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1
作者 翟振秋 《当代医学》 2014年第8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以及特点,拟定防治措施。方法对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2年3月发生医院感染的184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是老年患者,50岁以上...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以及特点,拟定防治措施。方法对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2月-2012年3月发生医院感染的184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是老年患者,50岁以上感染率为82.7%。住院时间越长感染几率越高。呼吸系统为易感系统,感染率为67.9%。革兰阴性菌是病原菌的主要构成部分,占67.3%。结论规范无菌操作的过程,有效治疗原发病,正确选用抗菌药物,保护易感人群,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科 医院感染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PDCA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秋生 曾文苑 陆军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4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PDCA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2014年4月,在我院质控科带领下,实施PDCA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在2014年4月—2017年4月管理下的医疗事件为管理后,并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接受常规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法下发... 目的观察PDCA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2014年4月,在我院质控科带领下,实施PDCA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在2014年4月—2017年4月管理下的医疗事件为管理后,并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接受常规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法下发生的医疗事件为管理前,并于管理前、后各抽查300例诊疗患者。对照管理前、后的门诊医疗质量(平均候诊时间、首诊负责制落实率、患者满意率)、病房医疗质量(责任医师落实率、每日查房频率、患者预后转归)、医疗文书质量(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间、病历书写及时率、达标率、甲级病历率、危急值报告及时率)。结果管理后患者的平均候诊时间短于管理前,首诊负责制落实率99.00%高于管理前(67.67%)、患者满意率96.00%高于管理前6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患者的责任医师落实率100%高于管理前82.33%,每日查房频率多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管理前患者预后转归情况与管理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管理后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间短于管理前,病历书写及时率100%高于管理前83.67%、医疗文书质量达标率98.00%高于管理前78.67%,甲级病历率98.67%高于管理前91.00%,危急值报告及时率96.33%高于管理前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中,运用PDCA管理模式,可有效的缩短门诊患者的候诊时间,提升首诊负责制落实率,提高患者满意率。在病房中,可以提升责任医师落实率,增加每日查房频率。在病房管理中,可以缩短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间,提升病历书写及时率、达标率、甲级病历率、危急值报告及时率,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医院医疗 质量管理 安全质量 危急值报告 病历书写
下载PDF
抗生素加常规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幽门梗阻4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翟振秋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97-398,共2页
目的观察抗生素加常规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幽门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消化性溃疡并幽门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奥美拉唑、丽珠得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观察抗生素加常规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幽门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消化性溃疡并幽门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奥美拉唑、丽珠得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生素加常规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幽门梗阻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幽门梗阻 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
下载PDF
醋酸靛胭脂混合三明治染色法联合智能分光比色技术结肠镜下Pit pattern分型对结直肠病变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陆军平 李煜熙 +3 位作者 刘秋贤 李淑明 吴爱华 曲召福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9期61-70,共10页
目的 探讨醋酸靛胭脂混合(AIM)三明治染色法联合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结肠镜下Pit pattern分型对结直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22处病灶;分别采用普通内镜、FIC... 目的 探讨醋酸靛胭脂混合(AIM)三明治染色法联合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结肠镜下Pit pattern分型对结直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22处病灶;分别采用普通内镜、FICE和AIM三明治染色+FICE进行检查,并记录Pit pattern分型的检出情况、病理学类型;计算不同模式下Pit pattern分型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度,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不同模式下Pit pattern分型诊断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评估诊断效能。结果 与普通内镜(74.32%)相比,FICE(92.34%)和AIM三明治染色+FICE (97.30%) Pit pattern分型检出与病理结果符合率更高,且AIM三明治染色+FICE高于FIC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普通内镜相比,FICE和AIM三明治染色+FICE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准确度更高,且AIM三明治染色+FICE高于FIC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普通内镜相比,FICE和AIM三明治染色+FICE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准确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普通内镜、FICE和AIM三明治染色+FICE预测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 (95%CI:0.711~0.859)、0.881 (95%CI:0.752~0.904)和0.933 (95%CI:0.793~0.961);普通内镜、FICE和AIM三明治染色+FICE预测早期结直肠癌的AUC分别为0.850 (95%CI:0.720~0.866)、0.938(95%CI:0.764~0.951)和0.947 (95%CI:0.803~0.972);AIM三明治染色+FICE预测结直肠肿瘤性病变和早期结直肠癌的Youden指数最大,分别为0.955和0.968。结论 AIM三明治染色+FICE下Pit pattern分型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和早期结直肠癌的准确度较高,可有效提高内镜的诊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靛胭脂混合(AIM)三明治染色 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 Pit pattern分型 结直肠肿瘤 早期结直肠癌
下载PDF
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陆军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2期250-252,共3页
目的:研究观察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与单用莫沙比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进行研究,包括门诊和住院经病理确诊的245例。将这些病例按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分... 目的:研究观察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与单用莫沙比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进行研究,包括门诊和住院经病理确诊的245例。将这些病例按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比利治疗。对比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结果观察组使用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比于单纯使用莫沙比利具有更加明显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而降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沙比利 瑞巴派特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分次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方案在结肠镜检查准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陆军平 邓少源 《四川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923-92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次口服PEG的方案能否在取得良好肠道清洁效果的同时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行结直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数生成的方式患者分为分次组(n=104)及单次组(n=103),分次组肠道准备肠道准备采... 目的探讨分次口服PEG的方案能否在取得良好肠道清洁效果的同时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行结直肠镜检查的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数生成的方式患者分为分次组(n=104)及单次组(n=103),分次组肠道准备肠道准备采用PEG-ES分次分剂量服用,单次组采用PEG-ES单次全剂量服用。比较两组患者进镜时间、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oston bowel preparationscale,BBP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分次组进镜时间平均为(12.1±4.6)min,单次组进镜时间平均为(11.9±5.3)min,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77)。分次组BBPS评分平均为(7.4±2.2)min,单次组BBPS评分平均为(6.5±1.9)min,分次组BBPS评分优于单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P=0.00)。进一步行Ridit分析,结果显示分次组的良、优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单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9,P=0.02)。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睡眠障碍,分次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腹胀发生率低于单次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5,4.82;P=0.04,0.02)。结论分次服用PEG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肠道清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 肠道清洁 分次服用纳入
下载PDF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哮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肖体江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8期287-288,共2页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82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82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气喘、肺部湿性啰音及哮鸣音、咳嗽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肺功能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14d后,治疗组的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沙丁胺醇 布地奈德
下载PDF
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在平坦型结肠腺瘤中的诊断及漏诊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陆军平 邓少源 +2 位作者 吴爱华 刘秋贤 李淑明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4期400-405,共6页
目的探究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在平坦型结肠腺瘤中的诊断价值及漏诊情况,分析漏诊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平坦型结肠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FICE的诊断效... 目的探究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在平坦型结肠腺瘤中的诊断价值及漏诊情况,分析漏诊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平坦型结肠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FICE的诊断效能及漏诊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ICE诊断平坦型结肠腺瘤漏诊的因素,构建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100例患者均经病理诊断为平坦型结肠腺瘤,Ⅱa型90例(90.00%),Ⅱb型8例(8.00%),Ⅱc型2例(2.00%),经FICE检查的敏感度为73.00%,检出率为75.00%,Kappa值为0.683,漏诊率为25.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隆起型腺瘤、肠道准备不充分、腺瘤大小≤5 mm、腺瘤位置在右半结肠、医生经验<1000例、退镜时间<6 min是影响FICE诊断平坦型结肠腺瘤漏诊的危险因素(P<0.05);BP神经网络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73(95%CI:0.806~0.928,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4%和82.46%,区分度较好,模型整体预测的准确性较高。结论FICE在平坦型结肠腺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存在漏诊情况,与患者的年龄、腺瘤大小、医生经验等因素有关,应引起临床重视,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分光比色技术 平坦型结肠腺瘤 诊断效能 漏诊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使用阿德福韦酯的临床疗效分析
9
作者 陆军平 张赐敏 杨秋生 《华夏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保肝方法治疗,阿德福韦酯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及肝纤维...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保肝方法治疗,阿德福韦酯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阿德福韦酯组TBIL、ALT、PT水平及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德福韦酯组HA、LN、PCⅢ、Ⅳ-C水平均低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肝硬化失代偿 疗效
下载PDF
急、慢性胰腺炎并发胃十二指肠损害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翟振秋 《中国处方药》 2014年第5期83-83,共1页
目的:观察急、慢性胰腺炎并发胃十二指肠损害患者,分析其病症特点,提出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并发胃十二指肠损害患者与45例慢性胰腺炎并发胃十二指肠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 目的:观察急、慢性胰腺炎并发胃十二指肠损害患者,分析其病症特点,提出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0例急性胰腺炎并发胃十二指肠损害患者与45例慢性胰腺炎并发胃十二指肠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患者临床病症的病发特点。结果急性胰腺炎引发胃损害的病例数据明显大于慢性胰腺炎患者,十二指肠球部损害与消化性溃疡病例数则小很多,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损害并发症的发生会加重急、慢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因而必须予以重视,提出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慢性胰腺炎 胃十二指肠损害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血清MMP-7和MMP-2联合肝癌预测预后的价值及其与肝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少源 《现代医学》 2016年第7期961-964,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MMP-7和MMP-2水平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及其与肝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125例为观察组,30例同期良性肝脏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MP-7和MMP-2水平,分析观察组肝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MMP-7和MMP-2水平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及其与肝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125例为观察组,30例同期良性肝脏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MP-7和MMP-2水平,分析观察组肝癌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3年生存率以及血清MMP-7和MMP-2水平与肝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清MMP-7和MM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MP-7和MMP-2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浸润超过包膜、出现淋巴结转移和死亡患者血清MMP-7和MMP-2水平均高于未浸润包膜、无淋巴结转移和存活患者(P<0.05)。观察组血清MMP-7和MMP-2水平与其浸润超过包膜率、淋巴结转移率和3年生存率均相关,且两者联合预测肝癌预后的价值良好。结论:肝癌患者血清MMP-7和MMP-2水平较高,且与肝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相关,MMP-7和MMP-2联合预测预后的价值良好,可用于肝癌浸润、转移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MMP-7 MMP-2 浸润 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