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β-51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汉成 吴开毅 赵锦 《医学综述》 2012年第7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探讨IL-1β-51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16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IL-1β-511基因多态性,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合格人群1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冠心病组TC、TT和CC... 目的探讨IL-1β-51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16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IL-1β-511基因多态性,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合格人群1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冠心病组TC、TT和CC基因频率分别为61.25%、23.75%和15.00%,对照组分别为57.50%、14.38%和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T等位基因频率(54.38%)高于对照组(4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基因型为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基因型,OR为2.51。携带T等位基因的冠心病患者TC(6.10±0.87)mmol/L和LDL-C(4.01 mmol/L)水平高于携带C等位基因患者。结论 IL-1β-51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明显相关,TT基因型可能为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511 基因 多态性 冠心病
下载PDF
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小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96-97,共2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02—2012-02诊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采取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的30例为观察组,常规脱水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1d及7d内起效例数分别为18例和28例占60%... 目的观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02—2012-02诊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采取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的30例为观察组,常规脱水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1d及7d内起效例数分别为18例和28例占60%、93.33%,对照组分别为13例和26例占43.33%、86.67%,χ2=4.018,3.945,组间意识障碍起效时间比较存在差异;观察组总有效率86.66%,对照组70.00%,χ2=3.928,P<0.05,组间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治疗14d、30d及90d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874,2.902,3.015,P<0.05,提示组间NHI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脑出血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纳洛酮 脑出血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17水平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4
3
作者 陈卿奇 羊文芳 +1 位作者 吴素江 许小康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4938-4941,4944,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PGR)及胃泌素-17(GAS-17)水平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454例胃部疾病患者,104例健康者(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PGⅠ、PGⅡ、PGR及GAS-17水平。绘制受... 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PGR)及胃泌素-17(GAS-17)水平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454例胃部疾病患者,104例健康者(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PGⅠ、PGⅡ、PGR及GAS-17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PGⅠ、PGⅡ、PGR及GAS-17水平在胃癌和非胃癌组中的诊断价值,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Ⅰ及PG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胃癌组血清PGⅠ及PGR明显低于萎缩性胃炎组、非萎缩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P〈0.05)。胃癌组血清GAS-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萎缩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P〈0.05)。胃癌组与对照组血清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组血清PGⅠ及PGR明显低于早期胃癌组(P〈0.05),而血清GAS-17水平明显高于早期胃癌组(P〈0.05)。胃癌TNM分期越高,血清PGⅠ水平降低越明显(P〈0.05),血清GAS-17水平升高越明显(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GⅠ、PGⅡ、PGR、GAS-17及联合检测对胃癌组的诊断效能优于非胃癌组,且4项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项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和76.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胃癌家族史、不正确的饮食习惯、PGⅠ及GAS-17进入回归模型,其OR值及95%CI分别为6.481(3.562~11.316)、2.843(1.103~6.918)、2.624(1.094~4.521)、1.735(1.046~3.912)。结论 血清PGⅠ、GAS-17及PGR水平变化与胃癌的病程进展及分化程度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胃癌的阳性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下载PDF
1824例脑卒中患者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开毅 刘南午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8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复发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824例脑卒中新发病例为研究人群[不包括暂时性脑缺血(TIA)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调查影响复发的各种因素。随访时间分别为3个月、6个月、1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复发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824例脑卒中新发病例为研究人群[不包括暂时性脑缺血(TIA)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调查影响复发的各种因素。随访时间分别为3个月、6个月、1年。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脑卒中复发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824例新发脑卒中,受访病例为1651例,失访病例为173例,占9.48%。失访者和受访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1年复发比为15.26%。结论防治脑卒中复发应加强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史、TIA史、脑卒中家族史的预防,并做好血脂水平的监测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发影响因素 COX回归分析
下载PDF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及梗死灶大小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开毅 刘南午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7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OCSP分型、梗死灶大小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247例发病48h内ACI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测定,按照OCSP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分型,以CT或MRI测定病灶大小,选取同...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OCSP分型、梗死灶大小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247例发病48h内ACI患者的血清CRP水平进行测定,按照OCSP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分型,以CT或MRI测定病灶大小,选取同期8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ACI患者血清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TACI升高最为明显,显著高于另外3个亚型。PACI较POCI和LACI显著增高,但后两者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血清CRP水平升高程度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各型患者血清CRP水平不尽不同,表明其在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CRP可作为ACI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死 OCSP分型
下载PDF
TOAST分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变异性及其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克尚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研究TOAST分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变异性及其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诊的1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血糖监测将其分为血糖变异组和非血糖变异组,对所有患者的TOAST分型各亚型血糖... 目的研究TOAST分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变异性及其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诊的1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血糖监测将其分为血糖变异组和非血糖变异组,对所有患者的TOAST分型各亚型血糖变异性、TOAST分型各亚型血糖变异性两两比较情况、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患者预后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以及NIHSS评分患者例数具有明显差异(P<0.05)。血糖变异组患者的LAA患者例数明显多于非血糖变异组(P<0.05),LAA组血糖变异性与SAO组和CE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SAO组和CE组的血糖变异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入院半个月后血糖变异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非血糖变异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的变化,且2组患者在入院半个月后的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有明显差异(P<0.05)。年龄、NIHSS评分以及血糖变异等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关。结论年龄、糖尿病史、LAA患者等均是影响患者血糖变异性的相关因素,且血糖变异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即血糖变异性异常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较缓慢,预后情况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AST分型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糖变异性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MRI和DSA的ICA、MCA狭窄或闭塞患者发生不同供血区脑梗死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克尚 张容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引发脑梗死的部位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本院诊治的98例经头颅磁共振加权成像(DW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ICA或MCA狭窄或闭塞引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引发脑梗死的部位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本院诊治的98例经头颅磁共振加权成像(DW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ICA或MCA狭窄或闭塞引发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起病1周内的DWI确诊梗死部位,对比ICA和MCA狭窄或闭塞引发脑梗死的部位和特点。结果 ICA组患者的完全性前循环脑梗死率(36.00%)显著高于MCA组的12.50%(P<0.05);ICA组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26.00%)显著低于MCA组的52.08%(P<0.05);ICA组和MCA组患者的PI、PAI、LTI供血区脑梗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MCA组患者的BZI供血区脑梗死发生率(62.50%)显著高于ICA组的26.00%(P<0.05);ICA组患者的单发性脑梗死发生率(70.00%)显著高于MCA组患者的(47.92%)(P<0.05)。结论 ICA狭窄以单发性脑梗死多见,MCA以多发性脑梗死多见,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分水岭梗死发生率高于ICA狭窄或闭塞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头颅磁共振加权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脑梗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