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治疗颅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状况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相军 朱娜娜 李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8期1331-1333,共3页
目的:探究外科治疗颅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89例颅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且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8年6月,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外科治疗颅脑... 目的:探究外科治疗颅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89例颅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且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8年6月,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外科治疗颅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289例颅脑胶质瘤患者术后12个月生存率为89.27%,术后18个月生存率为65.05%,平均生存时间(17.73±3.73)个月。年龄、性别、病理分级、术前KPS评分、整体肿瘤减负、术前癫痫、手术切除范围、术后放化疗与外科治疗颅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有密切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病理分级、术前KPS评分低、术前合并癫痫、手术切除范围大为外科治疗颅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对外科治疗颅脑胶质瘤患者加强监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胶质瘤 外科 生存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亚低温辅助微创穿刺引流术对急性脑出血患者MMP-9、NSE、S100β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海龙 李浩 孙勇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057-2061,共5页
目的 分析亚低温辅助微创穿刺引流术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 目的 分析亚低温辅助微创穿刺引流术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研究组给予亚低温辅助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2组患者各时间点(术后即刻,术后3、7 d)颅内压变化情况,术前、术后7 d脑组织损伤、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以及术前,术后7 d、6个月神经功能和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后即刻比较,2组患者术后3、7 d颅内压均明显升高,与术后3 d比较,2组患者术后7 d颅内压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术后3、7 d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7 d血清NSE、S100β、MMP-9、RBP4、GM-CSF、YKL-40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术后7 d血清NSE、S100β、MMP-9、RBP4、GM-CSF、YKL-4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欧洲卒中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欧洲卒中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辅助微创穿刺引流术可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压,调节MMP-9、NSE、S100β水平,降低脑组织损伤,调节RBP4、GM-CSF、YKL-40表达,最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亚低温 微创穿刺引流术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自发性小脑出血24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7
3
作者 吴中亚 熊海洋 +2 位作者 郑新红 乔俊 凌兴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2-1063,共2页
关键词 小脑出血 外科治疗 手术方式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开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142-142,F0003,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03-2016-06在我院治疗的10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在入院当天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入院3周后行护...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03-2016-06在我院治疗的10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在入院当天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入院3周后行护理干预,其他治疗方法相同,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 (1)治疗前2组NIHSS、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NIHSS、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可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生活自理等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外伤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肢体运动功能评分
下载PDF
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6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周相军 罗丽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1期88-89,共2页
我科2003-03—2010-05收治167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采用颅骨钻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或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钻孔引流 开颅减压 尿激酶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0例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熊海洋 《上海医药》 CAS 2017年第13期40-41,44,共3页
目的 :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随访12个月,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随访12个月,2例死亡,死亡率为... 目的 :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0例随访12个月,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随访12个月,2例死亡,死亡率为4%;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1.1±17.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5.1±16.8)ml。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显著优于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预后良好率显著优于术后6个月。术后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迟发性缺血性障碍。结论 :急性期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法进行治疗,具有预后好、死亡率低、无严重并发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急性期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昊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9期1169-1170,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开颅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开颅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相关手术指标、血肿清除率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为96.36%,高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的78.18%(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血肿清除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 血肿清除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微创综合疗法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熊海洋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28-29,共2页
目的本研究分析微创综合疗法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神经功能的影响作用,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诊治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70)患者接受常规开颅血肿清除... 目的本研究分析微创综合疗法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神经功能的影响作用,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诊治的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70)患者接受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者(n=70)患者接受微创综合疗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对象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炎症因子IL1β、IL2及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变化更显著(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对象治疗后血肿量明显降低(P<0.05)而周围水肿量明显升高(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周围水肿量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微创综合疗法能有效改善外伤性颅内血肿神经功能评分,且对炎症因子水平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综合疗法 外伤 颅内血肿 神经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与部分切断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熊海洋 《临床研究》 2017年第7期59-59,61,共2页
目的比较微血管减压术与部分切断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至2016年9期间在信阳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部分切断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微血管减压术与部分切断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至2016年9期间在信阳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部分切断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明显低于观察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6.67%)明显高于观察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明显优于部分切断术,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部分切断 三叉神经痛 疗效
下载PDF
巨大基底节血肿的外科治疗
10
作者 胡声斌 凌兴飞 熊海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5期47-48,共2页
目的总结巨大基底节血肿外科治疗的手术体会,改进手术方式,提高病人生存率。方法 12例巨在基底血肿患者均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治疗巨大基底节血肿,手术中采取顺序法剪开硬膜等手术方式。结果按出院时GOS评分,良好1例,中残2例,... 目的总结巨大基底节血肿外科治疗的手术体会,改进手术方式,提高病人生存率。方法 12例巨在基底血肿患者均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治疗巨大基底节血肿,手术中采取顺序法剪开硬膜等手术方式。结果按出院时GOS评分,良好1例,中残2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术前病情危重(双侧瞳孔散大)、高龄、血压较高、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巨大基底节血肿手术中,不断改进手术方式能明显降低术后病人病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基底节血肿 手术方式 预后
下载PDF
颅咽管瘤10例诊治体会
11
作者 余少正 姜士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24-926,共3页
目的 :总结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 1 0例颅咽管肿瘤的临床表现、CT检查进行分析并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结果 :颅咽管瘤临床没有特异性表现 ,CT和MRI是其重要检查手段。 1 0例患者肿瘤均获最大限度的积极切除 ,根据手术中操... 目的 :总结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 1 0例颅咽管肿瘤的临床表现、CT检查进行分析并经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结果 :颅咽管瘤临床没有特异性表现 ,CT和MRI是其重要检查手段。 1 0例患者肿瘤均获最大限度的积极切除 ,根据手术中操作情况判断全部得到次全切除 ;但据手术前后 CT、MRI影像对比 ,全切除有 4例 ,次全切除 6例 ,无手术死亡。结论 :翼点入路具有显露好易于变通的特点 ,非常适合基层医院开展颅咽管瘤切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颅咽管瘤 诊治体会 MRI 肿瘤 治疗 CT 结论 最大 情况
下载PDF
CT引导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5例报告 被引量:10
12
作者 姜士炜 李敏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简易定位装置 ,借助 CT扫描定向穿刺血肿 ,进行抽吸、尿激酶灌洗治疗。结果 :35例血肿 30~ 60 ml30例 ,61~ 1 0 0 ml4例 ,1 30 ml1例 ;一次性清除 3例 ,一次性清除 80 %以上 1 5...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简易定位装置 ,借助 CT扫描定向穿刺血肿 ,进行抽吸、尿激酶灌洗治疗。结果 :35例血肿 30~ 60 ml30例 ,61~ 1 0 0 ml4例 ,1 30 ml1例 ;一次性清除 3例 ,一次性清除 80 %以上 1 5例 ,60 %~ 80 % 1 7例无手术死亡。随访 2 4个月 ,恢复良好 38% ,轻残 5 0 % ,重残 1 2 %。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是一种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微创外科 手术治疗 高血压 脑出血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负性情绪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灵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5期2875-2876,共2页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纳入研究,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各41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B组接受集束化护理。采用...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纳入研究,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各41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B组接受集束化护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医院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护理后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A组, B组患者护理后SF-36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护理满意度评分[(78.43±6.21)分]低于B组[(89.49±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颅脑损伤 集束化护理干预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无颅骨骨折的急性硬膜外血肿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海洋 殷俊杰 +4 位作者 汤永德 吴中亚 姜士炜 黄本长 胡声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66-267,共2页
急性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青壮年男性颅骨线性骨折患者,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一般为直接暴力导致着力部位的颅骨骨折,骨折线累及脑膜血管沟、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静脉窦和板障静脉而引起急性硬膜外血肿。我院自1998—2007年共治疗... 急性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青壮年男性颅骨线性骨折患者,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一般为直接暴力导致着力部位的颅骨骨折,骨折线累及脑膜血管沟、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静脉窦和板障静脉而引起急性硬膜外血肿。我院自1998—2007年共治疗经X线检查及手术证实的无颅骨骨折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21例,现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残率及病死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外血肿 无颅骨骨折 临床分析 外伤性颅内血肿 脑膜中动脉 骨折患者 脑膜血管 板障静脉
下载PDF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映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3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作者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6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1例实施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31例实施小骨窗开颅显微...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作者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6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1例实施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31例实施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ADL评分,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4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22,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2,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231,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优点,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 显微手术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血清TGF-β、VTN水平与成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相军 朱娜娜 李浩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727-729,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玻连蛋白(VTN)水平与成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手术治疗的胶质瘤98例(高级别53例,低级别45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术前1 d、术后7 ... 目的探讨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玻连蛋白(VTN)水平与成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手术治疗的胶质瘤98例(高级别53例,低级别45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术前1 d、术后7 d检测血清TGF-β、VTN水平。术后随访3年。结果术前1 d胶质瘤病人血清TGF-β、VT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术前1 d血清TGF-β(r=0.734,P<0.05)、VTN(r=0.717,P<0.05)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术后3年,98例胶质瘤中,死亡69例,存活29例;存活病人术前血清TGF-β、VTN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病人(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1 d血清TGF-β、VTN水平预测术后3年病人死亡风险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50.39 pg/ml、86.12μg/ml。结论胶质瘤病人血清TGF-β、VTN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级正相关,而且血清TGF-β、VTN水平升高提示病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转化生长因子-Β 玻连蛋白 血清水平 预后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开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1707-1709,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和综合护理组,各47例,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水平。结果两组干预前汉密...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和综合护理组,各47例,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水平。结果两组干预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综合护理组HAMA与HAMD评分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干预前Fugl-Meyer评分与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综合护理组Fugl-Meyer评分与FIM评分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综合护理
下载PDF
立体定向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6期114-115,共2页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立体定向组(A组)与传统手术组(B组),对比2组病死率与术后1aGOS评分。结果共19...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手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立体定向组(A组)与传统手术组(B组),对比2组病死率与术后1aGOS评分。结果共19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A组84例,B组114例,术后30d内共死亡64例,其中立体定向组23例,传统手术组4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于年龄≤60岁或血肿体积≤60mL患者,立体定向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术后1aGOS评分>3分者A组33例,B组20例,A组明显高于B组(P=0.001)。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式,尤其对于年龄≤60岁、血肿体积≤60mL的患者,立体定向手术较传统开颅手术可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立体定向手术 开颅手术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病人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本长 薛艳荣 +2 位作者 熊海洋 乔俊 凌兴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病人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98例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按照急性脑损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颅脑损伤病人脑水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98例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按照急性脑损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中静滴,bid,共14d。2组在治疗后3、7、14、28d做头部CT检查,根据脑CT显示脑水肿最大层面的长×宽测算脑水肿面积表示脑水肿的程度,观察脑水肿的变化。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8d分别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2组病人伤后脑水肿均逐渐加重而至第7d达高峰期,在第7d前2组脑水肿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14~28d2组病人均明显减轻,但治疗组脑水肿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在第28dGCS评分均有提高,但治疗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可以减轻颅脑损伤病人脑水肿,并能改善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脑损伤 脑水肿 预后
下载PDF
1985例脑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本长 薛艳荣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7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1985例脑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总结致伤规律和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5~2006-10间120急救中心接诊的脑外伤记录和我科收治的脑外伤患者1985例。结果车祸伤为1050例,坠落伤350例,打击伤280例,摔伤196例,其他109... 目的探讨1985例脑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总结致伤规律和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5~2006-10间120急救中心接诊的脑外伤记录和我科收治的脑外伤患者1985例。结果车祸伤为1050例,坠落伤350例,打击伤280例,摔伤196例,其他109例。损伤程度:轻型795例,中型686例,重型504例。504例重型脑外伤中死亡128例,主要为车祸伤和坠落伤。结论车祸伤是造成脑外伤的主要原因,且损伤程度重。提高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防止酒后驾驶;加强寒暑假期间儿童的监护及安全教育及对建筑工人和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监管是防止脑外伤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流行病学 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