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定位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建华 赵继昆 孙淑梅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3期57-57,59,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对20例中到大量的心包积液患者术前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入相应药物,观察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对20例中到大量的心包积液患者术前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入相应药物,观察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20例病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2~7d,引流液量300~5000mL,心包积液引流彻底,心包压塞症状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安全可靠,疗效好,完全能替代以往的常规心包穿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穿刺术 引流 中心静脉导管 二维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超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孙淑梅 王建华 +2 位作者 王永义 金海珠 凌巍山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72例UAPⅢ级患者被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量组,于入院后给予口服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LDL-C、HDL-C)、反... 目的:探讨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72例UAPⅢ级患者被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量组,于入院后给予口服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LDL-C、HDL-C)、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率(ΔD%)。并于2周内观察各组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的情况。结果:大剂量组服药2周后血脂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肱动脉ΔD%明显增高(P<0.01),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62.86%,常规量组血脂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83.78%,较之大剂量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Ⅲ级患者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内皮 心绞痛 不稳定型
下载PDF
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淑梅 田野 +3 位作者 王永义 金海珠 杨连峰 宁英奇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17-519,共3页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确诊为冠心病并成功进行首次PCI的患者86例,被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41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除进行PCI治疗外,均采用常规疗法。运动疗...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确诊为冠心病并成功进行首次PCI的患者86例,被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41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除进行PCI治疗外,均采用常规疗法。运动疗法组于PCI术后开始进行不同阶段、不同运动强度的运动康复训练。分别于PCI术后第10d、3个月后,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观察运动疗法对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经运动疗法治疗3个月后,运动疗法组患者的总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量,最大代谢当量均有显著提高(P〈O.05~〈O.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运动疗法有助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体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运动试验
下载PDF
卡托普利和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艳姝 张英萍 张艳铭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67-268,共2页
目的:观察在短期应用洋地黄类、利尿剂等药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螺内酯的疗效。方法:对45例CHF病人间断静注西地兰、速尿,静点硝酸甘油10 mg,1次/d,共10 d;同时口服卡托普利、螺内酯治疗共8周,观察治疗前... 目的:观察在短期应用洋地黄类、利尿剂等药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螺内酯的疗效。方法:对45例CHF病人间断静注西地兰、速尿,静点硝酸甘油10 mg,1次/d,共10 d;同时口服卡托普利、螺内酯治疗共8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45例CHF病人经8周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3.4%。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上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无严重副作用。结论:在强心、利尿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螺内酯可以使心功能进一步改善,而且安全、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卡托普利 螺内酯 临床观察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静点硝酸甘油 左室射血分数 心功能改善 洋地黄类 短期应用 药物治疗 间断静注 改善情况 心率下降 CHF 治疗前 治疗后 副作用 利尿剂 西地兰 有效率 加用
下载PDF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毛红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4期3344-3345,共2页
目的:探究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44例2015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 目的:探究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44例2015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为85.2%,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美托洛尔 曲美他嗪 联合用药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脉隆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毛红岩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年第3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究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脉隆注射液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07~2017-07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抽选出7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实... 目的:探究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脉隆注射液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07~2017-07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中抽选出7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加用芪苈强心胶囊,研究组3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统计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力、心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力、心功能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心脉隆注射液能够有效减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负荷,改善其心功能,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提高疗效,可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苈强心胶囊 心脉隆注射液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毛红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8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单纯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在介入治疗中应...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单纯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在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54/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49/6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IMI 2~3级占91.67%(55/60),sumSTR>50%占85.00%(51/60),LVEF为(46.36±3.65)%,对照组分别为80.00%(48/60)、73.33%(44/60)、(39.99±3.12)%,观察组上述冠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冠脉血流情况,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下载PDF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纪东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9期79-80,共2页
目的 探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用于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5-10 mg/次,1次/d;对照组口... 目的 探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用于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5-10 mg/次,1次/d;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次,1次/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ECG改变情况,心绞痛改善情况,硝酸甘油片使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BP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和ECG明显改善,且硝酸甘油片用量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水肿,2例关节疼痛,对照组出现4例水肿,2例头晕。结论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伴冠心病具有理想的效果,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高血压 冠心病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QTd、JTd的影响
9
作者 王建华 纪东华 +1 位作者 李铎 毛红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8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QTd、JTd的影响。方法对10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应用常规降压药物如ACE-I类、CCB类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9g/次,3次/d,疗程4周。结...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QTd、JTd的影响。方法对10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应用常规降压药物如ACE-I类、CCB类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9g/次,3次/d,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变化QTd(72±23,52±12)、JTd(73±21,53±11);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QTd(71±24,65±13)、JTd(72±22,66±13)。结论稳心颗粒具有缩小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QTd、JT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QTD JTD 左心室肥厚
下载PDF
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心源性休克临床体会
10
作者 刘艳姝 张英萍 +1 位作者 刘艳欣 李振海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5年第2期124-124,共1页
24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结果 18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血压回升 ,神志转清 ,心衰症状减轻 ;6例病情无好转 ,于入院后第 3~ 2 0天死亡。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能改善多数... 24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结果 18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血压回升 ,神志转清 ,心衰症状减轻 ;6例病情无好转 ,于入院后第 3~ 2 0天死亡。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能改善多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病人的血液动力学 ,为进一步实施介入治疗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治疗 心源性休克 临床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 病人 神志 入院 病情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后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宁国贤 王永义 +2 位作者 王建华 杨连锋 毛红岩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观察心梗后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75例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35例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治疗(支架组),40例行静脉内溶栓治疗(溶栓组),比较两组梗塞相关血管开通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梗塞相关动脉开通率:冠... 目的:观察心梗后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75例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35例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治疗(支架组),40例行静脉内溶栓治疗(溶栓组),比较两组梗塞相关血管开通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梗塞相关动脉开通率:冠脉内支架术组100%,显著高于溶栓组的60%,P<0.05。90dLVEF:支架术组(57.5±6.7)%明显高于溶栓组的(42.0±4.3)%,P<0.05。结论:心梗后冠脉动内植入支架治疗可有效开通梗塞相关动脉,明显改善左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支架 心室功能
下载PDF
血栓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有血栓负荷病变
12
作者 王建华 《中国处方药》 2016年第4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TA)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合并血栓负荷病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合并血栓负荷病变的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单行PCI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TA)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合并血栓负荷病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合并血栓负荷病变的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单行PCI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TA,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的LVEF值、ST回落率、TIMI分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12个月的严重心律失常、术后出血、严重心绞痛、非致命性再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联合PCI治疗合并血栓负荷病变AMI,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梗死区域心肌灌注,增加冠脉血流,挽救更多的濒死心肌细胞,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栓抽吸
下载PDF
活动平板心脏负荷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对比 被引量:2
13
作者 宁国贤 宁英奇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0期7339-7340,共2页
目的:评价活动平板心脏负荷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1例患者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结果: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7.78%,特异性41.67%,阳性预测率70%,高危组活动平板阳性预测率84.61%,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评价活动平板心脏负荷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1例患者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结果: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7.78%,特异性41.67%,阳性预测率70%,高危组活动平板阳性预测率84.61%,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64.1%。低危组活动平板阳性预测率16.67%,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20%。结论:活动平板试验对冠心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合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诊断 冠状血管造影术 敏感性与特异性 运动试验/方法 人类
下载PDF
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热休克蛋白47(HSP47)水平与房颤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志虹 李铎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4期49-50,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房颤患者血清bFGF及HSP47水平与房颤的相关性研究,探讨血清bFGF及HSP47水平在早期房颤患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0例房颤患者的血清bFGF及HSP47的含量,其中持续性房颤及阵发性房颤各20例,另外选取2... 目的:通过测定房颤患者血清bFGF及HSP47水平与房颤的相关性研究,探讨血清bFGF及HSP47水平在早期房颤患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0例房颤患者的血清bFGF及HSP47的含量,其中持续性房颤及阵发性房颤各20例,另外选取20例窦性心律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持续房颤组及阵发房颤组的血清bFGF及HSP4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9.78±23.52μg/m3V828.05±2.41ng/mlvsl5.87±4.25ng/ml,150.3±29.10ng/mlVS109.23±8.18ng/mlvs64.42±18.65ng/ml,P〈0.01),且持续性房颤患者体内的血清bFGF及HSP47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69.78±23.52vs28.05±2.41,150.34±29.10vsl09.23±8.18,P〈0.01)。结论:房颤患者血清bFGF及HSP47水平上调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FGF及HSP47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热休克蛋白47 酶联免疫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探讨
15
作者 刘艳姝 张英萍 刘艳欣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5年第1期43-43,共1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间的关系。方法:检测90例诊断为冠心痛的住院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其中稳定性心绞痛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30例。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浆纤维蛋白...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间的关系。方法:检测90例诊断为冠心痛的住院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其中稳定性心绞痛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30例。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病人(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形成,升高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怠性冠脉综合征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曲美他嗪预处理对AMI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梓宸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3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4例行急诊PCI术治疗的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药物干预,观察组则增...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4例行急诊PCI术治疗的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药物干预,观察组则增加曲美他嗪行预处理,比较两组心电图疗效、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 75%,较对照组的75. 00%显著提升(P<0. 05);术后7d,观察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ROS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AMI介入治疗患者术前采取曲美他嗪预处理短期预后良好,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毛红岩 《医学信息》 2018年第7期98-100,共3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血栓抽吸术对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月我院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血栓抽吸术对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月我院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予以血栓抽吸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肺动脉楔压(PCWP)、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BP)、心肌钙蛋白(CTn I)峰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C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BP高于对照组[(55.38±10.76)mm Hg vs(42.79±11.0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WP低于对照组[(9.41±6.65)mm Hg vs(18.33±7.5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 I及CK-MB峰值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0.34±0.06)μg/L vs(0.51±0.15)μg/L、(105.19±10.78)U/L vs(151.64±15.7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LVEF优于对照组[(43.27±6.37)%vs(39.85±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血栓抽吸术相比,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血栓抽吸术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且预后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血栓抽吸术 大面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下载PDF
位置性Q波35例心电向量图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宁英奇 杨连峰 +2 位作者 孙淑梅 李艳丽 宁国贤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4-394,共1页
关键词 心电向量描记术 位置性Q波 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156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淑芹 于春梅 郭桂荣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7期4156-4157,共2页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副作用 手术后并发症/护理
原文传递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相关的预见性护理
20
作者 郭桂荣 刘丽 《健康之路》 2016年第4期173-173,共1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围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2组,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围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2组,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15例次低血压、7例次皮下血肿、心率失常12例次,迷走神经反射2例次和造影剂过敏反应1例次。观察组患者发生9例次低血压、2例次皮下血肿、心率失常5例次,冠状动脉穿孔1例次,无出现造影剂过敏反应和迷走神经反射,各项并发症情况在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有助减少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介入治疗术 预见性护理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