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高校岭南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永峰 谢中元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41-45,共5页
置身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背景,地方高校应以面向文化传承、实现文化育人为主线开展地域传统文化教育。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依托岭南文化资源实施协同育人,通过培育教师和研究人员、开发系列课程教材、凝聚传承共同体等途径,构... 置身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背景,地方高校应以面向文化传承、实现文化育人为主线开展地域传统文化教育。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依托岭南文化资源实施协同育人,通过培育教师和研究人员、开发系列课程教材、凝聚传承共同体等途径,构建了“四个阶段推进、四层平台支撑”的岭南文化教育体系,使大学生参与地方非遗保护、学校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能力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高校与岭南文化资源融合不足、岭南文化参与人才培养程度不高以及大学生岭南文化素养欠缺等问题,其先行先试积累的经验具有可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岭南文化 教育 实践
下载PDF
基于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校园武术活动与人才培养实践——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黄丹 刘永峰 荆治坤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68-71,共4页
佛山是我国南派武术重要的发源地,佛山传统武术文化源远流长。依托佛山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和区域优势,推进地方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进校园、进社区,在大学生中开展佛山传统武术活动,从而传承和发展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培养和提升学生人... 佛山是我国南派武术重要的发源地,佛山传统武术文化源远流长。依托佛山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和区域优势,推进地方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进校园、进社区,在大学生中开展佛山传统武术活动,从而传承和发展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规范,达到强身健体与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目的,这对推动佛山创文建设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具有特殊的价值和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文化 校园武术 传承发展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岭南龙舟竞渡文化的地方呈现——基于对广东省佛山市杏坛镇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谢中元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2-16,共5页
杏坛作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下辖的一个镇,留存了许多清康熙以来与龙舟有关的旧物古迹,镇内许多村(社区)拥有龙舟、龙艇,一直延续着游龙竞艳、龙舟竞赛两类龙舟活动,前者维系于龙母、关帝等神诞,后者以端午、国庆等节庆为依托。随着城... 杏坛作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下辖的一个镇,留存了许多清康熙以来与龙舟有关的旧物古迹,镇内许多村(社区)拥有龙舟、龙艇,一直延续着游龙竞艳、龙舟竞赛两类龙舟活动,前者维系于龙母、关帝等神诞,后者以端午、国庆等节庆为依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河涌被污染、割断、填塞时有发生,导致举办龙舟竞渡的村落范围不断缩减。当务之急就是要启动河涌整治,通过集中整治促进河涌生态的修复,力争让"五月龙舟逐海游,兴来直闹到寒秋"的景象长留乡土民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坛 龙舟 龙母诞 游龙竞艳 竞赛
下载PDF
非遗传承主体存续的文化社会基础——对佛山醒狮习俗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8
4
作者 谢中元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如何以史为鉴审视非遗传承主体的价值及其存续的文化社会基础,是优化改进当前及今后非遗保护所需面对的一个理论与实践问题。1949-1976年佛山醒狮传承的社会史显示,从佛山醒狮的“翻身”、显性传承逐步到被抑制、隐性传承,源于社会政策... 如何以史为鉴审视非遗传承主体的价值及其存续的文化社会基础,是优化改进当前及今后非遗保护所需面对的一个理论与实践问题。1949-1976年佛山醒狮传承的社会史显示,从佛山醒狮的“翻身”、显性传承逐步到被抑制、隐性传承,源于社会政策环境渐使醒狮传承主体失语、失位。但依托记忆和技艺存续的醒狮习俗,因深寓于传承主体之身心,并未因特殊时期的外力强抑而彻底寂灭失忆。非遗传承主体能否活性存续,与其所依存的文化社会基础紧密相关,既依赖于社会政策环境可否提供正向外动力,也维系于传承群体内生的主体性和内动力。历史考察的启示在于,应充分承认并激活非遗传承主体,使助力保护的外条件与传承主体的内动力同向相合,以此推动“后申遗时期”非遗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醒狮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主体 后申遗时期 内动力
下载PDF
佛山咏春拳传承与发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永峰 荆治坤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1-15,共5页
佛山咏春拳传承目前有六大支系,它们传承与发展既有内因也存在外因,广府文化和佛山市深厚的武术历史文化传统为咏春拳的传承普及提供了文化土壤、海外传播对佛山咏春拳传承普及具有反哺作用。此外,佛山市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佛山武术... 佛山咏春拳传承目前有六大支系,它们传承与发展既有内因也存在外因,广府文化和佛山市深厚的武术历史文化传统为咏春拳的传承普及提供了文化土壤、海外传播对佛山咏春拳传承普及具有反哺作用。此外,佛山市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佛山武术组织的积极努力,咏春拳易于入手的技术特点,也是咏春拳得以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 咏春拳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民俗文化发展及其动力考察——以佛山醒狮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谢中元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28-35,共8页
与城镇化、全球化发展影响下民俗传统整体趋于溃散的情势不同,佛山醒狮适应社会变迁并走出了具有样本意义的发展之路。这归因于上世纪80年代民间醒狮的复兴及其从民俗到体育的重构,进而实现了90年代以后全球化进程中醒狮的竞技化、非遗... 与城镇化、全球化发展影响下民俗传统整体趋于溃散的情势不同,佛山醒狮适应社会变迁并走出了具有样本意义的发展之路。这归因于上世纪80年代民间醒狮的复兴及其从民俗到体育的重构,进而实现了90年代以后全球化进程中醒狮的竞技化、非遗保护情境下醒狮的文化再认同及其联动。依托文献记载和口述访谈,在“国家/社会”框架下阐述其动力机制,有助于透视地方民俗文化发展规律,并为狮舞类非遗的可持续传承提供路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民俗文化发展 佛山醒狮 地方社会 动力机制
下载PDF
佛山醒狮变迁研究论纲 被引量:5
7
作者 谢中元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7-47,共11页
在中外学界呼吁研究民俗文化变迁的联动语境中,以学术研究较为缺失的南狮文化代表“佛山醒狮”为对象,在人类学视野中考察其文化变迁,这需要借鉴文化变迁理论,将佛山醒狮个案置入社会变迁框架,依托文献记载和口述记忆的双重证验,对其变... 在中外学界呼吁研究民俗文化变迁的联动语境中,以学术研究较为缺失的南狮文化代表“佛山醒狮”为对象,在人类学视野中考察其文化变迁,这需要借鉴文化变迁理论,将佛山醒狮个案置入社会变迁框架,依托文献记载和口述记忆的双重证验,对其变迁的分期过程、动力机制、内在规律进行实证探究和学理阐发。已有文献资料、田野成果为此奠定了扎实基础,该研究区别于以往对于舞狮的静态化、文本化、截时断探讨,将深化地域舞狮文化变迁研究,为地方非遗保护、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醒狮 文化变迁 非物质文化遗产 动力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6-92,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进行学科分类,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工作中亟待从理论上解决的问题。将现有分类体系改为"三级五分"法的分类框架更为合理,其体系结构应由编制说明、分类表、使用说明组成,立类应遵循科学性、开放...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进行学科分类,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工作中亟待从理论上解决的问题。将现有分类体系改为"三级五分"法的分类框架更为合理,其体系结构应由编制说明、分类表、使用说明组成,立类应遵循科学性、开放性、实用性、均衡性原则,标记符号要符合灵活性、表达性、简明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体系
下载PDF
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其传承人探析
9
作者 谢中元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3-32,共10页
佛山建立了四级非遗项目名录及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其非遗主要分布于禅城、南海和顺德,且类别上以民俗、传统技艺和美术类非遗为主。佛山非遗的传承方式分为群体传承、家庭(家族)传承、社会传承等,各代表性传承人是在佛山非遗传承中... 佛山建立了四级非遗项目名录及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其非遗主要分布于禅城、南海和顺德,且类别上以民俗、传统技艺和美术类非遗为主。佛山非遗的传承方式分为群体传承、家庭(家族)传承、社会传承等,各代表性传承人是在佛山非遗传承中具有高度文化自觉、主动培育继承人并起着关键作用的文化持有集大成者。通过对佛山40名省级非遗传承人的年龄分布、数量特点、区域分布、性别特征与生活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普及佛山非遗"带徒传艺"以及重构非遗传承梯队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山 非遗 传承方式 代表性传承人
下载PDF
在境外的沃土中扩展中华文化的精神领地——评港澳文坛的佛山籍评论家群
10
作者 古远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5-9,共5页
从表面上看,“港澳文坛的佛山籍评论家群”各自为战,构不成群体,其实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创新性、本土性、争议性、史料性,成为构筑境外文学研究的新高地。他们研究文学问题十分“接地气”,在商品社会中注重超越世俗和功利,实现了对物化世... 从表面上看,“港澳文坛的佛山籍评论家群”各自为战,构不成群体,其实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创新性、本土性、争议性、史料性,成为构筑境外文学研究的新高地。他们研究文学问题十分“接地气”,在商品社会中注重超越世俗和功利,实现了对物化世界的突围,为共同构筑“文学粤军”乃至中华文化的大同世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澳文学 佛山籍评论家群 梁锡华 胡菊人
下载PDF
“一带一路”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论 被引量:21
11
作者 谢中元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82,共5页
"一带一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源远流长,沿线"非遗"为"一带一路"提供文化支撑,"一带一路"建设赋予沿线"非遗"保护新机遇,两者互利互惠。目前,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联合申报世界非遗... "一带一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源远流长,沿线"非遗"为"一带一路"提供文化支撑,"一带一路"建设赋予沿线"非遗"保护新机遇,两者互利互惠。目前,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联合申报世界非遗、实施非遗的跨国界跨区域传播展演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也存在由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的现实困境。对此,应从制定"一带一路"沿线非遗保护规划,成立区域性的共享非遗保护组织,加大沿线非遗的普查、认定与申报,持续推进沿线非遗的传播、交流和共享,以"非遗+"策略夯实沿线非遗保护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探索努力,以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沿线非遗保护的良好互动与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交流 互利共赢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新探 被引量:17
12
作者 谢中元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79,共5页
近年来,"城镇化"在快速推进过程中带来了不可遏止的"去农村化"趋势,其中,一些地方出现的对乡土文化铲挖拔除式的毁灭、记忆掏空式的侵蚀造成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严重破坏,使得以乡土文化为中心的非遗保护变成堂吉... 近年来,"城镇化"在快速推进过程中带来了不可遏止的"去农村化"趋势,其中,一些地方出现的对乡土文化铲挖拔除式的毁灭、记忆掏空式的侵蚀造成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严重破坏,使得以乡土文化为中心的非遗保护变成堂吉诃德式奋争。面对此情,必须注重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重估乡土文化的内卷化价值,基于异态共存的城镇化现实,对适应力不同的非遗实施异质化、特殊化保护,进而致力"后申遗时期"的非遗传承精细化与新型城镇化之契合,以实现城镇化与非遗保护的互动共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保护 新型城镇化 互动共融
下载PDF
从乡俗到非遗:佛山“官窑生菜会”的传承、衍变与再生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中元 《文化遗产》 CSSCI 2015年第4期115-122,共8页
官窑生菜会在同治十一年刻本《南海县志》、光绪十年《点石斋画报》、宣统二年刻本《南海县志》等文献中展现了以拜观音、求子嗣以及求财为表征的活态传承图景,并因经历"文革"时期"经验的存封"而中止。随着新时期... 官窑生菜会在同治十一年刻本《南海县志》、光绪十年《点石斋画报》、宣统二年刻本《南海县志》等文献中展现了以拜观音、求子嗣以及求财为表征的活态传承图景,并因经历"文革"时期"经验的存封"而中止。随着新时期以来民俗的解封和认同的复兴,以及非遗保护的兴起,复办以后的官窑生菜会发生了从民间组织到官方主办、从有限禁令到全面管控、从信俗主导到商业盛会的形态肌理变迁,显示出行政主导下民俗的遗产化和资源化取向。而后续非遗保护过程中申报国级非遗的动力及其所产生的官民互动、观念修正等因素,又倒逼官窑生菜会出现了复归民俗传统的趋向。因此只有以传承、变化、发展的视角审视民俗,成为非遗的民俗才真正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窑生菜会 民俗 传承 资源化 非遗保护
下载PDF
方言岛三水六和的客家话语音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尊国 陈卫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63-67,共5页
六和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粤语族群包围下的客家方言岛。居民多数由河源龙川、梅州在明末至嘉庆年间迁来。由于三水六和客家方言处于强势的粤方言包围之中,因此六和客家方言不可避免地掺杂了些粤方言的成分。
关键词 方言岛 客家方言 佛山 六和 语音
下载PDF
佛山龙舟制作技艺及其档案式保护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中元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0-34,共5页
佛山龙舟制作技艺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繁杂技艺流程、实用文化功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龙舟运动兴盛的当下却渐处边缘弱势、少人关注的境遇,存在着本真性记载缺失、调查研究零散、保护投入不足等问题,亟待对其实施档案式保护。
关键词 佛山 龙舟制作技艺 非遗 档案
下载PDF
可持续视野下国家级非遗佛山十番的靶向化保护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中元 《地方文化研究》 2019年第4期93-99,共7页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佛山十番是十番锣鼓乐在广东地区的唯一遗存,经历了由盛而衰以及柳暗花明的传承轨迹。在实施非遗保护前,佛山十番的传承力明显趋弱,处于自生自灭的自发维系状态。进入非遗保护阶段后,佛山十番在外力正向推动下逐渐形成...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佛山十番是十番锣鼓乐在广东地区的唯一遗存,经历了由盛而衰以及柳暗花明的传承轨迹。在实施非遗保护前,佛山十番的传承力明显趋弱,处于自生自灭的自发维系状态。进入非遗保护阶段后,佛山十番在外力正向推动下逐渐形成了依托村落团体、学校基地传承的常态化境况。但其并未彻底走出非遗保护瓶颈,须实施由扶持、引导、开发策略组合的靶向化保护,以助推其彻底脱离濒危险境,焕发可持续传承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佛山十番 可持续传承 靶向化保护
下载PDF
中国抗疫取胜的社会文化探因 被引量:1
17
作者 戢斗勇 《岭南学刊》 2021年第2期33-38,共6页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其取胜的社会文化之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国抗疫取胜的文化基础;二是坚强引领的制度保障,即党的领导和制度的先进性,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法照搬的中国抗疫独有的政...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其取胜的社会文化之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国抗疫取胜的文化基础;二是坚强引领的制度保障,即党的领导和制度的先进性,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法照搬的中国抗疫独有的政治制度特色;三是爱国动力的民情优势,是清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出现的疫情阻碍的群众伟力;四是共同体观的国际共识,使中国抗疫带有国际视野新启蒙的特点,国际合作形成新的态势和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抗疫 重大战略成果 社会文化 原因
下载PDF
论岭南心学的主体性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戢斗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6,共6页
如果说心学是强调主体自我的儒学,岭南心学的主体性特强,且带有岭南地域特色。表现为以我为圣的自许、主客双重的自尊、自主创新的自为、逐利求乐的自爱。岭南的主体哲学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熠熠生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岭南心学 主体性 地域特征
下载PDF
清初佛山著名高僧成鹫评述
19
作者 戢斗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2-18,共7页
成鹫是清初岭南著名高僧,原籍番禺,移居南海弼唐后落发为僧。他久居弼唐亦庵,创建南海马山龙华禅院、琼海灵泉海潮寺和铁城东林庵等,任佛山仁寿寺书记、首座,后又任肇庆庆云寺和广州大通寺住持等职。成鹫在庆云寺编撰了《鼎湖山志》,为... 成鹫是清初岭南著名高僧,原籍番禺,移居南海弼唐后落发为僧。他久居弼唐亦庵,创建南海马山龙华禅院、琼海灵泉海潮寺和铁城东林庵等,任佛山仁寿寺书记、首座,后又任肇庆庆云寺和广州大通寺住持等职。成鹫在庆云寺编撰了《鼎湖山志》,为清初岭南佛教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成鹫是著名遗民文僧,在文学艺术方面颇有成就,留下大量诗作及书画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鹫 高僧 遗民 南海弼唐
下载PDF
康有为与岭南心学
20
作者 戢斗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5-12,共8页
康有为思想属于广义的岭南心学研究的范围。康学的影响源中,受白沙学的影响是明确的,其传续之迹,历历可寻。尤其是康有为哲学思想中,表现出明显的心学性质,表明康有为本身就是一个有一定心学倾向或因素的岭南心学人物。康有为的心学倾向... 康有为思想属于广义的岭南心学研究的范围。康学的影响源中,受白沙学的影响是明确的,其传续之迹,历历可寻。尤其是康有为哲学思想中,表现出明显的心学性质,表明康有为本身就是一个有一定心学倾向或因素的岭南心学人物。康有为的心学倾向,既是岭南心学影响的结果,也是岭南心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心学的特质至今仍在产生现实的作用,成为广东改革开放之路的历史文化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岭南心学 心学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