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定地区无偿献血患者核酸检测HBV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何久胜 王浩 胡素玲 《肝脏》 2022年第7期762-767,共6页
目的调查保定地区无偿献血患者核酸检测HBV感染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保定市中心血站HBsAg快筛合格标本207000份,均行经酶联免疫法(ELISA)、病毒核酸检测技术(NAT)检测。比较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特征HBsA... 目的调查保定地区无偿献血患者核酸检测HBV感染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保定市中心血站HBsAg快筛合格标本207000份,均行经酶联免疫法(ELISA)、病毒核酸检测技术(NAT)检测。比较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特征HBsAg筛查阴性献血者HBV感染情况,分析HBsAg筛查阴性献血者HBV DNA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HBsAg快筛合格标本207000份,经ELISA检测HBsAg阳性949份,HBsAg筛查阴性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为0.050%(103/206051);103例HBsAg(-)/HBV DNA(+)献血者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以低病毒载量为主,血清学模式以抗-HBs(+)/抗-HBe(-)/抗-HBc(-)为主。不同时间HBsAg筛查阴性献血者整体、男性、女性HBV DNA阳性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静脉吸毒史、不安全性行为、输血史的HBsAg筛查阴性献血者HBV DNA阳性率高于无静脉吸毒史、不安全性行为、输血史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静脉吸毒史、不安全性行为、输血史是HBV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存在一定HBV阳性风险,以低病毒载量为主,在常规ELISA筛查基础上应进一步强化危险因素筛查,以降低HBV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核酸检测 HBV感染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宫颈阴道分泌物、血清相关指标及孕妇宫颈长度检测在预测早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雅宁 崔立业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8期2835-2837,共3页
目的观察宫颈阴道分泌物、血清相关指标及孕妇宫颈长度检测在预测早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孕妇254例,其中早产67例(早产组),正常足月产187例(足月产组),通过检测先兆早产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行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 FN)、白细胞介素-6(IL-6... 目的观察宫颈阴道分泌物、血清相关指标及孕妇宫颈长度检测在预测早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孕妇254例,其中早产67例(早产组),正常足月产187例(足月产组),通过检测先兆早产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行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 FN)、白细胞介素-6(IL-6)、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含量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以及联合经阴道B超对孕妇宫颈长度检测,观察联合监测与预测早产间的关系。结果足月产组宫颈阴道分泌物β-HCG、IGFBP-1均低于早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产组血清CRP、WBC均低于早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产组f FN、IL-6低于早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f FN、IL-6、β-HCG、IGFBP-1、CRP及WBC预测早产平行敏感度98.4%,平行特异度58.4%,并联敏感度63.4%,并联特异度97.3%。2组宫颈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阴道分泌物中f FN、IL-6、β-HCG、IGFBP-1含量及血清中CRP和WBC联合检测对早产预测有较高的准确率,另外孕妇宫颈长度也与早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宫颈阴道分泌物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相 宫颈长度
下载PDF
保定市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楷翔 赵娟 +2 位作者 党玉新 李莹 曹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了解保定市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载量、肝病程度的相关性,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7年9月758例HCV-RNA阳性者进行HCV的基因型检测,分析其基因型与HCV-RNA含量和肝病... 目的了解保定市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载量、肝病程度的相关性,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7年9月758例HCV-RNA阳性者进行HCV的基因型检测,分析其基因型与HCV-RNA含量和肝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758例HCV感染患者中1b型和2a型分别为50.79%(385/758)和36.68%(278/758)。HC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与性别、感染途径及种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b型患者ALT、AST、GGT及HCV-RNA水平均高于2a型和其他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肝病患者的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b型丙肝肝硬化及肝癌比例高于其他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b型患者对长效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治疗的ETVR应答率(57.92%vs 83.09%)和SVR应答率(24.68%vs 60.79%)均明显低于2a型患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1b型患者ALT与HCV-RNA呈正相关(r=0.685,P<0.01)。结论保定市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流行株为1b型和2a型,其中1b型与丙肝肝硬化、肝癌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HCV-RNA
原文传递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其与视力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雅宁 崔立业 宋亚玲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与视力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DR组42例和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NDR)组62例,DR组根据视网膜...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与视力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DR组42例和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NDR)组62例,DR组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单纯型DR组25例和增殖型DR组17例。检测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睡前血糖、HbA1c等指标水平并加以比较,并分析其与患者视力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NDR组的FPG、2 hPG、睡前血糖和HbA1c均低于DR组(P<0.05)。增殖型DR组FPG、2 hPG、睡前血糖和HbA1c均高于单纯型DR组(P<0.05)。在42例DR患者中,低视力的患者比例随着FPG、2 hPG、HbA1c水平的升高而增加(P<0.05)。结论DR患者尤其是增殖型DR患者的血糖和HbA1c水平较高。且随着血糖和HbA1c水平的升高,DR患者视力损伤程度增加。血糖和HbA1c水平严重影响DR患者视力,应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HbA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红蛋白 糖基化 血糖 视力损伤
下载PDF
IL-6、PCT、CRP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预后评价的价值及最佳截断值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雅宁 崔立业 陶越安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53-56,69,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预后评价的价值及最佳截断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214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统计患者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预后评价的价值及最佳截断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214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住院期间(2个月以内)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判断血清IL-6、PCT、CRP与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三者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214例患者住院期间存活率为78.97%(169/214)。白细胞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IL-6、PCT和CRP水平是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IL-6、PCT、CRP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876、0.828,预测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8.23 pg/ml、6.68μg/L、11.82 mg/L。结论IL-6、PCT、CRP联合检测对评估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临床中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老年人 白介素-6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王雅宁 崔立业 +1 位作者 陈翼霖 贾宏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78-81,86,共5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首次确诊为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11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包括轻度50例、中度40例和重... 目的探讨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首次确诊为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11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包括轻度50例、中度40例和重度22例,另外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Western blot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磷酸化酪氨酸激酶(p-JAK)和磷酸化信号转导激活转录因子(p-STAT)蛋白相对表达量,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流式细胞术检测CD4^(+)和CD8^(+)百分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中度患儿IL-6、p-JAK、p-STAT升高,而IgA、IgG和IgM、CD4^(+)和CD8^(+)百分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儿IL-6、p-JAK和p-STAT高于轻中度患儿,IgA、IgG和IgM、CD4^(+)和CD8^(+)百分比低于轻中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患儿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高表达和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可能参与了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并与患儿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可为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病毒 白细胞介素-6 JAK/STAT信号通路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及Fibroscan评分系统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胡素玲 栗红江 +4 位作者 何久胜 刘震霞 田彦卿 杨会宣 许文胜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3期96-102,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普勒超声及Fibroscan构建的肝纤维化无创评分系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行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的300例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为肝纤维化组(172例)和非肝纤维化组(128... 目的:探讨基于多普勒超声及Fibroscan构建的肝纤维化无创评分系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行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的300例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为肝纤维化组(172例)和非肝纤维化组(1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Fibroscan硬度值(LSM值),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确定肝纤维化影响因素。根据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因素的标准化回归系数β得到相应的评分赋值,构成肝纤维化无创评分系统。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评分系统诊断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确定最佳临界值以及敏感性和特异性。为进一步验证该评分系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另选行肝穿刺活检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肝纤维化组中男性、肝被膜欠光滑、肝实质回声不均匀、肝内光点增粗、肝静脉清晰度较差的占比均明显高于非肝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9,χ^(2)=12.105,χ^(2)=7.792,χ^(2)=9.383,χ^(2)=7.053;P<0.05);脾长径、脾厚度、脾脏面积、胆囊壁厚度、肝固有动脉峰值血流速度(HAV_(max))、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峰值流速的比值(A/P)、肝脏硬度值(LSM)均明显高于非肝纤维化组,门静脉峰值血流速度(PVV_(max))、脾静脉峰值血流速度(SVV_(max))、肝脏循环指数(HCI)明显低于非肝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6,t=2.228,t=2.364,t=5.970,t=2.864,t=6.083,t=10.268,t=2.925,t=5.749,t=2.20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患者性别、肝被膜光滑程度、肝实质回声、肝内光点增粗、肝静脉清晰度、胆囊壁厚度、HCI、A/P以及LSM值是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影响因素的标准化回归系数β得到对应评分赋值,最终该评分系统的总分为0~12分,其中0~7分为低危,8~9分为中危,10~12分为高危。以患者总评分为自变量、肝纤维化情况为因变量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95%CI:0.835~0.989),最佳临界值为10分,此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46%和81.05%。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基于评分系统的诊断结果与肝穿刺结果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762)。结论:基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和FibroScan所构建的肝纤维化无创评分系统可为肝纤维化的诊断及抗纤维化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瞬时弹性成像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诊断价值 评分系统
下载PDF
Fibroscan硬度值测量联合超声影像参数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胡素玲 栗红江 +1 位作者 何久胜 刘震霞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Fibroscan硬度值测量联合超声影像参数对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05例接受肝穿刺的慢性乙肝患者,根据肝脏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肝纤维化组(118例)和无肝纤维化组(87例)。采用Fib... 目的:探讨Fibroscan硬度值测量联合超声影像参数对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05例接受肝穿刺的慢性乙肝患者,根据肝脏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肝纤维化组(118例)和无肝纤维化组(87例)。采用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值(LSM值),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肝脏各项指标,根据指标综合积分法对图像进行半定量化评分(被膜评分、静脉评分、实质评分、边缘评分和总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ⅢNP)、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IV-C)等肝纤维化指标;分析肝纤维化患者Fibroscan硬度值、超声参数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肝纤维化组LSM值、被膜评分、静脉评分、实质评分、边缘评分、总评分、PIIINP、LN、HA及IV-C水平均高于无肝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08,t=10.392,t=6.626,t=7.329,t=6.617,t=9.339,t=10.009,t=7.629,t=27.324,t=22.633;P<0.05);肝纤维化患者LSM值、超声参数与肝纤维化指标均呈正相关;LSM值、被膜评分、静脉评分、实质评分、边缘评分和总评分诊断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1、0.873、0.715、0.787、0.682和0.819,特异度分别为93.1%、85.1%、88.5%、56.3%、63.2%和93.1%,灵敏度分别为62.7%、76.3%、50.0%、87.3%、65.3%和61.9%;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AUC为0.998,特异度为98.9%,敏感度为93.2%。结论:Fibroscan硬度值及超声影像参数对慢性乙肝纤维化的诊断均有筛查和预警作用,具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roscan硬度值 超声影像参数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诊断
下载PDF
河北省保定市HIV-1流行重组毒株基因分布特征及独特重组毒株重组结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艳 刘洋 +4 位作者 赵煊赫 赵静 杨学刚 安伟娜 李永勤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了解河北省保定市2019年6月-2021年12月HIV-1流行重组毒株基因分布特征及独特重组毒株重组结构。方法使用自建的方法扩增HIV-1 pol区全长基因并测序,然后使用系统进化分析鉴定HIV-1亚型。对不能明确分型的标本利用近末端稀释法分两... 目的了解河北省保定市2019年6月-2021年12月HIV-1流行重组毒株基因分布特征及独特重组毒株重组结构。方法使用自建的方法扩增HIV-1 pol区全长基因并测序,然后使用系统进化分析鉴定HIV-1亚型。对不能明确分型的标本利用近末端稀释法分两段进行HIV-1近似全长基因组的扩增。测序结果使用Sequencher 5.4.6软件进行序列拼接,使用Bioedit进行序列的比对和处理,SimPlot工具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并利用Bootscan工具进行重组断点分析,最后使用在线工具Recombinant HIV Drawing Tool绘制重组镶嵌图谱,分析保定市HIV-1独特型重组毒株的重组结构。结果共获得296份样本的264条HIV-1 pol区全长基因序列片段(3.1kb)。HIV-1主要亚型为CRF01_AE(51.89%,137/264)、CRF07_BC(25.00%,66/264)和B亚型(10.98%,29/264)。流行重组毒株(CRFs)占85.61%(226/264),独特重组毒株(URFs)流行率为3.41%(9/264)。对其中9例URFs中的5例成功进行了近乎全长基因序列扩增并测序,均为URFs,其中1例是01B的URF,4例是0107的URF。结论保定市HIV-1重组毒株(包括CRFs和URFs)的流行率达到了89.02%,并出现了较高比例的新型独特重组毒株,应密切监测其流行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流行重组毒株 独特重组毒株
下载PDF
我国22家采供血机构献血人群HCV检测不合格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忠思 许守广 +20 位作者 张微 张剑 刘晓杰 燕锋 王琴 何燕琴 鲍琳 于志强 王振兴 邱昌文 蔡晓波 李丽 汪鹏 徐战锋 于福荣 赵超 王建康 沈有华 鲍晶晶 周君 邱艳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67-372,共6页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采供血机构(简称机构)服务区域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检测不合格情况。方法收集2017—2021年我国内地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系统内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人群HCV相关标记物检测数据,分析每10万献血者中...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采供血机构(简称机构)服务区域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检测不合格情况。方法收集2017—2021年我国内地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系统内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人群HCV相关标记物检测数据,分析每10万献血者中抗-HCV和抗-HCV阴性中HCV RNA检测不合格率与年度、采供血服务区域以及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人群之间的关系。结果2017—2021年间22家机构服务区域的每10万献血者中抗-HCV不合格例数从444.3逐年减少至250.44(χ^(2)=49.677,P<0.05);HCV RNA检出例数从0.69逐年增加至2.05,但无统计学意义(χ^(2)=0.643,P>0.05);区域间的抗-HCV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3260.283,P<0.05);初次献血人群的抗-HCV不合格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人群(F=130.993,P<0.05);每10万名抗-HCV合格献血者HCV RNA每年检出例数范围为0~17.28。结论我国22家机构服务区域献血者的抗-HCV不合格率呈逐年降低趋势;与重复献血人群相比,应重视初次献血人群的HCV感染;针对部分机构献血者应重视HCV检测,HCV RNA检测可以进一步检出血清学漏检的HCV感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抗-HCV ELISA 核酸检测 初次献血者
原文传递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联合检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临床效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栗红江 何久胜 +3 位作者 胡素玲 何福亮 田彦卿 刘震霞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090-1091,1094,共3页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联合检测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保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6例乙型...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联合检测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保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6例乙型肝炎患者(A组)和60例体检健康者(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指标,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RFI、Fibroscan及APRI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检测诊断S2期及以上患者曲线下面积(AUC)最高,其后依次为ARFI、Fibroscan及APRI,其中,联合检测的cut-off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48,95.27%,85.57%,82.43%,96.43%。联合检测诊断S4期患者的AUC最高,Fibroscan、ARFI次之,APRI最低,其中,联合检测的cut-off值、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17,94.37%,92.65%,98.57%,83.55%。结论ARFI、Fibroscan及APRI联合检测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效能优于相关指标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弹性成像 实验室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