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度洛西汀配合针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伴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黎润仪 李丽兰 伍丽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36期74-77,共4页
目的分析度洛西汀配合针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AD)伴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在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住院部治疗的120例GAD伴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参... 目的分析度洛西汀配合针刺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AD)伴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在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住院部治疗的120例GAD伴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参照组患者予以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针刺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4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应对方式量表(CSQ)评分,生活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参照组的76.67%(χ^(2)=5.065,P=0.024)。治疗4周后,2组VAS、HAMA、S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MCCB、CSQ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VAS、HAMA、SAS评分较参照组更低,MCCB、CSQ评分较参照组更高(P<0.01)。治疗4周后,2组LSR各子量表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试验组较参照组更高(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4%,低于参照组的13.34%(χ^(2)=3.927,P=0.047)。结论度洛西汀配合针刺治疗伴有疼痛症状的GAD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及焦虑情绪,增强认知功能,提高生活满意度,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障碍 度洛西汀 针刺 安慰针 治疗结果
下载PDF
rTMS治疗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汤超华 蒋建昌 +2 位作者 李晓玲 徐国洪 徐彩霞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881-884,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120例中重度抑郁症(HAMD评分≥17分)伴睡眠障碍患者,收治时间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120例中重度抑郁症(HAMD评分≥17分)伴睡眠障碍患者,收治时间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的抗抑郁治疗措施,研究组同时给予rTMS方法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SQI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的PSQI评分、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睡眠总时间、睡眠潜伏期、REM睡眠潜伏期、NREM%、RE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潜伏期、NREM%值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0. 05),睡眠总时间、REM睡眠潜伏期、REM%值较治疗前显著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睡眠潜伏期、NREM%值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组患者的睡眠总时间、REM睡眠潜伏期、REM%值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rTMS治疗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效果显著,能显著的延长总睡眠时间、REM睡眠潜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抑郁症 睡眠障碍
下载PDF
支持性心理干预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叶丽浓 朱进才 +3 位作者 刘益亮 李婷 黄维手 邝俭玲 《实用医技杂志》 2021年第5期682-684,共3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临床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好发人群主要集中在18~44岁,常缓慢起病,具有情感、思维和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地区患者由于治疗条件落后、管理不当等原因,在...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临床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好发人群主要集中在18~44岁,常缓慢起病,具有情感、思维和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异常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地区患者由于治疗条件落后、管理不当等原因,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精神障碍 疾病负担 认知功能损害 自然病程 未明 支持性心理干预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团体心理干预在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玉萍 梁嘉权 +2 位作者 潘锦环 王晓妮 陈娟秀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2年第6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讨监护人参与的团体心理干预在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青少年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将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2020年1月—12月接收的抑郁障碍伴NSSI青少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 目的探讨监护人参与的团体心理干预在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青少年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将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2020年1月—12月接收的抑郁障碍伴NSSI青少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开展监护人参与的团体心理干预。采用HAMD-24量表评测两组入组时、入组第6周、入组3个月的抑郁程度;采用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OSI)评测两组入组时、入组3个月的NSSI行为;采用中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问卷调查表(MSQA)评测两组入组时、入组3个月的身体及心理亚健康状况。结果对照组36例、研究组38例纳入最终分析。研究组入组第6周及入组3个月后的HAMD-24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入组3个月的OSI及其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入组3个月的MSQA及其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监护人参与的团体心理干预在抑郁障碍伴NSSI行为青少年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程度,减轻NSSI行为,改善躯体及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护人 团体心理治疗 抑郁障碍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
下载PDF
积极心理干预在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5
作者 梁巧玲 谭宇康 +3 位作者 梁嘉权 章泽栋 潘锦环 廖绮娴 《中国临床护理》 2022年第2期94-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在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12月临床心理科收治的76例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2组患者均口服帕罗...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在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12月临床心理科收治的76例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2组患者均口服帕罗西汀,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积极心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自我伤害问卷及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对2组进行评估。结果2组HAMD得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14.320,P<0.001;F_(组间)=7.680,P=0.020;F_(交互)=11.420,P<0.001);干预后,研究组自我伤害问卷得分低于对照组(t=6.644,P<0.001)。TAS量表总分及描述情感能力、识别情绪困难、外向型思维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4.020,P<0.001;t=2.681,P=0.009;t=3.480,P<0.001;t=2.611,P=0.010)。结论积极心理干预在抑郁障碍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可降低抑郁程度,减轻自我伤害行为,提升情绪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干预 抑郁障碍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青少年 情绪控制
下载PDF
积极心理干预对青少年复发性抑郁障碍的影响
6
作者 王玉萍 黎润仪 +4 位作者 潘锦环 王晓妮 梁巧玲 陈淡云 陈娟秀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8期141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PPI)对青少年复发性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21年6—8月接收的青少年复发性抑郁障碍住院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P...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干预(PPI)对青少年复发性抑郁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21年6—8月接收的青少年复发性抑郁障碍住院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PPI;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冗思反应量表简版(RRS-10)、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评价两组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的抑郁程度、抑郁性冗思程度及积极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HAMD-24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的RRS-10量表沉思因子、反思因子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的PPQ量表的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青少年复发性抑郁障碍抑郁程度,降低抑郁性冗思程度,提升积极心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干预 青少年 复发性抑郁障碍 护理 效果
下载PDF
佛山市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延迟满足评估及成就动机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俞洋 徐国洪 +3 位作者 李晓玲 黎润仪 叶耀雄 何淑仪 《职业与健康》 CAS 2017年第9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了解佛山市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延迟满足水平以及成就动机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期为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延迟满足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40名基层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延迟满足问卷对医务人员职... 目的了解佛山市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延迟满足水平以及成就动机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期为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延迟满足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40名基层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延迟满足问卷对医务人员职业延迟满足水平进行评价,使用成就动机量表对医务人员成就动机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240名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工作延迟维度得分为(9.14±1.39)分,职业生涯延迟维度得分为(8.30±2.25)分,职业延迟满足总分为(17.45±3.55)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类别、工作年限等不同特征下工作延迟维度、职业生涯延迟维度以及职业延迟满足总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成就动机总分为(10.34±13.88)分,其中避免失败维度得分为(33.57±8.09)分,追求成功维度得分为(43.90±9.55)分;比较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类别、工作年限等不同特征下成就动机总分、避免失败维度、追求成功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延迟维度、职业生涯延迟维度、职业延迟满足总分分别与避免失败维度呈负相关(P<0.05);工作延迟维度、职业生涯延迟维度、职业延迟满足总分分别与追求成功维度、成就动机整体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延迟满足水平及成就动机水平均有待提高,职业延迟满足水平与成就动机水平密切相关,可通过提高个人成就动机,增强职业延迟满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职业延迟满足 成就动机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短程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在慢性失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梁巧玲 徐国洪 +4 位作者 刘紫珊 章泽栋 潘锦环 李兰芳 欧嘉敏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探讨短程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在慢性失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3月—6月接收的80例慢性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短程CBT-I... 目的探讨短程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在慢性失眠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3月—6月接收的80例慢性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短程CBT-I治疗,以6~8名患者与干预者组成干预团体,开展3次共6周的短程CBT-I。采用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患者入组时及干预2个月后的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快速眼动睡眠(REM)时间占比与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时间占比;采用Flinders疲劳量表(FFS)、简化版睡眠相关不良信念与态度量表(DBAS-16)评价患者入组时及干预2个月后的疲劳程度、睡眠信念与态度。结果研究组入组2个月时的TST、SE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组2个月时的FF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组2个月时的DBAS-16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短程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减轻其疲劳程度,增强其睡眠信念与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团体失眠认知行为疗法 慢性失眠 睡眠状况 疲劳 睡眠信念与态度
下载PDF
多维度应对策略在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玉萍 梁嘉权 +2 位作者 潘锦环 王晓妮 廖绮娴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3期4108-4111,共4页
目的:探讨多维度应对策略(MDCS)在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青少年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思路,将我院2022年1-8月接收的伴NSSI行为青少年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2例,计算脱落、退出、剔除后,对照组46例,... 目的:探讨多维度应对策略(MDCS)在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青少年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思路,将我院2022年1-8月接收的伴NSSI行为青少年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2例,计算脱落、退出、剔除后,对照组46例,研究组48例纳入最终分析。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研究组采用MDCS干预。采用渥太华自我伤害调查表(OSI)、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中国家庭功能量表(CFFS)、社交反应量表(SRS)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入组时及入组3个月后的自伤状况、情绪控制能力、家庭功能状况及社交能力。结果:研究组入组3个月的OSI量表中自我伤害尝试、自我伤害程度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组3个月TAS量表中描述情感能力维度、识别情绪困难维度、幻想维度、外向型思维维度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入组3个月的CFFS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期;研究组入组3个月的SR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维度应对策略能有效减轻NSSI青少年的自伤冲动和自伤程度,提升情绪控制、家庭功能和社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度应对策略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 情绪控制 家庭功能 社交能力
下载PDF
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程度、自杀意念与认知功能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秋霞 莫金灿 +4 位作者 梁美红 陈继惠 罗金媛 刘丽芳 曾冠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1期3751-3753,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程度、自杀意念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将2022年2-9月我科接收的抑郁障碍患者104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测抑郁程度;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调查自...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程度、自杀意念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将2022年2-9月我科接收的抑郁障碍患者104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测抑郁程度;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调查自杀意念强度;采用Rivermead行为记忆试验、卡片测试、平面连线测试、卡片转换测试与时间判断测试、注意广度测试(AST)、注意持久性测试(NPT)分别评价患者的记忆功能(MF)、语言功能(LF)、视空间功能(VF)、执行功能(EF)及注意力功能(AT)。结果:104例患者中轻中度抑郁75例,占比72.12%;重度抑郁29例,占比27.88%;无自杀意念59例,占比56.73%;有自杀意念45例,占比43.27%;重度抑郁患者的MF、LF、VF、EF、AST及NPT得分均低于轻中度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自杀意念的抑郁障碍患者的MF、LF、VF、EF、AST及NPT得分均低于无自杀意念的抑郁障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障碍患者的HAMD-24评分与MF、LF、VF、EF、AST及NPT均有中等强度的负相关性;BSI-CV自杀意念评分与MF、LF、VF有弱的负相关性,与AST及NPT有中等强度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程度、自杀意念与记忆功能、语言功能、视空间功能、执行功能及注意力功能有负相关性,应重视抑郁及自杀意念关联的认知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抑郁程度 自杀意念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基于自我控制训练的GCBT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干预效果
11
作者 王晓妮 陈宏盛 王玉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21期3070-307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控制训练的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GCBT)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便利抽样法将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5月接收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86例...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控制训练的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GCBT)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文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便利抽样法将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5月接收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计算脱落、退出与剔除后,最终对照组38例、研究组40例纳入分析。对照组男16例,女22例,年龄(16.24±2.69)岁,接受每周1次的常规健康教育,持续7周;研究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16.30±2.75)岁,采用基于自我控制训练的GCBT,每周1次,持续7周。采用《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评价两组入组时与入组2个月后的自我控制能力、抑郁程度、记忆功能、执行功能、注意力功能。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结果入组2个月,研究组的《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中情绪控制维度、行为控制维度、思维控制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35.28±3.37)分比(30.50±3.28)分、(45.68±5.36)分比(39.74±5.13)分、(32.70±3.35)分比(28.78±3.07)分、(113.66±10.73)分比(99.02±9.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43、4.995、5.407、6.265,均P<0.05)。入组2个月,研究组的HAMD-24评分低于对照组[(21.40±3.14)分比(23.18±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9,P<0.05)。入组2个月,研究组的记忆功能、执行功能、注意力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3.93±1.54)分比(21.68±1.75)分、(27.50±2.16)分比(24.87±2.32)分、(79.83±8.16)分比(72.55±9.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36、5.185、3.686,均P<0.05)。结论基于自我控制训练的GCBT与常规健康教育比较,能改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降低抑郁程度,提升记忆功能、执行功能与注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青少年 自我控制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 抑郁程度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 被引量:16
12
作者 蒋健昌 李晓玲 +1 位作者 汤超华 张俊成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14-1416,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剂型帕利哌酮(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安全性、社会功能和用药满意度的影响。方法80例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3~12 mg/d达6周且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注射...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剂型帕利哌酮(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安全性、社会功能和用药满意度的影响。方法80例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3~12 mg/d达6周且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注射组和口服组。口服组根据病情维持帕利哌酮缓释片剂量3~12 mg/d;注射组根据病情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起始治疗模式”,分组日开始注射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150 mg,第8天后注射100 mg,第5周根据病情和患者自身情况注射75~150 mg。于分组前及分组后5、9和13周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以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社会功能量表(PSP)以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评估用药满意度问卷(MSQ)以评定患者用药主观感受。结果注射组40例患者中,有37例(92.5%)完成研究,口服组40例患者中,有32例(80%)完成研究,将完成全部研究的患者的资料纳入统计分析。分组前两组的PNASS、TESS、PSP和MS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组治疗5、9和13周后,两组PANSS、TESS评分较分组前均有改善,但注射组与口服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组治疗5、9和13周后,注射组和口服组的PSP、MSQ评分均明显提高,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在社会功能恢复和患者用药满意度方面存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 帕利哌酮缓释片 社会功能 用药满意度
下载PDF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美银 罗玉玲 +3 位作者 杨俏平 陈少梅 李少兰 张杏莲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2639-2640,共2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除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外,由自我管理教育小组成员严格按照规范...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除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外,由自我管理教育小组成员严格按照规范化健康教育流程对患者实施综合的自我管理教育。出院时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实施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结果: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后,干预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生活质量除环境领域和精神信仰两领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因子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能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抑郁情绪,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管理教育 抑郁症 健康教育
下载PDF
社交焦虑障碍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彩霞 俞洋 +4 位作者 汤超华 徐国洪 张杏莲 邓丹文 谢国军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障碍(SAD)患者的社交障碍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例SAD患者(SAD组)及60名性别、教育程度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成套神经认知功能[包括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持续操作功能测试(CPT)、踪...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障碍(SAD)患者的社交障碍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例SAD患者(SAD组)及60名性别、教育程度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成套神经认知功能[包括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持续操作功能测试(CPT)、踪迹描绘测验(TMT)、词语流畅性测验(WFT)和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评估及比较;并对患者进行利博维茨社交焦虑量表(LSAS)、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及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II)临床评估;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对SAD患者临床状况评分与神经心理测试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AD组WCST测试的完成分类数的测试分(5.2±1.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3±0.6),持续性错误数(1.6±2.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7±0.7)(P均<0.05);LSAS评分(63.5±25.5)明显高于正常值(28.4±21.5);SAD组LSAS评分与WCST的持续性错误数呈正相关(r=0.535,P<0.05),与WCST分类成绩呈负相关(r=-0.353,P<0.05)。结论:SAD患者认知功能中的执行能力明显降低,并与SAD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障碍 认知功能 神经心理学评估
下载PDF
慢性疼痛合并抑郁、焦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晓玲 赵长江 +3 位作者 张杏莲 蒋健昌 汤超华 刘益亮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47-849,共3页
目的慢性疼痛合并抑郁、焦虑障碍住院患者予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后,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服用文拉法辛和帕罗西汀治疗。患者治疗前后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连续治疗3周... 目的慢性疼痛合并抑郁、焦虑障碍住院患者予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后,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服用文拉法辛和帕罗西汀治疗。患者治疗前后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连续治疗3周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但文拉法辛组与帕罗西汀组相比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1);且文拉法辛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总体评价优于帕罗西汀组(χ2=8.64,P<0.05)。结论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疼痛伴抑郁、焦虑效果优于帕罗西汀,故可在临床上将文拉法辛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伴抑郁焦虑 疗效比较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负面情绪及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伍丽华 张杏莲 曾海燕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5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负面情绪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44例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2例。对...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负面情绪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44例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评分。结果干预前,观察组的SAS、SDS、SDSS评分分别为(57.66±6.82)、(56.25±7.15)、(15.89±2.14)分,对照组的SAS、SDS、SDSS评分分别为(57.23±7.04)、(56.64±7.22)、(16.02±2.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SDSS评分分别为(38.48±5.29)、(37.36±6.12)、(7.54±2.31)分,低于对照组的(43.26±5.06)、(41.28±6.45)、(12.16±2.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SDS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依从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精神发育迟缓合并行为障碍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控制其负面行为,提高护理依存性,可为该类患者提供新的临床诊治护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发育迟缓 行为障碍 负面情绪 护理
下载PDF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锦成 黎彩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9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后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使用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后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在使用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干预,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作为测评工具。于入组前及8周干预后进行评定,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实验组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QOLI-74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认知行为 护理干预
下载PDF
中医气功对大学生睡眠改善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图雅 左劼成 何健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6期128-131,共4页
目的将气功的修炼过程分解为音乐、注意力指向、意识思维活动强度三个元素,通过设计实验分离各个元素,以判断这些元素在气功修炼过程中的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并试图探究如何科学改良气功,使其在帮助入睡方面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方法随机... 目的将气功的修炼过程分解为音乐、注意力指向、意识思维活动强度三个元素,通过设计实验分离各个元素,以判断这些元素在气功修炼过程中的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并试图探究如何科学改良气功,使其在帮助入睡方面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大一大二的学生共22人完成实验。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结果在气功的音乐、注意力指向、意识思维活动强度这三个重要组成成分中,意识思维活动强度对调节人体的睡眠起到主要作用,音乐和注意力指向对气功的修炼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结论在如何帮助人们获得更好的睡眠这一问题上,从事更多的脑力活动以充分消耗个体过多的心理能量是解决失眠问题的良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功 睡眠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工娱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稳定期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叶丽浓 朱进才 +3 位作者 陈锦成 李婷 蔡广根 邝俭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4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工娱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稳定期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稳定期患者108例,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58)与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工娱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稳定期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稳定期患者108例,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58)与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长期住院精神科护理,观察组给予工娱治疗,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SDSS、HAMA、HAMD、SCL-90评分各维度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DSS评分、HAMA、HAMD、SCL-90评分各维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工娱治疗有利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稳定期患者提高患者社会功能、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敌对、偏激等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娱治疗 长期住院 精神分裂症 稳定期 社会功能
下载PDF
辩证行为疗法对于有自杀倾向抑郁症患者疗效评估 被引量:3
20
作者 汤超华 徐彩霞 +2 位作者 徐国洪 李晓玲 张杏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2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辩证行为疗法在有自杀倾向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6月收治的96例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度洛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 目的探讨辩证行为疗法在有自杀倾向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6月收治的96例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度洛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辩证行为疗法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杀意念及抑郁症状。结果研究组治疗第1、2、4、8周Beck自杀意念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实施辩证行为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降低自杀意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行为疗法 自杀倾向 抑郁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