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快速MRI序列扫描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24小时内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黎子锋 张浩 +2 位作者 曾红辉 廖南静 何传锦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09-0015,共7页
在保证诊断质量情况下缩短MRI检查时间,通过优化扫描技术参数来急诊完成MRI检查,运用多模式MRI影像图弥补信息量单一的CT影像,从而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关键依据,为尽快开通闭塞的血管提供选择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2... 在保证诊断质量情况下缩短MRI检查时间,通过优化扫描技术参数来急诊完成MRI检查,运用多模式MRI影像图弥补信息量单一的CT影像,从而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关键依据,为尽快开通闭塞的血管提供选择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23年1月-2024年3月就诊的40例急诊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且均对发病时间<24h临床疑似AIS患者进行急诊MRI检查,优化急诊快速MRI序列扫描,15分钟内完成T1WI、T2WI-Flair、DWI、3DTOF-MRA、PWI(增强)五个序列;影像诊断医生5min完成PWI后处理技术,5min内向神经科医生口头汇报结果。总时间≤25min。准确界定影像学介导的时间窗,分别进行DWI/T2WI-Flair不匹配分析,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值的测定,PWI/DWI不匹配分析,MRA重建。重组的各参数图均以伪彩图显示,并观察分析各病例中各序列对病灶及灌注状态显示。结果 40例患者确诊超急性及急性脑梗死28例(70.00%),其平均通过时间(MTT)延长、相对脑血容量(rCBV)下降;其中存在缺血半暗带15例(68.18%),存在侧枝循环10例(35.71%),存在责任血管狭窄22例(78.57%);22例患者MRA显示血管狭窄、闭塞与DWI一致,符合率为78.57%(22/28)。结论 用急诊快速MRI技术能够高效和准确地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24小时内的临床早期精准评估和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确切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快速序列扫描 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24小时内 多模式MRI
下载PDF
结肠憩室炎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潘壬清 曾红辉 +3 位作者 邓周强 张浩 李金茂 谢振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肠憩室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经内镜、手术证实为结肠憩室炎患者的术前全腹多层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内镜、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CT诊断的准确性,并对评估失误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3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肠憩室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经内镜、手术证实为结肠憩室炎患者的术前全腹多层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内镜、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CT诊断的准确性,并对评估失误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3例患者中,发现结肠憩室53例,憩室壁增厚50例,邻近结肠壁增厚48例,结肠周围炎性改变53例,肠袢间或肠系膜周围积液10例,腹腔游离气体5例,腹腔脓肿3例,肠梗阻2例,多层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为94.3%。结论多层螺旋CT螺旋能准确地诊断结肠憩室炎,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憩室炎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扩张与无扩张Riolan动脉弓的CT血管成像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欣 戎祯祥 +3 位作者 张浩 谢振文 曾红辉 张键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扩张与无扩张Riolan动脉弓的CT血管成像(CTA)表现、显示率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75例患者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A,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对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之间的Riolan动脉弓进... 目的探讨扩张与无扩张Riolan动脉弓的CT血管成像(CTA)表现、显示率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75例患者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A,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对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之间的Riolan动脉弓进行重建、观察及测量。结果多层螺旋CTA显示Riolan动脉弓共38例(50.7%)。其中扩张的Riolan动脉弓6例(8.0%);均有动脉粥样硬化,IMA完全闭塞3例,IMA狭窄3例;SMA狭窄2例,SMA正常4例。Riolan动脉弓血管管径2.50~5.27mm,平均(3.83±0.60)mm。无扩张Riolan动脉弓32例(42.7%);MIP图像上其吻合部细小蜿蜒,呈半开放状态,相应SMA与IMA均无狭窄扩张,Riolan动脉弓血管管径0.5~1.5mm。结论多层螺旋CTA能显示扩张的Riolan动脉弓及血管狭窄、闭塞情况,以及部分无扩张Riolan动脉弓的吻合部,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参考价值;VR与MIP结合可提高无扩张Riolan动脉弓的显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olan动脉弓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曾红辉 潘壬清 +5 位作者 李金茂 戎祯祥 张浩 谢振文 邓周强 陈智文 《罕少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粘连性肠梗阻术前行16层螺旋CT扫描及MPR后处理的影像表现,与临床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8例中,CT横断面图像、MPR图像均显示了肠...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粘连性肠梗阻术前行16层螺旋CT扫描及MPR后处理的影像表现,与临床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48例中,CT横断面图像、MPR图像均显示了肠梗阻的存在;单独根据横断面图像能确定38例(81.2%)的梗阻部位,而结合MPR图像可以确定45例(93.8%)的梗阻部位;有7例(87.5%)肠壁缺血或绞窄病例均为两种方法所显示。结论 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是术前无创性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方法,在显示粘连性肠梗阻的存在,确定梗阻部位和肠道血运状态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 肠梗阻 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后处理技术
下载PDF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术前MSCT三维重建观测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22
5
作者 杨强帮 戎祯祥 +2 位作者 张浩 麦显强 管建松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757-2759,共3页
目的探讨和总结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操作难点和关键点有指导价值的术前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的观测指标。方法对27例拟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患者术前行MSCT检查,三维重建获得相应CT内窥镜(CTC)和CT血管成像(CTA)图... 目的探讨和总结对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操作难点和关键点有指导价值的术前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的观测指标。方法对27例拟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患者术前行MSCT检查,三维重建获得相应CT内窥镜(CTC)和CT血管成像(CTA)图像。根据手术的难点和关键点,重点观察肿瘤定位、回结肠动脉(ICA)与肠系膜上静脉(SMV)的行走关系、右结肠动脉(RCA)及其与结肠中动脉(MCA)的走行关系、胃结肠静脉干(GTH)组合分型,测量RCA、MCA、GTH相关血管根部的距离,指导手术操作并于术中验证。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前CTC能准确定位肿瘤,与术中探查一致,符合率100%;术前MSCT能准确显示ICA与SMV的行走关系、准确显示RCA的类型及其与MCA的走行关系,与术中探查一致,符合率100%;术前MSCT对GTH主干显示较好,显示率为70.4%(19/27),对GTH属支显示欠佳,准确率仅为52.6%;MSCT能提供相关血管根部的测量长度,RCA与MCA共干平均长(32±4.7)mm,MCA主干平均长(33±9.2)mm,GTH干平均长(14±2.9)mm,分别与术中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其ICC值(组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80,术前测量和术中测量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术前MSCT三维重建能为术者提供较全面的信息,重点观察肿瘤位置、ICA与SMV行走关系、RCA的类型及其与MCA的行走关系、GTH的组合分型,并测量RCA与MCA共干、MCA和GTH主干的长度,有利于指导手术操作,解决操作难点,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腹腔镜 D3根治术 难点 三维重建 CTA CTC 观测指标
下载PDF
胆囊壁增厚的CT强化分型对胆囊炎病因的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欣 张浩 +2 位作者 曾红辉 刘东旭 张键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815-819,共5页
目的运用对胆囊壁增厚CT强化分层分型的方法,总结不同病因急性胆囊炎胆囊壁水肿与囊周积液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及顺德区新容奇医院临床诊断为急性胆囊炎或确诊为肝病并... 目的运用对胆囊壁增厚CT强化分层分型的方法,总结不同病因急性胆囊炎胆囊壁水肿与囊周积液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及顺德区新容奇医院临床诊断为急性胆囊炎或确诊为肝病并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169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且诊断胆囊正常者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系非肝病性胆囊炎者146例,肝病性胆囊炎者23例。胆囊壁按囊壁强化及分层的不同分为5型,观察各组胆囊壁强化分型情况,测量胆囊壁黏膜层厚度;比较非肝病组和肝病组的各型发生率及胆囊壁黏膜层厚度之间的差异。结果非肝病组Ⅱ型102例(69.9%),Ⅲ型5例(3.4%),Ⅳ型30例(20.5%),Ⅴ型9例(6.2%);肝病组Ⅱ型2例(8.7%),Ⅲ型11例(47.9%),Ⅳ型5例(21.7%),Ⅴ型5例(21.7%)。Ⅱ型在非肝病组的发生率高于肝病组(P<0.005),而Ⅲ型和Ⅴ型在非肝病组的发生率却低于肝病组(P<0.005,P<0.05),Ⅳ型在2组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仅出现在对照组。非肝病组胆囊壁黏膜层厚度为(2.61±1.30)mm,大于肝病组的(2.02±0.52)mm(t=2.22,P<0.05)。结论胆囊壁CT强化分层分型的方法,有利于非肝病性与肝病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对胆囊炎有无穿孔也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胆囊壁增厚分型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