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膜软骨寡聚基质蛋白抗原抗体力学检测在膝骨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世海 郑海萍 +2 位作者 邓旭 张红兵 林绍仪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6-348,共3页
目的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探针修饰上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抗体检测骨关节炎(OA)高危人群、OA早期患病组红细胞膜上COMP抗原间相互作用力,探讨这种方法在OA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2例单侧膝关节OA早期患者、9例OA高危人群及8名正... 目的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探针修饰上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抗体检测骨关节炎(OA)高危人群、OA早期患病组红细胞膜上COMP抗原间相互作用力,探讨这种方法在OA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2例单侧膝关节OA早期患者、9例OA高危人群及8名正常人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样本中COMP的水平。同时分离红细胞,运用AFM探针修饰上COMP抗体检测与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相互作用力。结果 OA早期患者血清中COM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和OA高危人群(P<0.05),但OA高危人群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MP血清学检测无法区分OA高危人群与正常人。OA早期患者、正常人、OA高危人群红细胞膜COMP黏附力和弹性模量差异均有显著差异。OA高危人群红细胞COMP力学性能已经明显增加,当发生OA时,黏附力和弹性模量参数达到峰值。结论运用AFM探针修饰上COMP抗体检测与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相互作用力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OA的特异性方法,可以作为OA高危人群的初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寡聚基质蛋白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VP术后肺功能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创 刘付滴 徐万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4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5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脊柱功能障碍指数、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 目的观察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5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脊柱功能障碍指数、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肺功能指标。结果手术后1 d,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2.2±0.5)分、脊柱功能障碍指数(20.9±3.2)分低于手术前的(8.7±0.9)、(42.6±3.3)分,椎体前缘高度(25.7±2.5)mm高于手术前的(13.6±2.3)mm,Cobb角(20.2±2.8)°小于手术前的(26.3±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 d,患者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均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积极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肺功能,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畸形,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肺功能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创 何贻骞 +1 位作者 周柏臻 徐万宏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患者。其中,PVP组44例、PKP组61例。于术前和术后1 d、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Cobb角、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和VAS评分,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骨水泥渗漏和再发骨折例数。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Cobb角、ODI指数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KP组术后各时间点Cobb角和ODI指数均低于PVP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高于PVP组(P<0.05),术后1 d时的VAS评分低于PVP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及继发性椎体骨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PKP组(P<0.05)。结论PKP组患者Cobb's角、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和VA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PVP组,且未增加手术创伤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对兔退行性病变后椎间盘的修复作用
4
作者 崔基浩 李创 +2 位作者 马文斌 李春 徐万宏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对兔退行性病变后椎间盘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与治疗组(n=6)。取新西兰大白兔髂后上棘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骨髓单核细胞。两组实验兔麻醉后使用16 G穿刺针进行L4/...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对兔退行性病变后椎间盘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与治疗组(n=6)。取新西兰大白兔髂后上棘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骨髓单核细胞。两组实验兔麻醉后使用16 G穿刺针进行L4/5、L5/6、L6/7椎间盘穿刺造模。治疗组将骨髓单核细胞注入到穿刺造模的椎间盘中,对照组不予治疗。第4、8、24周分别进行椎间盘的影像学(X线和MR)与组织学观察。结果在椎间隙高度维持方面,随着周数的增加,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MR T2W1加权像的信号强度及组织形态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显示,与治疗组相比,对照组中的髓核细胞数量减少,胞外基质收缩、不均。结论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对兔退行性病变后的椎间盘具有一定的修复再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自体骨髓单核细胞 退行性病变 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