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正畸治疗后保持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金轶男 赵刚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24期33-33,35,共2页
口腔正畸是口腔矫正的常见手段,经过正畸后的口腔特别容易发生反复性的问题,对口腔的稳定性带来隐患和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如何在治疗后有效的进行保持,是值得重视的事情,本文特此展开综述,希望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口腔正畸 治疗后 保持 研究
下载PDF
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初期上颌异位侧切牙及牙周组织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波 张桂香 +2 位作者 石晶 彭惠 张莹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6-410,共5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高精度自锁托槽矫治体系的上颌牙列及牙周组织的力学分析数字模型,研究上颌异位侧切牙在正畸矫正初期牙根、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以及在临床矫治力作用下牙齿的位移情况。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上颌骨,从而获...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高精度自锁托槽矫治体系的上颌牙列及牙周组织的力学分析数字模型,研究上颌异位侧切牙在正畸矫正初期牙根、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以及在临床矫治力作用下牙齿的位移情况。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上颌骨,从而获得上颌牙列及牙周组织的数据,并通过Mimics软件快速建立精确的上颌牙列、牙周膜、牙槽骨、自锁托槽、矫治弓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矫治过程中矫治器的粘接以及弓丝带入托槽槽沟的过程,通过弓丝形变时的预应力来测定牙齿的受力,从而获得临床状态下侧切牙正畸矫治力与牙周组织应力以及牙齿位移的情况。结果在牙齿矫正初期牙根部应力主要为牙根中部1/3与根尖交界处,牙周膜应力主要为牙颈部,牙槽骨应力相对复杂,牙齿移动为倾斜移动。结论运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的实体模型真实、准确。临床矫治过程中,牙周组织的主要应力集中区即为组织受力薄弱区,是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开这些薄弱区域。根据位移情况看,牙齿会出现倾斜移动,因此,在临床矫治过程中,医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矫治方法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切牙 自锁托槽矫治器 三维有限元
下载PDF
氟化微量元素制剂对托槽粘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梅娟 邱明 +1 位作者 赵刚 王晗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比较氟化微量元素制剂处理酸蚀后牙面托槽的粘结强度,观察釉质面(龈向)脱矿情况。方法健康离体前磨牙酸蚀后用氟含量相同的氟化锌、氟化锶、氟化亚锡以及氟化钠制剂涂擦牙面,用京津釉质粘结剂粘结托槽,万能力学测试机检测抗剪切力,... 目的比较氟化微量元素制剂处理酸蚀后牙面托槽的粘结强度,观察釉质面(龈向)脱矿情况。方法健康离体前磨牙酸蚀后用氟含量相同的氟化锌、氟化锶、氟化亚锡以及氟化钠制剂涂擦牙面,用京津釉质粘结剂粘结托槽,万能力学测试机检测抗剪切力,ARI记分记录粘结剂残留指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人工唾液中钙的光密度值(OD值),扫描电镜观察粘结面周围(龈向)釉质表面的变化。结果氟化微量元素制剂处理后粘结托槽的抗剪切粘结强度与国内临床常用的磷酸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达到了高于临床要求的粘结强度(7MPa),可以满足临床需要。扫描电镜观察氟化亚锡组(龈向)釉质脱矿明显小于其它各组,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定量测定结果一致。结论酸蚀后用氟化微量元素制剂对托槽的抗剪粘结强度及粘结材料残留指数均无显著性影响,氟化亚锡可抑制牙釉质的脱矿,酸蚀后使用氟化亚锡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微量元素 抗剪贴强度 牙釉质脱矿 ARI记分
下载PDF
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在龈沟液中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宏宇 郑嵘 吴立鹏 《医学信息》 2018年第8期75-77,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在牙齿移动过程中不同时间段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在龈沟液中的含量,研究牙周骨组织改建过程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的变化趋势,分析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具有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测定在牙齿移动过程中不同时间段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在龈沟液中的含量,研究牙周骨组织改建过程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的变化趋势,分析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具有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正畸患者10例,分别在正畸加力前,正畸加力后1 h,1 d,3 d,7 d,14 d,30 d收集患者的龈沟液,用ELISA试剂盒测定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正畸加力过程中,随着牙齿的移动,正畸患者龈沟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在加力1 h,1 d,3 d,7 d均高于正畸加力前,在7 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并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白细胞介素-2的表达在加力1 h,1 d,3 d均高于正畸加力前,3 d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并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都是人体的重要炎症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龈沟液内的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龈沟液内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2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出牙周组织的炎症状况,对这两种因子的检测有助于判断正畸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齿移动 肝细胞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2 龈沟液
下载PDF
多曲方丝弓与摇椅弓对深覆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李洋 石晶 彭惠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 应用PAR指数结合头影测量的方法对多曲方丝弓与摇椅弓治疗深覆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比较。方法 选取深覆Ⅱ-Ⅲ度青少年患者30例,均为均角型,多曲方丝弓组和摇椅弓组各15例,所有病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比治疗前、后的PAR指数... 目的 应用PAR指数结合头影测量的方法对多曲方丝弓与摇椅弓治疗深覆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比较。方法 选取深覆Ⅱ-Ⅲ度青少年患者30例,均为均角型,多曲方丝弓组和摇椅弓组各15例,所有病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比治疗前、后的PAR指数和头影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两组正畸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病例矫治后各项PAR分值比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曲方丝弓组中的颊侧咬合关系及覆的PAR分值减少量大于摇椅弓组(P〈0.05)。权重PAR总分差大于摇椅组(P〈0.05)。多曲方丝弓组对上下切牙的压低效果比摇椅弓组明显,且对下切牙的唇倾度控制的较摇椅弓组好(P〈0.05)。多曲方丝弓组治疗前后对后牙的升高及下颌平面角、下面高和全面高各测量值没有摇椅弓组升高的明显(P〈0.05)。结论 两组矫治方法对深覆的治疗效果都有明显的改善,但多曲方丝弓组比摇椅组改善的更明显,尤其是覆及颊侧咬合关系两方面改善更明显。而摇椅弓组对颌骨和面型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覆 MEAW 摇椅弓 PAR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