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植骨量对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郝建学 周斐 +7 位作者 钟娜 陈美青 冯伟 涂鹏发 杨斐 闫崇超 刘锁利 李雪波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3期205-208,245,共5页
目的探讨研究植骨量对于椎间融合成功率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98例,均给予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cage植入椎间融合手术,术中分别... 目的探讨研究植骨量对于椎间融合成功率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98例,均给予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cage植入椎间融合手术,术中分别给予植入4 m L、5 m L、6 m L骨粒,给予打压后植入Cage,给予行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加压固定。3组病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进行CT检查及患者功能评分检测,通过对3组患者植骨粒体积、临床效果改善率、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变化等进行对比,评估不同植骨量椎体植骨融合术后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21个月。三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 A组优良率为90.3%,B组为91.0%,C组为91.2%,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C组椎间隙高度变化分别为(8.7±1.7)mm、(9.8±1.7)mm、(10.1±1.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腰椎CT片提示:三组椎间融合成功率均较高,B组、C组其椎间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植骨量在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随着植骨量的增加,术后影像学评价效果显示植骨量越大早期植骨融合率越高,减小了椎间隙高度丢失。长期随访显示植骨量低于5 m L存在植骨不融合隐患,因此建议椎间植骨量应达5 m 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 椎间植骨融合术 融合效果 融合率 骨移植量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治疗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郝建学 张建鹏 +6 位作者 李兵 刘燕梅 刘锁利 万建设 李雪波 任永敏 陈美青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21期3000-3001,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采取动力化和增加稳定性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研究我院2004至2009年收治的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针术后骨不连患者58例,根据不同原因动力化组38例增生型不愈合给予去除一端锁钉,改为动...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采取动力化和增加稳定性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研究我院2004至2009年收治的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针术后骨不连患者58例,根据不同原因动力化组38例增生型不愈合给予去除一端锁钉,改为动力型固定。增加稳定性结合植骨组20例因髓内钉较细合并骨折端骨缺损稳定性差给予应用不更换原有髓内钉,行骨折端清理,附加侧方钢板结合植骨治疗。结果均得到随访,动力化组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肢体活动未受影响。增加稳定性结合植骨组随访时间8~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5个月,术后肢体活动未受影响。结论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根据不同原因给予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动力化 稳定性 植骨术 骨折不愈
下载PDF
腰椎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椎间植骨量应用对融合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斐 郝建学 +4 位作者 刘锁利 涂鹏发 冯伟 李雪波 万建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E01期111-113,共3页
目的研究椎间植骨量大小对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Cage自体骨植骨融合术的患者98例,均给予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cage植入椎间融合手术,术中椎间植骨应用减压后取得的椎... 目的研究椎间植骨量大小对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Cage自体骨植骨融合术的患者98例,均给予采取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cage植入椎间融合手术,术中椎间植骨应用减压后取得的椎板及棘突骨质,分别给予植入4、5和6mL骨粒,并分为A组31例、B组33例和c组34例。打压后植入Cage,给予椎弓根加压固定。术后x检查及患者功能评分检测椎体融合效果。比较3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等。结果术后患者随访,3组下腰痛、双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或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和C组椎间隙高度分别为(8.7±1.7)、(9.8±1.7)和(10.0±1.8)mm,B、C组与A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固定椎间cage植入+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不同植骨体积在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术后椎间融合效果决定于上下椎板植骨床置备质量及cage的选择及良好固定,但植骨量的大小对于早期阶段椎间融合仍起到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植骨 脊柱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腰椎小关节植骨融合术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斐 张建鹏 郝建学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7期842-845,共4页
目的比较腰椎小关节植骨融合术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治疗行经后路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 目的比较腰椎小关节植骨融合术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治疗行经后路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后路内固定及腰椎小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48例和对照组(后路内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4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对比两组椎体压缩率、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应用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try dysfunction index,ODI)评价患者腰椎功能障碍程度;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椎体压缩率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ODI评分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6个月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相比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采用腰椎小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爆裂骨折有效率更高,可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椎体压缩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关节植骨融合术 腰椎爆裂骨折 横突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植骨粒体积对术后融合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郝建学 周斐 +6 位作者 王明昊 张建鹏 任康 邸丽萍 陈美青 刘锁利 万建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植骨融合及椎间融合器术中椎间植骨粒体积与术后融合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Cage植骨融合术的病例共82例,随机分为三组,术中分别植入不同体积的植骨...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植骨融合及椎间融合器术中椎间植骨粒体积与术后融合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配合Cage植骨融合术的病例共82例,随机分为三组,术中分别植入不同体积的植骨粒。其中A组28例,植骨粒体积平均为0.2 cm3;B组27例,植骨粒体积平均为0.1 cm3;C组27例,植骨粒体积平均为0.05 cm3。对三组患者植骨粒体积、临床效果、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等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植骨粒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椎间植骨总体积及Cage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下腰痛、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植骨融合率B组均显著高于A、C组,A组高于C组(P<0.05)。末次随访时B组椎间隙高度变化显著小于A、C组(P<0.05)。结论采用不同植骨粒体积在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中等体积植骨粒(0.1cm3/粒)可明显提高术后椎间融合率,减小了椎间隙高度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植骨 脊柱融合 内固定 融合效果
下载PDF
两种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郝建学 任康 +6 位作者 王明昊 冯伟 杨斐 涂鹏发 刘锁利 李雪波 万建设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11期998-1001,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各自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两种不同的植骨方法治疗64例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打压植骨组和椎间融合器植骨组。打压植骨组40例,...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各自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两种不同的植骨方法治疗64例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打压植骨组和椎间融合器植骨组。打压植骨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岁。椎间融合器植骨组24例,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61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临床疗效优良率及植骨融合率等指标。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8个月,平均23个月。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即刻比较,椎间融合器植骨组显著高于打压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均行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1年复查X线片显示:椎间融合器植骨组植骨融合率均显著高于打压植骨组。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打压植骨融合与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两种术式比较无明显临床疗效差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腰椎不稳 植骨融合器 椎弓根钉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年龄正常人下腰椎管径线的CT测量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锁利 田跃 +5 位作者 李军 张朝建 苏曼罡 张建鹏 王明昊 郝建学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6-18,共3页
目的应用CT测量不同年龄正常人下腰椎管横、矢径和关节间径并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CT对L4,L5,S13个节段进行横断面扫描,分别测量横、矢径和关节间径,并探讨它们与年龄增长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同一个体横径表现为S1>L5>L4,... 目的应用CT测量不同年龄正常人下腰椎管横、矢径和关节间径并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CT对L4,L5,S13个节段进行横断面扫描,分别测量横、矢径和关节间径,并探讨它们与年龄增长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同一个体横径表现为S1>L5>L4,矢径表现为L4>L5>S1;各年龄组椎管矢径无明显差异;L4-S1节段15岁以上各组椎管横径大于以下两组(P<0.05);各年龄组关节间径无明显差异。结论随年龄增长,椎管主要在横径方面增大。矢径和关节间径基本不变。椎管形态也由圆形转变为三角形和三叶形。这一改变与下腰椎所受生物力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腰椎管径线 CT测量 椎管径线 椎管形态
下载PDF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椎体参数与创伤应激状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闫崇超 曹硕 +2 位作者 金浩 张娜 郝建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8期1526-1528,1512,共4页
目的:探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椎体参数与创伤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前路内固定融合术组)30例和观察组(后... 目的:探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椎体参数与创伤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前路内固定融合术组)30例和观察组(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椎体参数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及6个月,两组的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椎体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而椎体前、后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周,两组血清ACTH、Cor水平升高,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NF-α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较术前显著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观察组的血清ACTH、Cor、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椎体参数与创伤应激状态的影响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椎体参数 创伤应激状态
原文传递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切口感染者血清炎症因子、免疫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斐 张建鹏 郝建学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5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切口感染者血清炎症因子、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9年3月骨科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术后切口感染者血清炎症因子、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9年3月骨科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指标、椎体前缘高度、椎体矢状面指数和Cobb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切口感染发生情况、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手术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矢状面指数均显著升高,Cobb角均显著下降;两组患者术后切口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指标检测情况比较,感染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免疫指标中的免疫粘附促进因子(FEER)、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ATER)和直向肿瘤红细胞免疫花环率(DTER)水平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减少感染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和术后疼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血清炎症因子 免疫指标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原文传递
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在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探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闫崇超 涂鹏发 +2 位作者 李辉 王海云 郝建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7期1325-1327,1348,共4页
目的:探讨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给予后路内固定术联合... 目的:探讨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给予后路内固定术联合椎体加椎间植骨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后路内固定术联合后外侧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3个月和12个月的椎体Cobb角、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有效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椎体Cobb角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但骨折愈合率、内固定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优于后路内固定术联合后外侧植骨术治疗,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爆裂性骨折 应用效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