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杜文延 李众 吕少春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第5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耻骨联合分离 手术 内固定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新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乔晓峰 李长德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第2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骨不连 髓腔再通
下载PDF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长德 杨建华 +1 位作者 刘铮 李东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31-1434,共4页
目的:研究已证实,各种干细胞移植治疗损伤脊髓,都可以一定程度的恢复脊髓中枢神经的功能。但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损伤脊髓以及长期效果的研究少见。利用大鼠抽取新鲜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将其移植入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评价脊... 目的:研究已证实,各种干细胞移植治疗损伤脊髓,都可以一定程度的恢复脊髓中枢神经的功能。但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损伤脊髓以及长期效果的研究少见。利用大鼠抽取新鲜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将其移植入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评价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神经再生和新生血管形成及长期预后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04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室级别:生物安全一级。①实验材料:8周龄SD雌性大鼠,体质量200~220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从大鼠胫骨及股骨采集骨髓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备用。制作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22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模型+细胞组(n=11):脊髓完全横断T9-10后,椎管内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模型+DMEM组(n=11):脊髓完全横断T9-10后在损伤邻近区注射DMEM。假手术组(n=9):仅剪除T9-10棘突和椎板后,不损伤脊髓,逐层缝合。③实验评估: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移植细胞在宿主脊髓内的存活情况,BBB评分评估大鼠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①假手术组在术后各时间点观察中评分无明显差异,属评分正常。模型+DMEM组评分为0分,其脊髓功能无明显恢复。模型+细胞组在2,4,6,8周脊髓功能处于逐渐恢复的过程。与模型+DMEM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移植的细胞能在宿主体内存活,并嵌合到宿主脊髓组织表达血管标志。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8周,不仅能够在损伤脊髓内存活,而且还能分化新生血管,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下载PDF
伤椎椎弓根固定椎板减压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作用和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乔建民 杜勇 李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第6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固定椎板减压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作用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09—10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病人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9~56岁,平均37.75岁;受伤节段为(胸10~腰2)侧位X线片示骨折椎体...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固定椎板减压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作用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09—10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病人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9~56岁,平均37.75岁;受伤节段为(胸10~腰2)侧位X线片示骨折椎体楔形变。骨折椎体高度压缩程度为1/4~3/4(在侧位X线片上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与相邻上下节段椎体前、后缘椎体的平均值之比)。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平均36.5%和78.5%,恢复到术后92.5%和96%,Cobb角由术前平均23°恢复到术后平均5°,脊髓损伤患者按Frankel[1]分级,除3例A级无明显改善外,其余病例均有明显改善,平均改善近2级。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伤椎椎弓根固定椎板减压手术治疗的疗效是肯定的。它在有效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解除脊髓的压迫,减轻或避免脊髓继发性损伤,纠正骨折造成的畸形最大程度的保留脊柱活动度减少运动节段功能的丢失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固定 椎板减压 胸腰椎爆裂骨折
下载PDF
体外局部微环境下小鼠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
5
作者 杨建华 唐华羽 +1 位作者 李长德 王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5-79,共5页
背景:周围微环境能够调节胚胎干细胞在体外的诱导分化情况,可能与多种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作用有关。目的:观察局部微环境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5-10/2... 背景:周围微环境能够调节胚胎干细胞在体外的诱导分化情况,可能与多种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作用有关。目的:观察局部微环境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5-10/2006-04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孕13.5d的C57BL/6昆明鼠6只,由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携带LacZ标记基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株S8由上海市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取孕鼠胚胎,采用组织块消化法制备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经丝裂霉素C处理得到滋养层细胞。将携带LacZ标记基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株S8解冻复苏,加入含白血病抑制因子的高糖DMEM培养基体外扩增培养,将细胞克隆吹打成单细胞悬液,加到滋养层细胞上,在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胚胎干细胞传代后,再加入含全反式维甲酸的高糖DMEM培养基,以单纯加入高糖DMEM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调整细胞浓度为3×108L-1,吹打法悬浮培养48h,收集悬浮液,反复离心去上清,移入铺有明胶的培养皿中,培养9d。主要观察指标:诱导前后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变化,RT-PCR检测诱导后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胚胎干细胞在含有白血病抑制因子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能够保持未分化状态,克隆生长良好;换用含全反式维甲酸的高糖DMEM培养基悬浮培养后,4.0-5.0h聚集成团,形成圆球状的类胚体。加入全反式维甲酸的诱导组内胚层细胞呈多边形且数量较多,对照组内胚层细胞呈长梭形且数量少。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巢蛋白,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微管相关蛋白2呈弱表达,不表达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结论: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可保持未分化状态,具有不断增殖的能力,经白血病抑制因子与全反式维甲酸两步诱导后可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培养 诱导
下载PDF
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气囊复位自体骨移植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周成福 唐庆喜 +3 位作者 王建业 李宁 秦凯 尹巍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第4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可扩张气囊 自体骨移植
下载PDF
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7
作者 李长德 李越鹏 赵立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第2期103-103,共1页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锁定加压钢板 高尔夫型钢板 T型或L型钢板
下载PDF
棘突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中替代髂骨作为前路椎间植骨的疗效
8
作者 乔建民 李伟 杜勇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第5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棘突 前后路联合手术 颈椎病 植骨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范勋奇 石磊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2期63-64,76,共3页
骨质疏松症(OP)的特征是骨量减少,骨骼结构异常及骨脆性增加。本病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女性和中老年人中。OP以腰痛为常见临床表现。近些年来OP导致的脆性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受到了极大不良影响。为了医治该疾病... 骨质疏松症(OP)的特征是骨量减少,骨骼结构异常及骨脆性增加。本病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女性和中老年人中。OP以腰痛为常见临床表现。近些年来OP导致的脆性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受到了极大不良影响。为了医治该疾病,临床实践中常用的方法有药物及物理疗法。较常用的药物是那些减慢骨质吸收速度并促进骨骼形成的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善疾病的预后。该研究总结了过去几年来关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特点、患病率、诊断及预防等方面的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量减少 发病率 诊断 预防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建华 李长德 +1 位作者 翟饶生 王裕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7-491,共5页
目的观察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对小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取由上海市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提供的ES进行细胞培养和体外诱导,收集ES衍生细胞。并进行RT-PCR检测。将50只C57/BL6J小... 目的观察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对小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取由上海市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提供的ES进行细胞培养和体外诱导,收集ES衍生细胞。并进行RT-PCR检测。将50只C57/BL6J小鼠制备为T9、10脊髓半横断模型,将存活的28只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A组):9只,未作任何处理;手术/细胞组(B组):10只,于距损伤区域以远约1cm的椎管内注射2~3μl制备的ES衍生细胞,总细胞数为9×105个;手术/DMEM组(C组):9只,按B组方法注射2~3μl DMEM。术后1、2、4、6和8周采用BBB后肢功能评分观察小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取损伤脊髓进行X-gal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ES经体外诱导培养,呈圆形或椭圆形小集落生长,有1个或多个核仁。RT-PCR检测,ES细胞诱导后表达巢蛋白及微管相关蛋白,但未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小鼠实验,BBB后肢功能评分显示术后各时间点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比较,1、2和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8周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gal染色观察,B组呈阳性染色,A、C组均为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组在损伤脊髓部位,表达兔抗神经微丝蛋白,未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结论将ES培养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后,能够存活、迁移,并分化为神经元,但未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胚胎干细胞 移植 小鼠
下载PDF
明胶海绵对兔肌腱粘连及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建业 翟饶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5300-5304,共5页
背景:明胶海绵置入体内后,可液化形成一凝胶薄膜,在被生物体降解、吸收之前可起到屏障作用。目的:观察明胶海绵对兔肌腱粘连和愈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细胞学观察,2004-10/2005-10在佳木斯大学实验室完成。... 背景:明胶海绵置入体内后,可液化形成一凝胶薄膜,在被生物体降解、吸收之前可起到屏障作用。目的:观察明胶海绵对兔肌腱粘连和愈合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细胞学观察,2004-10/2005-10在佳木斯大学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健康纯种家兔32只,以其后腿跟腱制备屈肌腱断裂模型。明胶海绵为南京第三制药厂的产品。方法:家兔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每组又按术后观察时间1,2,3,4周分为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4只。实验组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断裂跟腱,肌腱周围用明胶海绵包裹,长度约2cm。对照组则只做直接缝合。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2,3,4周,进行生物力学测定、肉眼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电镜检查,观察肌腱的粘连和愈合情况。结果:家兔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4周大体观察结果表明,实验组明胶海绵形成的凝胶膜消失,肌腱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间隙,粘连轻,肌腱已愈合。对照组肌腱愈合,肌腱吻合口周围形成大量致密的粘连。术后4周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表明,实验组腱吻合口被胶原纤维连接,腱周及吻合口周围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及肉芽组织明显较对照组少,腱周纤维组织较对照组粘连轻,粘连带稀少。电镜下实验组术后3周蛋白质合成增加,腱细胞生长活跃;对照组术后2周肌腱断端见胶原纤维增多并且排列紊乱,腱断端内部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增多,细胞器增多。生物力学测定结果表明,术后1,2周实验组肌腱最大抗张强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3周开始,实验组与对照组肌腱最大抗张强度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明胶海绵能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术后2周内可影响肌腱愈合,术后2~4周肌腱正常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海绵 肌腱 粘连 动物实验 生物材料
下载PDF
PBL+CBL在临床实习教学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庆治 李莹 杜井峰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8期39-40,共2页
目的 PBL教学模式结合CBL教学模式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及PBL+CBL教学模式(实验组)的对比,在实习结束时进行问卷答题及分析病例形式进行评估。结果 PBL+CBL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理论答题及分析病例的能力优... 目的 PBL教学模式结合CBL教学模式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及PBL+CBL教学模式(实验组)的对比,在实习结束时进行问卷答题及分析病例形式进行评估。结果 PBL+CBL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理论答题及分析病例的能力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导下的学生(P<0.05)。结论 PBL+CBL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来源于胚胎干细胞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建华 王凤华 +2 位作者 李长德 王裕 马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4842-4846,共5页
背景:在一定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诱导分化成为神经前体细胞,当移植到健全或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后,可以与宿主细胞有效整合,修复重建损伤的神经组织。目的:观察胚胎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对小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 背景:在一定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诱导分化成为神经前体细胞,当移植到健全或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后,可以与宿主细胞有效整合,修复重建损伤的神经组织。目的:观察胚胎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对小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材料:选用28只6~8周龄C57/BL6J小鼠,雌雄不限。小鼠胚胎干细胞株S8及携带LacZ标记基因由上海市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提供。高糖DMEM、2-巯基乙醇、小鼠白血病抑制因子、丝裂霉素C均来自GIBCO贴壁诱导培养液由上海市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4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贴壁诱导法将ES细胞培养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将小鼠麻醉,在T9~10椎骨平面制成脊髓半横断模型,随机摸球法将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n=9):仅剪除T9-10棘突和椎板后,逐层缝合。干细胞移植组(n=10):脊髓半横断后,行距损伤区域以远约1cm的椎管内注射细胞。模型组(n=9):脊髓半横断后在损伤邻近区注射DMEM。各组分别于实验后第1,2,4,6,8周采用BBB评分观察各组小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实验后第8周(BBB评分后)利用x-gal染色观察各组脊髓损伤区胚胎干细胞存活和分化情况。X-gal染色干细胞移植组阳性的损伤脊髓部位切片进行荧光免疫组化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小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②各组脊髓损伤区胚胎干细胞存活和分化情况。③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①干细胞移植组第1,2,4周BBB得分,高于模型组(P<0.01)。②脊髓损伤区胚胎干细胞存活和分化情况:干细胞移植组中小鼠的脊髓损伤处组织切片可以发现x-gal染色阳性的细胞,胞浆呈现蓝色,即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衍生细胞,而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的脊髓均未见该现象。干细胞移植组损伤脊髓部位植入的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衍生细胞分布损伤区周围并与周围组织整合,与周边细胞在形态上类似。③干细胞移植组损伤脊髓部位,X-gal染色阳性细胞可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NF,但没有表达GFAP标志。结论:将ES细胞的培养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后,能够存活、迁移、并分化为神经元,但改善神经功能情况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胚胎干细胞 移植 小鼠
下载PDF
急性脊髓损伤时NSE和E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秦凯 周成福 李亚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9年第6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和内皮素(EdinthlinET)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确定的SCI患者10例,采集损伤后24h、72h、7d、14d的静脉血,采用酶联...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和内皮素(EdinthlinET)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确定的SCI患者10例,采集损伤后24h、72h、7d、14d的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NSE和ET水平,与10例健康成人对照,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SCI患者早期血浆NSE和E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随时间延长,二者含量均逐渐降低,NSE和ET水平72h时达高峰,14d时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NSE、ET可以作为监测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内皮素
下载PDF
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的研究及其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建华 陈杰 李长德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通过对模型的制备模拟脊髓损伤,研究其病理和影像的变化及脊髓组织的病理分析,为后期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了实验信息。方法:8周龄SD大鼠,咬除T9~T10棘突及相应椎板,用纤维剪刀将脊髓完全横断,将分离的肌肉缝合封闭椎管缺损,... 目的:通过对模型的制备模拟脊髓损伤,研究其病理和影像的变化及脊髓组织的病理分析,为后期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了实验信息。方法:8周龄SD大鼠,咬除T9~T10棘突及相应椎板,用纤维剪刀将脊髓完全横断,将分离的肌肉缝合封闭椎管缺损,缝合皮肤,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分不同的时间进行行为学评分及病理和影像学的检测。结果:假手术组在不同时间行为学评分较高,而实验组评分很低。脊髓损伤区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和影像学的改变。结论:在实验组中大鼠脊髓损伤区无脊髓组织残留,且出现明显的组织和影像改变,在行为学上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适用于脊髓再生的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大鼠 病理 影像学
下载PDF
脊髓损伤模型的制备及行为学评分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建华 乔建民 李长德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4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模型的制备模拟脊髓损伤 ,研究其病理生理变化及脊髓组织的病理分析 ,为后期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了实验信息。方法 :8周龄小鼠 ,咬除 T1 2 ~ L1 棘突及相应椎板 ,用纤维剪刀将脊髓右侧剪断 ,将分离的肌肉缝合封闭椎管缺损 ,... 目的 :通过对模型的制备模拟脊髓损伤 ,研究其病理生理变化及脊髓组织的病理分析 ,为后期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了实验信息。方法 :8周龄小鼠 ,咬除 T1 2 ~ L1 棘突及相应椎板 ,用纤维剪刀将脊髓右侧剪断 ,将分离的肌肉缝合封闭椎管缺损 ,缝合皮肤 ,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分不同的时间行为学评分 ,8周后病理检测。结果 :假手术组在不同时间行为学评分较高 ,而实验组评分很低。脊髓损伤区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且脊髓损伤区域出现胶质细胞增生、嗜神经现象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小鼠 病理
下载PDF
人为因素导致上肢外周神经损伤延迟修复的显微外科治疗
17
作者 周成福 乔晓峰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6-217,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人为因素所致上肢外周神经损伤延迟修复的原因及治疗体会。 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人为因素所致上肢外周神经损伤延迟修复 2 7例 2 9条神经 ,手术方法包括神经松解、屈曲腕 (肘 )关节位神经外...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人为因素所致上肢外周神经损伤延迟修复的原因及治疗体会。 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人为因素所致上肢外周神经损伤延迟修复 2 7例 2 9条神经 ,手术方法包括神经松解、屈曲腕 (肘 )关节位神经外膜缝合、束膜缝合及电缆式神经移植。 结果 术后随访 8个月~ 9年 ,平均 3 7个月 ,平均优良率 77 8%。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人为因素所致上肢外周神经损伤延迟修复时 ,如能尽早治疗并做到神经对位精确、无张力缝合以及神经彻底松解 ,是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因素 上肢 外周神经损伤 显微外科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直径为2mm长度为10mm锚定钉在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单开门手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乔建民 刘可鑫 +1 位作者 崔绪民 李创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年第5期67-67,共1页
目的:研讨锚定钉(我院使用的规格为直径2mm,长度为10mm),在后路单开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具体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09-01~2011-01间应用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例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35~78岁,平均63.5... 目的:研讨锚定钉(我院使用的规格为直径2mm,长度为10mm),在后路单开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具体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09-01~2011-01间应用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例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35~78岁,平均63.5岁。病程1.6~18年,平均为3.6年。其中3个节段17例,4个节段8例。20例合并有发育性或者是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经临床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到压迫的症状,JOA评分3~11分,平均(6.7±2.2)分,实施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的治疗,开门的节段数均为C3~C7,应用直径2mm,长度10mm的锚定钉进行固定。结果:手术时间65~105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总量为100~400mL,平均200mL,无损伤脊髓、脊髓受到压迫并发症等。2例患者术接受了相应的对症处理2个月后疼痛症状消失。术后随访0.5~2.5年,平均1.9年,末次随访时JOA评分10~16分,平均(13.8±1.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改善率为(68.1±7.5)%,优良率为88%。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曲度基本正常或有不同程度恢复,椎体中矢状径与椎管中矢状径比值平均为1¨1.2,锚钉无松动、没有出现颈椎不稳及再关门。结论: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时应用直径2mm,长度10mm的锚定钉固定开窗椎板方法简单可靠,手术时间短,对颈部肌肉,椎体周围小关节及软组织的破坏小,出血少,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扩大术 锚定钉
下载PDF
软骨细胞复合人脐带Wharton胶取向支架的体外评估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涵宁 徐国娇 +7 位作者 盖昱辛 陈礼 刘舒云 赵鹏 卢世璧 张莉 郭全义 杨建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17-1022,共6页
目的将软骨细胞复合于人脐带Wharton胶取向支架,体外评估该支架对软骨细胞的影响和作用。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肩关节软骨组织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取正常新生儿脐带组织,通过湿润粉碎结合化学脱细胞技术脱细胞,利用冷冻干燥及交联等技... 目的将软骨细胞复合于人脐带Wharton胶取向支架,体外评估该支架对软骨细胞的影响和作用。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肩关节软骨组织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取正常新生儿脐带组织,通过湿润粉碎结合化学脱细胞技术脱细胞,利用冷冻干燥及交联等技术制备人脐带Wharton胶取向支架。取第2代软骨细胞与人脐带Wharton胶取向支架复合培养,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分布及黏附情况;甲苯胺蓝、番红O染色观察细胞细胞外基质分泌情况;二乙酰荧光素-碘化丙啶双色荧光检测法染色及Hoechst33258染色评估细胞在支架上的活力及增殖情况;将体外PKH26荧光标记的软骨细胞与支架复合培养,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示,培养3 d细胞在支架孔隙内分布较均匀,呈圆形或椭圆形;扫描电镜观察示,培养7 d大量细胞黏附于支架孔隙间,呈圆形或椭圆形,且细胞沿取向孔道伸展排列,相互聚集,增殖旺盛;组织学观察示,培养7 d,细胞在支架中分布均匀且增殖旺盛,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取向支架能引导细胞迁徙和增殖,并能有效保留和促进细胞外基质分泌;细胞活力评估结果示,培养3 d见支架上黏附的大部分细胞为活细胞,细胞成活率高达90%以上。荧光显微镜观察示,荧光标记细胞与支架复合培养1 d,细胞在支架内部均匀分布,增殖旺盛。结论人脐带Wharton胶取向支架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细胞相容性,有利于软骨细胞黏附和增殖,细胞存活率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组织工程 人脐带Wharton胶 取向支架 软骨细胞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对急性脊髓损伤后保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可鑫 刘士臣 +1 位作者 林波 廉洪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3期55-57,178,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脊髓损伤后保护机制。方法成年清洁级SD大鼠96只,分为假手术组A组,脊髓打击损伤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组C组、依达拉奉组D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重物撞击装置制备脊髓急性打击损伤。A组仅切除椎板,不做打击脊髓处理...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脊髓损伤后保护机制。方法成年清洁级SD大鼠96只,分为假手术组A组,脊髓打击损伤组B组、甲基强的松龙组C组、依达拉奉组D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重物撞击装置制备脊髓急性打击损伤。A组仅切除椎板,不做打击脊髓处理,缝合后即刻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B组急性脊髓损伤造模成功后即刻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C组造模成功后即刻给予甲基强的松龙腹腔注射;D是造模成功后即刻给予依达拉奉腹腔注射。分别于1h、24h以及48h测定脊髓组织中LD含量、LDH活性以及Na^+/K^+-ATP酶活性。结果伤后1h,24h以及48h四组、LDH活性、Na^+/K^+-AT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减少局部组织水肿,保护Na^+/K^+-ATP酶活性,改善局部能量代谢,减少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改善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脊髓损伤 保护 Na+/K+-ATP酶 组织水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