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对白内障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情况 被引量:3
1
作者 苏颖丹 曾静燕 张力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78例,做好术前和术后检查,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患者术...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78例,做好术前和术后检查,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眼底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分析患者年龄及眼轴长度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影响。结果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方面,术后1个月视网膜厚度明显升高(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脉络膜厚度明显更高(P<0.05);在患者年龄及眼轴长度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影响方面,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224.3±21.7)μm,与患者年龄和眼轴长度不相关(P>0.05),术前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258.2±38.6)μm,与患者年龄和眼轴长度负相关(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会呈一过性增厚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 影响
下载PDF
睑板腺按摩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苏颖丹 刘向 张艳春 《中外医疗》 2019年第32期16-18,21,共4页
目的观察睑板腺按摩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明确干眼症患者262例(262眼),其中,男性160例,女性102例:年龄56~85岁,平均年龄72岁。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治疗组130例,对照... 目的观察睑板腺按摩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明确干眼症患者262例(262眼),其中,男性160例,女性102例:年龄56~85岁,平均年龄72岁。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治疗组130例,对照组132例。治疗组行睑板腺按摩、睑缘清洁、睡前典必殊眼膏搽睑缘、人工泪液治疗,对照组仅用人工泪液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及眼部症状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UT[(3.54±1.26)s vs(3.65±1.10)s],CFS[(1.87±0.69)分vs(1.89±0.89)分]以及眼部症状评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5、0.331、0.335,P=0.846、0.725、0.524>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指标BUT(8.55±1.52)s,CFS(0.65±0.38)分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BUT(4.56±1.21)s,CFS(1.55±0.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62、5.386,P<0.05)结论睑板腺按摩在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效果显著,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按摩 白内障术后 干眼症
下载PDF
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6
3
作者 杜云 孙康 +2 位作者 苏颖丹 钟志伟 刘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388-1391,共4页
目的:比较并分析散光矫正型多焦点IOL与单焦点IOL植入术后早中期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IOL植入术34例40眼,其中A组植入散光矫正型多焦点IOL者18例20眼;B组植入散光矫正型单焦点IOL者16例20眼,观察两组患者术... 目的:比较并分析散光矫正型多焦点IOL与单焦点IOL植入术后早中期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IOL植入术34例40眼,其中A组植入散光矫正型多焦点IOL者18例20眼;B组植入散光矫正型单焦点IOL者16例20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mo和6mo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总眼球散光及术后6mo时暗光下对比敏感度。结果:两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眼近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眼球散光1mo时A组为0.65±0.25D,B组为0.52±0.27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mo时A组为0.54±0.23D,B组为0.45±0.20D,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6mo时暗光下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两组比较在高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使具有较大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获得良好的、稳定的裸眼远、近视力,并且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光 多焦点 人工晶状体 视力 对比敏感度
下载PDF
Toric与球面人工晶状体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孙康 钟志伟 +1 位作者 杜云 毕伍牧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992-994,共3页
目的:对比植入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与AcrySof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并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56例63眼,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别植入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实验组)27例30眼;AcrySofNatural球... 目的:对比植入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与AcrySof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并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56例63眼,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别植入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实验组)27例30眼;AcrySofNatural球面人工晶状体(对照组)29例33眼。均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时间6mo。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变化情况、术后散光、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轴位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wk,6mo裸眼视力,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wk,6mo散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mo的角膜散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crySof Toric IOL的轴位移动度,术后1d;1wk;1,6moIOL平均轴位移动度分别为:(4.22±1·69)°,(4.64±1.97)°,(4.87±1.91)°,(5.39±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59,P>0.05)。术后6mo96.67%的患眼轴位移动度<10°。结论:与普通球面人工晶状体比较,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能安全、有效、稳定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具有良好的轴位移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角膜散光 TORIC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表面麻醉在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彭穗英 苏颖丹 周恩林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表面麻醉方法行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 3 8例 ( 4 5眼 )青光眼用0 4%倍诺喜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 ,术前给患者心理指导 ,术眼缩瞳 ,全身给药降眼压、镇静及止血。术前 2 0分钟开始滴表麻药 ... 目的 探讨应用表面麻醉方法行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 3 8例 ( 4 5眼 )青光眼用0 4%倍诺喜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 ,术前给患者心理指导 ,术眼缩瞳 ,全身给药降眼压、镇静及止血。术前 2 0分钟开始滴表麻药 ,间隔 3~ 4分钟 1次 ,共 5~ 6次 ,可完成手术全程。结果  3 8例 ( 4 5眼 )表麻成功率达 10 0 % ,效果满意。术后眼压 (NCT)3 6眼维持在 9~ 15mmHg ,9眼在 16~ 2 0mmHg范围 ,术后无出现高眼压及浅前房情况 ,术后滤过泡达到满意度。结论 表面麻醉行小梁切除术效果好 ,安全可靠 ,术后恢复快 ,术中术后无其他麻醉方式所产生的各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麻醉 小梁切除术 临床应用 青光眼 安全性 疗效观察
下载PDF
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 被引量:7
6
作者 钟志伟 孙康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OL)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方法选取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植入AcrySof Toric IOL和AcrySo... 目的探讨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OL)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方法选取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植入AcrySof Toric IOL和AcrySof Natural IOL,比较两组患者植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残余散光、观察组IOL轴位旋转稳定性。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UCVA≥0.8眼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研究时间点残余散光度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28只眼IOL轴位旋转度均<20°,平均(3.1±1.2)°。结论 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应用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旋转稳定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OL)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角膜散光 旋转稳定性
下载PDF
可植入式接触镜植入术后拱高及对比敏感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杜云 孙康 +2 位作者 苏颖丹 钟志伟 刘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529-531,共3页
目的:观察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tion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拱高及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在我院植入ICL的高度近视患者15例30眼,年龄20~40(平均28.0)岁,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6.50^-22.50(平均-11.05±2.50)... 目的:观察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tion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拱高及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在我院植入ICL的高度近视患者15例30眼,年龄20~40(平均28.0)岁,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为-6.50^-22.50(平均-11.05±2.50)D。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分别检查术后6mo;1,2,3a的拱高情况,以及对比敏感度检测仪检查术后1,3a的对比敏感度情况。结果:患者术后6mo时拱高均值最大,以后每年下降,3a后拱高与术后6mo比较,拱高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敏感度术后1a与3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均位于正常值内。结论:ICL植入术后拱高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对比敏感度却未见明显改变。二者更长期的改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高 对比敏感度 可植入晶状体
下载PDF
分级多区域切削LASIK治疗-10D以上超高度近视疗效分析
8
作者 苏颖丹 周恩林 +1 位作者 姚达强 彭穗英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 10 D以上超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采用德国视明公司Keratm- F Multiscan系统对- 10 D以上超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手术,共32例(6 2只眼) ,分成两组, 组2 4只眼单区切削、组38只眼分多区切削。术后...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 10 D以上超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采用德国视明公司Keratm- F Multiscan系统对- 10 D以上超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手术,共32例(6 2只眼) ,分成两组, 组2 4只眼单区切削、组38只眼分多区切削。术后随访半年,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组每改变1D需要切削12 .4 7μm角膜厚度, 组每改变1D需要切削9.5 4 μm角膜厚度。两组手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结论 分级多区域切削L ASIK治疗- 10 D以上超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稳定性好、预测性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 治疗 近视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囊袋张力环在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钟志伟 孙康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9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在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2013-01~2015-01期间20例20眼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中行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在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2013-01~2015-01期间20例20眼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半脱位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中行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后或超声碎核后植入囊袋张力环,抽吸皮质后,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等情况.结果:20例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术后随访6mo,19例未发现人工晶体偏位倾斜现象.并发症:1例植入晶体囊张力环后出现晶状体囊袋偏移.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高眼压,静滴甘露醇后眼压恢复正常.所有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囊袋张力环可增加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避免了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袋张力环 晶体半脱位 外伤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
下载PDF
散光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观察
10
作者 钟志伟 孙康 杜云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评价散光人工晶状体(Toric IOL)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视觉效果、预测性及其轴位移动稳定性。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并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26例(31只眼),所有患者均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AcryS... 目的评价散光人工晶状体(Toric IOL)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视觉效果、预测性及其轴位移动稳定性。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并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26例(31只眼),所有患者均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裸眼视力、预计残余散光及术后残余散光、AcrySof Toric IOL轴位移动稳定性。结果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5者占90.3%(28只眼),≥0.8者占80.6%(25只眼)术前角膜散光平均值为(-2.03±0.43)D,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平均值为(-0.52±0.22)D,术后残余散光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前角膜散光与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crysof Toric IOL的轴位移动度,术后1周、1个月、6个月人工晶状体平均轴位移动度分别为:(4.64±1.98)°、(4.87±1.94)°、(5.64±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87,P>0.05)。术后只有1个患眼轴位移动度>10°。结论 AcrySof Toric IOL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轴位移动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角膜散光 TORIC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翼状胬肉术后巩膜融解2例
11
作者 王家伟 刘向 苏颖丹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1年第1期57-57,共1页
资料 患者1男性,72岁。因右眼长膜状物30余年,视物不清5年入住我科,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外伤史。眼部检查鼻侧结膜充血、肥厚,侵及角膜约6mm。完善榆杏后在局部麻醉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乍物羊膜移植术,暴露鼻侧巩膜3mm,暴露... 资料 患者1男性,72岁。因右眼长膜状物30余年,视物不清5年入住我科,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外伤史。眼部检查鼻侧结膜充血、肥厚,侵及角膜约6mm。完善榆杏后在局部麻醉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乍物羊膜移植术,暴露鼻侧巩膜3mm,暴露处用牛物羊膜覆盖。术后了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氧氟沙星眼膏及非甾体类滴眼液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融解 胬肉术后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翼状胬肉切除 氧氟沙星眼膏 羊膜移植术 滴眼液 视物不清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弱视检出率的评价
12
作者 周恩林 曹月 《中华当代医学》 2006年第2期96-96,共1页
目的评价全自动手持式电脑验光仪对学龄前儿童弱视检出率的可靠性。方法采用美国伟伦Suresight全自动手持式电脑验光仪检测小瞳状态的屈光度并筛选出弱视患者。部分病例散瞳验光,小瞳测得球镜2—3岁≥+3.5D、4—5岁≥+3.0D,6—7... 目的评价全自动手持式电脑验光仪对学龄前儿童弱视检出率的可靠性。方法采用美国伟伦Suresight全自动手持式电脑验光仪检测小瞳状态的屈光度并筛选出弱视患者。部分病例散瞳验光,小瞳测得球镜2—3岁≥+3.5D、4—5岁≥+3.0D,6—7岁≥+2.5D,柱镜≥+1.0D为弱视致病因素;能配合测视力的,经散瞳瞳孔复原后矫正视力≤0.8,电脑验光球镜≥+3.5D拄镜≥+1.0D诊为弱视。结果593例3—7岁儿童中正常者426例(71.8%),异常者167例(28.2%),检出弱视致病因素患者和确诊弱视患者共47例(7.9%)斜视患者进行映光遮盖检查方法测定眼位。结论全自动手持式电脑验光仪在小瞳状态下对儿童屈光和弱视调壹的结果是可靠的,而且方法简便、快捷。适用于大面积幼儿视力筛壹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筛查 弱视 全自动手持式电脑验光仪
下载PDF
Tetraflax可调节人工晶体与Softecl单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颖丹 孙康 +2 位作者 杜云 刘向 钟志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Tetraflax可调节人工晶体与Softec Ⅰ单焦点人工晶体术后的拟调节能力。方法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纳入本研究患者共57例(66眼),按植入的晶体分为2组,植入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试验组)29例(33眼);植入Softec Ⅰ单焦点人工... 目的探讨Tetraflax可调节人工晶体与Softec Ⅰ单焦点人工晶体术后的拟调节能力。方法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纳入本研究患者共57例(66眼),按植入的晶体分为2组,植入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试验组)29例(33眼);植入Softec Ⅰ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对照组)28例(33眼)。进行常规白内障检查,随访时间6个月。分别观察视力情况、调节幅度、前房深度变化量以及主观视功能。所得观察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etraflex组患者的裸眼近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优于Softec Ⅰ组(P<0.05)。术后6个月应用负镜片法测得的表观调节力:Tetraflex组为(1.50±0.75)D,Softec Ⅰ组为(0.50±0.25)D(P<0.05)。滴20 g/L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后,前房深度变化术后6个月Tetraflex组为(0.50±0.18)mm,Softec Ⅰ组为(0.18±0.10)mm(P<0.05)。Tetraflex组的主观视功能优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相比,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满足了患者视远、视近的要求,并可提供较好的表观调节力。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体 人工 调节
原文传递
额肌瓣悬吊与扇形额肌瓣悬吊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向 苏颖丹 +1 位作者 杜云 李莹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3期117-123,共7页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与扇形额肌瓣悬吊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眼科31例(41只跟)重度上睑下垂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自由表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16例(22只眼),行额...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与扇形额肌瓣悬吊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眼科31例(41只跟)重度上睑下垂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自由表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16例(22只眼),行额肌瓣悬吊术:Ⅱ组,15例(19只眼),行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手术后随访1年。全部患者术后1个月及1年时患跟的矫正情况,采用眼数和百分比的方式进行描述;其中,I组与Ⅱ组的组间比较采用Ⅳ。检验。全部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上睑回退量,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述;其中,I组与Ⅱ组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全部患者术后1个月及1年时患眼并发症和眼睑高度对称度的情况,采用眼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其中,I组与Ⅱ组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Ⅱ组患者采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后1个月时,I组16例(22只眼)患者中,矫正者14例(20只眼),占90.91%:欠矫者1例(1只眼),占4.55%;过矫者1例(1只眼),占4.55%。1/组17例(19眼)患者中,矫正者15例(16只眼),占84.21%;欠矫者0例(0只眼),占0.00%;过矫者2例(3只眼),占15.79%。两组数据经过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P〉0.05)。I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Ⅱ组患者采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后1年时,I组16例(22只眼)患者中,完全矫正者13例(18只眼),占81.82%;基本矫正者2例(3只眼),占13.64%;部分矫正者1例(1只眼),占4.55%;未矫正者0例(0只眼),占0.00%。II组17例(19眼)患者中,完全矫正者15例(17只眼),占89.47%;基本矫正者2例(2只眼),占10.53%;部分矫正者0例(0只眼),占0.00%;未矫正者0例(0只眼),占0.00%。两组数据经过,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0.05)。I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Ⅱ组患者采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后上睑回退量,I组16例(22眼)中,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年回退量分别为(0.47±0.65)mm、(0.35±0.68)mm、(0.31±0.52)mm及(0.27±0.41)mrll;Ⅱ组17例(19眼)中,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年回退量分别为(0.98±0.79)mm、(0.87±0.41)mm、(0.76±0.41)mm和(0.71±0.39)mm。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39,-2.68,-2.92;P〈0.05)。I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Ⅱ组患者采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后1个月内,I组16例(22眼)患者中,发生并发症3例(3只眼),占13.64%。其中,暴露性角膜炎1例(只1眼)、睑缘切迹1例(1只眼)及睑裂不对称1例(1只眼)。Ⅱ组17例(19只眼)患者中,发生并发症6例(8只眼),占42.11%。其中,暴露性角膜炎2例(3只眼)、睑缘切迹2例(2只眼)、睑缘成角畸形1例(1只跟)及睑裂不对称1例(2只眼)。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P〈0.05)。此外,两组患者重睑皱襞均明显,且均存在眼睑闭合不全及上睑迟落现象。I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Ⅱ组患者采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1年后,I组16例(22只眼)患者中,发生并发症2例(2只眼),占9.09%。其中,睑缘切迹1例(1只眼),眼睑闭合不全1例(1只眼)。Ⅱ组17例(19只眼)患者中,发生并发症4例(4只眼),占21.05%。其中,睑缘切迹1例(1只眼)、睑缘成角畸形1例(1只眼)及眼睑闭合不全2例(2只眼)。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42,P〈0.05)。I组患者采用额肌瓣悬吊术、Ⅱ组患者采用扇形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上睑睑高对称度的检查。结果在患者平视状态下,I组16例(22眼)患者中,满意者16例(19只眼);Ⅱ组17例(19眼)患者中,满意者14例(15只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0.05)。在患者上视状态下,I组16例(22只眼)患者中,满意者8例(10只眼)。Ⅱ组17例(19只眼)患者中,满意者9例(10只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4,P〉0.05)。结论额肌瓣悬吊术与扇形额肌瓣悬吊术两种手术方法均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效果相当。前者比后者并发症少,但在眉部会遗留少许瘢痕。后者更适合于外伤性上睑下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外科手术 提上睑肌 额肌
原文传递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对不同大小翼状胬肉术前术后眼表修复效果的临床比较分析
15
作者 吴文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5期150-151,共2页
分析探究不同大小翼状胬肉患者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后其术前术后眼表修复效果的临床比较。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40例不同大小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均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 分析探究不同大小翼状胬肉患者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后其术前术后眼表修复效果的临床比较。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40例不同大小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均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并按翼状胬肉大小,分为观察1组(20例,小翼状胬肉患者,胬肉头部距离同侧角膜缘<4mm)和观察2组(20例,大翼状胬肉患者,胬肉头部距离同侧角膜缘>或=4mm)。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BUT、泪液分泌试验I检测情况、视力改善情况,与观察2组相对比,观察1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BUT、泪液分泌试验I检测值更高,术后裸眼视力检测值更高,散光度更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对不同大小翼状胬肉患者实施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物能力,降低翼状胬肉切除治疗对患者泪腺分泌情况的影响,能改善患者角膜的散光情况,但翼状胬肉越小者,其整体的手术诊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大小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切除 自体结膜瓣移植 术前术后 眼表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