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实施城市传播的差异路径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志安 李欣颖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3期4-8,共5页
本文从不同类型的城市特征出发,针对新近成立的一批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如何进行城市国际传播,提出三种典型路径:一是聚焦城市发展的产业化传播路径。如重庆、东莞、佛山等制造业名城,扎根城市特点,服务城市制造走向世界,将城市故事、产业... 本文从不同类型的城市特征出发,针对新近成立的一批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如何进行城市国际传播,提出三种典型路径:一是聚焦城市发展的产业化传播路径。如重庆、东莞、佛山等制造业名城,扎根城市特点,服务城市制造走向世界,将城市故事、产业故事和全球叙事有机结合;二是突出城市文化的区域化传播路径。如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要扎根湾区文化、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以对话交流拓展国际传播;三是注重城市连接的数字化传播路径。对上海这样的全球都市来说,数字化是对标全球城市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路径,经由城市界面的大众个体化生活实践,更有利于城市精神、文化和历史的全球传播。产业化、区域化、数字化并非城市国际传播的单一路径,而是城市国际传播的复合路径。总体上,不同地区城市国际传播中心在服务和探索城市国际传播的过程中,都可采用以产业化作为故事内核、区域化作为文化承载、数字化作为创新连接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城市传播 产业化 区域化 数字化
下载PDF
超越视觉中心主义:触觉媒介研究的源流、对象与新方法论
2
作者 谢静 陈露菡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29,共6页
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强化触觉感知在人与世界交往中的作用。然而,以视觉为中心的研究传统忽视了触觉感知的特异性与交互性,导致媒介研究对触觉技术革新的习焉不察。本文认为,触觉技术的革新为触觉脱离学术边缘地位提供了重要机遇。重新... 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强化触觉感知在人与世界交往中的作用。然而,以视觉为中心的研究传统忽视了触觉感知的特异性与交互性,导致媒介研究对触觉技术革新的习焉不察。本文认为,触觉技术的革新为触觉脱离学术边缘地位提供了重要机遇。重新审视触觉不仅有助于传播学研究领域的扩展,还可以为理解媒介效应开辟新的解析路径。基于此,本文梳理了触觉媒介研究的理论脉络与研究对象,引介触觉民族志这一创新方法论,旨在突破视觉主导的研究惯例,从多元感官的角度关注人与媒介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 感官 身体 情感 触觉民族志
下载PDF
能力、效能与效力:2024中国国际传播研究及实践启示
3
作者 张志安 李欣颖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12期14-18,共5页
本文回顾和梳理2024年中国国际传播的学术研究,发现主要呈现出应用型研究增加、认识论层面完善国际传播叙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国际传播格局复杂化演进三个层面的特征。基于相关文献述评,文章提出后续国际传播研究的实践进路:融... 本文回顾和梳理2024年中国国际传播的学术研究,发现主要呈现出应用型研究增加、认识论层面完善国际传播叙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国际传播格局复杂化演进三个层面的特征。基于相关文献述评,文章提出后续国际传播研究的实践进路:融入世界文明叙事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议题与话语;培育标志性的文化IP,提升传统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扎根数字社会的传媒生态,创新网络外宣理念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能 效力 国际传播体系 世界文明叙事 智能传播
下载PDF
加州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祝基滢 吴书剑 《国际新闻界》 1979年第2期84-86,共3页
祝基滢教授(美籍华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今年六月十六日到我系参观访问和座谈。现将他所谈该中心的概况摘要整理如下:
关键词 信息与传播 大众传播学 研究中心 专业课程 信息研究 公共关系 新闻写作 电视片制作 广播电视 图象
原文传递
大学生网络传播行为嬗变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周朝霞 张国良 仇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4-140,共7页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最新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正在从稚嫩走向理智和成熟,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网络的使用,提高了大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沟通和交际能力。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也日趋理性...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最新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正在从稚嫩走向理智和成熟,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网络的使用,提高了大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沟通和交际能力。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也日趋理性。研究发现,网络技能的提高,对大学生信息能力和网络素养的加强,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网络技能是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可以选择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传播 沟通 网络技能 网络素养
下载PDF
城市传播的研究进路及理论创新 被引量:54
6
作者 孙玮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40,共12页
通过四个关键概念"城市""技术""媒介""传播"的梳理与阐发,描绘了城市传播的理论要义及学术旨趣:从本土化的历史与经验出发,在席卷世界的城市化、新技术、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立足于中国当前新... 通过四个关键概念"城市""技术""媒介""传播"的梳理与阐发,描绘了城市传播的理论要义及学术旨趣:从本土化的历史与经验出发,在席卷世界的城市化、新技术、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立足于中国当前新传播技术的丰富实践及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转型,致力于进行传播学研究进路与理论的反思与创新。城市传播,是以重新建立传播与人之存在、传播与社会进步、传播与人类文明之关系为着眼点,力争在人类迈入"城市世界"的历史性时刻,做出中国传播学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传播 新技术 传播研究 城市世界
下载PDF
党团关系视野下新机关媒的传播调适研究——以@共青团中央微博为个案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志安 章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3,共7页
以党团关系为视野、以@共青团中央微博为研究对象,运用传播调适概念来理解共青团中央如何通过新媒体传播来体现自身的使命担当。研究发现,共青团中央主要通过价值观培育、权益维护以及心理建设等三个层面进行传播调适。价值观培育层面... 以党团关系为视野、以@共青团中央微博为研究对象,运用传播调适概念来理解共青团中央如何通过新媒体传播来体现自身的使命担当。研究发现,共青团中央主要通过价值观培育、权益维护以及心理建设等三个层面进行传播调适。价值观培育层面更加注重"替党分忧",团中央主要通过民族主义/国家主义话语建构帮助政党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巩固文化领导权;权益维护和心理建设则更加注重"为民谋利",共青团中央既促进青年权益保护等实际的"问题解决",又针对青年实施其成长过程中的"心态调适"。总体来说,运用社交媒体进行的新媒体传播成为团中央提升政治影响的理性选择,其宣传模式既包括对话语的调适,还依托整个团组织系统内部的动员,以此完成众包化生产以及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它所代表的新机关媒"话语调适+组织动员"模式与新党媒构建的"话语调适+资源整合"模式,共同完善和丰富了多样化、分层化的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团关系 共青团中央 传播调适 民族主义
下载PDF
智能传播研究的知识地图:主要领域、核心概念与知识基础 被引量:22
8
作者 周葆华 苗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34,共10页
基于2000-2020年SSCI传播学期刊论文,运用耦合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共引分析等计算方法,对智能传播研究的知识地图进行绘制分析。研究发现,过去20年的智能传播研究主要包括算法与权力、人工智能与信息消费、人工智能与新闻生产、智能... 基于2000-2020年SSCI传播学期刊论文,运用耦合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共引分析等计算方法,对智能传播研究的知识地图进行绘制分析。研究发现,过去20年的智能传播研究主要包括算法与权力、人工智能与信息消费、人工智能与新闻生产、智能机器人与人机传播、智能技术的社会性、人工智能与广告、以及智能技术接受与回避等大领域;智能传播研究的核心概念包括算法与社交媒体、个性化新闻、人工智能与社会三个主要聚类在内的八大概念群;智能传播研究的知识基础包括算法与平台、信息个人化、算法与新闻业、互动型机器人、人类对机器的认知与交互、说服与商业传播、辅助型机器人七大文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播 社交机器人 人机传播 计算传播 网络分析
下载PDF
中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骏德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8,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新闻学 传播学 新闻心理学 传播心理学 学科体系构建 研究历程
下载PDF
计算传播研究中的计算机视觉分析:基于B站政务视频的研究案例与讨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葆华 王风范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5-28,共4页
本文基于视觉框架理论,运用计算机视觉分析方法,基于B站政务视频数据,探索风格层次的视觉框架(包括人脸呈现、感知亮度、图像熵等元素)分布特征与层级差异,及其对于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基于计算机视... 本文基于视觉框架理论,运用计算机视觉分析方法,基于B站政务视频数据,探索风格层次的视觉框架(包括人脸呈现、感知亮度、图像熵等元素)分布特征与层级差异,及其对于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计算传播研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传播 计算机视觉 B站 政务视频 视觉框架
下载PDF
2023年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热点回顾与实践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志安 李欣颖 《对外传播》 CSSCI 2023年第12期8-12,共5页
回顾和梳理2023年中国国际传播学术研究的热点,发现主要呈现多元议题导向、国际传播叙事多维转向、依托智能媒体多模态传播等三个层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2024年国际传播的实践路径提出建议:持续加强国际传播效能建设,讲述中国式现代... 回顾和梳理2023年中国国际传播学术研究的热点,发现主要呈现多元议题导向、国际传播叙事多维转向、依托智能媒体多模态传播等三个层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2024年国际传播的实践路径提出建议:持续加强国际传播效能建设,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故事;以数字技术赋能国际传播,提升国际话语“议价空间”;把握关键事件节点,角力国际传播叙事的舆论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国际传播效能 ChatGPT 数字媒体平台
下载PDF
中国青年研究热点议题与学术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志安 龚沈希 《青年探索》 CSSCI 2024年第1期20-31,共12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作为标志时代最为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群体身上既有社会发展多变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直接投射,也有个体努力寻求自我价值能动性个体性调适性的积极尝试。文章尝试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作为标志时代最为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群体身上既有社会发展多变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直接投射,也有个体努力寻求自我价值能动性个体性调适性的积极尝试。文章尝试以具有启发意义的热点议题为切入视角,勾勒2023年国内学界关于青年研究的知识版图。通过研读筛选中文主流期刊的研究论文,将当下青年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概括为八个主题:青年就业、青年婚恋与家庭、青年流动与社会融入、青年消费、青年教育、青年社会心态与观念、青年媒介使用、青年工作与政策。文章认为,当下青年研究整体上显示了更精细的颗粒度和更丰富的话语层次,青年研究在延续传统学术关切的基础上对经典范式有所拓展。此外,文章还就青年研究的想象力、青年研究子领域间的理论对话、青年研究的实践性等问题给出思考,以期为学界推动青年研究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青年研究 研究热点 知识版图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下的国际传播:实践进展与影响路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葆华 吴雨晴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6期4-8,共5页
本文从多语言信息搜集与核实、多模态内容创作与翻译、多形式内容分发与消费等三个方面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实践进展;并从新型行动者、新认知模式、新的真实性、新型国家能力等四个方面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国际传播... 本文从多语言信息搜集与核实、多模态内容创作与翻译、多形式内容分发与消费等三个方面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实践进展;并从新型行动者、新认知模式、新的真实性、新型国家能力等四个方面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国际传播的影响路径。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国际传播行动者需要拒绝技术迷思或恐慌,以价值理性引导工具理性,推动其促进国家之间的平等交流和相互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国际传播 大语言模型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技术创新趋势 ——基于专利数据的实证研究
14
作者 周葆华 夏雯婧 《对外传播》 CSSCI 2023年第10期21-25,共5页
本文首次基于专利数据库,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技术创新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技术创新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主要来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以机构主体为主(主要是高校和企业)。所针对的传统文... 本文首次基于专利数据库,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技术创新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技术创新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主要来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以机构主体为主(主要是高校和企业)。所针对的传统文化类型以传统文化总体为主,其次是语言文字、传统建筑或古迹、文物或博物馆等,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传统文化传播的技术创新占比最多的是虚拟现实技术,随后包括数字化系统和平台、展示装置或系统,以及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等。研究结合经验发现对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技术创新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国际传播 技术创新 专利
下载PDF
模拟效果: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国际传播效能提升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国麟 张锦涛 《新媒体与社会》 2024年第2期14-25,M0004,M0005,共14页
文章聚焦于“模拟效果”这一关键主题,探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传播效果研究中的应用和特征。文章回顾梳理了我国国际传播研究的主流范式,并从切实的研究可行性和多元的效果评价维度两个方面出发,针对国际传播效果研究的瓶颈,论... 文章聚焦于“模拟效果”这一关键主题,探讨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传播效果研究中的应用和特征。文章回顾梳理了我国国际传播研究的主流范式,并从切实的研究可行性和多元的效果评价维度两个方面出发,针对国际传播效果研究的瓶颈,论证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在模拟效果研究方面的潜力,提出了将传统人类实验与基于代理的研究进行结合的整合性研究思路,构建了跨文化与跨语言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文章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升级使得受众模拟、终端模拟和效果模拟成为可能,从而推动了国际传播效果研究,提升了国际传播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人工智能 国际传播 传播效能 大语言模型
下载PDF
大模型会产生“标题党”特征倾向吗?——以中外代表性大模型为例的实证研究
16
作者 周葆华 张悦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54,共15页
标题写作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内容生产实践的重要场景之一。大模型会产生“标题党”特征倾向吗?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对国内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大语言模型运用算法审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基于模型对973篇微信公众号文章进行标题写作的结... 标题写作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内容生产实践的重要场景之一。大模型会产生“标题党”特征倾向吗?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对国内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大语言模型运用算法审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基于模型对973篇微信公众号文章进行标题写作的结果,研究发现,在不增加额外提示的情况下,大模型生成的标题具有一定的“标题党”特征倾向,其中GPT-4的倾向比ChatGLM3更明显,但与人类相比,两个模型的“标题党”特征倾向均没有人类明显。相比严肃议题,在非严肃议题文章的标题写作中,模型表现的“标题党”特征倾向更明显。提示(prompt)对大模型生成“标题党”特征倾向具有显著影响:添加含有“标题党”倾向的角色、背景和风格信息后,模型的“标题党”特征倾向均显著增强;添加限制“标题党”风格的提示后,“标题党”特征倾向会相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大模型 标题党 算法审计 计算传播 智能传播
下载PDF
“惟兴之所至”——丁悚摄影实践研究
17
作者 顾铮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5期123-136,共14页
丁悚是民国上海视觉文化的重要推动者,也是“世界主义”大都市上海的商业文化和都市文化的引领者。丁悚早期与摄影的联结即展现出他对摄影的敏锐认识和积极参与。他的摄影作品类型既包括对日常生活的纪录,也有超脱现实的“美术摄影”,... 丁悚是民国上海视觉文化的重要推动者,也是“世界主义”大都市上海的商业文化和都市文化的引领者。丁悚早期与摄影的联结即展现出他对摄影的敏锐认识和积极参与。他的摄影作品类型既包括对日常生活的纪录,也有超脱现实的“美术摄影”,丁悚还注重通过摄影记录事件、展现“游戏”精神、表现民国女性风貌。与此同时,丁悚还捐赠过关于上海五四运动的照片,作为重要成员参与“天马会”摄影部展览,推动摄影在艺术界地位的提升。丁悚将摄影视为一种将“美的姿式,美的装饰,美的背景”三者合而为一的艺术形式,与后来的“决定性瞬间”理念有相似之处。多视角地讨论丁悚与摄影的复杂关系,有助于进一步确认他的历史地位、贡献与影响,同时也可以给中国摄影史研究、图像传播研究及思考摄影的可能性带来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 大众传媒 身体 艺术制度 视觉艺术 五四运动
下载PDF
以“人-物”关系为中心:新闻研究的物质敏感性 被引量:17
18
作者 白红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31-141,171,共12页
伴随着传播研究的"物质性转向",最近几年的新闻研究开始体现出一种"物质敏感性",学者们敏锐地注意到物质性对于理解数字新闻业的理论潜力并将其应用于经验研究中。这种敏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新闻业视为一种社... 伴随着传播研究的"物质性转向",最近几年的新闻研究开始体现出一种"物质敏感性",学者们敏锐地注意到物质性对于理解数字新闻业的理论潜力并将其应用于经验研究中。这种敏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新闻业视为一种社会-物质实践,探讨物质性在新闻业中的不同体现,着重从当下和历史两个维度对工具、机器、硬件、软件等物质条件进行了讨论;二是逐渐形成了一套社会-技术理论以分析物质性,一方面援引新的理论进入新闻研究领域,另一方面也促使一些旧的理论予以调适以适应对社会-物质实践的分析。倡导新闻研究的物质敏感性并不意味着对各种物质条件的决定论式的强调,而是要把"人-物"关系置于新闻物质性研究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性 物质敏感性 新闻研究 “人-物”关系 数字新闻业
下载PDF
从文本想象到社会网络:传播研究视域下中国阅读史研究的路径反思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恩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4-58,64,共6页
阅读史已经成为近年来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从传播研究的视角与议题切入,检视欧美阅读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可以发现,虽然近年来包括新闻传播史研究在内的中文文献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阅读史研究成果,拓展和深化了新闻传播史... 阅读史已经成为近年来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从传播研究的视角与议题切入,检视欧美阅读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可以发现,虽然近年来包括新闻传播史研究在内的中文文献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阅读史研究成果,拓展和深化了新闻传播史研究的视野和领域,但是综观已有成果的现状并非尽善尽美,整体而言存在着过于偏重文本符号、发行到达以及精英阅读等研究路径的局限。针对中国阅读史研究的上述不足,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文本物质形态、社会信息网络,以及大众阅读等路径上进行更多尝试或侧重,以扩展阅读史研究的视野,激发出新的学术想象力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史 传播研究 禁书传播 社会信息网络
下载PDF
学术期刊:从交流媒介到学科建制——以《哲学汇刊》为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鹏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74,共11页
学术期刊是学术发表的重要载体。英国《哲学汇刊》有350多年历史,以其为中心对学术期刊功能的形成、变化及发展规律展开研究,具有代表性。《哲学汇刊》经历了从学术通信发展到学术期刊的过程,其学术文本从“以作者为中心”的描述性模式... 学术期刊是学术发表的重要载体。英国《哲学汇刊》有350多年历史,以其为中心对学术期刊功能的形成、变化及发展规律展开研究,具有代表性。《哲学汇刊》经历了从学术通信发展到学术期刊的过程,其学术文本从“以作者为中心”的描述性模式发展到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程式化写作模式,学术评审从编辑把关转变为同行评审制度,通过学术发表和注明引用以确定知识产权。学术期刊从个人创意发展成为规范制度,并不断融入社会知识建制,特别是专业学科建制,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史 知识产权 同行评审 媒介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