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ST/ALT对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王娟 范雪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与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生存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诊断SFTS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317例SFTS患者,将全部SFTS患者... 目的探讨线粒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与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生存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诊断SFTS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317例SFTS患者,将全部SFTS患者和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入院1周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使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全部SFTS患者和入住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mAST/ALT在SFTS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死亡组的年龄、碱性磷酸酶(ALP)、ALT、AST、AST/ALT、胞质AST(cAST)、cAST/ALT、mAST、mAST/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入住ICU死亡者的年龄、AST、cAST、mAST、AST/ALT、cAST/ALT、mAST/ALT、CK及α-HBDH水平均明显高于幸存者(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α-HBDH、AST/ALT、cAST/ALT及mAST/ALT是所有SFT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AST/ALT、cAST/ALT及mAST/ALT是入住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P<0.05),且mAST/ALT的OR值最高;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上述参数的AUC值均大于0.7,有一定预测价值,且mAST/ALT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最高,预后预测价值最好。结论AST/ALT、cAST/ALT及mAST/ALT水平和SFTS患者预后有关,其中mAST/ALT水平对重症SFTS患者预后价值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线粒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转氨酶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联合水飞蓟宾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袁义美 崔宁 张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究异甘草酸镁联合水飞蓟宾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1月12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分为联合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用水飞蓟宾治疗,联合组采用异甘... 目的:探究异甘草酸镁联合水飞蓟宾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1月128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分为联合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用水飞蓟宾治疗,联合组采用异甘草酸镁联合水飞蓟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血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水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TBIL、ALT、AST、GGT、LN、HA、PC-Ⅲ、Ⅳ-C以及血清TLR4、NF-κ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水飞蓟宾联合异甘草酸镁应用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能有效改善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指标,利于病情恢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水飞蓟宾 酒精性肝硬化 肝功能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范雪娟 张兰 袁兰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11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输注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信阳一五四医院收治的SFTS患者98例,均行输注血小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目的分析血小板输注治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信阳一五四医院收治的SFTS患者98例,均行输注血小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比较血小板不同输注次数的治疗效果、血小板回收率(PPR)、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结果治疗后,98例患者TT、PT、APTT、FIB、PL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98例患者中,血小板输注2次者治疗有效率(100.00%,69/69)高于输注3次及以上者(72.41%,21/29),P<0.05;血小板输注2次者PPR、CCI高于输注3次及以上者(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治疗SFTS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PPR、CCI,但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治疗效果逐渐变差,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检查结果合理确定血小板输注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血小板输注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