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相关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林淑婷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9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究红细胞相关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贫血症患者作为贫血组,根据贫血类型分为地中海贫血组(n=36)和缺铁性贫血组(n=32);选取同期6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 目的:探究红细胞相关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贫血症患者作为贫血组,根据贫血类型分为地中海贫血组(n=36)和缺铁性贫血组(n=32);选取同期6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比较健康组与贫血组、不同贫血程度患者红细胞相关参数水平,比较地中海贫血组与缺铁性贫血组红细胞相关参数。结果:贫血组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水平低于健康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RDW)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BC、MCV、HB、MCH、RDW水平比较,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组RBC、Hb、MCH高于缺铁性贫血组,MCV、RDW水平低于缺铁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相关参数可检测患者是否贫血,还可作为贫血类型和贫血严重程度的诊断鉴别依据,为医生确定治疗方式和落实治疗措施提供可靠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诊断 贫血 血液检验 红细胞相关参数
下载PDF
不同病原微生物核酸提取方法的对比
2
作者 陈涛 柴海云 +4 位作者 刘彦 黄月眉 黄伟 张召 林东子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19-622,627,共5页
目的通过肺泡灌洗液模拟样本,比较不同提取试剂对病原微生物DNA的提取效果。方法选择白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代表菌,根据肺泡灌洗液细胞含量,添加特定数量的细胞及不同浓度的混合菌液,模拟临床肺泡样本... 目的通过肺泡灌洗液模拟样本,比较不同提取试剂对病原微生物DNA的提取效果。方法选择白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代表菌,根据肺泡灌洗液细胞含量,添加特定数量的细胞及不同浓度的混合菌液,模拟临床肺泡样本。采用3种市售核酸提取试剂盒(凯杰、诺唯赞、美基)与自研优化后(南芯自研)的方法进行核酸提取,通过对核酸提取质量及PCR扩增结果对比提取效率。结果南芯自研试剂与3个品牌各样本的A260/A28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菌液浓度≥105 CFU/mL时凯杰提取核酸浓度最高,南芯自研次之(P<0.01)。4个不同样本中,3家品牌试剂处理的4种微生物的Ct值与南芯自研提取试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当菌液浓度≥104 CFU/mL时,南芯自建提取试剂对应的Ct均低于另外3种提取试剂(P<0.01或0.05)。结论南芯自研核酸提取方法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病原微生物核酸提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核酸提取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IC1基因表达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谭毅菁 招钜泉 吴校连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9期1461-1462,共2页
目的探究宫颈癌组织中HIC1基因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FQ-FCR)检测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9月期间医院行宫颈癌手术治疗获取的48例宫颈癌组织为观察组,收集同期25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组,提取组织RNA,以FQ-FCR法对组织中HIC... 目的探究宫颈癌组织中HIC1基因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FQ-FCR)检测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9月期间医院行宫颈癌手术治疗获取的48例宫颈癌组织为观察组,收集同期25例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组,提取组织RNA,以FQ-FCR法对组织中HIC1基因表达进行检测,比较两组HIC1基因水平变化,分析观察组不同病理分型HIC1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观不同组织中HIC1-m RNA表达量具有明显差异,P<0.05,正常组织HIC1-m RNA表达量高于宫颈癌、宫颈原位癌,P<0.05,宫颈癌HIC1-m RNA表达量低于宫颈原位癌,P<0.05。结论 FQ-FCR用于宫颈癌相关基因HIC1检测准确度高,将HIC1基因应用于疾病早期诊断、癌变分型、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C1 RT-PCR 宫颈癌伤 表达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22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招钜泉 李美珠 邱志琦 《贵州医药》 CAS 2014年第8期747-749,共3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2(IL-22)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5例初治SLE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中IL-22的含量,并分析IL-22含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2(IL-22)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5例初治SLE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中IL-22的含量,并分析IL-22含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间的关系。检测35例初治SLE患者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6个月后IL-22水平的变化。结果初治SLE患者血清IL-22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初治SLE患者血清IL-22含量与SLEDAI评分呈负直线相关(r=-0.60,P<0.01);初治SLE患者经6个月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其血清IL-22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IL-22在SLE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细胞介素-22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
下载PDF
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在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5
作者 汤慕群 李展妹 张泳珊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3期2179-2180,共2页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肌肉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组予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量为(321.4±123.6)m 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08.5±178.1)m L,血β-HCG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8.9±5.3)d和(16.1±5.6)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4±10.7)d和(29.8±11.4)d,治疗成功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喋呤妊娠囊内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可以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妊娠囊内注射 米非司酮 剖宫产 子宫瘢痕妊娠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清AFP、CA199、CA125检测对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燕娜 莫科 +1 位作者 刘成金 胡志安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检测对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肝...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检测对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肝癌组),另选择同期治疗的良性肝病患者50例及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良性肝病组和健康组。肝癌与良性肝病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并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受检者的血清AFP、CA199、CA125水平。比较三组受检者的血清AFP、CA199、CA125水平,肝癌组与良性肝病组多层螺旋CT、AFP、CA199、CA125单独诊断阳性率,并分析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AFP、CA199、CA125检测单独与联合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效能。结果肝癌组患者的血清AFP、CA199水平分别为(199.04±46.13)ng/mL、(104.53±31.34)U/mL,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的(0.87±0.25)ng/mL、(29.93±8.96)U/mL与健康组的(1.15±0.34)ng/mL、(4.91±1.43)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为(138.42±41.51)U/mL,与良性肝病组的(160.03±47.99)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健康组的(8.24±2.41)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肝病组患者的血清CA199、CA12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患者多层螺旋CT、AFP、CA199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67%、80.00%、51.67%,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的4.00%、6.00%、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患者CA125阳性检出率为41.67%,与良性肝病组的36.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AFP、CA199、CA125联合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准确度、灵敏度分别为96.36%、95.00%,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的89.09%、83.33%,AFP的86.36%、80.00%,CA199的70.91%、51.67%,CA125的51.82%、4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AFP、CA199、CA125联合诊断的漏诊率为5.00%,明显低于多层螺旋CT的16.67%,AFP的20.00%,CA199的48.33%,CA125的5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清AFP、CA199、CA125检测对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漏诊率较低,可以有效指导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多层螺旋CT 甲胎蛋白 糖类抗原-199 糖类抗原-125 准确度 灵敏度 漏诊率 诊断价值
下载PDF
PCT、CRP测定对ICU危重病患者院内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彭明远 王娜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7期2634-2636,共3页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测定对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病患者院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来该院ICU进行治疗的危重病患者80例,其中以发生院内感染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入院前及入院后第1、...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测定对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病患者院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来该院ICU进行治疗的危重病患者80例,其中以发生院内感染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入院前及入院后第1、3、5、7天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WBC)、PCT与CRP水平。结果患者主要感染部位分布在肺、泌尿道、胃肠道,故临床上需及时检测这3个部位。入院前对所有患者血清PCT与CRP的不同临界值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的诊断效率有一定正向关联性,阴性预测值却有差别。患者入院后的第1、3、5、7天血清PCT、CRP水平比入院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的WBC在入院后的第1、3、5、7天与入院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后的第1、3、5、7天,患者的PCT与CRP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在第3天都达到最大值,而在后期治疗过程中呈下降趋势。结论临床上应用PCT、CRP测定ICU危重病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可以早诊断、早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院内感染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彭明远 王娜芳 李展妹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5期2482-2484,共3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发生院内感染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所有发生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的1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217株铜绿假单胞菌,详细记录送检标本感...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发生院内感染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所有发生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的1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217株铜绿假单胞菌,详细记录送检标本感染分布情况,做细菌药敏试验,观察并比较铜绿假单胞菌对各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和敏感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在呼吸科送检标本中分布率最高,占38.25%,其次为神经科和感染科,分别为15.67%和13.36%。铜绿假单胞菌在痰液中分布较广,共检出144株,占66.36%,其次在创面分泌物和穿刺液中,分别为13.82%和8.76%。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仅占7.83%,对头孢噻肟耐药率最高,占48.3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约91.91%,对头孢噻肟敏感率最低,仅9.68%。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多为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且对多种药物耐药率较高,敏感性低,临床治疗难度加大,治疗时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提高药物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 感染 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直肠上皮细胞FH物质检测对直肠癌筛查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杏仪 廖明 +2 位作者 肖柳 梁家基 招钜泉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677-679,700,共4页
目的分析直肠癌筛查中检测直肠上皮细胞FH物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住院治疗的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1,同期住院治疗的50例进展期直肠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2,同期50例非直肠恶变的直肠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 目的分析直肠癌筛查中检测直肠上皮细胞FH物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定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住院治疗的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1,同期住院治疗的50例进展期直肠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2,同期50例非直肠恶变的直肠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粪便潜血试验、FH物质检测、癌胚抗原(CEA)检测,对比粪便潜血试验、FH物质检测、血清CEA检测对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粪便潜血试验、FH物质检测、血清CEA在直肠癌筛查中的约登指数、特异度、敏感度、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FH物质检测对实验组1(92.00%)、实验组2(82.00%)、对照组阳性检出率(94.00%)均高于粪便潜血试验(64.00%、60.00%、70.00%)、CEA(48.00%、40.00%、48.00%),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H物质检测的特异度、敏感度、AUC、约登指数、95%CI均高于粪便潜血试验、CEA检测,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筛查中直肠上皮细胞FH物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有望成为直肠癌病情诊断、预后评估的快捷、简便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直肠上皮细胞 癌胚抗原 粪便潜血试验 FH物质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明远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56-56,59,共2页
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在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分离我院2012-2013年的铜绿假单胞菌473株,统计分析该菌种在医院的流行以及分布情况,采用纸片扩散法筛选出多重耐药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科室分布进行统计,呼吸科份额最大... 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在院内感染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分离我院2012-2013年的铜绿假单胞菌473株,统计分析该菌种在医院的流行以及分布情况,采用纸片扩散法筛选出多重耐药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科室分布进行统计,呼吸科份额最大,其他科室依次为肝胆胰外科、骨科、胸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结直肠科等;发现患者痰液标本数量为239例,其余依次为导管尖、尿液、脓汁分泌物等;对该菌种的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丁胺卡那霉素(9.8%)、左氧氟沙星(13.7%)及头孢吡肟(15.2%)显示耐药率较低,而耐药率较高的是亚胺培南(26.3%)、氨曲南(43.9%)、头孢噻肟则(93.2%)。结论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广泛存在,应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规范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减少细菌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分布 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血尿酸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明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6期99-99,101,共2页
目的:探究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来院健康体检的62例为对照组,检测血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究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来院健康体检的62例为对照组,检测血尿酸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尿酸、D-二聚体含量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的血尿酸、D-二聚体明显高于轻中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脑梗死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酸 D-二聚体 急性脑梗死 相关性
下载PDF
观察匹多莫德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招钜泉 谢浩 刘红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7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支气管肺炎采用匹多莫德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参照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情况...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支气管肺炎采用匹多莫德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参照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研究组CD4、CD4/CD8及NK细胞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 G及Ig 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气喘、发热、咳嗽、啰音等肺炎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气喘、发热、咳嗽、啰音等肺炎症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发生率(7.50%、10.00%、7.50%、15.00%)显著低于参照组(30.00%、27.50%、27.50%、35.00%)(P<0.05)。结论临床治疗老年支气管肺炎采用匹多莫德有助于使患者免疫功能显著提高,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存在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支气管肺炎 疗效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一线抗结核药物最小抑菌浓度分布状况研究
13
作者 崔小颖 林炳耀 +2 位作者 袁奕武 林政杏 林东子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分离培养的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最小抑菌浓度分布状况以及微孔板法的潜在使用优势。方法:收集2018-2019年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经酸性罗氏培养培养阳性且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分离株3180株,采用微孔板法...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分离培养的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最小抑菌浓度分布状况以及微孔板法的潜在使用优势。方法:收集2018-2019年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经酸性罗氏培养培养阳性且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分离株3180株,采用微孔板法对包括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在内的一线抗结核药,对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共3180株,敏感株占86.92%(2764株),总耐药率13.08%(416/3180),耐多药率4.72%(150/3180),多耐药率1.60%(51/3180)。各药物耐药浓度主要分布范围:利福平≥16μg/mL(89.62%),异烟肼≥2μg/mL(64.45%),链霉素≥16μg/mL(83.14%),乙胺丁醇≤8μg/mL(83.33%)。结论:利用微孔板法可得出各种抗结核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可为临床药物使用剂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最小抑菌浓度 抗结核药 分布
下载PDF
9种中药益生菌复方抗病毒性炎症功效的比较
14
作者 郭丽娜 朱佳仪 +4 位作者 郑康帝 张召 罗艳雯 莫丽仪 林东子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28-134,共7页
目的 了解9种中药益生菌复方抗病毒性炎症的能力。方法 MTT实验评估9种中药益生菌复方的生物安全性;利用聚基胞苷酸[poly(I:C)]诱导巨噬细胞RAW 264.7发生炎症反应,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Poly(I:C)诱导绿色荧光蛋白... 目的 了解9种中药益生菌复方抗病毒性炎症的能力。方法 MTT实验评估9种中药益生菌复方的生物安全性;利用聚基胞苷酸[poly(I:C)]诱导巨噬细胞RAW 264.7发生炎症反应,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Poly(I:C)诱导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中性粒细胞的斑马鱼鱼鳔发生炎症反应,统计鱼鳔处中性粒细胞水平。结果 9种中药益生菌复方中,复方8和9号对poly(I:C)诱导RAW264.7细胞发生炎症反应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抗炎功效,复方4和7号仅在高剂量时可抑制细胞炎症反应(P<0.01或0.05)。高剂量6、8号复方及中高剂量9号复方斑马鱼鱼鳔处中性粒细胞个数均少于模型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9种中药益生菌复方中9号复方的抗炎效果最好,对poly(I:C)诱导RAW 264.7细胞释放炎症因子IL-6抑制率最高,并且在poly(I:C)诱导的斑马鱼炎症模型中能显著阻断中性粒细胞向鱼鳔处迁徙,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性炎症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益生菌 病毒性炎症
下载PDF
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特点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招钜泉 马均宝 刘红军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第5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分型特点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从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不同住院患者,及其不同部位有效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菌100株和肺炎雷伯菌150株,对所有菌株实施... 目的探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分型特点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从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不同住院患者,及其不同部位有效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菌100株和肺炎雷伯菌150株,对所有菌株实施科学化的分离与鉴定,然后采用纸片扩散的药敏实验方式来明确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情况,观察所有菌株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情况。结果从大肠埃希菌100株和肺炎雷伯菌150株中确认出来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有120株,其中40株大肠埃希菌中携带TEM型基因占45%,80株肺炎克雷伯菌单独携带有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占25%。此外,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对于头孢菌素类以及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实际敏感性为0%-40%。结论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基因分型以TEM型为主,且具有相对较强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基因分型 抗生素 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