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豆芽孢杆菌米糠发酵物中抗氧化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祁红兵 宋军霞 陈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2期7414-7416,7419,共4页
分离提取纳豆芽孢杆菌米糠发酵物(Rice bran formentation,RBF)的各成分,检测其抗氧化活性;并利用薄层层析对其抗氧化成分进行分离,对乙酸乙酯萃取相的薄层分离活性部位和乙醚萃取相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显示,米糠发... 分离提取纳豆芽孢杆菌米糠发酵物(Rice bran formentation,RBF)的各成分,检测其抗氧化活性;并利用薄层层析对其抗氧化成分进行分离,对乙酸乙酯萃取相的薄层分离活性部位和乙醚萃取相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显示,米糠发酵物中大分子成分抗氧化活力较低,系统分离后各萃取相除了石油醚相以外均有抗氧化活力,其中乙酸乙酯相和乙醚相的抗氧化活力最强,分别为168和163 kU/g;乙酸乙酯相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是烯丙基甲基硫醚,乙醚相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是3,5-二甲基苯酚、2,4-二叔丁基苯酚和二氢吡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芽孢杆菌 发酵物 米糠 抗氧化成分 薄层层析 GC-MS分析
下载PDF
文理兼收招生下的高校地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被引量:2
2
作者 吕蕾 《科教导刊》 2011年第5期62-63,共2页
由于专业基础与兴趣爱好不同,文理科背景的学生在一些课程的学习上差异显著,进而影响了其专业取向;现有地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方案是分班学习、分层教学:以文理类别为基本框架,并照顾文理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偏好分... 由于专业基础与兴趣爱好不同,文理科背景的学生在一些课程的学习上差异显著,进而影响了其专业取向;现有地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方案是分班学习、分层教学:以文理类别为基本框架,并照顾文理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偏好分为文科班、理科班与创新班,分层教学涉及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与分层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地理专业 教学方法改革 文理兼收 信阳师范学院
下载PDF
基于改进SVM的人脸表情识别技术研究
3
作者 刘文辉 蚩志锋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3-65,共3页
结合Gabor小波变换的特征提取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模板的多分类支持向量机.该方法在对JAFFE基本表情数据库进行训练并测试时获得了较高的正确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表情识别算法.
关键词 人脸表情识别 多分类支持向量机 决策模板 GABOR小波
下载PDF
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03
4
作者 葛全胜 郑景云 +4 位作者 郝志新 张学珍 方修琦 王欢 闫军辉 《地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48-1258,共11页
回顾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历史,总结了本领域在最近10年的新成果,并对未来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主要内容包括:代用证据采集、过去2000年温度序列重建与冷暖期辨识、降水及干湿序列重建与变化特征分析、过去千年气候变化模拟与... 回顾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历史,总结了本领域在最近10年的新成果,并对未来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主要内容包括:代用证据采集、过去2000年温度序列重建与冷暖期辨识、降水及干湿序列重建与变化特征分析、过去千年气候变化模拟与机制诊断、历史气候变化影响分析等。主要进展体现在:加密了中国气候变化代用资料的空间覆盖度,提升了2000年气候变化序列重建、资料分析和影响辨识等研究的定量化程度,深化了对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在年代—百年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与影响的认识。为进一步揭示地球系统的变化规律,特别是更深入认识中国气候的时空变化规律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 过去2000年 进展 展望
原文传递
基于杭州偏晚终雪记录的南宋(1131-1270年)气候再推断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浩龙 戴君虎 +3 位作者 闫军辉 何凡能 葛全胜 牟重行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2-396,共15页
本文整理、考订了南宋时期杭州偏晚终雪记录,诊断了此类资料的气候指示意义,进行了各年代不同数量终雪日期值至对应年代平均终雪日期值的转换,进而分析了重建序列所指示的温度变化特征与其他文献证据、气候变化重建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本文整理、考订了南宋时期杭州偏晚终雪记录,诊断了此类资料的气候指示意义,进行了各年代不同数量终雪日期值至对应年代平均终雪日期值的转换,进而分析了重建序列所指示的温度变化特征与其他文献证据、气候变化重建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表明:(1)史料记述的杭州偏晚终雪现象系以惊蛰以后为标准,且不包括霰和冰粒类微量降雪类型,其有着明确的气候指示意义(-0.34oC/10d,R2=0.37,P<0.001),可有效用于温度重建。(2)基于非线性的波尔兹曼函数,以不同样本量偏晚终雪日期值可有效估算10年平均终雪日期,其外推结果较之线性函数和二项式函数具有更小的不确定性。(3)南宋时期杭州春季的平均温暖程度大致相当于1951-1980年,该时期在百年尺度上可划分为1131-1170年的寒冷期和1171-1270年的温暖期。其中,后一阶段有1181-1200年和1221-1240年两个亚冷期。(4)南宋时期杭州10年平均终雪日期的变化与中国其他地区温度变化的代用证据和重建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与太平洋十年涛动的冷暖位相变化比较吻合,这可能说明了中世纪暖期太平洋十年涛动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所具有的共同影响。本文为更深入认识12-13世纪中国东部季风区的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时期 杭州 终雪记录 气候意义 变化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