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及其表型数据分析 被引量:53
1
作者 陈学军 程志芳 +2 位作者 陈劲枫 娄群峰 耿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2-670,共9页
用RAPDI、SSR分子标记及28个表型性状数据对辣椒属5个栽培种的13份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3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209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09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3.73%;1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4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88条,多... 用RAPDI、SSR分子标记及28个表型性状数据对辣椒属5个栽培种的13份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3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209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9.09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3.73%;1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4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5.88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9.79%.与RAPD相比,ISSR标记检测到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I)、遗传离散度(Ht)和遗传分化系数(Gst)等遗传多样性参数都较大,多态性位点比例在亲缘关系较近的一年生辣椒(Capsicum annuum)种内较高,说明ISSR有更高的多态性检测效率,并且适合亲缘关系较近的种群间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RAPDI、SSR的聚类与基于表型数据的聚类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都能将C.annuum与其它栽培种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遗传多样性 表型性状 RAPD ISSR
下载PDF
新型分子标记——SRAP与TRAP及其应用 被引量:165
2
作者 柳李旺 龚义勤 +1 位作者 黄浩 朱献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7-781,共5页
SRAP与TRAP是最近发展的新型分子标记系统,具有简单、高效、高共显性、重复性、易测序等优点,尤其是可检测基因的可译框(ORFs)区域。本文对分别在芸薹属作物与向日葵中开发的SRAP、TRAP标记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分析程序进行介绍。引物设计... SRAP与TRAP是最近发展的新型分子标记系统,具有简单、高效、高共显性、重复性、易测序等优点,尤其是可检测基因的可译框(ORFs)区域。本文对分别在芸薹属作物与向日葵中开发的SRAP、TRAP标记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分析程序进行介绍。引物设计是SRAP与TRAP分析的关键,目前已开发出多个SRAP正、反向引物;与SRAP标记技术无须任何序列信息不同,TRAP技术需要基于已知cDNA或EST序列信息设计固定引物才可进行PCR扩增;二者PCR条件采用复性变温法,前5个循环复性温度为35℃,后30~35个循环为50℃;扩增产物可在聚丙烯酰胺或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同位素或银染、EB检测。目前这两种标记系统已开始在多种作物的种质资源鉴定评价、遗传图谱构建(包括转录图谱)、重要性状标记乃至基因分离克隆等方面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AP TRAP 分子标记
下载PDF
萝卜CMS不育系与保持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黄浩 柳李旺 +3 位作者 陈崇顺 龚义勤 宋贤勇 韦开余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5-308,i006-i009,共8页
研究了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A2 、A4及其相应保持系B2 、B4的小孢子发生与花药壁发育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 ,不育系A2 的绒毡层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出现异常 ,小液泡增多 ,至单核期汇合形成大液泡 ,绒毡层细胞异常膨大 ;小孢子外壁染色浅 ... 研究了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A2 、A4及其相应保持系B2 、B4的小孢子发生与花药壁发育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 ,不育系A2 的绒毡层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出现异常 ,小液泡增多 ,至单核期汇合形成大液泡 ,绒毡层细胞异常膨大 ;小孢子外壁染色浅 ,细胞壁受到破坏 ,最后与绒毡层一同降解。不育系A4在减数分裂期即表现出异常 ,绒毡层异常肥大 ;花药发育后期 ,小孢子外壁亦染色较浅 ;绒毡层细胞融合形成细胞团块侵入药室挤压小孢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胞质雄性不育 小孢子发生 细胞形态学
下载PDF
黄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钱春桃 陈劲枫 +2 位作者 娄群峰 曹清河 罗向东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研究了华北型、华南型和西南型黄瓜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 ,发现黄瓜细胞核减数分裂的同步性较高 ,细胞质是同时型分裂。在细胞核分裂的过程中 ,核仁在前期 I到中期 I逐渐消失 ,在前期 再次出现 ,随后消失 ;染色体在前期 I到中期 I... 研究了华北型、华南型和西南型黄瓜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行为 ,发现黄瓜细胞核减数分裂的同步性较高 ,细胞质是同时型分裂。在细胞核分裂的过程中 ,核仁在前期 I到中期 I逐渐消失 ,在前期 再次出现 ,随后消失 ;染色体在前期 I到中期 I逐渐收缩 ,变得清晰 ,至末期 I解螺旋 ,变得模糊 ,在前期 再次清晰。不同生态型黄瓜终变期的染色体构型均以环状二价体为主。在前期 I和前期 ,西双版纳黄瓜的核仁都相应地比另外两种生态型黄瓜品种的多 ,在后期 I还偶尔出现染色体桥 ,显示了西双版纳黄瓜变种的特殊性。研究还发现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栽培黄瓜都能够形成高频率的多分体 ,推测其形成很可能与低温逆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减数分裂 黄瓜 花粉母细胞
下载PDF
栽培黄瓜与野黄瓜正反杂交的几种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罗向东 戴亮芳 +3 位作者 刘强 娄群峰 钱春桃 陈劲枫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8-493,共6页
运用天冬氨酸转氨酶(AAT)、苹果酸脱氢酶(MDH)以及酯酶(EST)3种同工酶对栽培黄瓜“长春密刺”Cucumissativuscv.Changchunmici(2n=14)与野黄瓜C.hystrix(2n=24)的正反交种间杂种F1(正交:野黄瓜×栽培黄瓜“长春密刺”,反交:栽培黄... 运用天冬氨酸转氨酶(AAT)、苹果酸脱氢酶(MDH)以及酯酶(EST)3种同工酶对栽培黄瓜“长春密刺”Cucumissativuscv.Changchunmici(2n=14)与野黄瓜C.hystrix(2n=24)的正反交种间杂种F1(正交:野黄瓜×栽培黄瓜“长春密刺”,反交:栽培黄瓜“长春密刺”×野黄瓜)及其双亲进行鉴定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正反交种间杂种F1主要表现为双亲酶带的互补,同时还形成4个杂合带(Aat-1-94、Aat-2-104、Mdh-3-102和Est-5-102)。上述3种酶均能准确地鉴定种间杂种的真实性。研究还发现正反交杂种F1的AAT和MDH的酶谱分别在酶带数目和强弱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证实了野黄瓜与栽培黄瓜杂交存在正反交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工酶 黄瓜 种间杂种
下载PDF
野黄瓜与栽培黄瓜种间杂种F_1雌雄配子发生和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罗向东 戴亮芳 +1 位作者 钱春桃 陈劲枫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8-344,共7页
【目的】探讨野黄瓜(Cucumis hystrix Chakr.,2n=24)与栽培黄瓜‘NC4406’(C.sativus L.,2n=14)的种间杂种F1(2n=19)雌雄配子发生、发育特点,为种间亲缘关系、杂种可育和败育机制提供细胞学证据。【方法】采用减数分裂制片法和石蜡切片... 【目的】探讨野黄瓜(Cucumis hystrix Chakr.,2n=24)与栽培黄瓜‘NC4406’(C.sativus L.,2n=14)的种间杂种F1(2n=19)雌雄配子发生、发育特点,为种间亲缘关系、杂种可育和败育机制提供细胞学证据。【方法】采用减数分裂制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分别观察研究雄配子和雌配子发生、发育过程,并通过回交试验测定雌雄配子的实际育性水平。【结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中存在单价体、二价体、三价体和四价体等多种染色体构型;后期I和后期II中常出现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最终导致了多分体的形成和只有部分小孢子能发育成正常可育的花粉粒(约占总数的23.3%)。杂种F1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常出现胚囊退化或产生无极性的异常胚囊,只有40%左右的胚囊能发育成正常的8核胚囊。正反回交的平均结籽数分别为22.8和6.3粒/果,表明该杂种F1的雌雄配子均具有一定的授粉受精能力。【结论】尽管该种间杂种F1仅具有部分育性,但它的减数分裂过程证明了野黄瓜和栽培黄瓜的染色体组发生了广泛的交换和重组,表明这一种间杂种F1在转导野生有用性状中将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黄瓜 栽培黄瓜 种间杂种 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
下载PDF
黄瓜CSHSP70基因内含子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寅桂 娄群峰 +2 位作者 陈劲枫 刘强 李为观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915-2919,共5页
【目的】探明黄瓜CSHSP70基因的内含子数目及其结构特点。【方法】根据黄瓜CSHSP70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从gDNA中克隆CSHSP70基因,采用RT-PCR技术验证内含子的存在。【结果】经测序与拼接,得到长度为4056bp的黄瓜CSHSP70基... 【目的】探明黄瓜CSHSP70基因的内含子数目及其结构特点。【方法】根据黄瓜CSHSP70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从gDNA中克隆CSHSP70基因,采用RT-PCR技术验证内含子的存在。【结果】经测序与拼接,得到长度为4056bp的黄瓜CSHSP70基因,它包含7个内含子。经分析发现这些内含子富含A·T,具有类似启动子和HSE核心结构的序列存在。对黄瓜、甜瓜和丝瓜CSHSP70基因部分序列的比较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这3个葫芦科作物中具有很强的保守性。【结论】内含子存在的特殊结构表明其可能对该基因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叶绿体基质HSP70基因 内含子
下载PDF
黄瓜前中期染色体C-分带及其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钱春桃 陈劲枫 +2 位作者 罗向东 曹清河 雷春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4-816,共3页
以活体种子根为材料,采用放线菌酮预处理,直接获得了清晰的黄瓜前中期染色体C-分带。黄瓜前中期染色体的长度介于3~8μm,单套染色体组具有21条稳定的C-带,包括12条末端带、7条着丝点带、1条中间带和1条随体带。还探讨了影响前中期C-分... 以活体种子根为材料,采用放线菌酮预处理,直接获得了清晰的黄瓜前中期染色体C-分带。黄瓜前中期染色体的长度介于3~8μm,单套染色体组具有21条稳定的C-带,包括12条末端带、7条着丝点带、1条中间带和1条随体带。还探讨了影响前中期C-分带制备的关键因素,提出了黄瓜前中期染色体C-分带的实用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染色体 C-分带 前中期
下载PDF
黄瓜耐热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寅桂 李为观 +1 位作者 娄群峰 陈劲枫 《中国瓜菜》 CAS 2007年第5期30-34,共5页
阐述了高温胁迫对黄瓜生理生化过程、细胞膜和相关酶、外部形态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讨论了黄瓜耐热性遗传规律,总结了耐热性鉴定和提高耐热性的方法,并提出了今后黄瓜耐热性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黄瓜 高温 耐热性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曹清河 万红建 陈劲枫 《中国瓜菜》 CAS 2007年第1期27-30,共4页
霜霉病是世界上危害瓜类作物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霜霉病菌小种分化问题虽然在国际上还存在争议,但在国内尚未发现小种分化现象。文章归纳了不同的霜霉病抗性鉴定方法;报道了不同黄瓜材料对霜霉病的抗性与其叶片生理生化物质含量变化关... 霜霉病是世界上危害瓜类作物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霜霉病菌小种分化问题虽然在国际上还存在争议,但在国内尚未发现小种分化现象。文章归纳了不同的霜霉病抗性鉴定方法;报道了不同黄瓜材料对霜霉病的抗性与其叶片生理生化物质含量变化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对黄瓜霜霉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主要的2个结果:多基因抗性和单隐性基因抗性;概述了黄瓜霜霉病分子标记研究现状和挖掘、利用黄瓜近缘野生种抗霜霉病基因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 抗性
下载PDF
“十五”期间我国蔬菜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侯喜林 史公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4-40,共7页
从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标记及定位,基因克隆及表达,杂种纯度鉴定与品种的DNA指纹分析以及基因工程育种等几个方面对“十五”期间我国蔬菜分子育种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 中国 蔬菜 分子育种技术 分子遗传图谱 遗传多样性 基因标记 基因克隆 杂种纯度鉴定 DNA指纹分析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黄瓜种子发芽的影响及耐热性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寅桂 娄群峰 +1 位作者 李为观 陈劲枫 《中国瓜菜》 CAS 2007年第6期5-7,共3页
为了筛选出种子发芽耐热性强的黄瓜品种,将不同类型黄瓜品种的种子置于28、38和42℃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比较种子的发芽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黄瓜品种在不同的温度下发芽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西双版纳黄瓜、Poinsett97、北京截头... 为了筛选出种子发芽耐热性强的黄瓜品种,将不同类型黄瓜品种的种子置于28、38和42℃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比较种子的发芽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黄瓜品种在不同的温度下发芽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西双版纳黄瓜、Poinsett97、北京截头种子发芽耐热能力明显强于HH1-8-57和二早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种子发芽 耐热性
下载PDF
黄瓜苗期热害症状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寅桂 李为观 +1 位作者 娄群峰 陈劲枫 《中国瓜菜》 CAS 2007年第5期1-3,共3页
为了确定黄瓜苗期热害程度,以耐热品种Poinsett97和热敏品种BoothbylsBlonde为试验材料,采用42℃高温处理黄瓜幼苗24h,观察子叶、幼叶、心叶、下胚轴及整株幼苗的热害症状,并记载热处理后不同时间热害症状的变化。提出了明确的黄瓜幼苗... 为了确定黄瓜苗期热害程度,以耐热品种Poinsett97和热敏品种BoothbylsBlonde为试验材料,采用42℃高温处理黄瓜幼苗24h,观察子叶、幼叶、心叶、下胚轴及整株幼苗的热害症状,并记载热处理后不同时间热害症状的变化。提出了明确的黄瓜幼苗热害症状的分级标准,对于田间热害的诊断及黄瓜耐热性的鉴定与评价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热害症状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