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五台山图》:中古时期五台山史迹的形象记录
1
作者 阮丽斌 《华夏文化》 2023年第3期29-30,共2页
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一支,位于今天山西省忻州市,其跨五台县、繁峙县等地,周五百余里。因其五座山峰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由于山中风景清幽,气候凉爽,盛夏亦不见炎暑,故又名清凉山。五台山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传说,被人们认为是仙山。... 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一支,位于今天山西省忻州市,其跨五台县、繁峙县等地,周五百余里。因其五座山峰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由于山中风景清幽,气候凉爽,盛夏亦不见炎暑,故又名清凉山。五台山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传说,被人们认为是仙山。随着佛教的传入,五台山又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华严经》记载:“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经》 文殊师利 山西省忻州市 五台山 中古时期 繁峙县 清凉山 菩萨
下载PDF
《创修覆庙茶亭碑记》考释 被引量:2
2
作者 鲍虎欣 马丽娜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68-69,129,共2页
《创修覆庙茶亭碑记》发现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活动中,现镶嵌于偃师市府店镇来定村姜树庙南墙外。立于清代嘉庆四年(1799)十月十五日,首身一体,圆首。碑文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字迹清晰,额题"创修覆庙茶亭碑记"八个字。... 《创修覆庙茶亭碑记》发现于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活动中,现镶嵌于偃师市府店镇来定村姜树庙南墙外。立于清代嘉庆四年(1799)十月十五日,首身一体,圆首。碑文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字迹清晰,额题"创修覆庙茶亭碑记"八个字。碑阳正文7行,满行39字,寿官(去世的官)王有道撰文。正文左侧刻写捐资人名字及捐资数目。碑文内容丰富而有深意,为"偃师为殷汤所都"的又一佐证,且反映了河洛人民以人为本、广行善事的精神品格,偃师为中原客家人南迁主要通道之一等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修覆庙茶亭碑记》 偃师古碑刻 古亳
下载PDF
论满文档册及其史学功能 被引量:2
3
作者 鲍虎欣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7-69,共3页
满文档册是研究清史的第一手资料。满文档册现集中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湾故宫博物院和辽宁省档案馆。清朝的档案制度建设是官方史学活动的基础,因历次编纂实录或其他史籍,都要调集各类编年体档册作为主要史料依据。满文档册在... 满文档册是研究清史的第一手资料。满文档册现集中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湾故宫博物院和辽宁省档案馆。清朝的档案制度建设是官方史学活动的基础,因历次编纂实录或其他史籍,都要调集各类编年体档册作为主要史料依据。满文档册在记事上有确切的时间观念,并且具有内容广泛而记述详细的特点。它以编年体形式贯穿一线,完全具备历史载籍的性质,具有记录历史以传世的史学意识,在主观上有着使记事性档册成为历史载籍的动机,具有重要的证史补史功能。满文档册中还自觉地保持着满族文化因素,为我们提供了分析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史学问题的典型范例,对于中国史学史及档案学史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启示。但由于很多满文档册还未经汉语翻译,加之清王朝的删削涂改,为我们研究清史和满族史也带来一定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文档册 史学功能 少数民族因素
下载PDF
洛阳成周城的历史地位与方位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宏涛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26-29,共4页
洛阳在中国古都史上曾经存在过两个时期的成周城,即西周成周城和东周成周城。营建西周成周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迁居"殷顽民",镇戍东土。然而由于王子朝发动叛乱,周敬王在晋国的支持和帮助下扩建新都,即东周成周城。其地望在今... 洛阳在中国古都史上曾经存在过两个时期的成周城,即西周成周城和东周成周城。营建西周成周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迁居"殷顽民",镇戍东土。然而由于王子朝发动叛乱,周敬王在晋国的支持和帮助下扩建新都,即东周成周城。其地望在今汉魏洛阳故城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成周城 地位 方位考
下载PDF
河南偃师高龙东汉墓发掘简报
5
作者 韩占坡(执笔/绘图) 张鸿亮 +3 位作者 聂玉蓉 李宏甫(摄影) 王亚龙(摄影) 张海涛(绘图)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1-60,共10页
2012年6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偃师区文物旅游局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高龙镇发掘了两座东汉时期墓葬(编号M19、M20)。墓葬位于火神凹村东、枣园村北、顾龙路以南,西南距高龙镇政府约300米(图一),该区域为东汉帝陵洛... 2012年6月,为配合基本建设,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偃师区文物旅游局在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高龙镇发掘了两座东汉时期墓葬(编号M19、M20)。墓葬位于火神凹村东、枣园村北、顾龙路以南,西南距高龙镇政府约300米(图一),该区域为东汉帝陵洛南陵区的陪葬墓区~([1])。两墓南北并列,形制相似,相距约50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墓 东汉帝陵 河南省洛阳市 陪葬墓 发掘简报 枣园村 偃师 基本建设
原文传递
偃师博物馆藏北宋天圣四年陀罗尼经幢小考
6
作者 阮丽斌 陈凯源 《洛阳考古》 2023年第1期87-92,共6页
偃师博物馆藏有一座北宋天圣四年陀罗尼经幢。通过对经幢上的相关内容分析可知,该经幢为一座墓幢,其陀罗尼出自地婆诃罗译《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经》,而经幢上的两身人物尊像则与接引往生有关。经幢反映出北宋时期佛教世俗化、丧... 偃师博物馆藏有一座北宋天圣四年陀罗尼经幢。通过对经幢上的相关内容分析可知,该经幢为一座墓幢,其陀罗尼出自地婆诃罗译《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经》,而经幢上的两身人物尊像则与接引往生有关。经幢反映出北宋时期佛教世俗化、丧葬佛教化的特征,对于了解这一时期民间佛教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幢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教世俗化 北宋
原文传递
河南偃师市首阳山西晋帝陵陪葬墓 被引量:16
7
作者 严辉 张鸿亮 +3 位作者 卢青峰 刘俊卿 李校卿 王志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62,I0008-I0012,共21页
2002年和2008年,对河南偃师市首阳山4座西晋墓进行了清理。其中1座为单室砖墓,其余为单室土洞墓,均带长斜坡墓道。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和铜钱等,以陶器为主。M1还出土"泰始二年"纪年漆片。其中3座墓的形制罕见,应为西晋帝陵... 2002年和2008年,对河南偃师市首阳山4座西晋墓进行了清理。其中1座为单室砖墓,其余为单室土洞墓,均带长斜坡墓道。出土遗物有陶器、铜器和铜钱等,以陶器为主。M1还出土"泰始二年"纪年漆片。其中3座墓的形制罕见,应为西晋帝陵陪葬墓,对于探索西晋帝陵的地望、陵区范围以及陪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偃师市 陵墓 陪葬墓 西晋
原文传递
河南偃师市吴家湾东汉封土墓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继鹏 王文浩 +1 位作者 严辉 朱郑慧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7-45,I0012,共10页
2006年,在偃师市吴家湾村发掘了一座东汉晚期墓葬。墓上的圆形封土已被夷平,有长斜坡墓道,为横列前堂式的小砖券顶多室墓。随葬品包括陶、铜、铁、石器等。此墓位于洛南东汉陵区陪葬墓群的边缘,它的发掘对认识东汉帝陵的布局、范围,以... 2006年,在偃师市吴家湾村发掘了一座东汉晚期墓葬。墓上的圆形封土已被夷平,有长斜坡墓道,为横列前堂式的小砖券顶多室墓。随葬品包括陶、铜、铁、石器等。此墓位于洛南东汉陵区陪葬墓群的边缘,它的发掘对认识东汉帝陵的布局、范围,以及陪葬墓的等级和墓主人身份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吴家湾 封土墓 东汉晚期
原文传递
河南偃师市阎楼汉魏封土墓 被引量:4
9
作者 严辉 李继鹏 王文浩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49,108,共6页
2006年8月至9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等在偃师市阎楼村清理一座封土墓冢。墓冢上部原筑封土为圆形,最大径28米。墓葬为单室土洞墓,由长斜坡墓道、甬道、长方形土洞墓室三部分组成。出土器物残存陶器、瓷器、铜器、石器等28件。据墓葬... 2006年8月至9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等在偃师市阎楼村清理一座封土墓冢。墓冢上部原筑封土为圆形,最大径28米。墓葬为单室土洞墓,由长斜坡墓道、甬道、长方形土洞墓室三部分组成。出土器物残存陶器、瓷器、铜器、石器等28件。据墓葬形制与出土器物,该墓时代应为东汉晚期到曹魏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阎楼 单室土洞墓 洛南陵区 汉魏
原文传递
洛阳偃师两座北魏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秋展 邓新波(执笔/绘图) +3 位作者 史跃团(执笔/绘图) 王亚龙(照相) 马丽娜(照相) 张英英(照相)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54,F0003,共11页
偃师市城关镇新寨工业园区发现的两座北塊墓葬,其中一座明确纪年为北魏正光元年(520年)。两座墓葬形制完整,虽经过人为直扰,但仍出土了墓志、昀器及陶俑等随葬品,特别是三件非中原本土特征的俑头,是研究北魏时期对外交流不可多得的实物... 偃师市城关镇新寨工业园区发现的两座北塊墓葬,其中一座明确纪年为北魏正光元年(520年)。两座墓葬形制完整,虽经过人为直扰,但仍出土了墓志、昀器及陶俑等随葬品,特别是三件非中原本土特征的俑头,是研究北魏时期对外交流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M2出土的邴勖墓志可补史阙,对于研究北塊的社会历史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师 北魏塞 郇勖 陶俑 正光元年
原文传递
河南偃师大冢头西晋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1
作者 韩占坡 郝洋博 +3 位作者 李校卿 王亚龙 张海涛 张鸿亮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38,72,共12页
2014年6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偃师市文物旅游局在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大冢头村抢救性发掘了一座西晋时期的墓葬(编号M20)。此墓位于邙山东段、陇海铁路以南,东距偃师市区约5公里(图一)。墓葬虽被盗掘,但仍出土了大量器物。现将发掘... 2014年6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偃师市文物旅游局在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镇大冢头村抢救性发掘了一座西晋时期的墓葬(编号M20)。此墓位于邙山东段、陇海铁路以南,东距偃师市区约5公里(图一)。墓葬虽被盗掘,但仍出土了大量器物。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形制 发掘简报 抢救性发掘 情况简报 首阳山镇 镇墓兽 底径 男侍俑 女侍俑 弦纹
原文传递
河南偃师永宁路东汉墓M4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少辉 史跃团 +6 位作者 张海涛 韩占坡 何观梅 张子琼 李宏甫 王亚龙 张鸿亮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13,共8页
2013年5-7月,在河南省偃师市首阳新区永宁路基建过程中,发掘一批东汉至西晋时期墓葬,其中东汉墓M4规模最大,该墓位于永宁路与汉魏路(华润路)交叉口往东约200米。M4地表原有封土,勘探地表下原始封土呈圆形,直径约31-32.5米。墓葬形制为... 2013年5-7月,在河南省偃师市首阳新区永宁路基建过程中,发掘一批东汉至西晋时期墓葬,其中东汉墓M4规模最大,该墓位于永宁路与汉魏路(华润路)交叉口往东约200米。M4地表原有封土,勘探地表下原始封土呈圆形,直径约31-32.5米。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多室砖石墓,由墓道(附2耳室)、甬道、前室(附1耳室)、西后室、东后室(附1耳室)组成。墓室前室平面呈横长方形,西侧砌有棺床,两个后室均呈纵长方形。墓葬盗扰严重,出土器物12件(组),有陶质瓦当、铜质弩机、车马器等。M4位于东汉帝陵邙山陵区东部的陪葬墓区内,属于帝陵陪葬墓。通过M4布局分析,前室棺室与双后室均至少可葬1人,总计至少葬有3人。M4墓葬形制巨大,结合随葬器物特征,该墓应属东汉中晚期的高等级贵族墓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师 永宁路 东汉陵区 陪葬墓 砖石结构
原文传递
河南偃师永宁路东汉墓M149的发掘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占坡 冯少辉 +6 位作者 史跃团 张海涛 聂玉蓉 何观梅 王亚龙 李校卿 张鸿亮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23,共10页
2013年7月,在河南省偃师市首阳新区永宁路基建过程中,发掘、清理东汉墓M149。地表上原有封土,根据钻探,原封土平面近圆形,最大径约35米。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多室砖墓,由墓道、甬道前室、甬道、前室(附1侧室、2耳室、1壁龛)及四个后室组... 2013年7月,在河南省偃师市首阳新区永宁路基建过程中,发掘、清理东汉墓M149。地表上原有封土,根据钻探,原封土平面近圆形,最大径约35米。墓葬形制为斜坡墓道多室砖墓,由墓道、甬道前室、甬道、前室(附1侧室、2耳室、1壁龛)及四个后室组成。墓室前室平面呈横长方形,并列四个后室均呈纵长方形。残留器物5件(组),有陶多枝灯、石黛板、铜钱五铢等。M149位于东汉帝陵邙山陵区的陪葬墓区内,属于帝陵陪葬墓。M149规模较大,形制特殊,并列四个后室,在洛阳地区首次发现。绘有壁画,墓壁涂有"朱彩条带",以象征房屋的木架结构。通过布局分析,M149前室南侧室与四个后室均可葬1人,加上甬道前室2人,该墓至少葬7人。综合比较,M149始建年代可能为东汉早期,墓主人身份为高等级贵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偃师 永宁路 东汉墓 东汉陵区 陪葬墓
原文传递
洛阳偃师新寨宋代砖雕墓发掘简报
14
作者 卢青峰 韩占坡(执笔/绘图/照相) 郑卫 《洛阳考古》 2022年第1期3-9,F0002,共8页
2012年9月在新寨村北发掘宋代砖雕墓一座,墓葬由斜坡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平面形制为圆形,周壁为简单的砖雕门、窗、桌椅、柜子;时代为北宋中晚期。此次发现对于研究北宋时期北方中原地区仿木构砖室墓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洛阳 偃师 北宋 砖雕墓
原文传递
河南偃师石桥北魏造像龛
15
作者 郭宏涛 邓宏斌 《洛阳考古》 2015年第4期89-93,共5页
该造像龛位于偃师市首阳山镇石桥村石桥小学内(普救寺遗址)。据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偃师县志》记载,偃师县西北25咀,古石桥镇有普救寺,寺院原建筑坐北面南,南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二佛殿、大佛殿、登天台等。另据清... 该造像龛位于偃师市首阳山镇石桥村石桥小学内(普救寺遗址)。据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偃师县志》记载,偃师县西北25咀,古石桥镇有普救寺,寺院原建筑坐北面南,南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二佛殿、大佛殿、登天台等。另据清代该寺《祖庭碑记》记载,该寺建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9),重修于北魏、唐、宋、元、明、清时期。普牧寺历经兵荒战乱,风雨侵蚀,虽屡毁屡修,但今已荡然无存,仅存造像龛一件。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洛阳地区西晋墓出土钱币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鸿亮 韩占坡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87,共6页
洛阳公布的西晋墓有百余座,出土钱币万余枚,包括两汉、王莽、三国时期,主要有半两、五铢、大泉五十、货泉等,具有种类多、总量少、选择性强的特点。结合文献可知,西晋时期钱币广泛用于俸禄、税收、赏赐、交易等。
关键词 洛阳 西晋墓葬 钱币 流通
原文传递
洛阳唐魏协夫妇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宏普 冯少辉 +10 位作者 韩占坡 史跃团 李靖凡 马丽娜 王亚龙 张英华 聂予蓉 何观梅 李校卿 邓新波 李秋展 《洛阳考古》 2016年第2期25-33,97,共10页
2012年10月,偃师市文物旅游局在对盛元纸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进行考古发掘时,在厂区西南部清理了一座唐代中期的小型墓葬,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人为'郑州荥泽县令魏协'。魏协不见于史载,但其父魏玄同在《旧唐书》《新唐书》中均... 2012年10月,偃师市文物旅游局在对盛元纸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进行考古发掘时,在厂区西南部清理了一座唐代中期的小型墓葬,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人为'郑州荥泽县令魏协'。魏协不见于史载,但其父魏玄同在《旧唐书》《新唐书》中均有传记。该墓的发现,特别是墓志的发现,为研究唐代魏氏家族世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魏协 魏玄同
原文传递
加大二里头遗址保护力度 重现文明源头辉煌
18
作者 鲍虎欣 《世界遗产》 2015年第8期68-71,共4页
二里头遗址位于偃师老城区西南约9千米、新城区(首阳片区)隔河相望的二里头、四角楼和圪垱头等三个自然村一带,东西最长约2400米,南北最宽约1900米,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年代范围大致为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500年,考古确认为夏代... 二里头遗址位于偃师老城区西南约9千米、新城区(首阳片区)隔河相望的二里头、四角楼和圪垱头等三个自然村一带,东西最长约2400米,南北最宽约1900米,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年代范围大致为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500年,考古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1.二里头遗址卫星影像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发现二里头遗址以来,历经几代考古学家的不懈探索,发现了宫城、井字形大道,以及铸铜、烧陶、制玉、制骨等作坊遗迹,出土青铜器、玉石器、陶器、骨器等文物近万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出土青铜器 宫城 大遗址保护 著名考古学家 考古工作 国家文物局 隔河相望 中国考古学 考古新发现
原文传递
清代书法家王铎长子无党墓志铭考释
19
作者 鲍靖雯 鲍虎欣 田建红 《洛阳考古》 2019年第2期72-77,共6页
2012年6月,清代书法家王铎之子王无党及其妻李氏墓志出土。通过考释,理清了王无党的世系,探讨了王铎的子嗣情况、王无党的死亡年份及其赈济孟津灾民和平定山西平阳姜壤反清之乱的事迹,介绍了撰文者刘正宗与该志的书法艺术,旁证了书法家... 2012年6月,清代书法家王铎之子王无党及其妻李氏墓志出土。通过考释,理清了王无党的世系,探讨了王铎的子嗣情况、王无党的死亡年份及其赈济孟津灾民和平定山西平阳姜壤反清之乱的事迹,介绍了撰文者刘正宗与该志的书法艺术,旁证了书法家王铎的终葬地在偃师市石家庄村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铎长子无党 墓志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