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促进肝脏健康:表观遗传视域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转归
1
作者 李茜 杨洋俊 +1 位作者 孙易 丁树哲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6,共9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与遗传或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代谢性疾病。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与NAFL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表观遗传修饰可被饮食和运动等环境因素影响。因此,本综述基于环境-基因范畴探讨...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与遗传或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代谢性疾病。表观遗传修饰的改变与NAFL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表观遗传修饰可被饮食和运动等环境因素影响。因此,本综述基于环境-基因范畴探讨表观遗传修饰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运动通过表观遗传修饰途径改善NAFLD的潜在机制。综述发现,运动可通过调控肝脏、骨骼肌等多器官/组织中的DNA甲基化修饰水平,直接或间接缓解肝脏脂肪变性;运动也可通过组蛋白修饰,调控肝脏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饮食诱导的肝脏糖脂代谢异常;运动还可通过调节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等非编码RNA的表达,调控脂质合成分解、自噬和胰岛素信号传导等机制,进而改善NAFLD相关肝脏脂质沉积。重要的是,运动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发挥的代谢益处具有明显的代际遗传效应,这为运动防治NAFLD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 非酒精性脂肪肝 运动 甲基化 组蛋白 非编码RNA 代际遗传
下载PDF
运动干预对小学生体形态和体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剑 耿兴敏 +2 位作者 季浏 常波 金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7-82,共6页
分析以运动为主的干预方式对小学生体形态和体成分的干预情况,并探讨适合小学生防控肥胖的有效手段。方法:随机抽取四所小学4、5年级中9-13岁超重/肥胖学生作为实验干预对象,共计430人,分为有氧组、无氧组、综合组和对照组,实验持续16周... 分析以运动为主的干预方式对小学生体形态和体成分的干预情况,并探讨适合小学生防控肥胖的有效手段。方法:随机抽取四所小学4、5年级中9-13岁超重/肥胖学生作为实验干预对象,共计430人,分为有氧组、无氧组、综合组和对照组,实验持续16周,每周运动5天,每天约65min;运动强度控制在靶心率范围内。结果:经过16周运动干预后,小学生的腰围、臀围和体脂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5),体重级别与干预方式在上述三个指标上均无交互作用存在(p>0.05),干预方式显著影响腰围、臀围和脂肪百分比(p<0.05),结论:16周以学校为基础的运动干预方式能够明显减小小学生的腰围、臀围等体形态指标,对体重的影响效果不明显;有氧为主的运动对体形态的改善效果最优;运动干预方式能够显著降低小学生的体脂百分比,有效改善体成分;有氧为主的运动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形态 体成分 综合干预 混合线性模型
下载PDF
国际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与中国镜鉴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晓赞 杨燕国 +2 位作者 陆悦美 何耀慧 喻鑫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21,共14页
体育教育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它对个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公平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日益紧密的联系和时代的不断变革,了解国际体育教育发展现状,洞察未来趋势,已成为当今社会焦点话题,也是体育教育领域亟需应对的... 体育教育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它对个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公平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日益紧密的联系和时代的不断变革,了解国际体育教育发展现状,洞察未来趋势,已成为当今社会焦点话题,也是体育教育领域亟需应对的现实挑战。对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国际体育教育发展蕴含着运动促进健康的目标趋同性、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与生活化、关注课内外校内外延伸等共性特点。同时,也发现当前国际体育教育发展还面临着政策支持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科重视程度较低、高质量体育教师培养力度不够等现实挑战。基于上述现状,提出未来人类健康福祉需要体育教育全球化、优质教育发展需要体育教育数智化、终身体育参与需要体育教育专业化、教育资源分配需要体育教育均衡化、人人参与体育需要体育教育包容化等观点。最后,从优质体育教育开发、校内校外相衔接、全纳教育推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构建、体育教育数字赋能等方面提出了我国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重点提升我国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为国际体育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体育教育 运动促进健康 体育教育全球化 体育教育数智化 体育教育专业化 体育教育均衡化 体育教育包容化
下载PDF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突出的重点与主要变化 被引量:41
4
作者 季浏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4-59,共6页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突出的重点主要包括核心素养、结构化知识、复杂运动情境、大单元教学、科学适宜的运动负荷、每节课10分钟左右体能练习、跨学科主题学习、学业质量等;主要变化体现在增添了落实“教会、勤练...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突出的重点主要包括核心素养、结构化知识、复杂运动情境、大单元教学、科学适宜的运动负荷、每节课10分钟左右体能练习、跨学科主题学习、学业质量等;主要变化体现在增添了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理念,课程目标由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的目标向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核心素养的目标转变,课程内容更加系统、全面和具体,更具结构化和指导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 健康第一 课程改革 核心素养
下载PDF
运动促进骨骼肌健康的新视角:基于Rac1/PAK1/p38 MAPK信号通路改善肌生成和糖代谢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5
作者 任翔宇 沈飞 +2 位作者 金玲 卢健 陈彩珍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87,共9页
骨骼肌是维持机体运动能力、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器官,其内分泌功能也日益被重视。久坐、衰老、肥胖等因素会引起肌萎缩,继而影响糖脂代谢稳态,引起内分泌失调等相关疾病。抑制Rac1/PAK1/p38 MAPK信号通路能干预癌变,而激活该通路可... 骨骼肌是维持机体运动能力、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器官,其内分泌功能也日益被重视。久坐、衰老、肥胖等因素会引起肌萎缩,继而影响糖脂代谢稳态,引起内分泌失调等相关疾病。抑制Rac1/PAK1/p38 MAPK信号通路能干预癌变,而激活该通路可控制骨骼肌生成、调节机体糖代谢。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法分析了Rac1/PAK1/p38 MAPK信号通路的生理基础以及运动对其影响的可能性,系统阐述了运动调控Rac1/PAK1/p38 MAPK信号通路改善肌生成和糖代谢的潜在机制。研究认为,运动可通过Rac1/PAK1/p38 MAPK信号通路促进生肌决定因子的形成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转位,从而促进骨骼肌再生,改善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Rac1/PAK1/p38 MAPK信号通路 骨骼肌 肌生成 糖代谢
下载PDF
鸢尾素介导运动干预神经精神疾病的潜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章森 邹勇 +1 位作者 漆正堂 刘微娜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50,共12页
围绕鸢尾素介导运动干预神经精神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梳理鸢尾素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促进产生神经营养因子、改善神经元功能、促进神经元增殖和神经发生、改善脑内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降低神经毒性作用等功能,从外周途径阐... 围绕鸢尾素介导运动干预神经精神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梳理鸢尾素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促进产生神经营养因子、改善神经元功能、促进神经元增殖和神经发生、改善脑内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降低神经毒性作用等功能,从外周途径阐述鸢尾素信号通路在运动改善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综合征等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发现鸢尾素在运动改善神经精神疾病中起着积极的调控作用,运动诱导的鸢尾素水平会随运动强度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肌肉与脑存在着一种以内分泌为主导的通路,骨骼肌作为一种内分泌器官可调控大脑健康和稳态,鸢尾素信号通路可介导运动对神经精神疾病的干预。运动引起的骨骼肌收缩产生的鸢尾素通过外周途径调控大脑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进而对情绪、认知及神经功能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运动 神经精神疾病 肌肉因子 神经保护
下载PDF
深圳市中轻度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活动及其健康效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亚茹 杨剑 +3 位作者 邱卓英 邱服冰 肖晓飞 彭一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 基于WHO 《2018-2030促进身体互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并参照WHO 《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针对残疾人)《指南》的要求,采用ICF有关残疾与功能的理论架构和方法,对中轻度残疾人参与社区康复健身活动后的... 目的 基于WHO 《2018-2030促进身体互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并参照WHO 《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针对残疾人)《指南》的要求,采用ICF有关残疾与功能的理论架构和方法,对中轻度残疾人参与社区康复健身活动后的身体活动状态、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分析,探讨在社区环境下,残疾人参与康复健身体育活动的健康效益。方法 根据《指南》和ICF,构建适用于中轻度残疾人社区康复健身活动方案,来自深圳市20个社区230例中轻度残疾人,涉及肢体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人参与社区身体活动,由专业康复健身活动指导人员实施和指导。活动类型主要涉及体适能类(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技能类(平衡运动、协调运动等)以及运动和运动游戏项目类(球类运动、游戏运动等),活动强度为低~中,每次活动30~50 min,每月5次,持续6个月。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IPAQ)对中轻度残疾人社区健身活动状况进行调查、运用WHODAS 2.0,对残疾人整体功能进行评定;采用WHOQOL-BREF评估中轻度残疾人的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结果 中轻度残疾人在参与社区康复健身活动后,IPAQ的工作相关、交通出行相关、家务园艺相关及休闲相关4个领域体育活动的得分显著提高(|t|> 3.391, P <0.001);WHODAS 2.0的认知、活动、自我照护、与他人相处、与生活相关的各项活动、社会参与维度分和总分均显著下降(t> 6.639, P <0.001);WHOQOLBREF的4个维度分显著提高(|t|> 7.486, P <0.001)。结论 参与为期6个月的中轻强度社区康复健身活动后,中轻度残疾人体育活动水平与活动参与度显著提高,整体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康复健身 身体活动 社区康复
下载PDF
实验动物运动模型的特点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瑞 董毅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68,共9页
运动可以预防、控制和治疗疾病,但由于伦理和人体实验的制约,使用动物运动模型成为研究运动干预疾病的首选。目前,运动对人体健康促进的研究存在一个难点:如何建立动物模拟人类运动的可靠模型。有效和可靠的动物运动模型对于深入研究运... 运动可以预防、控制和治疗疾病,但由于伦理和人体实验的制约,使用动物运动模型成为研究运动干预疾病的首选。目前,运动对人体健康促进的研究存在一个难点:如何建立动物模拟人类运动的可靠模型。有效和可靠的动物运动模型对于深入研究运动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已经开发了多种动物运动模型模拟人类的身体活动,例如跑台、游泳、自愿转轮、举重、爬梯、电刺激等运动模型。研究发现,不同运动形式以及不同的联合运动形式对实验产生的结果可能也不一致(如自愿转轮运动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恢复要优于其他运动形式),对此应根据已有的研究或设计实验对照组来选择最佳的运动形式。在未来的研究中,跑台和举重等运动模型应向自愿性运动模式的目标不断改进,游泳、自愿转轮和爬梯等运动模型应向易于控制和量化运动参数的目标不断优化,最终为运动促进健康研究提供稳定和可靠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动物 运动模型
下载PDF
脂肪因子在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调控作用及运动干预机制
9
作者 宗博艺 李琳 +1 位作者 李世昌 孙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4-1360,共17页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指糖尿病患者伴有认知功能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尤其高发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表明,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如脂联素(adiponectin,APN)和瘦素(leptin,LEP)等不仅能够调节能量代谢,还与糖尿病认知功...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指糖尿病患者伴有认知功能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尤其高发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表明,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如脂联素(adiponectin,APN)和瘦素(leptin,LEP)等不仅能够调节能量代谢,还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糖尿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生物标志物。APN和LEP能够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通过结合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上的受体,激活或抑制胞内下游的p38 MAPK、AMPK、ERK、JAK2/STAT3、PI3K/AKT和SIRT1/PGC-1α等信号通路,调节海马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等生理进程,进而调控认知功能。重要的是,APN和LEP还可能作为运动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介质。通过剖析APN和LEP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梳理APN和LEP调控认知功能的潜在生物学机制,探讨运动介导APN和LEP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旨在为进一步丰富“脂-脑”crosstalk理论体系,制定并完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疗策略开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认知功能障碍 运动 脂联素 瘦素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视角下抑郁及运动干预机制关键基因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文彬 漆正堂 刘微娜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3,共7页
应激会导致抑郁,而运动对治疗抑郁是有益的,但这些作用的机制尚未被阐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生物信息技术的革新,通过比较基因的表达差异揭示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逐渐成为高通量研究的常用策略。基因表达芯片可帮助研究者获取大量... 应激会导致抑郁,而运动对治疗抑郁是有益的,但这些作用的机制尚未被阐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生物信息技术的革新,通过比较基因的表达差异揭示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逐渐成为高通量研究的常用策略。基因表达芯片可帮助研究者获取大量的抑郁相关基因信息,其中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是指抑郁或抑郁共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治疗进行和运动干预前后,在转录组水平上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的基因。综述研究发现,NDUFB9、CAMK2A、CACNA1D、NTRK2、CTSW、HES1、EGR1、NRN1、VEGF、GCC2等基因在抑郁发病机制、治疗机制、共病机制和运动干预机制中重复出现,且存在密切联系。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涉及能量代谢、氧化应激、表观遗传、炎症免疫、神经生长和发育、细胞生长存活与功能维持以及磷脂酰肌醇信号、Notch信号等相关功能和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芯片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抑郁 运动干预
下载PDF
运动改善ASMT基因敲除小鼠抑郁行为的海马蛋白质组学机制
11
作者 章森 刘文彬 +5 位作者 夏杰 李玲侠 黄卓淳 邹勇 漆正堂 刘微娜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8,共13页
目的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N-乙酰基-5-羟色胺-甲基转移酶(N-acetyl-5-hydroxytryptamine-methyltransferase,ASMT)基因敲除及运动干预对小鼠抑郁行为及海马蛋白质组的影响。方法将雄性ASMT基因敲除小鼠及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安静... 目的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N-乙酰基-5-羟色胺-甲基转移酶(N-acetyl-5-hydroxytryptamine-methyltransferase,ASMT)基因敲除及运动干预对小鼠抑郁行为及海马蛋白质组的影响。方法将雄性ASMT基因敲除小鼠及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5周的游泳运动干预结束后全部进行抑郁行为学检测。行为学结束后进行麻醉处死取海马组织。采用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海马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结果ASMT基因敲除后小鼠具有显著的抑郁行为表型,游泳运动干预后可以显著改善。筛选出的差异蛋白功能集中在突触信号通路、突触化学传递的调控、突触囊泡循环、神经发生、神经系统发育的调控、长时程突触增强、SNARE复合体聚集等。结论ASMT基因敲除可能会通过海马突触前膜的SNARE家族蛋白过度表达诱导谷氨酸的过度释放并产生神经毒性,进而产生抑郁行为;游泳运动可能通过调节突触转运相关蛋白SNAP25维持神经递质稳态,促进神经发生水平和突触可塑性,进而使ASMT基因敲除小鼠抑郁行为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基-5-羟色胺-甲基转移酶 游泳运动 抑郁行为 海马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运动对阿片类药物滥用危害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毅 戴尚桦 +3 位作者 董一港 史海峰 甘义霞 傅迎美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4-62,共9页
药物滥用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愈加棘手,特别是阿片类药物的滥用可导致成瘾、神经认知障碍、引发传染病等严重危害,甚至可能威胁生命。运动干预作为一种执行成本低、限制条件少、无副作用的治疗手段,目前部分研究已发现其可以对阿片类药... 药物滥用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愈加棘手,特别是阿片类药物的滥用可导致成瘾、神经认知障碍、引发传染病等严重危害,甚至可能威胁生命。运动干预作为一种执行成本低、限制条件少、无副作用的治疗手段,目前部分研究已发现其可以对阿片类药物滥用患者产生明显的疗效。有氧运动在改善成瘾、神经认知障碍、免疫力下降、运动功能损伤等多方面都已被证明有效,其中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是重要影响因素。抗阻训练与有氧运动相结合后治疗效果更佳,可能是更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身心运动(包括瑜伽、冥想、太极拳、气功)主要治疗神经认知障碍,在改善病患情绪、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效果。从生理机制上看,运动通过干预神经环路、突触可塑性、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对症改善阿片类药物滥用诱发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干预 阿片类药物滥用 成瘾 认知障碍
下载PDF
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与感知运动能力、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君 汪晓赞 +1 位作者 陈偶宜 龙海竹 《体育科研》 2024年第3期97-104,共8页
目的:探讨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与感知运动能力、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评工具(TGMD-3)、感知运动能力分量表、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问卷对小学3~6年级437名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活动水平、感知... 目的:探讨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与感知运动能力、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评工具(TGMD-3)、感知运动能力分量表、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问卷对小学3~6年级437名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活动水平、感知运动能力进行调查;运用SPSS22.0和Mplus8.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用Bootstrap法分析变量之间的预测关系及中介效应。结果:男生的操控性技能、感知运动能力和身体活动水平高于女生(P<0.01);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感知运动能力与身体活动水平呈低至中等正相关(r=0.103~0.477,P<0.05);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预测感知运动能力(β=0.222,P<0.001),感知运动能力预测身体活动水平(β=0.569,P<0.001),感知运动能力在基本运动技能与身体活动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小学阶段重视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其身体活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运动技能 身体活动水平 感知运动能力 小学生
下载PDF
学龄儿童娱乐视屏类久坐和教育类久坐与抑制控制的关系
14
作者 崔洁 穆俊林 李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7-571,共5页
目的:探讨娱乐视屏类久坐行为、教育类久坐行为与学龄儿童抑制控制的关系。方法:选取700名学龄儿童(年龄10~15岁),采用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问卷调查久坐总时间、娱乐视屏类久坐时间和教育类久坐时间,运用Stroop任务评估抑制控制。结果:... 目的:探讨娱乐视屏类久坐行为、教育类久坐行为与学龄儿童抑制控制的关系。方法:选取700名学龄儿童(年龄10~15岁),采用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问卷调查久坐总时间、娱乐视屏类久坐时间和教育类久坐时间,运用Stroop任务评估抑制控制。结果:娱乐视屏类久坐时间与色-词一致条件正确率、色-词不一致条件正确率均负关联(β=-0.15、-0.18),教育类久坐时间与色-词不一致条件反应时负关联(β=-0.09)。结论:学龄儿童久坐行为与抑制控制的关系可能因久坐类型而异,应着重限制娱乐视屏类久坐行为,以保障学龄儿童的认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坐行为 娱乐视屏类久坐 教育类久坐 抑制控制 学龄儿童
下载PDF
ASMT介导运动抗抑郁的炎症作用机制
15
作者 黄卓淳 漆正堂 刘微娜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74,共9页
目的:探究N-乙酰基-5-羟色胺-甲基转移酶(ASMT)基因敲除和运动对小鼠抑郁行为及神经炎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7周龄雌性野生型小鼠和ASMT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12周的有氧跑台训练结束后,所有小鼠进行行为学测试... 目的:探究N-乙酰基-5-羟色胺-甲基转移酶(ASMT)基因敲除和运动对小鼠抑郁行为及神经炎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7周龄雌性野生型小鼠和ASMT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12周的有氧跑台训练结束后,所有小鼠进行行为学测试,训练期间收集小鼠粪便,然后将小鼠麻醉处死后取前额皮质和下丘脑。采用RT-PCR检测前额皮质促炎与抗炎因子和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下丘脑TLR4、p-IKBα、p65、p-p65和IL-Iβ的蛋白水平;采用16SrRNA基因测序检测小鼠运动干预第四周及第八周的粪便样本中菌群组成和丰度。结果:ASMT基因敲除会诱发小鼠的抑郁行为,运动可以有效缓解小鼠的抑郁行为。ASMT基因敲除后促炎因子水平和TLR4/NF-κB信号通路表达水平增加。肠道菌群16S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ASMT基因敲除后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发生改变,细菌群落相对丰度有显著差异,持续的运动干预可以减少炎症从而调节肠道菌群稳态。结论:ASMT基因敲除可导致小鼠的抑郁行为,与TLR4/NF-κB信号通路影响神经炎症及肠道菌群有关,运动可以通过调节“微生物-肠-炎症-脑”轴改善肠道菌群紊乱进而缓解ASMT基因敲除导致的抑郁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褪黑素 N-乙酰基-5-羟色胺-甲基转移酶(ASMT) 运动 神经炎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基于ICF的儿童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测量工具的内容和心理测量特性研究
16
作者 王馨婷 杨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2,共8页
目的 分析儿童运动运动功能和活动测量工具的内容和心理测量特性。方法 选择6种常用儿童运动功能和活动测量工具,包括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布尼氏动作熟练度测试第2版(BOT-2)、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儿童标准运动协调能力... 目的 分析儿童运动运动功能和活动测量工具的内容和心理测量特性。方法 选择6种常用儿童运动功能和活动测量工具,包括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布尼氏动作熟练度测试第2版(BOT-2)、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儿童标准运动协调能力评估测试(MABC-2)、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测试第三版(TGMD-3)和功能性动作筛查(FMS)。采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联系规则、类目和编码,分析其测量内容和心理测量特性。结果 在身体功能维度,测量工具的内容主要涉及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相关功能(b7),包括关节活动功能(b710)、关节稳定功能(b715)、肌肉力量功能(b730)、运动反射功能(b750)、随意运动控制功能(b760)、手臂或腿的支撑功能(b7603)和步态功能(b770)等;在活动和参与维度,内容主要涉及活动(d4),包括改变身体的基本姿势(d410)、保持一种身体姿势(d415)、移动自身(d420)、步行(d450)、奔跑(d4552)和跳跃(d4553)等。GMFM的评定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非常优秀,BOT-2的评定者间信度、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良好,PDMS-2的评定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均极好,MABC-2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良好,具有优秀的模型拟合程度,TGMD-3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优秀,FMS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优秀。结论 6种常用儿童运动功能和活动测量工具主要测量ICF身体功能维度的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相关功能(b7),活动和参与维度的活动(d4)。PDMS-2可用于儿童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的全面评估,TGMD-3和GMFM用于评估儿童粗大运动功能,BOT-2、MABC-2和FMS用于评估儿童的运动发育与协调能力、功能性运动模式。BOT-2、PDMS-2、MABC-2和TGMD-3是常模参照测量,GMFM和FMS是标准参照测量。常模参照的测量工具由于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目的的常模,心理测量特性指标更加优秀,并有更加广泛的应用。6项测量工具信度良好~优秀,内部一致性中等~优秀,效度优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运动 活动 测量工具 心理测量特性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下载PDF
体医融合路径创新:爱尔兰运动转诊实施的动因、经验与镜鉴
17
作者 李利强 汪晓赞 吴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梳理爱尔兰运动转诊发展和实施经验,为我国体医融合提供路径创新及方法借鉴。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归纳推理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爱尔兰《国家运动转诊框架》(NERF)指导下的运动转诊(PARS)实施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得出:利益... 梳理爱尔兰运动转诊发展和实施经验,为我国体医融合提供路径创新及方法借鉴。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归纳推理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爱尔兰《国家运动转诊框架》(NERF)指导下的运动转诊(PARS)实施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得出: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顶层制度设计与实施原则,创新化的运营模式与多元利益主体监督体系,基于医疗保健的转诊路径设置,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的评估实施架构,是爱尔兰NERF指导下运动转诊(PARS)实施的核心。研究认为,我国体医融合路径创新可从4方面进行:(1)完善体医融合的多方参与制度体系,明确各参与主体利益共享;(2)构建多主体协作的运作模式,促进各利益主体权责共担;(3)设置分工明确的体医融合服务流程,增强过程的可操作性;(4)建立多方协同的体医融合评估架构,完善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医融合 路径创新 利益相关者 运动转诊 爱尔兰
下载PDF
重叠效应理论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模式构建与推进路径
18
作者 杨燕国 汪晓赞 孔琳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7,共12页
重叠效应理论是教育领域中指导家校社合作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基于“理论解读-问题剖析-逻辑阐释-模式构建-推进路径”的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深入探讨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剖析儿童... 重叠效应理论是教育领域中指导家校社合作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基于“理论解读-问题剖析-逻辑阐释-模式构建-推进路径”的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深入探讨了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剖析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现实困境,阐释了重叠效应理论指导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的逻辑理路。基于此,从目标靶向、内容结构、实践方式和评估反馈4个方面构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多元联动模式。研究提出相应的推进路径:突破信息茧房束缚,形成多元联动强大合力;完善责任权益机制,厘清多元联动权责边界;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提升多元联动协同效应;实施综合评估反馈,保持多元联动的发展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效应理论 儿童青少年 体育健康促进 多元联动
下载PDF
“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60
19
作者 季浏 尹小俭 +2 位作者 吴慧攀 杨小芳 刘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54,共13页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指标,探索制定相应新评价标准,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体系,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长远的作用。采用立意抽样法、层次分析法、LMS法等完成被试抽...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指标,探索制定相应新评价标准,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体系,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长远的作用。采用立意抽样法、层次分析法、LMS法等完成被试抽样、指标筛选、权重确定、体质健康评价指标成绩界值点确定等标准制定的相关程序。研究认为:1)《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新评价标准》包含6个一级指标(身体成分、心肺耐力、力量、柔韧性、速度、灵敏协调性)和9个二级指标(BMI、腰围、20 m往返跑、握力、30 s仰卧起坐、立定跳远、50 m跑、20 s反复横跨、坐位体前屈),新评价标准具有较好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行性;2)新评价标准提高了心肺耐力、力量和身体成分的指标权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助于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心肺耐力水平,遏止力量素质的持续下滑,控制超重肥胖率的快速上升;3)基于全国大范围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新评价标准确定的各单项指标等级划分的界值点可以成为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儿童 青少年 体质健康 评价 标准
下载PDF
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世昌 秦晓燕 +3 位作者 陈祥和 杨念恩 周燕 孙朋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3,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为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选材、体能评价、科学训练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调查研究法、指标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国家竞技健美操训练基地(华东师范大学)17名... 目的:本研究通过建立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为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选材、体能评价、科学训练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利用调查研究法、指标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国家竞技健美操训练基地(华东师范大学)17名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研究。分别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特征入手,对专家、教练员和健将级运动员本人所筛选出的18项身体形态指标、10项身体机能指标、8项一般素质和7项专项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并进行因子分析,将能代表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典型因子作为体能评价指标,以期建立我国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的体能评价体系。结果:体重、下肢长、腰臀比、踝围和头高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典型指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典型指标;2min 10m往返跑、反肩实验和坐位体前屈分腿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一般指标,而曲臂撑、依柳辛和立转可作为评价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专项素质指标。结论: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方面具有专项特点,在优秀竞技健美操男运动员选材、体能水平评价和科学运动训练应参考上述这些典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男运动员 健美操 评价体系 形态 身体机能 运动素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