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编辑技术在128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朱明欣 傅贤方 +3 位作者 徐里纯 黄玉书 黎永锋 曹晓欣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260-262,265,共4页
目的 :探讨心电编辑技术在128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行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时心电门控记录的心电信号出现异常的50例患者使用心电编辑技术前后的后处理图像,并进行对照。结果:右冠状动... 目的 :探讨心电编辑技术在128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行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时心电门控记录的心电信号出现异常的50例患者使用心电编辑技术前后的后处理图像,并进行对照。结果: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使用心电编辑技术后图像质量Ⅰ级和Ⅱ级所占比高于编辑前,Ⅲ级所占比低于编辑前,χ2分别为6.36、6.73、6.14,P值分别为0.042、0.034、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左回旋支编辑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93,P=0.085),并不具备可比性。结论:心电编辑技术能明显提高128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后处理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编辑技术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影像学判断标准及栓塞体积比指导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梁世行 刘成辉 +2 位作者 陈旭 肖胜辉 李嵌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396-398,共3页
目的比较影像学判断标准以及栓塞体积比指导下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并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方法。方法选取63例形态较规则的动脉瘤病人,共63个动脉瘤,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按影像学判断标准指导栓塞,观... 目的比较影像学判断标准以及栓塞体积比指导下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并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方法。方法选取63例形态较规则的动脉瘤病人,共63个动脉瘤,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按影像学判断标准指导栓塞,观察组以体积比指导栓塞。随访6~33个月,比较两组栓塞体积比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平均21.4%,复发率9.7%(3/31);观察组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平均23.7%,复发率6.2%(2/32)。两组动脉瘤栓塞体积比无统计学差异,复发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形态规则动脉瘤,在中短期效果上,动脉瘤栓塞达影像学100%栓塞后,仍需参考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动脉瘤栓塞体积比应至少达到21%,才可能有效预防动脉瘤栓塞后中短期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栓塞体积比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生长技术及脑血管造影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海菁 陈旭 +2 位作者 刘成辉 林启明 梁世行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多排螺旋CT血管生成技术(MSCTA)及脑数字减影(DSA)血管造影在烟雾病(MM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8排螺旋CT进行头部螺旋容积扫描,分析23例烟雾病的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表现,利用"血管生长(add vessel)"法对图像进... 目的探讨使用多排螺旋CT血管生成技术(MSCTA)及脑数字减影(DSA)血管造影在烟雾病(MM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8排螺旋CT进行头部螺旋容积扫描,分析23例烟雾病的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表现,利用"血管生长(add vessel)"法对图像进行后处理,采用多平面体积重组及容积重建图像对脑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并和DS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T平扫13例患者显示不同部位的脑出血,5例患者表现为多发性的脑梗死,3例患者仅见局限性的脑萎缩,2例患者CT平扫未发现明显异常。MSCTA均清晰显示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颅内段和(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3例均显示纤细迂曲的"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其中15例经股动脉插管行全脑数字血管减影(DSA)证实。结论采用血管生成、容积重建技术,MSCTA是明确诊断烟雾病的有效非创伤性首选检查方法,可替代DSA进行烟雾病的筛选、诊断和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烟雾病
下载PDF
高压氧在头皮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关国梁 黄志雄 林启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0-760,共1页
关键词 高压氧 头皮移植 毛细血管 血氧浓度 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肿形成及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关国梁 林启明 黄志雄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6-227,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肿的形成及其治疗。方法分析20例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舯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根据临床征象及影像学检查,透明隔囊肿分为四种类型,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8例,效果满意。结论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肿的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肿的形成及其治疗。方法分析20例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舯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根据临床征象及影像学检查,透明隔囊肿分为四种类型,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8例,效果满意。结论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肿的临床表现与囊肿大小有关;治疗应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透明隔囊肿 治疗 临床资料 颅脑外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