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机插方式下双季稻不同品种主要生理性状研究(英文)
1
作者 李木英 黄程宽 +2 位作者 谭雪明 石庆华 潘晓华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5期898-908,共11页
选择双季不同生育期的早、晚稻各8个品种,采用等行和宽窄行2种机插方式,探讨了2种机插方式下双季稻不同品种的产量和主要生理性状表现,旨在为双季稻机插的品种选择和适宜机插方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宽窄行机插处理较等行机插处理,早晚... 选择双季不同生育期的早、晚稻各8个品种,采用等行和宽窄行2种机插方式,探讨了2种机插方式下双季稻不同品种的产量和主要生理性状表现,旨在为双季稻机插的品种选择和适宜机插方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宽窄行机插处理较等行机插处理,早晚稻产量各提高2.90%和2.73%;宽窄行机插处理叶面积指数高于行机处理;宽窄行机插处理平均光合势高于等行机插处理,从分蘖盛期到成熟期各生育阶段,早稻分别提高了0.92%、3.99%、5.64%,晚稻分别提高了3.46%、7.09%、6.79%;宽窄行机插处的叶绿素SPAD值、根系活力高于等行机插处理;宽窄行机插处的单穗枝梗和颖花分化数较高、退化率较低。同等机插条件下,早稻品种株两优819和晚稻品种丰源优299有明显的产量优势,此类品种可作为江西等双季稻区机插品种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品种 机插秧 生理性状
下载PDF
芸薹素内酯对稻草基质育秧水稻秧苗生理特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廖莎 谭雪明 +3 位作者 李木英 胡凯 潘晓华 石庆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目的】筛选出机插水稻基质育秧芸薹素内酯(BR)适宜的施用方法及最佳用量。【方法】以中早39为供试材料,采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探究BR不同处理方式和浓度对机插早稻秧苗生理特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结果】施用BR可以提高秧苗的抗氧... 【目的】筛选出机插水稻基质育秧芸薹素内酯(BR)适宜的施用方法及最佳用量。【方法】以中早39为供试材料,采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探究BR不同处理方式和浓度对机插早稻秧苗生理特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结果】施用BR可以提高秧苗的抗氧化保护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总糖含量及C/N,秧苗根系活力提高了13.24%~48.31%,利于形成抗性强的健壮秧苗;喷施方式对提高秧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效果最佳,基施方式对降低秧苗丙二醛含量效果最好。施用适量BR也可促进秧苗机插后长出新叶、新根及返青,喷施方式效果最好;浸种、喷施方式还能增强秧苗机插后20~30d的单株分蘖力。【结论】播种前和出苗后进行两次适量的BR处理,有利形成壮苗和栽后活棵返青及分蘖,以播前0.15 mg/L浸种和秧苗1叶1心期0.10 mg/L喷施效果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基质 芸薹素内酯 早稻 生理特性
下载PDF
稻草基质育秧不同烯效唑处理对水稻秧苗生理活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廖莎 谭雪明 +3 位作者 李木英 胡凯 潘晓华 石庆华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8期96-102,共7页
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下,以泰优398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喷施和基施3种处理方式对水稻秧苗生理活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烯效唑可以增强秧苗根系活力30%以上,增强秧苗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全氮及淀... 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下,以泰优398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喷施和基施3种处理方式对水稻秧苗生理活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烯效唑可以增强秧苗根系活力30%以上,增强秧苗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全氮及淀粉含量,利于形成抗性强的健壮秧苗。3种方式烯效唑处理下秧苗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均高于对照;以基施方式提高全氮含量、浸种方式提高淀粉含量的效果最佳;以浓度100 mg/L浸种、150 mg/L喷施和100 mg/L基施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同时,施用烯效唑还可促进秧苗栽后长出新叶、新根及返青,以基施方式效果最好,不仅能增强秧苗的单株及群体分蘖能力,还可延长分蘖期,推迟高峰分蘖数时期。生产中,烯效唑浸种以浓度50~100 mg/L,喷雾以浓度100~150 mg/L,基施以浓度175~250 mg/L为宜,有利于形成健壮秧苗,利于栽后活棵、返青、分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基质 烯效唑 浸种 喷施 基施 水稻 秧苗 机插移栽 生理活性
下载PDF
生物炭对双季稻生长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后效 被引量:11
4
作者 汪勇 吕茹洁 +5 位作者 黎星 占静 王秋菊 曾勇军 胡水秀 商庆银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6-103,共8页
为探究南方双季稻田施用生物炭的后效,对比分析了当年新施用生物炭(施用量分别为0、20和40 t·hm^(-2),以B0、B_(20)、B_(40)表示)和前2年施用生物炭(施用量与B_(20)、B_(40)相同,分别以Y_(2)B_(20)、Y_(2)B_(40)表示)分别对双季稻... 为探究南方双季稻田施用生物炭的后效,对比分析了当年新施用生物炭(施用量分别为0、20和40 t·hm^(-2),以B0、B_(20)、B_(40)表示)和前2年施用生物炭(施用量与B_(20)、B_(40)相同,分别以Y_(2)B_(20)、Y_(2)B_(40)表示)分别对双季稻生长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炭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生物炭及其后效均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 H、有机碳和速效钾含量,其中新施生物炭效应增幅均高于生物炭后效。与B0相比,新施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早、晚稻产量与地上部生物量,B_(20)和B_(40)早稻产量分别显著提高6.9%、12.6%,晚稻产量分别显著提高9.4%、8.3%;Y_(2)B_(20)、Y_(2)B_(40)早稻产量相较于B0分别显著下降3.4%、4.6%,对晚稻产量无显著影响。新施生物炭处理中,早稻和晚稻茎、叶中氮素与磷素含量均显著降低,而钾素含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前2年施用生物炭处理对早、晚稻氮素与磷素吸收量均无显著影响,仅Y_(2)B_(40)显著提高了晚稻钾素吸收量。新施生物炭处理氮、磷、钾吸收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增加均呈上升趋势。与B0相比,B_(40)晚稻氮素吸收量显著增加9.9%,B_(20)和B_(40)早稻磷素吸收量分别显著增加9.9%、9.1%,B_(40)晚稻磷素吸收量显著增加9.1%;B_(20)、B_(40)早稻钾素吸收量分别显著提高22.8%、39.9%,晚稻分别显著提高9.9%、19.5%。综上所述,施用秸秆生物炭对双季稻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养分吸收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存在后效作用,但是其后效较短,应考虑适当补施生物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水稻 产量 养分吸收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不同机械直播穴距与播种量对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贾维强 谭雪明 +2 位作者 李木英 石庆华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7,共9页
选用杂交稻品种株两优819和常规稻品种中早35,探讨4种穴距的2种穴播量对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明确双季早稻机械穴直播合理的穴距和穴播量。结果表明,机直播穴距均以11 cm处理产量最高。穴距11 cm条件下,株两优819播种量3和5粒处理的产... 选用杂交稻品种株两优819和常规稻品种中早35,探讨4种穴距的2种穴播量对早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明确双季早稻机械穴直播合理的穴距和穴播量。结果表明,机直播穴距均以11 cm处理产量最高。穴距11 cm条件下,株两优819播种量3和5粒处理的产量分别为9 671.19 kg/hm^2和9 461.46 kg/hm^2;中早35播种量3和5粒处理的产量分别为7 942.47 kg/hm^2和8 786.0 kg/hm^2。株两优819的分蘖早、分蘖量大、分蘖峰值高;中早35分蘖力较弱,分蘖平均峰值比株两优819低40.15%。中早35平均成穗率比株两优819高9.45%。直播穴距为11 cm处理产量高,主要由于有效穗数多;其前期干物质生产量占全生育期的比重相对较小,中后期干物质生产量占全生育期的比重高于其它穴距处理。说明此机播穴距的群体发育相对更为合理。在平均行距25 cm条件下,减小穴距以提高基本苗数比提高播种量更利于高产。早稻的最佳直播穴距为11 cm;分蘖力强的品种适宜穴播量3粒谷左右,分蘖弱的品种适宜穴播量5粒谷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机械直播 穴距 播种量 产量
下载PDF
稻草基质育秧不同有机肥处理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朱宁 谭雪明 +2 位作者 李木英 潘晓华 石庆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6-294,共9页
为探讨稻草基质育秧不同有机肥培氮量处理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选用鸡粪有机肥(JF)、猪粪有机肥(ZF)和垃圾有机肥(LJ),各为100 L基质17,45,75 g培氮量进行育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基质培氮量的增加,水稻秧苗生长加快、根系发根力增强... 为探讨稻草基质育秧不同有机肥培氮量处理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选用鸡粪有机肥(JF)、猪粪有机肥(ZF)和垃圾有机肥(LJ),各为100 L基质17,45,75 g培氮量进行育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基质培氮量的增加,水稻秧苗生长加快、根系发根力增强、秧苗素质向好,3种有机肥处理表现一致。秧苗的苗高、出叶、假茎宽、干物质量、氮含量、叶绿素含量等均随着基质培氮量的增加而提高;碳水化合物总量随着基质培氮量的增加而降低。3种有机肥育秧苗效果各有特点。垃圾有机肥处理秧苗地上部生长最好,株高和叶龄最大,地上部干质量最大;猪粪有机肥处理秧苗根长、根质量最优、单株干质量最大;鸡粪有机肥处理根系氧化力高、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秧苗发根力与根系氧化力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25 0。从秧苗综合素质看来,垃圾有机肥和猪粪有机肥的育秧效果优于鸡粪有机肥。有机肥培肥的基质育秧效果优于或等同于化学复合肥。100 L稻草基质的有机肥培氮量不低于75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基质 有机肥 水稻 秧苗素质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机械穴直播早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谭雪明 贾维强 +3 位作者 李木英 曾研华 石庆华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5-812,共8页
选用常规稻品种中嘉早17和杂交稻品种株两优189,利用2BX-10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研究氮肥运筹对机械直播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总量为165 kg/hm2的相同条件下,穗肥用量为总量的20%时比30%的产量显著下降;穗肥为总量的30%,苗、蘖... 选用常规稻品种中嘉早17和杂交稻品种株两优189,利用2BX-10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研究氮肥运筹对机械直播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总量为165 kg/hm2的相同条件下,穗肥用量为总量的20%时比30%的产量显著下降;穗肥为总量的30%,苗、蘖肥用量的变化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增加苗肥用量促进分蘖;苗肥用量达40%时,分蘖高峰值最大,无效分蘖大量发生,成穗率显著下降。最高茎蘖数与苗肥施用量显著正相关。中嘉早17的有效穗因苗肥和分蘖肥的不同用量影响差异很小。株两优819有效穗数则随着苗肥用量的增加有效穗增加,但成穗率下降。株两优819叶面积指数高于中嘉早17,叶面积指数达高峰后,中嘉早17下降量少,株两优819叶面积指叶面积指数下降很快。增施苗、蘖肥对干物质总积累量影响的差异不大,但是重施苗肥、不施分蘖肥、少施穗肥的处理,其干物质总积累量显著减少。苗、蘖肥占总用量30%时,苗、蘖肥用量的变化对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机械穴直播早稻合理的氮肥运筹方式以m(基肥)∶m(苗蘖肥)∶m(穗肥)=4∶3∶3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机械穴直播 氮肥运筹 产量
下载PDF
稻草基质育秧不同芸苔素内酯处理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廖莎 谭雪明 +3 位作者 李木英 胡凯 潘晓华 石庆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51-858,共8页
采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探究了芸苔素内酯浸种、喷施和基施3种方式和不同浓度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芸苔素内酯能延缓种谷胚乳消耗速度而推迟秧苗断乳时间,提高了胚乳利用率;促进出叶、出根、提高秧苗干物质量和壮秧指... 采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探究了芸苔素内酯浸种、喷施和基施3种方式和不同浓度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芸苔素内酯能延缓种谷胚乳消耗速度而推迟秧苗断乳时间,提高了胚乳利用率;促进出叶、出根、提高秧苗干物质量和壮秧指数。芸苔素内酯苗前浸种处理和基施处理比对照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2%~3%。芸苔素内酯浸种处理,苗前期促进根系生长的效果显然优于促进地上部效果,浸种浓度0.15~0.20 mg/L为宜。芸苔素内酯喷施处理,播种8 d之后表现了明显的促进秧苗茎叶和根系生长的效果,喷施浓度0.10 mg/L和0.15 mg/L效果较好。芸苔素内酯基施浓度0.40 mg/L,在播种8d内有明显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较高浓度的基施对地上部组织的细胞伸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播种前和出苗后进行两次适量的芸苔素内酯处理,有利促进秧苗根冠生长,播前芸苔素内酯浓度0.15 mg/L溶液浸种、出苗后浓度0.10 mg/L进行喷施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基质 芸苔素内酯 早稻 秧苗
下载PDF
稻草基质的制备处理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谭雪明 胡凯 +3 位作者 李木英 廖莎 潘晓华 石庆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6期1-6,共6页
为解决机插水稻育秧基质来源,研究了不同配制和制备处理的稻草基质育秧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基质育秧的配制成分和制备方法对秧苗素质有明显的影响。基质中加肥加菌堆沤和不加肥堆沤处理的出苗率高于其他处理5%~10%;加... 为解决机插水稻育秧基质来源,研究了不同配制和制备处理的稻草基质育秧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基质育秧的配制成分和制备方法对秧苗素质有明显的影响。基质中加肥加菌堆沤和不加肥堆沤处理的出苗率高于其他处理5%~10%;加土基质和加发酵菌堆沤发酵处理,能增加水稻秧苗的苗高、假茎宽、单株干物重、植株叶绿素和氮素含量,降低植株糖氮比,显著地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加土稻草基质处理的秧苗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全稻草基质处理秧苗约1~13 mg/g,淀粉含量低约8~28 mg/g,糖氮比低于全稻草基质。机插稻秧苗氮含量在30 mg/g左右、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65~80 mg/g、糖氮比为2.5左右,秧苗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好。稻草可以取代营养土作为培育水稻机插秧苗的基质。加入少量土壤和发酵菌堆沤发酵的稻草基质育秧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基质 制备处理 水稻育秧
下载PDF
不同机插株距和取秧面积对双季早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木英 黄程宽 +2 位作者 谭雪明 潘晓华 石庆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7-954,共8页
选用株两优819和中嘉早17为供试品种,通过不同株距和取秧面积的机插移栽,探讨机插规格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插规格导致不同基本苗数,产量与移栽基本苗数显著相关。基本苗数随移栽株距的减小和取秧面积的增大而增多。机插... 选用株两优819和中嘉早17为供试品种,通过不同株距和取秧面积的机插移栽,探讨机插规格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插规格导致不同基本苗数,产量与移栽基本苗数显著相关。基本苗数随移栽株距的减小和取秧面积的增大而增多。机插漏蔸率随着取秧面积的增加下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总积累量的大小与机插不同规格的基本苗数量高度相关。株距11.5 cm处理的平均产量高于株距13.8 cm处理的平均产量。株距13.8 cm处理中,随着取秧面积增大产量提高,产量最高的取秧面积是2.31 cm^2,株两优819产量为8 174.16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7 925.54 kg/hm^2;株距11.5 cm^2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取秧面积1.83 cm^2处理,继续增加取秧面积产量下降,株两优819产量为8 492.94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8 000.23 kg/hm^2。因此,早稻适宜机插规格,株距11.5 cm、取秧面积1.83 cm^2,常规稻品种取秧面积亦可增至2.31 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早稻 机插秧 株距 取秧面积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机插株距和取秧面积对双季早稻产量的影响(英文)
11
作者 李木英 黄程宽 +2 位作者 谭雪明 潘晓华 石庆华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5期1089-1095,共7页
选用株两优819和中嘉早17为供试品种,通过不同株距和取秧面积的机插移栽,探讨机插规格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插规格导致不同基本苗数,产量与移栽基本苗数显著相关。基本苗数随移栽株距的减小和取秧面积的增大而增多。机插... 选用株两优819和中嘉早17为供试品种,通过不同株距和取秧面积的机插移栽,探讨机插规格对早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插规格导致不同基本苗数,产量与移栽基本苗数显著相关。基本苗数随移栽株距的减小和取秧面积的增大而增多。机插漏蔸率随着取秧面积的增加下降。叶面积指数、干物质总积累量的大小与机插不同规格的基本苗数量高度相关。株距11.5 cm处理的平均产量高于株距13.8 cm处理的平均产量。株距13.8 cm处理中,随着取秧面积增大产量提高,产量最高的取秧面积是2.31 cm^2,株两优819产量为8 174.16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7 925.54kg/hm^2;株距11.5 cm^2处理中,产量最高的为取秧面积1.83 cm^2处理,继续增加取秧面积产量下降,株两优819产量为8 492.94 kg/hm^2、中嘉早17产量为8 000.23 kg/hm^2。因此,早稻适宜机插规格,株距11.5 cm、取秧面积1.83cm^2,常规稻品种取秧面积亦可增至2.23 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早稻 机插秧 株距 取秧面积 产量
下载PDF
齐穗至乳熟期不同温度对水稻南粳9108籽粒激素含量、淀粉积累及其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成臣 曾勇军 +4 位作者 程慧煌 谭雪明 商庆银 曾研华 石庆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7,共11页
【目的】为了明确灌浆结实前中期不同温度对晚粳稻籽粒灌浆、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特征及其机理,【方法】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材料,利用植物培养箱控温,于水稻灌浆结实期设置高温(HT,日均温度31℃)、中温(MT,日均温度26℃)和低... 【目的】为了明确灌浆结实前中期不同温度对晚粳稻籽粒灌浆、总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特征及其机理,【方法】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为材料,利用植物培养箱控温,于水稻灌浆结实期设置高温(HT,日均温度31℃)、中温(MT,日均温度26℃)和低温(LT,日均温度21℃)三个处理,以自然温度为对照(CK),研究灌浆结实前中期持续高低温对晚粳稻籽粒灌浆、内源激素含量、淀粉及其及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随温度上升(21℃~31℃),晚粳稻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灌浆前中期籽粒总淀粉积累速率加快,但持续时间短,总含量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及其所占比例在整个灌浆期均呈降低趋势;灌浆前中期脱落酸(ABA)含量显著增加,赤霉素(GA3)含量降低,玉米素核苷(ZR)含量呈"先增先降"趋势;MT处理有利于提高灌浆结实期籽粒生长素(IAA)含量,HT和LT处理均降低籽粒IAA含量,LT处理下,IAA含量先降后升,而HT处理籽粒IAA含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籽粒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与ZR变化规律相似,也呈"先增先降"趋势,但二者在灌浆结实期并不同步;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增加而淀粉脱分支酶(DBE)活性降低。【结论】不同温度显著影响晚粳稻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进而影响晚粳稻籽粒灌浆、总淀粉及其组分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粳稻 温度 籽粒 内源激素 淀粉合成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南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4
13
作者 成臣 曾勇军 +5 位作者 王祺 谭雪明 商庆银 曾研华 石庆华 金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86-1395,共10页
【目的】近年来"籼改粳"是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及品质提高的有效措施之一,但何种氮肥运筹能使籼粳杂交稻在晚稻季中同步达到高产和优质目前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方法】2016—2017年,选用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晚... 【目的】近年来"籼改粳"是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及品质提高的有效措施之一,但何种氮肥运筹能使籼粳杂交稻在晚稻季中同步达到高产和优质目前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方法】2016—2017年,选用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晚稻材料,在总纯氮量255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蘖穗肥比分别为6∶2∶2 (A)、4∶2∶4 (B)、2∶2∶6 (C)三种氮肥运筹的比例(穗肥于倒3叶期一次性施用),并在基肥和分蘖肥分别占总施氮量40%和20%下,设置穗肥于倒4叶、倒2叶期两次均施(B_1)和基蘖穗粒肥比为4∶2∶2∶2 (B_2)。收获后,调查分析了晚粳稻产量和品质。【结果】与B处理相比,A和C处理产量分别降低1.9%~4.8%和4.9%~16.8%,而B_1和B_2处理产量分别增加1.2%~3.2%和3.8%~12.5%。B、B_1和B_2处理总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A和C处理(P <0.05),特别是在抽穗–成熟期阶段干物质量的积累优势突出,而B1处理高效叶及有效叶的叶面积指数大和B_2处理灌浆结实期剑叶SPAD值高分别是二者在灌浆结实期干物质生产能力强的主要原因。随着基肥比例的降低,加工品质、蒸煮与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变优,但外观品质和RVA谱变劣。此外,同一基蘖肥施用比例下,稻米加工品质和蒸煮与食味品质表现为B_2 <B_1 <B,外观品质和RVA谱特征值表现相反的变化规律,而营养品质表现为B_2> B> B_1。【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基蘖穗粒肥比为4∶2∶2∶2的氮肥运筹晚粳稻产量表现最好,采用基蘖穗肥比为4∶2∶4时可兼顾水稻高产和优质,其中穗肥二次均施的氮肥运筹表现优于穗肥一次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籼改粳
下载PDF
南方稻区优质晚粳稻产量和品质调优的播期效应 被引量:37
14
作者 成臣 曾勇军 +4 位作者 吕伟生 谭雪明 商庆银 曾研华 石庆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19-2030,共12页
为探究在南方稻区通过播期调控来同步实现晚粳稻高产和优质的可行性,以籼稻品种‘黄华占’(对照)和粳稻品种‘常优5号’、‘甬优1538’和‘金农香粳1267’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优质粳稻在南方稻区不同播期条件下产量和米质... 为探究在南方稻区通过播期调控来同步实现晚粳稻高产和优质的可行性,以籼稻品种‘黄华占’(对照)和粳稻品种‘常优5号’、‘甬优1538’和‘金农香粳1267’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优质粳稻在南方稻区不同播期条件下产量和米质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籼稻产量下降(降幅达4.5%~19.2%),粳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降幅达2.1%~15.9%)。相关分析表明,籼稻产量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97,粳稻产量与每穗粒数的相关系数为0.88~0.99,这也是粳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同播期下籼、粳稻的主要品质性状存在差异,随着播期推迟,籼、粳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稻米蒸煮及食味品质均产生相同效应,但变化趋势不同,外观品质均变优,蒸煮与食味品质变劣,加工品质呈先变优后变劣的趋势;籼、粳稻的营养品质产生效应存在差异,其中籼稻营养品质先变劣后变优,而粳稻营养品质则变优。随着播期推迟,籼、粳稻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粘度和崩解值均呈降低趋势,但消减值、回复值均呈增加趋势。综上,籼稻适时早播有利于优质增产,而粳稻早播或晚播均不利于优质粳稻生产,适宜播期因粳稻品种特性而异。本研究结果为南方双季稻区优质晚粳稻增产提质的合理播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优栽培 籼改粳 播期 米质
下载PDF
苗期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南方晚粳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成臣 雷凯 +7 位作者 程慧煌 王盛亮 朱博 卢占军 高冰可 王斌强 石庆华 曾勇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0-158,共9页
【目的】通过喷施多效唑来达到高产所需的足穗,解决南方晚粳稻有效穗数不足的问题。【方法】设计以品种为主区、多效唑浓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以镇稻11和甬优2640为晚粳稻材料,以晚籼稻H优518为对照;多效唑浓度(以有效成分计)分别设A1(0... 【目的】通过喷施多效唑来达到高产所需的足穗,解决南方晚粳稻有效穗数不足的问题。【方法】设计以品种为主区、多效唑浓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以镇稻11和甬优2640为晚粳稻材料,以晚籼稻H优518为对照;多效唑浓度(以有效成分计)分别设A1(0 mg/L)、A2(84 mg/L)、A3(120 mg/L)、A4(156 mg/L)和A5(192mg/L)共5种施用水平。2014-2015年评估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南方晚粳稻秧苗素质、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多效唑浓度增加,2年各品种秧苗苗高均逐渐降低;H优518及甬优2640秧苗叶龄及SPAD值逐渐增加,而镇稻11却先增后降;三品种秧苗单株根长、根数、分蘖数以及有效穗数、结实率、籽粒充实度和产量均随苗期喷施多效唑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其中H优518及甬优2640两品种的上述指标均在A4时最高,镇稻11在A3表现最佳。【结论】喷施适宜浓度多效唑可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有效穗数及产量。其中,H优518及甬优2640以A4(156 mg/L)时产量表现最好,而镇稻11却在A3(120 mg/L)时产量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晚粳稻 秧苗素质 茎蘖动态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断水及收获期对南方优质晚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成臣 雷凯 +6 位作者 王盛亮 朱博 卢占军 高冰可 王斌强 石庆华 曾勇军 《作物研究》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为探究南方稻区优质晚粳稻适宜的断水及收获时期,2014~2015年以常规粳稻镇稻11号及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断水时间(抽穗后28、35、42、49 d)、不同收获时期(抽穗后35、40、45、50、55 d)对晚粳稻籽粒充实度、产量及品质... 为探究南方稻区优质晚粳稻适宜的断水及收获时期,2014~2015年以常规粳稻镇稻11号及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断水时间(抽穗后28、35、42、49 d)、不同收获时期(抽穗后35、40、45、50、55 d)对晚粳稻籽粒充实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延迟1 d断水,镇稻11号及甬优2640产量分别增加21~23 kg/hm^2及31~35 kg/hm^2;每延迟1 d收获,两个品种产量分别增加63~66 kg/hm^2及102~104kg/hm^2。断水(或收获)时期延迟,晚粳稻出糙率、精米率及整精米率增加,垩白粒率及垩白度降低,胶稠度及直链淀粉含量增加。抽穗后42~49 d断水或抽穗后50~55 d收获,晚粳稻产量及千粒重差异均不显著,稻米品质也差异不显著。可见,在江西中部稻区,晚粳稻抽穗后42~49 d断水及抽穗后50~55 d收获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粳稻 断水 收获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稻草基质育秧的氮肥管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谭雪明 胡凯 +3 位作者 李木英 廖莎 潘晓华 石庆华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63,69,共6页
为了明确稻草基质培育水稻秧苗的适宜氮肥管理方法,探讨了不同基质施氮量和不同施氮方法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基质所育水稻秧苗素质优于对照商品基质。随着稻草基质施氮量的增加,出苗率下降,成秧率和植株全氮含量以100 ... 为了明确稻草基质培育水稻秧苗的适宜氮肥管理方法,探讨了不同基质施氮量和不同施氮方法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基质所育水稻秧苗素质优于对照商品基质。随着稻草基质施氮量的增加,出苗率下降,成秧率和植株全氮含量以100 L基质施纯氮90 g的处理最高,而秧苗干重和秧苗叶绿素SPAD值呈增加趋势,秧苗素质提高,移栽大田后11~20 d分蘖速率增加。稻草基质育秧的施氮量,以100 L稻草基质中施纯氮90 g较适宜。将稻草基质中部分氮肥后移作为离乳肥施用,对水稻秧苗素质没有明显影响,但不利于促进栽后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草基质育秧 氮肥管理 秧苗素质
原文传递
机收稻田皮带辗压区紫云英生长恢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建富 曾研华 +3 位作者 周春火 谭雪明 潘晓华 石庆华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85,共4页
于2012-2014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紫云英不同播种量与不同播期、水稻不同割茬高度和机收时土壤不同水分含量对皮带辗压区紫云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紫云英播种量、推迟5d播种,水稻高茬(30cm)机收、机收时土壤低含水量(≤30%... 于2012-2014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紫云英不同播种量与不同播期、水稻不同割茬高度和机收时土壤不同水分含量对皮带辗压区紫云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紫云英播种量、推迟5d播种,水稻高茬(30cm)机收、机收时土壤低含水量(≤30%)和机收后稻草均匀覆盖均有利于增加皮带辗压区单位面积紫云英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械收割 紫云英 生长恢复技术
原文传递
不同机插株距和取秧面积对双季晚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木英 黄程宽 +2 位作者 谭雪明 石庆华 潘晓华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60,共7页
选用杂交晚籼稻品种五丰优T025和常规晚粳品种镇稻11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机插株距和取秧面积处理,探讨机插规格对双季晚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塑造了水稻的不同群体起点,对群体发育和产量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取秧面积... 选用杂交晚籼稻品种五丰优T025和常规晚粳品种镇稻11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机插株距和取秧面积处理,探讨机插规格对双季晚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塑造了水稻的不同群体起点,对群体发育和产量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取秧面积的增加,机插漏蔸率降低,基本苗数、最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增加,成穗率和群体透光率呈下降趋势。株距11.5 cm处理的基本苗数、最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均高于株距13.6 cm处理。杂交籼稻品种五丰优T025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都高于常规粳稻镇稻11号。调节机插株距比调节取秧面积更易控制基本苗数。双季晚稻适宜机插规格为行距26.9 cm、株距11.5 cm;杂交籼稻和常规粳稻品种适宜取秧面积分别为1.05和1.44 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机插秧 株距 取秧面积 产量
原文传递
合理氮肥运筹同步提高晚粳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 被引量:5
20
作者 成臣 雷凯 +6 位作者 汤军 朱博 卢占军 吕伟生 姚志文 石庆华 曾勇军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50,共7页
为明确南方晚粳稻适宜的氮肥运筹,设计3个不同施氮水平,分别为N210(210 kg/hm^(2))、N255(255 kg/hm^(2))及N300(300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施氮比例为5∶2∶3,并在N255施氮水平下设置4种不同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施氮比例,分... 为明确南方晚粳稻适宜的氮肥运筹,设计3个不同施氮水平,分别为N210(210 kg/hm^(2))、N255(255 kg/hm^(2))及N300(300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施氮比例为5∶2∶3,并在N255施氮水平下设置4种不同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施氮比例,分别为BR6(6∶2∶2)、BR5(5∶2∶3)、BR4(4∶2∶4)及BR3(3∶2∶5),研究氮肥运筹对晚粳稻产量、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晚粳稻产量先增后降,与N255处理相比,N300及N210处理分别降低1.8%~2.0%和6.0%~7.2%。随施氮量增加,晚粳稻氮素总积累量增加,抽穗至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及该阶段占总氮素积累量的比例、氮素偏生产力及氮素收获指数均降低。随基肥施氮比例降低,晚粳稻产量、氮素偏生产力及氮素收获指数均先增后降,镇稻11号和甬优2640分别在BR5和BR4处理时最高,但两品种在这2个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随基肥施氮比例降低,晚粳稻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抽穗期至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及该阶段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比例均增加。在江西等双季稻区,建议施氮量以255 kg/hm^(2),基肥、蘖肥、穗肥的施氮比例以(5∶2∶3)~(4∶2∶4)为宜,具体因品种特性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粳稻 氮肥运筹 产量 氮素吸收利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