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癫痫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永刚 吴佳欢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5期61-62,共2页
目的探究对急性脑血管合并癫痫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58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未发生癫痫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 目的探究对急性脑血管合并癫痫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58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未发生癫痫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依据其出现癫痫的严重状况及类型制定癫痫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5.2%,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6.9%,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0.48±4.23)分,观察组患者为(37.58±5.74)分,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导致癫痫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及时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抗癫痫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癫痫 临床治疗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永刚 姜光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以2015-04-2016-04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6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 目的分析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以2015-04-2016-04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6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2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观察组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并对所有患者的hs-CRP水平进行检查,分析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结果观察组hs-CRP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比较,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密切,随着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变化其hs-CRP水平也会随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CRP水平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永刚 李欣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2期37-38,共2页
目的探究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4例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单一低分子的肝素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患... 目的探究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4例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单一低分子的肝素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发生合并颅内出血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患者运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较高,有效的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 临床治疗 效果
下载PDF
PTX3与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楠 盛宝英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年第4期216-217,共2页
目的:以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联性为切入点,探讨PTX3与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从而为进展性卒中的预测及治疗提供新的干预靶点。方法: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依据欧洲进展性脑卒中研究... 目的:以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联性为切入点,探讨PTX3与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从而为进展性卒中的预测及治疗提供新的干预靶点。方法: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依据欧洲进展性脑卒中研究组制订的进展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30例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30例,另同时随机选取在我院门诊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留取三组人群的血液标本,采取ELISA法测定PTX3在进展组、非进展组和对照组的含量。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PTX3的含量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P<0.05)。结论:PTX3与脑梗死的进展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聚素3(PTX3) 进展性脑梗死 不稳定斑块
下载PDF
基于识别断面结构的数字课堂在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孙平 王增冕 +4 位作者 安宁 金莲锦 孙成 张静 刘俊峰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3年第10期1510-151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识别断面结构的数字课堂在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牡丹江医学院2018级影像诊断专业6个班(180人)作为研究对象, 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个班(90人)实施学习通平台+虚拟数字人的数字化课堂... 目的探讨基于识别断面结构的数字课堂在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牡丹江医学院2018级影像诊断专业6个班(180人)作为研究对象, 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个班(90人)实施学习通平台+虚拟数字人的数字化课堂教学, 对照组3个班(90人)实施传统教学。课程结束后,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效果评价。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调查问卷显示, 试验组学生在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学习效率、学习兴趣、断层思维培养方面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试成绩显示试验组理论成绩[(56.08±1.65)分 vs.(45.19±1.74)]分、实验成绩[(37.13±3.24)分 vs.(30.16±2.04)分]和总成绩[(93.21±3.18)分 vs.(75.35±1.79)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识别断面结构的数字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了其对断层解剖学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果, 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结构 数字化课堂 断层解剖学 实验教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