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严重创伤急诊急救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关紫云
张宗绵
+2 位作者
刘大川
赵根响
麦松生
《现代医院》
2007年第11期6-7,共2页
目的总结南海区严重创伤急诊急救的现状,并提出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对策。方法采取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2000~2005年南海区严重创伤共1063例24小内急诊急救的原始记录,经计算处理有关数据。结果1063例严重创伤中,多发伤占80.4%。1063...
目的总结南海区严重创伤急诊急救的现状,并提出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对策。方法采取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2000~2005年南海区严重创伤共1063例24小内急诊急救的原始记录,经计算处理有关数据。结果1063例严重创伤中,多发伤占80.4%。1063例病例的死亡率随ISS评分的升高而增加,高达43.4%。死亡原因中头颈部创伤居首位。实施合理院前急救的病例只占46.8%,伤后1小时内实施急诊手术者占12.6%;1~2小时者占18.4%。结论创伤,特别是严重创伤,发生率高,死亡率也高,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建设,加强急救能力培训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急救
现状
对策
EMS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个姓氏聚居村家系Y-STR单倍型分析(英文)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宏
金国文
+3 位作者
杨幸怡
李越
苏会芳
刘超
《刑事技术》
2015年第6期450-456,共7页
目的利用Y-STR单倍型建库进行家系排查,对相对封闭的姓氏聚居区域发生的案件,或以姓氏亲缘为纽带的团伙性案件的侦破,具有其它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已有相关报道与实际应用,但针对姓氏聚居区域Y-STR单倍型分布特点的基础研...
目的利用Y-STR单倍型建库进行家系排查,对相对封闭的姓氏聚居区域发生的案件,或以姓氏亲缘为纽带的团伙性案件的侦破,具有其它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已有相关报道与实际应用,但针对姓氏聚居区域Y-STR单倍型分布特点的基础研究缺乏,Y-STR家系数据库建设与家系比对排查也缺少理论支撑。本文通过对3个聚居姓氏家系样本的Y-STR单倍型检测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使用Y-STR单倍型做家系排查及数据库建设。方法以姓氏聚居的自然村为研究区域,以五代父系亲缘为一个家系单位,按区域内该姓氏家系总数l/5随机选取家系,采集该家系内全部男性个体样本,共获3个姓氏72个家系426份样本。其中,河北廊坊市某镇某村苏姓30个家系155份样本,杨姓20个家系92份样本;广西岑溪市某村林姓22个家系179份样本。应用Y-filer^(TM)试剂盒对上述样本进行Y-STR单倍型检测,并对获得的单倍型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的3个姓氏72个家系426个体的Y-filer系统,共获得46个单倍型,各单倍型所包含的个体数量在群体中分布不均衡,并且根据差异大小呈"集合"分布。其中,苏姓30个家系中共有10个单倍型,分为5个单倍型集合;杨姓20个家系中共有14个单倍型,分为两个集合;林姓22个家系中共有22个单倍型,形成4个集合。不同姓氏间未见相同的单倍型。如根据单倍型在同姓中的分布特点,将同源集合里包含最多家系数的代表性单倍型定义为主流单倍型,以主流单倍型作为该姓氏Y-STR的"标识物",则苏姓中的H1,杨姓H11、H12、H17和林姓H25、H36为主流单倍型。以主流单倍型作为比对对象,基因座容差范围设置为2,可覆盖122名苏姓、59名杨姓和130名林姓人员,取样群体占比分别为78.7%、64.1%、72.6%。72个家系的17个Y-STR基因座共观察到19次突变,其中苏姓30个家系共1 13次父子遗传,2个家系共发生3次突变,平均突变率为0.001 6(95%CI,0.000 3~0.004 6);杨姓20个家系共有69次父子遗传,6个家系共发生7次突变,平均突变率为0.006 0(95%CI,0.002 4~0.012 3);林姓22个家系中共有152次父子遗传,9个家系共发生9次突变,平均突变率为0.003 4(95%CI,0.001 7~0.006 3)。3个姓氏所有个体中,17个Y-STR基因座平均突变率为0.002 3(95%CI,0.00l2~0.005 1),突变基因座分别为DYS392、DYS437各1次;DYS390、DYS635、DYS439各2次;DYS389Ⅱ3次;DYS458、DYS385a/b各4次,增加突变8次,减少突变11次,1步突变18次,2步突变1次。结论本研究显示同姓聚集地的不同单倍型可形成同源集合,验证了姓氏与Y-STR的密切关联,同一姓氏内家系由于入赘、改姓等非遗传原因会造成差异。利用Y-STR单倍型进行家系排查,考虑突变现象,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与主流单倍型的容差数,如嫌疑人的单倍型有1~2个Y-STR基因座分型与主流单倍型不同时,不宜轻易改变排查范围,应结合调查筛选重点个体或家系,补充Y-STR基因座检测比对,结合常染色体STR检验比对锁定嫌疑人。此外,还要考虑Y-STR的突变规律,引入差异步长作为比对条件,如差异为高突变基因座且差异步长为1,需增加Y-STR基因座检测数目。姓氏Y-STR数据库应以自然村(组)为单位确定"主流单倍型",然后由近及远作单倍型并类分析,逐步确定村、街、镇姓氏主流单倍型。从投入、效益考虑,Y-STR建库主体应以地级市为主,按人口姓氏、犯罪群体分布特点,确定那些区域、哪些姓氏优先建库。地级市库尽快实现远程自由查询比对,以缩小嫌疑人排查范围。省级和国家级Y-STR数据库应根据犯罪类别,主流单倍型代表的群体和人口数目筛选入库,自动比对和发布。Y-STR排查和数据库建设采样策略是通过采集有限的样本获得该姓氏最具代表性的"主流单倍型",以其作基准数据,覆盖最多姓氏成员。建议家系Y-STR样本采样方案为:"长辈优先,平衡采样,三代必采"。"长辈优先"是指辈分高者优先采样,辈分高的成员拥有家系中最大的共性Y-STR单倍型,距离其他成员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短,产生突变的几率最小;"平衡采样",即谱系同辈的不同分支间,同代采样数量应根据该分支的男性个体数平衡采集,目的是有利于确定Y-STR主流单倍型,同时可以评估不同分支内是否存在Y-STR突变;"三代必采",是指不能漏掉某一分支,每三代内至少采集一个样本,以获得更加完整的家系Y-STR,以发现不属同一家系的Y-STR单倍型。总之,运用Y-STR进行排查的准确性与该姓氏起源、家系迁徙、遗传突变、人口数量、采样比例等都有关系,有时即使选择数个主流单倍型也难以覆盖区域内全部姓氏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Y-STR单倍型
Y-STR突变
父系排查
Y-STR数据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7-2013年东莞市不明原因夜间睡眠猝死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余彬彬
翟李俊
+5 位作者
徐伦武
郑金祥
黄二文
唐双柏
刘超
成建定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15-418,433,共5页
目的研究近年来东莞市不明原因夜间睡眠猝死综合征(SUNDS)的流行病学特征,探寻有关的病因学线索。方法收集东莞市2007-2013年SUNDS死亡病例,并在资料库中按年龄、性别和死亡时间相接近、1:1匹配死因明确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
目的研究近年来东莞市不明原因夜间睡眠猝死综合征(SUNDS)的流行病学特征,探寻有关的病因学线索。方法收集东莞市2007-2013年SUNDS死亡病例,并在资料库中按年龄、性别和死亡时间相接近、1:1匹配死因明确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病例按年龄、性别、籍贯、死亡月份、死亡时刻及职业划分亚组,对病例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7-2013年东莞市SUNDS死亡病例共计565例;男女性别比为14.7:1;2007-2013年各年发病率分别为0.68/10万、0.79/10万、0.60/10万、1.24/10万、1.20/10万、1.65/10万、0.93/10万:年龄分布在17~55岁,中位年龄为35岁,与全死因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例数最高峰出现在3-6月份,最低在10-12月份,与当地全年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存在相关性;死亡高峰时段为凌晨0-1点,例数较最低时段(凌晨3-4点)高出20多倍;病例籍贯来源最多为湖南省(93例),有发病“聚集性”的是云南省(病例组/对照组4.25倍)、香港(3.67倍)及海南(2倍);SUNDS病例主要发生于劳动强度大、文化程度低的工厂一线工人、保安、清洁员等人群中。结论近年来东莞市SUNDS的年均发病率未见下降,提示发病的高危因素依然存在,须作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查明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夜间睡眠猝死综合征
发病率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保持严打整治斗争经常化的思路和对策
4
作者
莫德富
《公安研究》
2003年第11期32-35,共4页
两年的严打斗争,取得了重大的收效,集中表现在提前超额完成严打整治验收各项硬指标,公安队伍没有出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保持严打的经常化,从实际出发,围绕五个方面开展严打整治工作。
关键词
严打整治
经常化
思路
对策
原文传递
题名
严重创伤急诊急救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关紫云
张宗绵
刘大川
赵根响
麦松生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
南海
医院
南海区
人民医院
佛山市
南海区
卫生局
佛山市南海区公安局
出处
《现代医院》
2007年第11期6-7,共2页
文摘
目的总结南海区严重创伤急诊急救的现状,并提出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对策。方法采取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2000~2005年南海区严重创伤共1063例24小内急诊急救的原始记录,经计算处理有关数据。结果1063例严重创伤中,多发伤占80.4%。1063例病例的死亡率随ISS评分的升高而增加,高达43.4%。死亡原因中头颈部创伤居首位。实施合理院前急救的病例只占46.8%,伤后1小时内实施急诊手术者占12.6%;1~2小时者占18.4%。结论创伤,特别是严重创伤,发生率高,死亡率也高,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建设,加强急救能力培训势在必行。
关键词
创伤
急救
现状
对策
EMSS
Keywords
trauma, emergency,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EMSS
分类号
R641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个姓氏聚居村家系Y-STR单倍型分析(英文)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宏
金国文
杨幸怡
李越
苏会芳
刘超
机构
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省法医遗传学重点实验室
佛山市南海区公安局
出处
《刑事技术》
2015年第6期450-456,共7页
基金
supported by grants from 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Forensic Genetics(2010A060801001)
Guangdo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2013B021500010)
Applied-innovation Project of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2011YYCXGDST076)~~
文摘
目的利用Y-STR单倍型建库进行家系排查,对相对封闭的姓氏聚居区域发生的案件,或以姓氏亲缘为纽带的团伙性案件的侦破,具有其它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已有相关报道与实际应用,但针对姓氏聚居区域Y-STR单倍型分布特点的基础研究缺乏,Y-STR家系数据库建设与家系比对排查也缺少理论支撑。本文通过对3个聚居姓氏家系样本的Y-STR单倍型检测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使用Y-STR单倍型做家系排查及数据库建设。方法以姓氏聚居的自然村为研究区域,以五代父系亲缘为一个家系单位,按区域内该姓氏家系总数l/5随机选取家系,采集该家系内全部男性个体样本,共获3个姓氏72个家系426份样本。其中,河北廊坊市某镇某村苏姓30个家系155份样本,杨姓20个家系92份样本;广西岑溪市某村林姓22个家系179份样本。应用Y-filer^(TM)试剂盒对上述样本进行Y-STR单倍型检测,并对获得的单倍型进行分析。结果检测的3个姓氏72个家系426个体的Y-filer系统,共获得46个单倍型,各单倍型所包含的个体数量在群体中分布不均衡,并且根据差异大小呈"集合"分布。其中,苏姓30个家系中共有10个单倍型,分为5个单倍型集合;杨姓20个家系中共有14个单倍型,分为两个集合;林姓22个家系中共有22个单倍型,形成4个集合。不同姓氏间未见相同的单倍型。如根据单倍型在同姓中的分布特点,将同源集合里包含最多家系数的代表性单倍型定义为主流单倍型,以主流单倍型作为该姓氏Y-STR的"标识物",则苏姓中的H1,杨姓H11、H12、H17和林姓H25、H36为主流单倍型。以主流单倍型作为比对对象,基因座容差范围设置为2,可覆盖122名苏姓、59名杨姓和130名林姓人员,取样群体占比分别为78.7%、64.1%、72.6%。72个家系的17个Y-STR基因座共观察到19次突变,其中苏姓30个家系共1 13次父子遗传,2个家系共发生3次突变,平均突变率为0.001 6(95%CI,0.000 3~0.004 6);杨姓20个家系共有69次父子遗传,6个家系共发生7次突变,平均突变率为0.006 0(95%CI,0.002 4~0.012 3);林姓22个家系中共有152次父子遗传,9个家系共发生9次突变,平均突变率为0.003 4(95%CI,0.001 7~0.006 3)。3个姓氏所有个体中,17个Y-STR基因座平均突变率为0.002 3(95%CI,0.00l2~0.005 1),突变基因座分别为DYS392、DYS437各1次;DYS390、DYS635、DYS439各2次;DYS389Ⅱ3次;DYS458、DYS385a/b各4次,增加突变8次,减少突变11次,1步突变18次,2步突变1次。结论本研究显示同姓聚集地的不同单倍型可形成同源集合,验证了姓氏与Y-STR的密切关联,同一姓氏内家系由于入赘、改姓等非遗传原因会造成差异。利用Y-STR单倍型进行家系排查,考虑突变现象,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与主流单倍型的容差数,如嫌疑人的单倍型有1~2个Y-STR基因座分型与主流单倍型不同时,不宜轻易改变排查范围,应结合调查筛选重点个体或家系,补充Y-STR基因座检测比对,结合常染色体STR检验比对锁定嫌疑人。此外,还要考虑Y-STR的突变规律,引入差异步长作为比对条件,如差异为高突变基因座且差异步长为1,需增加Y-STR基因座检测数目。姓氏Y-STR数据库应以自然村(组)为单位确定"主流单倍型",然后由近及远作单倍型并类分析,逐步确定村、街、镇姓氏主流单倍型。从投入、效益考虑,Y-STR建库主体应以地级市为主,按人口姓氏、犯罪群体分布特点,确定那些区域、哪些姓氏优先建库。地级市库尽快实现远程自由查询比对,以缩小嫌疑人排查范围。省级和国家级Y-STR数据库应根据犯罪类别,主流单倍型代表的群体和人口数目筛选入库,自动比对和发布。Y-STR排查和数据库建设采样策略是通过采集有限的样本获得该姓氏最具代表性的"主流单倍型",以其作基准数据,覆盖最多姓氏成员。建议家系Y-STR样本采样方案为:"长辈优先,平衡采样,三代必采"。"长辈优先"是指辈分高者优先采样,辈分高的成员拥有家系中最大的共性Y-STR单倍型,距离其他成员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短,产生突变的几率最小;"平衡采样",即谱系同辈的不同分支间,同代采样数量应根据该分支的男性个体数平衡采集,目的是有利于确定Y-STR主流单倍型,同时可以评估不同分支内是否存在Y-STR突变;"三代必采",是指不能漏掉某一分支,每三代内至少采集一个样本,以获得更加完整的家系Y-STR,以发现不属同一家系的Y-STR单倍型。总之,运用Y-STR进行排查的准确性与该姓氏起源、家系迁徙、遗传突变、人口数量、采样比例等都有关系,有时即使选择数个主流单倍型也难以覆盖区域内全部姓氏人员。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Y-STR单倍型
Y-STR突变
父系排查
Y-STR数据库
Keywords
forensic genetics
Y-STR haplotype
Y-STR mutation
paternal line investigation
Y-STR database
分类号
D919.6 [医药卫生—法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7-2013年东莞市不明原因夜间睡眠猝死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余彬彬
翟李俊
徐伦武
郑金祥
黄二文
唐双柏
刘超
成建定
机构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学系
广东省
公安
厅机场
公安局
交管支队
佛山市南海区公安局
刑警大队
福建省南平市
公安局
延平分局
广州市
公安局
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
出处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15-418,433,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2901
81373238)
+3 种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1ykpy04)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第44批2012-940)
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K02B0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10009045)
文摘
目的研究近年来东莞市不明原因夜间睡眠猝死综合征(SUNDS)的流行病学特征,探寻有关的病因学线索。方法收集东莞市2007-2013年SUNDS死亡病例,并在资料库中按年龄、性别和死亡时间相接近、1:1匹配死因明确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病例按年龄、性别、籍贯、死亡月份、死亡时刻及职业划分亚组,对病例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7-2013年东莞市SUNDS死亡病例共计565例;男女性别比为14.7:1;2007-2013年各年发病率分别为0.68/10万、0.79/10万、0.60/10万、1.24/10万、1.20/10万、1.65/10万、0.93/10万:年龄分布在17~55岁,中位年龄为35岁,与全死因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例数最高峰出现在3-6月份,最低在10-12月份,与当地全年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存在相关性;死亡高峰时段为凌晨0-1点,例数较最低时段(凌晨3-4点)高出20多倍;病例籍贯来源最多为湖南省(93例),有发病“聚集性”的是云南省(病例组/对照组4.25倍)、香港(3.67倍)及海南(2倍);SUNDS病例主要发生于劳动强度大、文化程度低的工厂一线工人、保安、清洁员等人群中。结论近年来东莞市SUNDS的年均发病率未见下降,提示发病的高危因素依然存在,须作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查明高危因素。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夜间睡眠猝死综合征
发病率
流行病学特征
Keywords
sudden unexplained nocturnal death syndrome
incidenc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保持严打整治斗争经常化的思路和对策
4
作者
莫德富
机构
广东省
佛山市南海区公安局
出处
《公安研究》
2003年第11期32-35,共4页
文摘
两年的严打斗争,取得了重大的收效,集中表现在提前超额完成严打整治验收各项硬指标,公安队伍没有出现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保持严打的经常化,从实际出发,围绕五个方面开展严打整治工作。
关键词
严打整治
经常化
思路
对策
分类号
D63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严重创伤急诊急救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关紫云
张宗绵
刘大川
赵根响
麦松生
《现代医院》
200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个姓氏聚居村家系Y-STR单倍型分析(英文)
刘宏
金国文
杨幸怡
李越
苏会芳
刘超
《刑事技术》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07-2013年东莞市不明原因夜间睡眠猝死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余彬彬
翟李俊
徐伦武
郑金祥
黄二文
唐双柏
刘超
成建定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4
1
原文传递
4
保持严打整治斗争经常化的思路和对策
莫德富
《公安研究》
200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