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基质对10株细菌降解苯并芘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苏丹 李培军 +1 位作者 台培东 E.V.Verkhozina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90-294,共5页
从石油污染的污泥中分离驯化出10株细菌(SB01~SB10),利用生物摇床实验对其降解苯并芘(BaP)的效能进行试验,研究了有(或无)共基质(葡萄糖Glu,或菲PHE)对细菌降解BaP的影响,并采用ANOVA和Tukey多重比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当以BaP为... 从石油污染的污泥中分离驯化出10株细菌(SB01~SB10),利用生物摇床实验对其降解苯并芘(BaP)的效能进行试验,研究了有(或无)共基质(葡萄糖Glu,或菲PHE)对细菌降解BaP的影响,并采用ANOVA和Tukey多重比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当以BaP为惟一碳源和能源且BaP初始浓度为50mg·L-1时(MS1),SB01的降解率最高,5d可降解31.0%;以Glu为共代谢基质时(MS2),SB09的降解率最高,可达36.9%;以PHE为共代谢基质时(MS3),SB01对BaP的降解率为46.0%。(2)Glu对SB01、SB02、SB03、SB07、SB10降解BaP有抑制作用,对SB01抑制作用最明显,使SB01的降解率降低了13.1%,Glu对SB05,SB08降解率无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3)PHE对细菌降解BaP均表现出促进作用,对SB01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使其降解率提高15.0%。(4)Glu对SB09的促进作用大于PHE的促进作用,而对SB06,PHE的促进作用大于Gl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S 细菌 生物降解 苯并芘 葡萄糖 共基质
下载PDF
大陆裂谷研究中的几个前沿课题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巍然 纪克诚 +4 位作者 孙继源 邢集善 B.II.马茨 P.M.拉芭茨卡娅 乌费姆采夫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93-102,共10页
本文强调研究大陆裂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重点评述了当前大陆裂谷研究中的几个前沿课题:(1)建立大陆裂谷深部结构模式,介绍了张性破裂模式和地幔柱模式;(2)研究大陆裂谷与板块构造关系,认为大陆裂谷的发育与变化的板... 本文强调研究大陆裂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重点评述了当前大陆裂谷研究中的几个前沿课题:(1)建立大陆裂谷深部结构模式,介绍了张性破裂模式和地幔柱模式;(2)研究大陆裂谷与板块构造关系,认为大陆裂谷的发育与变化的板块运动密切相关;(3)探讨大陆裂谷的热流作用,证实了裂谷深部存在高温驱动的流体和热循环,推测这里可能就是幼年大洋产生的地带;(4)总结大陆裂谷成因类型,根据地球动力学状态划分了五种类型;(5)完善大陆裂谷研究思路与方法,提出多数大陆裂谷为一复杂的动力体系,系统论是全面研究这一复杂动力体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裂谷 深部结构 板块构造 热流作用 系统论
下载PDF
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微结构模型(详细摘要) 被引量:5
3
作者 Ryashchenko T. G. Akulova V. V. +4 位作者 Solokov V. N. Grigorieva I. J. 段汝文 张振中 孙崇绍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110-111,共2页
试样为取自中国北方黄土高原标准剖面①中的马兰(Q3)、离石(Q2)、午城(Q1)以及次生的洪积冲积(Q4)黄土.各方面成功的配合与多手段的综合性研究使我们能对黄土的微结构模型有了概念,能分析结构特征对黄土某些性质的... 试样为取自中国北方黄土高原标准剖面①中的马兰(Q3)、离石(Q2)、午城(Q1)以及次生的洪积冲积(Q4)黄土.各方面成功的配合与多手段的综合性研究使我们能对黄土的微结构模型有了概念,能分析结构特征对黄土某些性质的影响,并可用来解释已提出的有关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黄土 微结构模型 黄土高原地区
下载PDF
油气田的全球分布规律 被引量:2
4
作者 В.И.Сизых Р.М.Семенов +1 位作者 В.А.Павленов 本刊编辑部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勘探实践表明,古老地台活动边缘的推覆体前缘逆冲带不但是最大的沉积区,而且是最大的油气聚集区。在古老地台边缘带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被改造的碰撞型被动边缘,全球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均分布在这里,42%的油气田发现于碰...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勘探实践表明,古老地台活动边缘的推覆体前缘逆冲带不但是最大的沉积区,而且是最大的油气聚集区。在古老地台边缘带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被改造的碰撞型被动边缘,全球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均分布在这里,42%的油气田发现于碰撞地台-褶皱盆地区。岩石圈板块边缘带在地球动力学营力的作用下,不但为沉积岩中所含的有机质向烃类的演化提供了热能,而且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使岩石产生密集的裂缝形成次生储集层。控制着板块活动的大断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在断裂交汇处,巨大的压力降使流体的流动性提高,岩石圈板块的碰撞带,一方面促进了有机质的演化,另一方面使已形成的油气藏重新分配,从而最终导致次生大油气田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勘探 油气聚集 油气分布 古地台 板块边界
下载PDF
软土地基上地表建筑系统的强震反应(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POTAPOV V.A. CHERNOV E.A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5,共6页
本文导出了一种给出相对烈度在lg R^0之间的收敛解(忽略震级)的小震方程式。结合在贝加尔地区岩石抗震特性调查与文字资料和统一理论,使人们可对震源等势面进行评估。确定了在震源区边界处的地震烈度稳定性和弹性波在地壳中的传播,使得... 本文导出了一种给出相对烈度在lg R^0之间的收敛解(忽略震级)的小震方程式。结合在贝加尔地区岩石抗震特性调查与文字资料和统一理论,使人们可对震源等势面进行评估。确定了在震源区边界处的地震烈度稳定性和弹性波在地壳中的传播,使得推导出从地震主要参数震级向随震中距不同的烈度定量计算的转换成为可能。获得了烈度(能通量的密度)对距离的双线性相关,给出了能通量密度和相对烈度之间的关系。求出了取决于地表建筑地基的物理特性的振动载荷烈度。在地震学角度,这种强震的定量预测方法是一种提供详细地震区划和场地小区划的可能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 地震反应 抗震
下载PDF
硬化粗质地基冻土层的速度参数与卓越周期的关系(英文)
6
作者 A.F.DRENNOV V.I.DZHURIK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7,145,共7页
本文给出了对共振现象出现概率的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间关系的思考。样品取自位于半空间的硬化粗质冻土地基,包括石质冻层。参考从三个场地14次地震记录的纵、横波速求得的土层相对频率特征,进行了对其共振频率的评估。纵、横波速在前贝... 本文给出了对共振现象出现概率的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间关系的思考。样品取自位于半空间的硬化粗质冻土地基,包括石质冻层。参考从三个场地14次地震记录的纵、横波速求得的土层相对频率特征,进行了对其共振频率的评估。纵、横波速在前贝加尔和后贝加尔地区的粗质冻土层中随湿度和温度而变化。将这些概括化的速度值与一个共振频率和纵、横波度之间的关系式结合起来,用于评估被调查土层的纵、横波速的概率值。结果显示,通过综合在实验室尺度获得的速度值和现场测量获得的速度值的数据,则利用地震记录波来确定在松散土层内传播速度的概率值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 地震信号 频率特征 共振频率 横波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