出波组;FMC检测复合肌肉...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与面神经运动传导(FMC)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00例。发病1~7 d,BR记录R1、R2及R2'波,分为出波组和未出波组;FMC检测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结果BR检测显示,患侧R1、R2及R2'波未出波率分别为42.00%、30.00%、30.00%,均明显高于健侧(均为0.00%;P<0.05)。出波者患侧R1、R2及R2'波潜伏期较健侧均明显延长(P<0.05)。FMC检测显示,患侧CMAP潜伏期较健侧均明显延长(P<0.05)。治疗1、2、3个月的痊愈率分别为47.0%、74.0%、90.0%;BR出波组治疗1、2、3个月痊愈率明显高于未出波组(P<0.05);CMAP正常组治疗1、2、3个月痊愈率明显高于异常组(P<0.05)。结论BR与FMC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客观指标,BR出波情况与CMAP下降幅度可客观评估病人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瞬目反射 面神经运动传导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早期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轩 黎鸣 王韵喃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2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分为A组、B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rTMS治疗;A组采用单纯左侧高频iTBS模式,B组采用左侧高频iTBS...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分为A组、B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rTMS治疗;A组采用单纯左侧高频iTBS模式,B组采用左侧高频iTBS模式加右侧低频刺激模式。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睡眠相关指标、PSQI评分、SDS评分。结果治疗后,B组的睡眠时间长于A组,入睡时间、觉醒次数次均显著少于A组(P<0.05)。治疗后,B组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改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抑郁状况;双侧刺激可更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及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伴睡眠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刺激方案
下载PDF
超声引导及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小儿臂丛神经阻滞6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彭健泓 廖荣宗 +6 位作者 黎鸣 杨轩 余建华 李振威 张习良 刘莱莉 龚琴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特点。方法 128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前臂闭合尺桡骨骨折患儿随机分为US、T两组,每组64例。US组于超声引导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T组采用传统盲探法引导。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两组患儿注药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特点。方法 128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前臂闭合尺桡骨骨折患儿随机分为US、T两组,每组64例。US组于超声引导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T组采用传统盲探法引导。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两组患儿注药10 min后臂丛神经的阻滞情况,对比两组患儿麻醉操作完成时间、麻醉术中全麻药的用量、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注药10 min后,US组患儿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完全阻滞情况均优于T组(P<0.05);与T组比较,US组操作耗费时间较长、全麻药用量较少,术后苏醒时间较短,苏醒期躁动少(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小儿臂丛神经阻滞,虽然操作耗时较长,但阻滞成功率高、全麻药用量少、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神经电生理检测
下载PDF
超声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轩 黎鸣 +1 位作者 廖荣宗 彭健泓 《罕少疾病杂志》 2019年第6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行闭合尺、桡骨骨折拟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4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将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行闭合尺、桡骨骨折拟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4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将纳入标准的4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使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阻滞,对照组使用单纯超声引导阻滞,比较2组麻醉总体效果。结果观察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全麻药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苏醒期出现烦躁不安者4例(20.00%)高于观察组的0例(0.00%)(P<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监测 臂丛神经阻滞 混合肌肉动作电位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后对神经动作电位的影响
10
作者 刘莱莉 廖荣宗 +3 位作者 余建华 彭健泓 黎鸣 杨轩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神经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前臂闭合桡骨骨折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用0.375%左布比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检测患者注药前及...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神经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前臂闭合桡骨骨折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用0.375%左布比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检测患者注药前及注药后1 min、2 min、3 min、4 min、5 min、10 min及15 min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运动潜伏时(ML)及其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的变化。结果:注药后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的CMAP均明显下降,与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注药后2 min改变最大。注药后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的ML在5 min内逐渐延长,与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 min、10 min及15 min的ML没有显著变化。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不同神经分支动作电位具有抑制作用,且阻滞起效时间具有差异性;动作电位可以作为神经阻滞后客观和量化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神经电生理动作电位 麻醉镇痛
下载PDF
糖调节受损合并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11
作者 张蕾 李战辉 黎鸣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糖调节受损(IGR)合并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探讨IGR合并后循环TIA患者BAEP的受损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后循环TIA患者150例,包... 目的:通过检测糖调节受损(IGR)合并后循环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探讨IGR合并后循环TIA患者BAEP的受损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后循环TIA患者150例,包括糖尿病(DM)合并后循环TIA患者50例(合并DM组)、IGR合并后循环TIA患者50例(合并IGR组)和非糖尿病合并后循环TIA患者50例(无DM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发病48 h内均行BAEP检查,比较3组患者的BAEP异常发生率以及主波Ⅰ、Ⅲ、Ⅴ波波峰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及Ⅲ~Ⅴ/Ⅰ~Ⅲ的IPL比值等特点。结果:合并DM组、合并IGR组和无DM组的BAEP异常率分别为88.0%(44/50例)、80.0%(40/50例)、60.0%(30/5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后循环TIA患者的主波Ⅰ、Ⅲ、Ⅴ的PL及IPL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合并DM组、合并IGR组Ⅲ、Ⅴ主波PL及Ⅲ-Ⅴ的IPL较无DM组明显延长(P<0.05)。3组后循环TIA患者Ⅲ~Ⅴ/Ⅰ~Ⅲ的IPL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IGR的后循环TIA患者脑干功能损害较无DM的TIA患者更容易受到缺血影响,即使在IGR阶段,血糖升高都将加重脑干功能损伤,不单单限于DM患者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糖调节受损 糖尿病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唑仑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轩 石晴 +1 位作者 邱海斌 黄强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5-399,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艾司唑仑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影响。方法入选佛山市中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脑卒中失眠患者12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艾司唑仑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影响。方法入选佛山市中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脑卒中失眠患者12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入院均遵循中国脑血管病防控指南要求的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观察组在艾司唑仑基础上采取rTMS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4周。比较两组治疗4周的疗效,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比75.00,χ^(2)=7.566,P<0.05)。治疗4周,两组脑卒中失眠患者PSQI评分、NIHSS评分、IL-1β、IL-6、TNF-α、NE和D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而FCA评分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观察组脑卒中失眠患者PSQI评分(7.84±1.65)分、NIHSS评分(7.23±1.76)分、IL-1β(1.72±0.39)ng/L、IL-6(4.72±0.89)ng/L、TNF-α(0.84±0.20)μg/L、NE(2.03±0.43)μmol/L和DA(379.65±20.12)nmol/L低于对照组的(10.94±1.32)分、(9.46±1.81)分、(2.49±0.34)ng/L、(6.65±1.02)ng/L、(1.42±0.27)μg/ml、(3.62±0.58)μmol/L和(425.73±28.74)nmol/L,而FCA评分(39.84±4.12)分高于对照组的(28.89±4.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TMS联合艾司唑仑对脑卒中失眠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改善细胞因子和神经递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艾司唑仑 失眠 疗效 细胞因子 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Riche-Cannieu吻合支再支配作用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黎鸣 肖丽亚 +1 位作者 林敏婷 周雪贤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4-467,共4页
目的了解Riche—Cannieu吻合支(尺神经深支与正中神经返支在手掌中的变异吻合支)在正中神经损伤时对拇短展肌是否存在再支配作用。方法收集病例共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14—57岁,平均32.6岁),均符合以下条件:(1)前臂及前... 目的了解Riche—Cannieu吻合支(尺神经深支与正中神经返支在手掌中的变异吻合支)在正中神经损伤时对拇短展肌是否存在再支配作用。方法收集病例共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14—57岁,平均32.6岁),均符合以下条件:(1)前臂及前臂以下外伤所致的正中神经损伤(临床以及电生理检测证实)。(2)神经电生理检测证实RCA存在,电位波幅小于1mV。(3)除外合并其他神经损伤或神经系统疾病及颈椎病、糖尿病。分别在损伤2~3周内、2~4个月内、1年之后进行患肢正中神经电生理检测,评估神经功能。结果43例正中神经中在临床与电生理方面均无明显恢复;8例拇指外展功能在3个月之内明显好转,相应Riche—Cannieu吻合支的CMAP波幅明显增高.相应拇短展肌的肌电图明显好转。结论在正中神经损伤合并存在RCA的情况下,失去正中神经支配的拇短展肌肌纤维有可能逐渐获得RCA纤维的再支配;这种再支配的速度大于一般受损神经的再生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 Riche—Cannieu吻合支 拇短展肌 神经再支配 电生理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