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动人工髋关节界膜显微结构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黄必留 余楠生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55-656,共2页
目的 研究髋翻修假体周围界膜 ,了解界膜组成 ,探讨假体松动机制。方法 因人工髋关节松动而行翻修术患者 13例 ,对人工全髋翻修假体周围界膜进行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 ①翻修假体和界膜的肉眼观察 :假体周围骨水泥断裂。关节囊内表... 目的 研究髋翻修假体周围界膜 ,了解界膜组成 ,探讨假体松动机制。方法 因人工髋关节松动而行翻修术患者 13例 ,对人工全髋翻修假体周围界膜进行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 ①翻修假体和界膜的肉眼观察 :假体周围骨水泥断裂。关节囊内表面与假体下界膜相连接 ;②人工髋关节界膜光镜检查 :界膜组织内见胶原纤维、增生的细胞、小血管和异物颗粒 ,部分区域可见坏死的纤维组织。结论 ①磨损颗粒是引起生物学反应的重要因素。②巨噬细胞在界膜引起的生物学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结构 人工关节松动 人工关节置换术 人工髋关节界膜 病因
下载PDF
颈椎棘突纵切双开门扩大植骨成形术后椎管面积与神经功能改善的2年随访 被引量:8
2
作者 黄必留 李书纲 +2 位作者 张普国 黄明光 曾海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5期824-825,T001,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颈椎棘突纵切双开门扩大植骨成形术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棘突纵切双开门扩大植骨成形术治疗3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结果:3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26~5... 目的:观察应用颈椎棘突纵切双开门扩大植骨成形术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棘突纵切双开门扩大植骨成形术治疗3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结果:3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26~56个月(平均40.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优10例(28.6%),良13例(37.1%),一般8例(22.9%),差4例(11.4%)。JOA评分为9~17分,平均(12.6±3.5)分,与术前JOA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8.6%,优良率为65.7%。结论:颈椎棘突纵切双开门扩大植骨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患者术后椎管面积与神经功能改善状况良好,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棘突纵切双开门扩大植骨成形术 术后 椎管面积 神经功能 随访 脊髓型颈椎病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必留 李书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目的:报道双开门式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和分析作者在1999~2001年期间,采用双开门式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5例患者。随访40.6个月(26~56个月)。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JOA... 目的:报道双开门式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和分析作者在1999~2001年期间,采用双开门式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5例患者。随访40.6个月(26~56个月)。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和X线片及CT或MRI改变。结果: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优28.6%(10例),良37.1%(13例),一般22.9%(8例),差11.4%(4例)。JOA评分为(12.6±3.5)分(9~17分),与术前JOA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8.6%,优良率为65.7%。X线片及CT或MRI显示:术后椎管矢状径和椎管面积增加,两者与术前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双开门式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通过扩大颈椎管,使脊髓后移而获得减压;只要操作得当,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压迫症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小夹板联合石膏固定治疗盖氏骨折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新毅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6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小夹板联合石膏固定治疗盖氏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此治疗方法的优势。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76例盖氏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整复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夹板... 目的探讨小夹板联合石膏固定治疗盖氏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此治疗方法的优势。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76例盖氏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整复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夹板治疗。随访患者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38例患者优秀23例,良好10例,尚可10例,差0例,优良率为86.84%,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法整复联合石膏治疗盖氏骨折的基础上给予小夹板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氏骨折 手法整复 石膏固定 小夹板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曾海龙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807-808,共2页
目的:探讨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符合髓内钉固定的长管状骨骨折的各自优缺点。方法:采用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治疗包括股骨、胫骨、肱骨等长管状骨骨折共64例,对术后进针点疼痛、轻度成角(<5°)、轻度短缩(<1 cm)、骨折延... 目的:探讨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符合髓内钉固定的长管状骨骨折的各自优缺点。方法:采用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治疗包括股骨、胫骨、肱骨等长管状骨骨折共64例,对术后进针点疼痛、轻度成角(<5°)、轻度短缩(<1 cm)、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锁钉或髓内钉断裂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这两组在术后进针点疼痛、轻度成角(<5°)、轻度短缩(<1cm)、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锁钉或髓内钉断裂等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自锁髓内钉属动力性固定,对骨折端有纵向加压作用,能促进骨折愈合,术中无需远端锁钉,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感染风险,也更加微创。交锁髓内钉属静力性固定,固定确实、可靠,但应注意可能发生的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并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锁髓内钉 交锁髓内钉 骨折 临床研究
下载PDF
136例脊柱外伤患者非正确体位及非正确搬运方式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乘风 潘慧敏 +1 位作者 徐新毅 曾海龙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109-110,共2页
目的:了解脊柱外伤患者伤后采用非正确体位及非正确搬运方式的现状,强调伤后采取正确体位及搬运方式的必要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36例脊柱外伤患者进行资料调查,统计一般资料、伤后体位及搬运方式。结果:l3... 目的:了解脊柱外伤患者伤后采用非正确体位及非正确搬运方式的现状,强调伤后采取正确体位及搬运方式的必要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36例脊柱外伤患者进行资料调查,统计一般资料、伤后体位及搬运方式。结果:l36例患者中伤后采取非正确搬运方式者52例,非正确体位者40例,其中两项均存在者10例;仅44例患者体位及搬运方式正确。结论:脊柱外伤患者伤后采取非正确体位和(或)非正确搬运方式的比例较高,有必要加强正确搬运和正确体位的急救知识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外伤 体位 搬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