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周病学实践教学中应用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苏红影 刘惠萍 刘明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9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牙周病学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的42名本科生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9月—2022年8月。教... 目的分析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牙周病学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的42名本科生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9月—2022年8月。教学结束后比较2组学生实践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并评估2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43.62±2.48)分和(41.05±2.36)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分别为(41.05±3.11)分和(38.90±2.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体教学满意度情况(2.62±0.59)分高于对照组(2.24±0.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牙周病学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牙周病学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口腔医学 学习效率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病变位点EB病毒感染与IL-1β和SFRP1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史文秀 刘惠萍 +1 位作者 赵雪莹 李维善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龈下菌斑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龈沟液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1,SFRP1)的含量,探讨EBV...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龈下菌斑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龈沟液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1,SFRP1)的含量,探讨EBV感染与IL-1β和SFRP1相关性,进而探讨EBV与CP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P患者轻度23例、中度23例、重度24例以及牙周健康者1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提取龈下菌斑及龈沟液,应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龈下菌斑中EBV的DNA载量,应用ELISA法检测龈沟液中IL-1β和SFRP1含量。结果 轻、中、重度CP病变位点及牙周健康位点中EB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4%、43.5%、75%和13.3%,重度CP病变位点中EBV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位点(P<0.01)。轻、中、重度CP病变位点中EBV DNA载量均高于牙周健康位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BV的载量随CP的加重而不断升高(P<0.05)。IL-1β和SFRP1在不同程度CP位点中的总量和浓度均高于牙周健康位点(P<0.05),IL-1β和SFRP1的浓度和含量均随CP的加重而不断升高(P<0.05);CP病变位点中EBV DNA的载量与龈沟液中IL-1β和SFRP1的浓度和总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EBV的感染可加重CP的严重程度,EBV的活动性感染可能加重CP的炎症进而引起附着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EB病毒 白介素-1Β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
下载PDF
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对基牙牙周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维善 朱建华 王泽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01-102,107,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对基牙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56例牙列缺失后的老年人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3个月、12个月后复查并记录基牙与对侧同名牙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等四项牙周指标。结果:患者... 目的:研究老年人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对基牙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56例牙列缺失后的老年人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3个月、12个月后复查并记录基牙与对侧同名牙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等四项牙周指标。结果: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基牙的四项牙周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牙(P<0.01);老年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的3个月内,基牙的牙周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12个月时基牙的牙周状况趋于稳定状态。结论:老年人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可引起基牙的牙周指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摘局部义齿 基牙 牙周
下载PDF
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牙周病基础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左源 李维善 刘惠萍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33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科就诊的牙周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进行牙周袋内上药,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科就诊的牙周病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进行牙周袋内上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显效、有效的病例数共4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观察组,治疗显效、有效的病例数共5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观察组患者治疗的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于牙周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牙周恢复,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米诺环素 牙周炎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纳米金银花对复发性口疮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孙庆顺 朱建华 +2 位作者 李慕勤 宋楠 刘帆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7年第4期29-30,共2页
目的:建立复发性口疮(RAU)大鼠动物模型,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RAU发病机制的关系及观察纳米金银花对复发性口疮大鼠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大鼠口腔粘膜抗原乳化液注射方法建立RAU大鼠动物模型并观察实验大鼠的口腔表现。将溃疡大... 目的:建立复发性口疮(RAU)大鼠动物模型,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RAU发病机制的关系及观察纳米金银花对复发性口疮大鼠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大鼠口腔粘膜抗原乳化液注射方法建立RAU大鼠动物模型并观察实验大鼠的口腔表现。将溃疡大鼠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纳米金银花组、左旋咪唑组、金银花水煎剂组。分别于成模后、给药后大鼠眼眶采血,免疫组化染色,CD4+、CD8+细胞计数并计算其比值。结果:1实验大鼠于最后一次抗原注射6d后开始出现口腔溃疡。RAU大鼠CD4+、CD4+/CD8+细胞量较正常大鼠降低。2实验大鼠给药后,各治疗组外周血CD4+、CD4+/CD8+均有回升,较阴性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纳米组与左旋咪唑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与金银花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AU的发病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有关。纳米金银花对复发性口疮大鼠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优于相同剂量的金银花水煎剂,而与左旋咪唑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中药 金银花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基因转染生长因子修复牙槽骨缺损
6
作者 朱建华 袁旭 +1 位作者 魏佳佳 刘继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1期3809-3815,共7页
背景:研究发现成骨细胞可促进牙槽骨的形成,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因子转染成骨细胞对于牙槽骨形成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将基因转染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重组质粒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移植到骨缺损处,观察其对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 背景:研究发现成骨细胞可促进牙槽骨的形成,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因子转染成骨细胞对于牙槽骨形成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将基因转染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重组质粒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移植到骨缺损处,观察其对骨缺损修复的影响。方法:将 24 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制作双侧下颌下缘 10 mm×6 mm×4 mm 骨质缺损,实验组植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转染成骨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复合材料,对照组单纯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术后 4,8,12周取材行大体标本、锥形束 CT、组织学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不同时间点,实验组缺损处新骨生成,成骨细胞、骨小梁、骨陷窝及新生血管修复情况,以及材料与牙槽骨连接处的骨结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表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转染成骨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生成的新型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加速骨组织再生,促进骨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纳米生物材料 牙槽骨 下颌骨缺损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因子转染成骨细胞 复合材料 纳米羟基磷灰石 牙周炎 省级基金
下载PDF
溴鼠灵中毒的口腔表征
7
作者 朱建华 宋楠 刘继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第9期562-562,共1页
溴鼠灵(Brodifacourn)是一种羟基香豆素类化合物,属第二代抗凝血剂。大剂量摄取该类化合物将导致数周甚至数月的凝血障碍。溴鼠灵通过抑制维生素K(1)-2,3环氧化物还原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维生素K的合成,随之导致凝血因子Ⅱ、Ⅶ、... 溴鼠灵(Brodifacourn)是一种羟基香豆素类化合物,属第二代抗凝血剂。大剂量摄取该类化合物将导致数周甚至数月的凝血障碍。溴鼠灵通过抑制维生素K(1)-2,3环氧化物还原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维生素K的合成,随之导致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减少。它的长效作用机制是由于:①此类化合物与维生素K(1)-2,3环氧化物还原酶有极强的亲和力。②从多靶点阻断维生素K(1)-环氧化物合成循环。③肝脏蓄积。④因其高脂溶性和肝肠循环所获得的较长的生物半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鼠灵 口腔表征 中毒
原文传递
慢性牙周炎伴肥胖患者血清中IL-6、IL-18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褚福行 李珊珊 +1 位作者 李思琪 李维善 《医学信息》 2019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肥胖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确诊为慢性牙周炎患者15例设为NP组,另选取同期慢性牙周炎伴肥胖患...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肥胖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确诊为慢性牙周炎患者15例设为NP组,另选取同期慢性牙周炎伴肥胖患者15例设为FP组。收集两组患者外周血样本并记录牙周PD、CAL,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样本中的IL-6、IL-18的表达水平,分析两组间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FP组血清中IL-6、IL-18分别为(9.16±2.35)pg/ml、(325.22±98.67)pg/ml,其表达水平分别高于NP组的(6.15±2.06)pg/ml和(241.52±78.8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组中PD与血清中IL-6、IL-18呈高度正相关(r=0.894,P<0.01;r=0.819,P<0.01);CAL与血清中IL-6、IL-18呈正相关(r=0.885,P<0.01,r=0.828,P<0.01);NP组中PD与血清中IL-6、IL-18也有正相关关系(r=0.842,P<0.01,r=0.728,P<0.01);CAL与血清中IL-6、IL-18呈正相关(r=0.884,P<0.01,r=0.707,P<0.01)。结论肥胖状态所导致的外周血中IL-6、IL-18水平的升高与CP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肥胖 IL-6 IL-18
下载PDF
扁平苔藓患者血清及唾液中IL-10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朱建华 闫雪莲 +1 位作者 郭朝阳 刘继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唾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以进一步了解OLP患者唾液代替血液作为生物学样本来研究OLP中IL-10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分3组:OLP糜烂组15例,OLP非糜烂组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采...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唾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以进一步了解OLP患者唾液代替血液作为生物学样本来研究OLP中IL-10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分3组:OLP糜烂组15例,OLP非糜烂组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3组对象血清和唾液中IL-10的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OLP糜烂组血清中IL-10水平为(30.11±3.02)pg/mL,明显高于非糜烂组(19.03±3.33)pg/mL和正常对照组(16.43±2.1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P糜烂组唾液中IL-10平均水平为(10.05±3.12)pg/mL明显高于非糜烂组(5.50±1.1)pg/mL和正常对照组(4.47±1.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实验组血清和唾液中IL-10水平成正相关,(r=0.731,P<0.01)。结论:实验组血清和唾液中IL-10水平高度相关,可以通过检查唾液替代检查血液来研究OLP中IL-10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IL-10 血清 唾液 ELISA
原文传递
扁平苔藓患者唾液与白色念珠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建华 苏丹 +2 位作者 赵千宁 佟玮玮 刘继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OLP患者唾液流量和p H值的变化与OLP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的相关性,并对其作为感染白色念珠菌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对象分为OLP糜烂组、OLP非糜烂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0人。收集无刺激唾液,检测唾液流量与唾液p H,通过科玛嘉显... 目的:探讨OLP患者唾液流量和p H值的变化与OLP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的相关性,并对其作为感染白色念珠菌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对象分为OLP糜烂组、OLP非糜烂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0人。收集无刺激唾液,检测唾液流量与唾液p H,通过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显色培养唾液,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OLP糜烂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唾液样本中白色念珠菌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LP糜烂组唾液流量对OLP非糜烂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OLP患者唾液流量与白色念珠菌感染成负相关。OLP患者唾液流量可以作为评估OLP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风险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白色念珠菌 唾液pH 流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